贾瑞为什么会死?其中蕴含着四大悲哀(贾瑞为什么那么穷)
原创:彩霞满天
来源:珍爱红楼梦
在一个节目中,马瑞芳问易中天:“《红楼梦》里,你最想做谁?是贾琏吗?”观众大笑。
易中天笑着回马瑞芳:“你还是口下留德,就给我派了个贾琏,没说贾瑞。”众人爆笑。
易中天的潜台词是:如果给他派个贾瑞,那就是口下不留德,是对他的侮辱和贬损。
少年读红楼,感觉贾瑞是个色胆包天、不知羞耻之人,即使他死了,也觉得是自作孽、不可活;中年读红楼,感觉他是个可怜之人,第十二回便一命呜呼,短短的一生,是悲哀、凄惨的。
一、原生家庭之悲哀
贾瑞的身世,曹公这样写道:“贾瑞父母早亡,只有他祖父贾代儒教养。”
父母早亡,对于贾代儒来说,意味着中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人生三大不幸之一。
贾代儒是贾府中的“代”字辈,与贾母同辈,却一生落魄。
贾代儒命运多舛,经历了早年丧父、中年丧子、晚年丧孙之痛,承受着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父母早亡,对于贾瑞来说,意味着他自幼没有父母的疼爱与呵护,情感没有归宿,过早地承受着人间冷暖与委屈辛酸。缺失爱、亲情与沟通,势必会感情淡漠、心灵缺失。
季羡林说:“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何况贾瑞是父母早亡......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亲情关爱的缺失,会导致儿童心理发展异样。
贾瑞缺失父母的陪伴,就如茫然走在暗淡无光的黑夜里,孤独、绝望又无助,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也很难学会解读这个复杂的世界。
荣国府居金陵四大家族之首,堪称钟鸣鼎食之家。贾瑞看到的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生活,对豪门贵族有着无限的向往和爱慕,是人之常情。
贾瑞虽然家势卑微,却常跟官二代、富二代打交道。这样的环境,他内心深处一定是极度自卑,又极度缺乏安全感的。
其实,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些自卑,只是程度和表现方式不同罢了。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适当的自卑可以促使人取得更高的成就,因为人往往会为了超越自卑而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因早期经验伤痛而形成的自卑性格,却对人的一生造成困扰。
常听人讲起自己的原生家庭,说小时候缺爱,长大后依然自我认同感和存在感相对较低。需要不断地寻求安全感,但是永远无法真正找寻到。
知乎上有人提问:原生家庭对人有多大的负面影响?
有一个匿名的高赞回答是:“每当安静下来与自己独处的时候,内心总是空虚、无助。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有归属感,非常的脆弱、敏感、易怒,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爱,却又很容易在一段亲密关系里依赖上别人。”
在《奇葩大会》上,马东也问过心理学家武志红这样一个问题:
“很多人把长大以后所有的不顺心,不如意,改不了的毛病,克服不了的性格障碍,过不了的待人接物的那些门槛,都归结为原生家庭,有怎么严重吗?”
武志红没有半点犹豫地回答:“有!”
可见,贾瑞的原生家庭是他一生悲哀的源头。
二、家庭教育之悲哀
贾代儒一直没有考取功名,勉强当个贾府义学的校长兼教师,还不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晚年得以中举。
正因为自己的不得志,所以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贾瑞身上,想让孙子光大门楣。
不禁想起一个笑话:世界上有三种鸟,一种是笨鸟先飞;一种是嫌累不飞;第三种鸟最讨厌,自己不飞,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
贾代儒像第三种鸟,逼着孙子拼命飞。
我们的很多家长何尝不是这样?
自己就是个笨鸟,却把希望寄托到蛋上面,逼着下一代使劲飞。
《红楼梦》中写道:“那代儒素日教训最严,不许贾瑞多走一步,生怕他在外吃酒赌钱,有误学业。”
“望孙成龙”的贾代儒,爱之深、责之切。他的管教很严苛,动辄责打罚跪。
可怜的贾瑞被王熙凤设局冻了一夜,贾代儒不问青红皂白,打了他三、四十大板,不许吃饭,还得在院子里读文章。
在贾瑞的家庭教育中,多的是严苛、责罚,缺的是慈爱、温暖,至死都无人可以诉说内心的委屈与煎熬。
日子久了,贾瑞更体会不到自身的价值感,从而陷入更深的自卑。一旦有了机会,便会叛逆。
且看贾瑞在学堂的表现:“每在学中以公报私,勒索子弟们请他;后又附助着薛蟠图些银钱酒肉,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贾瑞在长辈眼里,是别人家的孩子,听话又省心。殊不知,表面顺从,内心却时刻在寻找出口。
贾代儒的教育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家教模式,“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思想大行其道,就连衔玉而生的宝玉也曾被贾政打个半死。
现代人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像贾代儒这样的家长有之,只要学习好,其他一概不管不顾。孩子难以形成良好的性格,缺乏人际交往能力,没有眼界和格局。
有些父母管教过严,家庭中缺乏交流,孩子时常处于不被人理解的尴尬境地,不能完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
反之,更多的父母溺爱孩子,百害而无一利!孩子任性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
正如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
孩子无条件地接受了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孩子?为什么一定要苛求他们十全十美?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按时开花结果。平凡的我们不应该鄙视平凡的孩子,真正的爱,绝不是打着爱的名义去伤害。
贾瑞之死,最难过的当属其祖父贾代儒。
贾代儒迂腐透顶,不懂得如何引导孙子健康成长,不懂得宽严相济,不懂得孙子心中的苦闷,更别说帮助和疏导了。
家庭教育之悲哀,与贾瑞之死有极大关系,也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的弊端。
三、遇人不淑之悲哀
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王熙凤一眼,从此,人生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贾瑞为爱痴狂,狂热地追求着根本不可能得到的爱情。贾瑞是真心喜欢凤姐,只可惜遇人不淑。
王熙凤是贾琏的妻子,荣国府的当家二奶奶、实际大管家,与贾瑞地位悬殊极大。
王熙凤不仅是“脂粉堆里的英雄”,而且天生丽质,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从伦理道德来讲,贾瑞不该打王熙凤的主意。可是,贾瑞见到王熙凤之后,一见钟情,常常求见王熙凤,之后愈加放肆。
贾瑞胆大无脑,凤姐是何等聪明之人,表面上假意迎合,背地里设下圈套,心里盘算“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
贾瑞怎能是“一万个心眼子”的王熙凤的对手?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最终把自己推向深渊。
就连一向善良的平儿也脱口而出,说道:“癞蛤蟆想天鹅肉吃,没人伦的混帐东西,起这个念头,叫他不得好死!”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狠狠地教训这个“癞蛤蟆”。
贾瑞的生活贫困是硬伤。
且看王熙凤的行头,金丝八宝攒珠髻、朝阳五凤挂珠钗、赤金盘螭璎珞圈、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
从发饰到衣服,无一不是富贵、辉煌的象征,彰显出主人的极度奢华。
贾瑞不知天高地厚,去招惹心狠手辣的王熙凤。王熙凤可以与贾蓉眉来眼去、打情骂俏,而卑微下贱的贾瑞对自己垂涎时,王熙凤却感到莫大的侮辱,感到是对自己高贵身份的亵渎。
王熙凤倘若与贾瑞苟且,岂不辱没了她!
可是,贾瑞死心塌地自投罗网,枉送了自己的一生,实在是悲哀。
贾代儒整日把他关在书房里,就像关在笼子里的鸟,他如何懂得社会的复杂、人心的叵测?
贾瑞经过两次羞辱,理应幡然悔悟。无奈他色迷心窍,像个花痴,一次次上当,一次次地痴心不改,将爱进行到底、至死不悔。可见,贾瑞之死这个帐,不能全算到王熙凤头上。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
贾瑞对王熙凤心生爱慕,可以理解,但不能苟同。
谁都有年轻的时候,心中有一个女神或者男神,默默地喜欢,不敢与外人道,而贾瑞简直就是飞蛾扑火、奋不顾身!
爱情是美好的,但又是现实的,执念过深,害人害己。应了那句“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世事万千,终究像红楼一梦,诫记世人脱离脂粉幻境,完成对自我的认知,及时止损,不可沉溺于幻想的世界。
四、以假为真之悲哀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
贾瑞真心爱上了王熙凤,当局者迷的他,鬼迷心窍,压根没想到王熙凤对他完全都是戏弄,一而再、再而三地自投罗网。
贾瑞是个可怜之人,从小被祖父严厉管教,没有恋爱过,偏偏爱上“口蜜腹剑,笑里藏刀”的王熙凤,故事的开始,就注定了以悲剧告终。
贾瑞迷恋王熙凤,走火入魔,最终相思成疾。
贾瑞命悬一线的时候,跛足道人从褡裢中取出“风月宝鉴”,递与贾瑞,交代: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
贾瑞抱着“风月宝鉴”,照背面是恐怖的骷髅,正面是风情万种、频频招手的凤姐。他难以地克制地照正面,亲手为自己年轻的生命画上了句号,这个贫寒少年飞蛾扑火般地燃尽了生命。
贾瑞死得稀里糊涂,嘲笑者多、同情者少;骂其“咎由自取”者多,悲其“实属可怜”者寡。
贾瑞如果能听从跛足道人的话,挥剑斩断情丝,他的病会不药而愈,可他自断活路,贾代儒老夫妇俩哭得死去活来。
贾瑞与其说是死于相思局,不如说是死于自己的痴迷、偏执与放纵。
贾瑞对王熙凤是执着的爱情,置自己的尊严、性命于不管不顾,痴迷于自以为美妙的爱情中。
这个又傻又真的贾瑞本身就是镜子,照到世间被情欲所困之人。身体之病没有到病入膏肓时可以治,心理之病病入膏肓时却无灵丹妙药。
贾瑞看到的“骷髅”指的是什么意思?
冯其庸教授的解读是:警醒世人,从美色中见骷髅,于富贵时见贫穷,于繁华时见凋零,深以为然。
荣国府眼前的繁华不会是铁打的江山,如红楼一梦,人生几度秋凉?
贾瑞为王熙凤的假情赔上真命,诠释了曹公的精辟讽世之语——“以假为真”。
《红楼梦》第一回的“太虚幻境”中有一幅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在第五回中再度出现,是《红楼梦》的精髓句。
人的执念在无望有果时,要放下执念,假、真、有、无这四个字,是对读者的警醒;又给我们的人生以深刻的启迪。
人生就是这样,今生的遇见或许只能是错过。
丰子恺先生说得好:“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