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茶艺、茶道、茶文化?三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茶艺与茶道有什么不同)

1、茶艺:茶艺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不但要科学地泡好一壶茶,还要艺术地泡好一壶茶。

 

2、茶道:茶道,是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是一种修生养性的生活方式。茶道是在操作茶艺过程中所追求、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经常是和人生处世哲学结合起来。

 

3、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

 

4、总的来说,茶艺是茶道的具体形式,茶道是茶艺的精神内涵。茶文化包含了茶艺、茶道。所以我们要学习茶文化,首先是从茶艺开始学习的,然后上升到茶道,一步一步来的。

茶,要自己喝;路,要自己走。

一杯茶的味道,听再多的人说,终归不如自己品出的味道来的真切,而由茶入道之路,终归还是要用自己的心亲自走一程。





#####

谢《说茶》邀请。

首先说茶事,茶文化。自从神农尝百草,发现茶的食用药用饮用作用后,中国就有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茶事活动,有了茶的历史,距今有四千多年历史。

广义文化应该从巴人贡茶于西周王室开始,作为青铜礼乐文化的部分。距今有3000多年历史。狭义茶文化应该从东晋那几首诗开始。特别是杜育的《荈赋》。茶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灵物,进入中国文化人的精神生活领域,饮茶激发文思,清神等物理生化作用与精神生活联系起来了,中国文化人有了一种新的精神生活的自然空间与领域。

其次,说茶道。我以为,陆羽《茶经》标志着中国茶事历史进入茶道文明的阶段。

我依旧坚持我二十多年前的认识,茶道或茶道文明统揽整个茶事活动。因为《茶经》明确地告诉人们:“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这是九个难点要点,九个动作与过程。

虽然看起来,说的是茶叶采下来以后的茶事,但我们结合茶经所有十个方面,它是包括茶叶产地,和茶叶是什么。《茶经》一之源,实际是开宗明义地向世人解说什么是茶叶,从自然性状饮茶作用到文字训诂,各地民俗。

而《九之略》是对第三“难”,即二十四器的补充说明。《十之图》实际是最早关于茶室的最原始要求。

总之来说,一杯好茶从土壤产地到鉴定区别,从加工制作到饮用,需要把好九个关键程序。

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关于茶,茶圣提出“茶宜精行俭德之人”,关于饮茶,他提出“夏饮冬废非饮也”。饮茶是一种修行,是一种以实践“俭德”道德的实践,近乎于一种宗教。

三,陆氏茶或陆羽茶道

在茶圣的心目中 或者说茶圣的茶道追求就是以“陆氏茶”与“伊公羹”看齐。达到以茶修身,以茶治国的目标。饮茶就是茶人通过茶来实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陆氏茶,或者说陆羽茶道,由“体均无行去白疾”自己、“坎上巽下离于中”自然与“灭胡明年铸””社会三个部分组成。绝不是单打一,从口福之享到怀抱自然与社会均平。

狭义的“茶艺”,指烹茶斟分茶的技术,古代的艺,主要指技术达到高超的程度。

茶人不仅要掌握九难,烹出好茶,还要提升自己各种修养,包括文化修养与自己身体的调和。文化修养包括琴棋书画诗歌是实现修齐治平的道路。即与烹茶之艺,有区别,同时又有紧密地联系,在陆氏茶中,是紧密结合的。

最早撰写《中国茶文化》的北京社科院王玲女史,曾提出:形而下曰艺,形而上谓道。就是说 把茶艺员的烹茶及其他(她)面前的器、水、火及饮 视为茶艺,而把精神活动,理想追求视为道。这对我们初学者理解艺与道的关系有帮助。也为许多茶文化专家接受。

但在实践过程中,艺和道是分不开的。真如演员在台上的说学逗唱,与台下的文史哲体音美修养密切相关一样。

我在这里借用田蕴章先生讲书法的办法来阐述茶道文明。他说书法家就是文人,文人都应该是书法家。书法实践与文人琴棋诗赋,不能截然分开。琴棋书画诗文歌赋及经史子集 是书法家——文人的字内功,而不是字外功。今天文人不会写字,写字的不懂历史文化,是书法难以振兴的原因所在。

我想说,形而下的修习:烹茶与茶的鉴别,茶的栽培、制作加工等,与形而上的诗赋哲思与以政治抱负及价值观为核心的理想追求,不能截然分开。

四,茶道文明

茶文明是《茶战》作者刘杰与赖晓文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先有茶文明再有茶文化。与我观点不完全一致地方是,用他们观点讲近现代以后的茶事是合理的,也是茶人奋斗的目标。在国际竞争激烈的近现代社会,提出中国茶文明更有实践引导意义。

而我是历史性地俯瞰整个茶事历史。茶道文明是茶事历史的一个崭新阶段。是文明二字的中国理解,即茶圣陆羽提倡的:精雅,精妙化。

茶道文明是一种新型的综合的文化实践体系。

今天要获得一杯好茶,不仅包括现代茶叶科学的指导实践,也必然符合现代人的健康理念与审美原则,而文化技能更是茶人立身之本。一杯茶,好不好,不但中国人要认可,同时还需要欧盟等外国人要认可。

因此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茶道文明实践者,比之茶圣时代,要付出更多:文化积累更丰厚,茶叶科技知识更复杂,社会生活(国际国内)更繁复。中国茶叶与中华茶道文明要走向国际社会,必须拥有拿得出手的茶事技能与中国文化修养,掌握国际社会规则。

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文化修养,没有自信的理想抱负与政治追求,仅仅满足于把特定一款茶叶泡出最好的滋味,仅仅只是一个茶叶促销员,而不是中华茶道文明的实践家。

中国茶道文明要影响世界,就要实现文化沟通与文化交流,而现代科技现代审美是必不可少的支撑。

茶艺,是一种技能;

茶道文明,是一个以茶为载体为媒介的文化复合体,一个规范,一个目标 ,一个需要中国茶人共同努力的伟大实践过程;

茶文化,体现在茶事上的价值观审美观!

请不吝您批判的子弹!










#####

谢谢邀请。

关于茶艺、茶道、茶文化,分享一下我的理解:

1、茶艺是茶艺师泡茶过程中展示出来的技艺。主要是过程,呈现的是美感、优雅和舒服的感受。好的茶艺师对泡茶的流程和要素掌握的非常好,譬如投茶量、水温、出汤时间,包括泡茶的动作等等,泡出来的茶就很好喝。有句话讲的好,优秀的茶艺师能够把普通的茶泡出好茶的味道。

2、茶道是茶人在习茶过程中通过静心、修身、养性,从而达到领悟人生、禅茶一味的一种境界。其实,我们中国茶道并没有仅仅满足于以茶修身养性的目的,而是更加大胆地去探索茶饮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创造性地将茶与中药等多种天然原料有机地结合,使茶饮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强,并使之获得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是中国茶道最具实际价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重视和喜爱的魅力所在。

3、茶文化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关于茶、茶艺、茶道等相关元素的总和。包括茶的起源、茶树品种、茶的历史发展、茶与身体健康、茶与美学等等一系列的内容,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一个区域内的关于习茶的习惯、氛围、种植、制作、传承等等特征的总和,茶文化包含茶艺、茶道,但不限于茶艺茶道。

个人理解,水平有限,欢迎指正!

#####

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是专指其精神财富部分。茶文化分为四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物态文化即有关茶叶的栽培、制造、加工、保存、化学成分及疗效研究等,也包括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看得见摸得着得物品和建筑物。

制度文化即人们从事茶叶生茶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得社会行为规范。

行为文化就是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约定俗成得行为模式,通常以茶礼、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

心态文化是人们在应用茶叶得过程中所孕育出来得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管因素。如在品茶时所追求的审美情趣、意境和韵味。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丰富的联想和文艺作品。将饮茶与人生处事哲学相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成所谓茶道、茶德等等。这是茶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中国茶道是和中国的民族精神、中国民族性格的养成、中国民族的文化特征相一致的。中国茶道精神是中国民族精神、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艺的概念是指泡茶喝饮茶的技艺,具有艺术性和表演性。

茶文化、茶艺、茶道三者的关系,茶文化包含了茶艺和茶道,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茶文化的重点是茶艺。

#####

现在的茶艺、茶道、茶文化三者之间没半毛关系。

一,茶是没有文化的。

茶,科学定义:植物。

茶,经济学定义:商品。

茶,文化部门从未认可其文化归属。

人有个严重缺陷,对喜欢的东西会倾注太多的情怀,有绝少数人甚至会不可自拔,成为另类。

二,茶道是装逼的。

道字,一阴爻,一阳爻,自,走四部份组成。

阳为乾,乾为天,自强不息。

阴为坤,坤为地,厚德载物。

清华以此为校训,告诫学子,要在天地间自己走路。

皇帝也不敢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天不怕地不怕的水泊梁山,打出的旗号只敢是:“替天行道”。

而小鬼的儿子喝了几口茶汤,竟厚颜无耻自诩为:“茶道”。

三,茶艺是个怪胎。

中国茶艺应是包括三大内容的综合体。

第一是茶叶栽培。国家给的正高级职称是高级农艺师和高级园艺师,中国茶艺不应该把这一块关在门外。

第二是制茶技艺。国家已列入非遗传承。中国茶艺不认可这一块有点蛮不讲理。

第三是品饮技艺。中国茶艺只认饮茶技艺而不认评审技艺,这是不完整的。

因此。按现状分析,只能说是怪胎一个。划地为牢,夜郎自大。

如果假定让你掏钱去看“茶艺表演”,你掏不掏?

《论语》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也许是对道和艺的最好解读。

#####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l 茶艺

茶艺是茶文化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选茶、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之“艺”,实为技艺和艺术之义,即指科学泡茶的技艺和艺术化品茶两个部分。

中国传统茶艺讲究茶、水、器、火、人、境六要素。科学泡茶就要寻求这六要素的合理搭配、相得益彰,尤其讲究所泡之茶与所用茶器要相符合,并运用科学的冲泡技法和茶艺流程来泡茶。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

l 茶道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更强调无形的部分,通过品饮茶叶而形成的思想感悟。茶道是以一定的环境氛围为基础,以品茶、置茶、烹茶、点茶为核心,以语言、动作、器具、装饰为体现,以饮茶过程中的思想和精神追求为内涵,是品茶约会的整套礼仪和个人修养的全面体现,是有关修身养性、学习礼仪和进行交流的综合文化活动和特有风俗。每个人生活境遇的不同,所感悟的茶道也是各不相同的。


l 茶文化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茶俗等等。在茶文化中,饮茶文化是主体,茶艺和茶道又是饮茶文化的主体。


l 三者之间的关系

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是茶文化的核心。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和载体,是茶道的必要条件,属于茶文化的一部分。

茶文化是茶道和茶艺在生活的体现。

不管是茶文化、茶道,还是茶艺,都是围绕“茶”展开的,离开了茶,也就不存在什么茶文化、茶道或茶艺了。


#####

茶艺,是泡茶的艺术。茶道,是制茶的技术。茶文化,是有关茶的文字记载。

#####

茶艺是战术,茶道是战略,茶文化是格局

#####

  • 茶艺: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来源百度百科)大家比较熟悉的潮州工夫茶,福建乌龙茶艺就是典型的茶艺,对茶器、水温、特别是泡茶的手法、泡茶的流程甚至喝茶的流程都有其规范和要求。泡茶者,需经过一定的训练有一定的“工夫”才能把茶泡得好,泡茶的过程亦需具有欣赏的情趣,方为之茶艺。


  •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在茶的品饮中所凝聚的文化个性和创造精神,是一条表达民俗风情、审美情趣、道德精神和价值观念的历史文化长链。(来源《中国茶经》)就是说与茶相关的文化现象,譬如茶艺、茶诗、茶联、以茶有关的宴会聚会等等这些均属于茶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 茶道:跟日本茶道不同,从古至今,我们中国人从未对中国茶道有过确切的定义。道,是我们中国人修为的至高境界,是天地间事物运行的规则。我们从来不轻易说道。技艺非常高超者,我们都只能称之为“艺”,“近乎道”已经顶天了。日本茶道,道付之于形式。而我们的茶道,无形无色无象,是通过品茶领悟人生的智慧,或以茶喻人、以茶喻德。

单纯喝茶是物资层面,茶道则是精神层面,茶艺就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层。喝茶,茶艺,茶道,均属于茶文化





唐时,有两位僧人从远方来到赵州观音寺,向从主持谂禅师禅师请教如何是禅。赵州禅师问其中的一个,“你以前来过吗?”那个人回答:“没有来过。”赵州禅师说:“吃茶去!” 赵州禅师转向另一个僧人,问:“你来过吗?”这个僧人说:“我曾经来过。”赵州禅师说:“吃茶去!”这时,引领那两个僧人到赵州禅师身边来的监院就好奇地问:“禅师,怎么来过的你让他吃茶去,未曾来过的你也让他吃茶去呢?” 赵州禅师称呼了监院的名字,监院答应了一声,赵州禅师说:“吃茶去!”(来源百度百科、《广群芳谱.茶谱》引《指月录》)
西冷印社第五任社长、中国佛学院院长赵朴初亦有诗云:“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


不管他是什么茶艺什么茶文化,喝个茶还需说文论道,且喝茶去。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

茶艺表演用具有:茶,以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为好。器,能容水3-4杯的孟臣罐(宜兴紫砂壶)、若琛瓯(茶杯)、玉书碾(水壶)、潮汕烘炉(电炉或酒精炉)、赏茶盘、茶船等。 日本的煎茶道、台湾的泡茶道都来源于潮州的工夫茶。

2008年6月7日,茶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茶艺,萌芽于唐,发扬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可谓有相当的历史渊源,自成一系统。

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唐代赵州从谂禅师曾经以\\\"吃茶去\\\"来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茶的仪式。

唐代煮茶,多用姜盐添味,世称姜盐茶,诗人薛能《茶诗》云:\\\"盐损添常戒,姜宜煮更黄。\\\"宋初流行点茶法,把茶叶碾成细末,冲出来的茶汤要色白如乳,《观林诗话》载,北宋苏轼喜欢凤翔玉女洞的泉水,每次去,都要取两瓶携回烹茶。苏轼有《和蒋夔寄茶》一诗:\\\"老妻稚子不知爱,一半已入姜盐煎。\\\"。苏轼本人很注重茶的养生效果,吃完饭后用浓茶漱口,可解除烦腻。

明代起开始流行泡茶。

有中国人落脚的地方,就带去饮茶的习惯;中国人最先发现茶叶,是饮茶的古老民族。当你来到宝岛台湾,可能在一条老街中的寺庙内,看见叁叁两两的老者,悠闲地围坐在一个拳头大小而古可喜的茶壶旁,人手一杯,边谈边饮,那就是中国传统的老人茶。你也可能在台北大都会繁忙的街道上,看见挂有茶字的茶艺馆,迎面一阵天然的茶香扑鼻而来,如果你有兴致驻足品一番,还会有专人为你示范如何泡一壶简单易学的工夫茶。2015年,\\\"潮州工夫茶艺\\\"标准化的技术规程出台,共有21道程序。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

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 茶道被誉为是道家的化身。

茶道源于中国,之后又传入西方。

茶道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由此可见,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陆羽所创的煎茶茶道。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

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取经,交流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

中国的茶道出现很早,但遗憾的是中国虽然很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该领域中不断实践探索,却没有能够旗帜鲜明地以“茶道”的名义来发展这项事业,也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的茶道礼仪。中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有学者认为必要的仪式对“茶道”的旗帜来说是较为重要的,没有仪式光自称有“茶道”,虽然也不能说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称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终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泡茶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简单得来只要两个动作就可以了:放茶叶、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仪式又过于复杂或是过于讲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会把日常的这件小事搞得如此复杂。

事实上中国茶道并没有仅仅满足于以茶修身养性的发明和仪式的规范,而是更加大胆地去探索茶饮对人类健康的真谛,创造性地将茶与中药等多种天然原料有机地结合,使茶饮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强,并使之获得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是中国茶道最具实际价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重视和喜爱的魅力所在。

唐代的饮茶方式和唐代的茶汤与我们今天的概念完全不同。唐代饮茶,是将茶饼切碎碾成粉末,过“罗” (“罗”,就是筛子。“茶罗”是一种专门用来筛茶粉的茶具)后加入沸水中煮成糊状,同时还要往里加盐、葱、姜、桔皮、薄荷等,类似于一种可怕的“胡辣汤”。也难怪这种彻底怪味、想象起来都让人觉得不堪下咽的“茶汤”能提神,能让人喝了不打瞌睡。

唐代的茶道向后世流传,在经历了元朝统治的一百年后彻底在中国的土地上湮灭。反倒是日本茶道中保留了一部分唐代茶道的内容。元代兴起的茶叶泡水一直传到了今天,但这里已经没有了“道”的成分。今日盛行于中国的所谓“茶道”、“茶文化”,所谓“‘勤和简静’的茶道思想”,以及诸多扭捏姿态,全是近三十年来好事者向壁捏造故弄玄虚的胡扯。所谓“茶文化的研究”,自然更是瞎掰居多。还有更荒诞的所谓沤了若干年的一个普洱茶饼子价渝百万的宣传,则简直形同欺诈。这正是所谓器之不存,道亦不复。

所以,尽管“茶道”这个词从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华词典》、《辞海》、《词源》等工具书中均无此词条。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行为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继承唐宋遗风。

深入挖掘中国文化内涵,深入研究探索中国文化的复兴。茶文化既属中国文化范畴,即为以礼规范在品茶的各个细节,讲究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情绪等共同形成的一种意境之美。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礼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汉族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蜀山的侠君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

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喜爱品茶,各国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中国茶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礼仪。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同时,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和中国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与中国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中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陆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饮茶过程中,还创作了很多茶诗,仅在《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从而奠定汉族茶文化的基础。

茶为一种植物,可食用、解百毒、长品易健康、长寿,茶品顺为最佳、还可作药用,所以就有一句茶乃天地之精华,顺乃人生之根本。因此道家里有茶顺为茗品。


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品位。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艺术。茶文化是汉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

茶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 ,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三不点\\\"为茶不新、泉不甘、器不洁,是为一不;景色不好,为一不;品茶者缺乏教养举止粗鲁又为一不,共为三不。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是不作艺术的品饮,以免败兴。

中国茶道的发展过程:

1.煎茶: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2.点茶,斗茶:较之于唐代煎茶,宋人更喜爱典雅精致的点茶艺术。由于宋代饮茶之风炽热,所以还风行评比调茶技术和茶质优劣的\\\"斗茶\\\",亦称\\\"茗战\\\"。中国斗茶始于唐而盛于宋,随着贡茶的兴起应运而生。

3.泡茶:元代人已开始普遍使用茶叶或茶末煎煮饮茶,不加或少加调料。这种简便、纯粹的\\\"清饮\\\"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加上后来的沸水冲泡法,到了明代,就形成了\\\"泡茶\\\"这种饮茶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茶德、传播茶道、文化艺术 、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茶德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茶内在具备的美好品性。

茶文化具有的传统主要有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谦虚礼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吴觉农先生和湖南刘先和,为茶叶事业鞠躬尽瘁,既是爱国主义者,又是当代茶人杰出代表。

陆羽《茶经》,是古代茶人勤奋读书、刻苦学习、 潜心求索、百折不挠精神的结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 也醉人\\\"就是中华民族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俭的真实反映。以茶字当头排列茶文化的社会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诗、以茶入艺、以茶入画、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兴文、以茶作礼、以茶兴农、以茶促贸和以茶致富。茶是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饮茶可以思源。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将中国茶叶作为中国四大发明(火药、 造纸、指南针和印刷术)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重大贡献。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