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易经》六十四卦符号系统从古至今没人研究”?(为什么有人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脑筋急转弯)
说这个话的人对易经根本不了解,对易经的流传与现状也根本不了解。事实上,人们对
《易经》六十四卦符号系统进行了许多研究,只是没有研究明白而已,甚至是走向了错误的方向。
《易经》的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卦象部分,这是数学的内容,也就是自然科学部分;一是卦义部分,这是哲学的内容,也就是社会科学部分,人类在社会生活与实践中创造了这两部分文化 。数学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卦象就是数学的一部分,它是二进制的表示形式,而且是在十进制产生前数学的基础部分,哲学则更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总结与提高。
卦象是数学的一部分,它是成熟的二进制体系,这部分内容应该是伏羲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卦义是哲学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是人类智慧的高度概括,应该是周文王创造的,两套系统,两种科学,按照自然规律它们应该在不同时间内完成,应该是数学在先,哲学在后。
卦象是二进制的体系,用二进制体现卦象后的结果是:
一、体现出卦象的数学体系。可以表现卦象的二进制表示方式、运算规律、变化规律等,表现出卦象是成熟的二进制系统,即证明中国古人在数学方面的成就,在数千年前就创造了二进制,又表明卦象是易经表示形式的基础,之后的卦辞与爻辞等都建立在此数学基础之上。
二、体现出事物运动的自然科学体系。各卦用二进制体现后可以通过整理与运算,得到易经的核心规律,即01537624的规律,这是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更是易经的核心规律。关于这个规律这里不能多讲,暂时先接受吧。
三、体现出易经的新卦序。得到核心规律之后 ,通过整理与运算,可以得到易经的新卦序,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四、体现出事物运动的周期、循环与过程。各卦用二进制体现后可以表现出具体数值,通过这些数值可以明确的看到事物运动的周期与循环,更可以看出运动的过程与路径。五、体现出事物运动也就是八卦的图形。各卦用二进制体现后可以表现出具体数值,通过这些数值可以具体的绘出八卦的图形,也就是事物运动的周期图形,可以直观的看到八卦的运动形态,从而可以清晰的确定卦义与爻义,使其诠释变的直观化、简单化。
限于篇幅这里不能进行更详细的论述,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内容,本人的头条号,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商榷。
#####这是个怪象。精通易经的人,无言无语;略通易经的人,大言大语;一无所知的人,妄言妄语!
不必高崇易经,也不可贬损易经。毕竟,她是人类,至少是中华民族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
易经找到的这种方法,复杂而简易,终归会从复杂而归于简易。
有许多的现象,从古至今你无法认知,既使你认知了,也仅九牛一毛而已!MH370就是两年前的事,谁说清楚了!
#####
周易六十四卦系统符号从古至今不断地在研究与应用,只是在普通人眼光里是看不见的,而实际上在现时社会中人人都离不开它。这有几个原因,1,因为社会的政治运动迫使它时断时续,文革就遭到了严重的批判,本来懂得点儿就不敢研究,不懂得再不敢提它;2,青年少年没见过它不认识它,说它是迷信;3,只能用科学的态度去研究它,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认知它和批判它才有真正的哲理性和科学性。一句话,不懂就是迷信;学懂就是哲学与科学。我认识它,还不是很熟。
#####不知道这是谁说的。还是有人故意说的,或者说这话的人对符号系统有自己的定义吧。对于《易经》无论是义理派,还是象数派,只要是要对《易经》进行研究和使用,都必不可少的绕不过易经的符号系统。即使扫象不谈的王弼,也没有能够完全不用易经的符号。
《易经》本身就是利用六十四卦的符号系统来进行标识的。我想,起码《易经经》在成书的时候是对六十四卦的符号系统有着清晰的认识的。而且,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无论那个版本,都不是随意为之的,都有自己的含义,而且这种含义也并不是想当然的自说自话,它有着符号上的规定性。
而且,周易在筮算的应用中,符号系统的使用是第一位的,离开了符号系统,应用就无从谈起。所以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从古至今,六十四卦的符号系统都在活生生的发挥着作用。
#####易经描述的是阴阳矛盾,自然万物。
研究也好,不研究也好,都不能改变矛盾发展的进程。
矛盾是永恒的,研究易经也永无止境。
#####易经,是数学模板与应用解释两部分。
数学模板,包含了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等。
应用解释,涉及天文部,地理部,社会部,人生部。
各是一码。
#####这话有点白,其实就两符,一阴一阳,整卦六爻,分内外卦也就是上下卦。共有八卦,每卦有八个卦象,所八八六十四卦。但符号就只有两个形式,阴,阳。
#####有人研究,只是鲜为人知罢了。现在見到的卦符由一称之阳爻的一字形,阴爻为一字中间断开。出士的西汉马王堆帛书,阳爻为一字形,阴爻为类八字形。更早的青铜器,甲骨,卦符形状更是千奇百怪,有类x,《,(,等形状。限于手机操作,不能将卦符形状作图展示。但可以肯定,历史上卦符形状,不是我们現在看到的卦符形状。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