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到底有什么用?请留下自己的观点,共同学习?
我学习《易经》有些时间了,刚开始觉得晦涩难懂,我就一点一点的啃,买来的好几本工具书,看曾仕强等大家的视频解读,不急躁不冒进,每天坚持读,从最基本的阴阳知识入手,到八个经卦,再到六十四卦;从六个爻辞,再到卦辞彖辞象辞。读与抄写结合,有些还能背下来,闲着没事的时候就默写下来,反复玩味其间找规律,现在已经慢慢地懂得了其中的一些道理。
很喜欢南宋文学家陆游写过的一首诗,“世人无奈愁,沃以杯中酒。未能平块垒,已复生堆阜。治水不治源,九载亦何有?不如读《周易》,一卷常在手。”《易经》到底有哪些迷人之处呢?
- 《易经》讲究天一合一,从自然现象中反应人文思想,64卦中有53个卦中明确提出来君子的概念,与儒家学说一脉相承。比如,天行健,君子将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将厚德载物。
- 《易经》有占卜和明义理两个功用。上古时期占卜的比重多一些。最初伏羲氏一画开天创造了先天八卦,接着周文王发明了后天八卦,用天、地、水、火、雷、风、山、泽八个意象来代表,最终组成六十四卦。后来孔子写了十篇文章,对《易经》进行解读,叫《十翼传》,就像给鸟儿插上了翅膀,为后人学习研究《易经》搭建了平台,省了很多劲,所以孔子为至圣先师,是众望所归。
- 乾卦代表天,为父亲,属阳;坤卦代表地,为母亲,属阴。后面的六十二卦,全部是在乾坤两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都是他们生的孩子。
- 《易经》分上经,30卦;下经,34卦。上经以乾坤两卦开篇,讲天之道;下经以咸、恒两卦开篇,讲的是人之道。
- 《易经》讲究有无相生,循环往复,否极泰来,福祸相依。对我们认识世界,认知人生,正确看待生老病死,仕途明利,进退停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古人有女孩起名字用《诗经》,男孩起名字用《易经》之说。蒋介石的名字就来自《易经》第十六卦豫卦“介于石,中正”。毛泽东主席的名字也来自《易经》的系辞传,“雷以动之,雨以润之”。
《易经》博大精深,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易学几乎与各个自然科学都有关联,甚至对现代科技还有指导作用。
易经的阴阳之学说明了事物的两极性,天文学、中医、物理、计算机等领域都深受影响。
对于人生,也有指导作用,起到趋吉避凶的作用。历史上发展出各种预测学,并能留传千年,其中必有道理。
《易经》有着许多迷团,等待我们去探索,不能轻易以一句迷信而盖之。
#####易经智者之书,以阴阳接成,顺其自然。
#####易经的用途,有三个方面:一是卜筮(市),二是功法,三是义理。
易经第一方面的用途,现代称为预测学。己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得以应用。易经在预測方面,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形象式,一种是逻辑式。现代研究和应用的,是逻辑式。而对形象式的预测方法,却未能开发。
\\\" 易经\\\",在功法上的应用,仅仅局限在炼丹上。但对至关重要的摩尼功法,也未能开发。
至于义理上的应用和注释,不亚于佛经,大量的经典,掩盖了易经中的功法和真諦。
\\\"易经\\\"的显意,是预测。密(隐)意,是功法。而义理,是后人对易经的发挥。预测应用上,原始是用形象式。周易之后,大量应用的是逻辑式。这两种预测形式的演变,一方面反应了人类后天意识、思维能力的进化;一方面又反映了人类先天功能的退化和丧失。
原始\\\"易\\\"的预測应用,是配合人的天眼功能使用的。应用时,每当确定卦爻之后,在人的天眼里,就会出现所要问的事的图像。图像不断变化,展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具有天眼功能的人越来越少,古人为了方便,不得不用文字,把图像的内容记录下来,经过文字整理之后,附在卦和爻变的后面。这就是如今人们看到的卦爻辞。失去天眼的人,应用这种卦爻辞的含意、象征,就可以用类比的方法,预測事物的变化。这就是逻辑式的预測。
最早的古易,只有卦象,沒有卦爻辞。九天玄女归天之时,将古易存于辽西连山。后人用易时,先取下卦象,灵巫一见卦象,眼前就出现彩色图像,演示所求事件的变化和结果。以后,灵巫们将各种卦所演示的图象,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是以后的卦爻辞。这种编制卦爻辞的过程,称之为演易。
掌握了\\\"易\\\"的来源及原理之后,有天眼功能的人,就可取卦象并以天目演易,预測事物的变化及追踪过去的事。
但演易时,要焚香礼神,敬請九天玄女。不接通关系,难以得像。
古易无文字,故又曰:\\\"无字天书\\\"。
何为天书?
天书多解多用,取之不尽,用之不完。
在远古、太古时期,天眼、天耳功能是较为普遍的。只要接通某种关系,即相应,古易虽无文字,但阅易者的眉轮,就会出现彩色图像。图像就是太古人的语言和文字,既直观又快捷。
图像语言,是最先进的语言方式。要谈一件事情,马上给对方天目显出一幅图像,事情就算谈完了。但若用文字语言去把这幅图像讲明白、讲全、讲透彻,那要几千、几万个字。
一个较复杂的事情,一个图像,几秒钟,就一目了然。要用嘴说,则快说,也要一个小时。人类图像功能的退化,把人的时间,都耗在说话上了。
现在,人们把图像语言,认为是不可思议,很神秘,很迷信的事情。但在太古时期,这是极为普遍,极为正常的交往方式。
宇宙生灵应用大法,避难就易,称为易法。中国叫\\\"易经\\\",老百姓叫算命书。
现今,在显态社会保存下来的,是三千多年前的\\\"周易\\\"。在春秋諸子百家中,\\\"周易\\\",被视为众经之首。
\\\"易经\\\"的显意,是指导人类如何适应第一性宇宙大法,即弱肉強食。以求得生存,是预测。\\\"易经\\\"的密(隐)意,隐藏在卦中,是功法。
古代、近代、现代的法学家,法院等等,判断事物时,要查阅法典。某某事,根据法典中第多少条,多少款,应该如何进行处理。
太古人,远古人行事,也是先查阅法典。方法,是用卜筮法来查典。现代的\\\"聪明人\\\",均以为太古人,远古人,是用卜筮算命。殊不知,那是一种太古和远古时代的法律程序。
在太古、远古,掌握卜筮的巫,就是大法官、大法师,也是律师,也是审判长和决策人。
故知,\\\"易\\\",不是算命书,是大法典。卜筮活动,不是算命,而是在执行法律程序。但是,若采用天眼断卦,就必有礼神,否则,得不到图像。古代礼神,是因为只有相应了,才能得到图像。以后,人类的天眼功能丧失了,看不到图像了,只能看到礼神的形式。久而久之,人类就不明白,为什么非要礼神了。故而称之为迷信。
\\\"易经\\\",训练人看问题,最起码从八大角度看事物。\\\"易经\\\"的每个卦爻,沒有一个是表出全意的,而是分散在一组卦爻中,卦中又套着卦。这并不是老祖宗有意和子孙后代们捉迷藏,而是让子孙后代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
《易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对世界的认识经验的积累与总结。最初,是口口相传,到了西伯侯姬昌(也就是后来通过联合诸侯乘帝辛东征发动叛乱夺得天下的周武王赐封亲爹伯侯为周文王,而贬封帝王帝辛为纣王),所以,周朝以后,这个西伯侯姬昌就成了周文王,而天下的帝君帝辛责备成为“纣王”。所以,武汉话,也是湖北话中有“不服周”,就是从那个时候一直流传千古到今天。“不服周”是指的周得了天下,但是,楚国人并不臣服于周朝。因此,春秋时期,有春秋五霸,楚为大;战国时期又有战国七雄,又是楚国最大。因此 楚国一直都是不曾臣服于周朝,这就是”不服周”的来历。还有一个重要的文化渊源。楚人好巫术,因此,排斥西伯侯姬昌的编写过的《周易》。尽管楚国人发下毒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但秦统一后,却倾向于继承楚文化而焚书坑儒。因为,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崇拜周朝的,并且也对《易经》进行了修订,最后成为六经之一。而且被称为《周易》。《周易》自焚书坑儒一直无法抬头,直到汉武帝由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令人怪异的是,从此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开始禁锢,从此中华文化开始缺少了包容,从此民族发展开始失去秦汉的风范。尤其是唐朝之后 ,汉文化走向衰败,经济发达,思想落后挨打。而这个时候,很难说于半部论语制天下的儒家没有关系!而在独尊儒术之前的历史,我们可以对比研究,无论是法家还是黄老哲学都比儒家治理强!大家可能说到盛唐。请注意,唐朝没有独尊儒术,而是三教合一,也可以说是三教九流。正因为如此才有大唐盛世!
回到主题《周易》,通过上面的史实,也许已经看到了《易经》在历史中的位置,也懂得了它是儒家的六部经典之一。但是,这里需要明确,儒家的《易经》和民间的《周易》已经不是一回事情了。《易经》在周公之前是口口相传的,被西伯侯姬昌一编就成了“八卦”,到孔子再编就是六十四卦。本来是记述天象预测来年的历书,主要用来推算国家大事的吉凶祸福。传到民间就成了“周公解梦”的算命的天书。所以,民间的《周易》易经已经成了一部迷信的解梦天数。那么儒家的《易经》却是一部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其包含哲学道理,我们今天的研究还没有完全弄懂弄通。比如阴阳鱼的八卦图。所以,《易经》的作用在于对古代哲学的研究与探讨为我们今天所用。而不是测字算命。
#####《易经》是本奇书。
内容广泛,内涵深远。
关于是否有用?见仁见智。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切入,都可能有帮助。
我讲《易经》,核心讲思维方式。
《易经》是完全不一样的视觉,不一样的思维方式。来自对宇宙万物的观察和概括,简单的几个符号,直逼真理。那当然不是发明,而是发现。
真理冷酷、客观、自我。就那样存在,就像宇宙本身那样存在,爱信不信。
你不信太阳还是那样升起然后降落,你不信四季还是顺次风云变幻,你不信万物依然遵循自己的成败坏空,你不信依然在生老病死的轮回中……无法超脱在外。
从这个意义上说:想胜天者皆被天空吞没,懂得顺天者,自然随着时序花谢花开。这就是大道的本相。从来不会因为你的忽视、贿赂、恳切改变立场。
《易经》包含的学问是万物的总学问。上帝创造世界以后,自然就会为世界准备一种运行之道。
《易经》就是这个道了。
钥匙找到,没有什么门能够阻挡你迈向自己的自在生活。
如果,人类的直觉感知能力能够重新被认识、解读。或者,有一些基础的方法,可以提前预知天地运行之道。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灾难可以避免或者减轻。比如,如果将登上某列火车时突然不舒服,将乘坐某次航班时突然有一些阻碍,或者出门时一路红灯……请相信,一定有些道途不顺利。那就停下来。很多事就因为这一停,被阻止了。
易经来自对天地宇宙的观察,易经可以激活直觉力。并通过这个工具,知道避免一些事情的发生。
当然,这只是一个小分享,要是真说《易经》,那又是一本大书了。
#####
易经是群经之首,学习易经有助于理解其他的典籍。在古代,易经可谓包罗万象,医学,占卜,建筑,军事,等等都离不开易经。
我们现在的普通人读易经,一是从文化的角度,来与其他经典对照,深入了解中国文化。
二是学习易经所包含的人生智慧,来修身处世。
三是根据易理,让自己对世界有更多的洞察。
至于其他的,比如在医学,建筑等方面的运用,感兴趣的可以进行比较深入的学习。
#####易经是五经之首,富有高深的哲学思想,如:一人行则得其友,三人行必一损一人。意思是说、一个人走在社会上可随时找到朋友,如果三个人在一起共事,最后必然淘汰掉一个人,容易两攻一。再如:苦节不可贞。是说一个年青女子,如果丈夫去世了,自己长时间守节不嫁是会出大问题的。人不可长久殶有两性生话、时间长了,不是出轨惹出丑闻,就是伤害情志,酿成大病。
再者,易经可以预测未来的吉凶祸福,大的可以预测大自然中万亊万物的发生与发展趋势。如地震、战乱、行兵打仗、国家的命运走向、天灾人祸,小的可预测人的命运走向,求官,求财求婿,出行,失物,求谋,升学,借贷,书信,伤病,婚变等等,小的还可测一草:一木,一砖一房一车等发展动何,总之,可预测一切!
#####《易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大奇书,其价值和作用很大,影响意义深远,拥有博大精深的内容。它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是先民智慧和高度结晶。 《易经》是我国古代最古老的占卜用书,流传至今的是周朝的《易》,因此亦称《周易》。它被奉为儒家的经典,称作《易经》,而且冠居群经之首,有“万经这王”之称。经过后人的进一步创造发挥,形成了《易经》的完整体系,体现着生活经验和哲学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条件,是儒、释、道、法、名、墨、阴阳等诸子百家的重要思想渊源,在世界文化中也占有崇高的地位。人们根据《易经》的基本图形“八卦”创造了八卦拳,八卦掌,太极拳,太极剑等等。在现代,《易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因为它关系到哲学思想、计谋策略、思维方式、修身养性、政治军事、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人际关系、医学养生、行为科学、文艺美学、围棋技艺等等,真是包罗万象,不胜枚举,甚至目前的科学技术,如计算机软件、遗传密码、混沌理论、耗散结构等等也可以从中等到启示,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易经》六十四卦可视为有关人生问题的六十四个专题,三百八十四爻可看作三百八十四种处境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与最佳对策。《易经》,在古代是士大夫必读的高深教科书;在今天,仍然是引导人们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锦囊宝鉴,人生的行为指南。而学习《易经》任何时候都不会晚,孔子曾说:“吾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人生半途,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当然有助于对《易经》更深入地理解。话虽如此,青少年朋友拥有充沛的精力和丰裕的时间,如果能及早从《易经》这大海洋中汲取富贵的智慧之水,作为跋涉人生征途中的甘泉,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加深领悟,当然就更为理想不过的了。
#####
易经是中国几千年文化中的瑰宝。他包罗万有,他解释了,人类社会和自然发展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可以信赖的研究方向和依据。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