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轩辕黄帝是自己从陕西黄陵来到我们河南新郑落户的吗?
黄帝部族一直生活在黄土高原和陕北山西和河北北部,他们从来就没有定居当时遍布沼泽的黄河中下游的泛滥区,当时黄河泛滥区是殷商渔猎蛮夷的地方。
当今郑州最初叫绘国,之后被陕西渭水下游迁来的郑国占据该称新郑。这里自古是四战之地,人群已经更换了很多茬了。
#####黄帝是从关中北部起家,与炎帝在关中融合后,顺黄河而下至河南,这与西安发现的5500—6000年前大型都邑杨官寨遗址相互应证!关中、中华文化的发祥地!
#####关于黄帝的身世,一直扑朔迷离,谁也说不清楚。有幸今天借助最新考古资料和大家说个明白。
战国巜竹书纪年》记载:“黄帝轩辕氏,元年帝即位,居有熊”。有熊在哪呢?《史记.五帝本纪.解集》说:“谯周曰:‘(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皇甫谧曰:“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这就意味着黄帝不是外来的,而是出生在有熊国(今河南新郑)。西晋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说:“黄帝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大明一统志.古迹》记载:“轩辕之丘,在新郑县境,古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生于此故名”。从以上文献分析,似乎轩辕黄帝就是地地道道的新郑人。
事实果真如此吗?下面的叙述可能要颠覆大多数人的想象。为了把题主的问题搞清楚,我们有必要把上古历史晒一晒,从而得出接近正确的结论。
一,历代史家就炎、黄二帝问题误导了世人千年。
出生于公元前502年的春秋末年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左丘明,一向以严谨著称,他在《国语.晋语》里写道:“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炎帝、黄帝,黄帝以姬水(今陕西武功县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渭水上游一带)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姓,炎帝为姜姓。二帝用师以相济,异德之故也”。由于太过遥远,又缺乏文字记录,左丘明靠口耳相传的历史总结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把炎帝、黄帝说成了一父所出的兄弟;二是把炎帝和黄帝说成了单独的两个人。上世纪晩期,我国的学者根据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发现,炎帝也好,黄帝也罢,他们是一个阶段政权的代称,并非只是一个人,而是由十几代帝王组成的政权,这个政权的核心就是炎帝或者黄帝。由于左丘明首开错局,导致后面的史家跟着出错,从而形成了一错再错的现象。
既然黄帝不是一个人,那么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黄帝有没有来过新政?或者说究竟哪一个黄帝来过新郑呢?
二,为你还原一篇清晰的上古历史。
(1)存续约2700年的伏羲女娲氏政权。
距今约三万年前,居住在青藏高原昆仑山上的燧人氏集团,因雪线下移被迫分两路迁移。一路由南往东,进入长江以南,发展成燧人氏苗蛮族群(黑虎支);一路由北向东,进入黄河流域太行山以东,发展为燧人氏伏羲族群(白虎支和牛羊支)。在燧人氏时代晚期,燧人氏氏族分支已遍布华夏的四面八方。与此同时,各地自然灾害频发,动乱不断,掌管部落联盟的燧人氏受到指责,其统治基础也随之摇摇欲坠。这时,身负《河图》《洛书》的伏羲氏创立八卦后,声名大振,被推选为大首领,建立起伏羲女娲氏政权。
(传说中的伏羲与女娲氏兄妹成婚)
伏羲女娲氏政权历经78位大酋长,存续约2700年。这些首领中有一部分是伏羲女娲氏嫡系血亲氏族,有一部分是同盟部落的大伏羲氏族(有15个氏族参与执政)。这一时期的政权时代,属于母系氏族公社。以女性为主体的对偶婚,是婚姻的主要形式。这种类似于走婚的婚姻形式很不稳定,男人可以另寻新欢,女人也可以再觅佳婿。那时的小孩只知母亲和舅舅,而不知道父亲是谁。在氏族内部,劳动果实的分配形式,实行按需分配。
太昊伏羲氏,是伏羲女娲氏政权第五任首领,称东方天帝,也称白帝,是首任伏羲女娲氏的后裔。他在位期间实行农田改革,搞“吠田\\\",发明草编织物、蓑衣,发明十二地支。他的配偶为五世女娲氏女子,生长子重、次子该、三子修、四子熙共。
少昊。少昊伏羲氏,名挚,尊称少昊,也称小昊。他是太昊次子该与女娲氏族首领皇娥(书戚)之子,伏羲女娲氏政权第七任首领。少昊不仅继承了太昊成就,发展了八卦历,而且创造了木星十二岁周期和每年为十二个月的新历法。少昊与《史记》中的黄帝之子不是同一个人。
节芒,姓风,名节芒,号伏羲氏,是华夏远古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的末任首领。节芒时代,女娲部落的大酋长公开背叛,众多部落(一百多个)分成两大派别,一部分支持纯血缘的伏羲氏节芒,一部分支持女娲部落的大酋长。双方相互争斗,又遇天灾,伏羲女娲氏政权面临重重危机。
就在此时,崛起于陕甘地区的炎帝氏族逐渐强大起来,势力范围扩展至大伏羲氏族统治的中原地区。炎帝魁隗氏一族沿秦岭向东南迁徙,控制了云梦泽和彭蠡泽之间的高地,与当地的古三苗融合,形成强大的势力,向中原腹地逼近。最后,炎帝魁隗氏率族人入主中原,建立炎帝魁隗氏政权。纯血缘伏羲女娲氏族人被迫放弃中原,退守山东半岛,成为后世东夷少昊氏族群。
(2)炎帝政权。
伏羲女娲氏政权晚期,天灾人祸,政权衰微,正逢当时,古昆仑山、祁连山、不周山及秦岭大地湾一带的少典氏和有蟜氏逐渐兴旺起来。他们迁移到秦岭常羊山一带,发展和繁衍了“炎黄氏族”,先后建立起炎帝政权和黄帝政权。其中炎帝政权包含炎帝魁隗氏政权和炎帝神农氏政权。
炎帝魁隗氏政权(大约243年)
少典氏部落之子姜魁隗(又名柱),在伏羲女娲氏政权衰落之际,联合赤水部族反抗,消灭了伏羲女娲氏政权,大约于公元前5008年建立魁隗氏政权。改赤为炎,以羊为炎帝图腾,以姜姓为炎帝族国姓,号魁隗氏,尊号炎帝。
炎帝魁隗氏政权先后历经魁隗、炎居、节并、戏器、祝融、共工六帝。到共工执政时,被炎帝神农氏夺取帝位。魁隗氏后世子孙,经历姜后土、姜噎鸣、姜信、姜墙夷、姜捷个、姜大笪、姜大汉,到魁隗氏第15任大酋长姜夸父时,被黄帝轩辕氏政权灭亡。
炎帝神农氏政权(大约254年)
魁隗氏先祖与神农氏先祖,同出自少典氏部族,早期都居住在姜水,这是他们都姓姜的原因。炎帝神农氏先祖曾经是伏羲女娲氏政权的柱下史,世世代代居住在秦岭以南的华阳地区。即使魁隗氏取代伏羲女娲氏政权后,炎帝神农氏仍然居住在华阳地区。神农氏历经十世建立炎帝神农氏政权。神农一世时,是伏羲女娲氏政权大典氏的柱下史。神农二世时,依然是伏羲女娲氏政权的柱下史。当时正逢魁隗氏称帝,他恐神农氏与他争夺帝位,便将神农氏一族封在了洛水流域的熊耳山。(注意,这句话划重点,考试要考的!熊耳山离新郑不远)
(河南熊耳山)
神农三世到神农九世,一直担任炎帝魁隗氏政权的柱下史。神农十世时,姜羭纥趁炎帝魁隗氏内乱之机,联合中原地区各氏族部落西征,大约于公元前4766年击败炎帝魁隗氏政权,姜羭纥正式建立炎帝神农氏政权。先后经历炎帝神农、临隗、姜承、姜明、姜宜、姜来、姜克,到第八任炎帝榆罔时,被黄帝轩辕氏政权所灭。
(3)史皇仓颉氏政权(大约110年)
史皇仓颉氏是史皇氏和仓颉氏两个互为婚姻组成的部落联合体,也是燧人氏的北方支系,早期主要活动于渭水流域,后来迁徒到黄河中下游地区。炎帝神农氏第四任当政者姜明在位时,仓颉认为自己实力已备,无须遵从他人为帝,于是率族人东征,占据了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大片土地。约于公元前4637年左右,建立起史皇仓颉氏政权,号仓颉氏。
史皇仓颉氏政权历经仓颉、颉菊、仓虞、仓乐、仓硕五世后,无力扺抗崛起于西部的少典轩辕氏,只得献出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率族人归附了轩辕氏。后世子孙被轩辕氏封为典史官,负责记录和整理历史典籍。
(4)九黎蚩尤氏政权(大约180年)
燧人葊玆氏晚期,分两路由青藏高原迁徒,一路由北向东,进入黄河流域太行山以东,发展成燧人氏伏羲族群(燧人氏白虎支和牛羊支);另一路由南往东,发展成燧人氏苗蛮族群(燧人氏黑虎支)。古三苗人正是从昆仑山来的。古三苗人迁徙的时侯,有一支便是起于漾水(陕西汉中市宁强县北)的蚩尤氏。古三苗族的先祖为燧人葊兹氏,九黎蚩尤氏的先祖为古三苗人。与炎帝两个氏族一样,同出于漾水,所以以姜为姓。《路史》里面说的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是这么来的。
蚩尤的父系是风姓太昊伏羲氏后裔,以蛇为图腾;蚩尤的母系是燧人氏阚姓葊玆氏女娲黑虎支苗裔,以龙为图腾。蚩尤一族崇拜黑色的海河淤土,古人称黑色为黎色,所以蚩尤族又称九黎族。蚩尤族进入今桑干河流域后,大酋长姜虺在龙门峡(今保定市涞水县龙门口乡)建立九黎蚩尤氏政权,国号“冀\\\"。蚩尤氏与黄帝轩辕氏争斗不息,直到十几年后,黄帝联合炎帝才击败蚩尤。九黎蚩尤氏政权,大约在公元前4583年建立,先后经历帝虺、帝吼、帝蚩尤、帝蚩啄、帝回虻、帝螭,到第七任帝蚺时,被黄帝政权的第四任帝姬本所杀,九黎蚩尤氏政权就此灭亡。
(5)黄帝轩辕氏政权(大约461年)。
轩辕氏的远祖为少典轩辕氏,少典氏和有蟜氏为两个互通婚姻的部落。关于轩辕氏的来历,传说很多。笔者赞同著名学者王大有的观点:轩辕氏以天鼋大龟为图腾,故族人姬姓(龟侧视之像为臣,母系氏族加女字旁为姬);又作黄,(龟平视为黄);可见生于天水的轩辕氏并非黄帝,因轩辕氏第十四任大酋长姬邦卉尚未称帝,直至第十五任大酋长姬芒继位后,合符釜山,赐姓封疆,大约于公元前4513年正式建立起大一统的黄帝轩辕氏政权,轩辕氏才开始称黄帝。少典轩辕氏共传四世,一世名枪术,女性,生于伏羲女娲氏政权太河三年(丁未年,前5114年),在位虚记41年(前5089,前5049),卒于枪术41年(壬子,前5049),终年66岁。枪术母亲为雷泽氏,以龟和鼋(yuan,读元)为图腾,故称天鼋氏,因读音相近,后讹传为轩辕氏。
二世名茴芒,女,生于伏羲女娲氏政权的大耀五年(癸已,前5068),立都于岚皋(陕西安康市岚皋县),执政34年(前5049,前5016),卒于茴芒33年(乙酉,前5016),终年53岁。
三世名赤哲,女,生于伏羲女娲氏政权的大耀35年(癸亥,前5038),立都长安(西安西南),执政虚记48年(前5016,前4969),卒于赤哲47年(壬申,前4969),终年70岁。
四世名大迥,又称少典,男,生于炎帝魁隗氏政权的魁隗16年(戊申,前4993),因走婚入赘方雷氏(有蟜氏)部落,被推选为大酋长。立都千阳(宝鸡市北),执政虚记34年(前4969,前4936),卒于大迥33年(乙已,前4936),终年58岁。
少典轩辕氏四世大迥与方雷氏(有蟜氏-----以蜜蜂为图腾的部落)女附宝,生子黄夷,男性,黄夷始称姬姓黄夷氏。姬姓黄夷氏共传十世,到第十世姬邦卉时,正是炎帝神农氏政权。姬邦卉发誓要呑并天下,经过一系列南征北战,先后征服了仓颉氏、蚩尤氏、少昊氏、魁隗氏、神农氏后驾鹤西去。他的儿子姬芒接班,约于公元前4513年建立黄帝轩辕氏政权。黄帝轩辕氏政权到了第十五任主政者黄帝祁号次时,东夷少昊氏攻占了中原地区,黄帝族被迫退回到北方。到这里,黄帝轩辕氏政权结束,少昊金天氏政权开始。
后面的历史因与本题讨论的内容无关,所以在此略过。
鲜为人知的黄帝轩辕氏
前面说到少典轩辕氏四世大迥与有蟜氏女附宝,于炎帝魁隗氏当政44年(丙子,前4965)生下儿子黄夷。黄夷自小聪明,稍长大后即发明独轮车,于是人们把黄夷出生的地方叫轩辕谷。黄夷即位后立都于轩辕谷(今天水市东),在位执政虚记37年(前4936,前4900),卒于黄夷36年(辛已,前4900),终年66岁。
黄夷二世(总第六世),姓姬,名大号,男性,于炎帝魁隗氏政权炎居26年(丙辰,前4925)出生于宁夏崆峒山。即位后立都于镇原(今甘肃庆阳市西),在位执政虚记40年(前4900,前4861),卒于大号39年(庚申,前4861),终年65岁。
黄夷三世(总第七世),姓姬,名节过,男,于炎帝魁隗氏政权节并34年(丁酉,前4884)出生于甘肃庆阳,即位后立都于姬塬(陕西榆林市定边西南)。在位执政虚记49年(前4861,前4813),卒于节过48年(戊甲,前4813),终年72岁。
黄夷四世(总八世),姓姬,名号泽,男,于炎帝魁隗氏政权戏器36年(辛已,前4840)出生于陕西雷源(陕西铜川市金锁关东北)。即位后立都于雷牙(陕西渭南市白水县东北),在位执政虚记40年(前4813,前4774),卒于号泽39年(丁亥,前4774),终年67岁。
黄夷五世(总九世),姓姬,名葛应,男,于炎帝魁隗氏政权祝融34年(戊辰,前4793)出生于陕西韩城(陕西渭南市东北)。即位后立都于黄龙(陕西延安市洛川县东南),在位虚记34年(前4774,前4741),卒于葛应33年(庚申,前4741),终年53岁。
黄夷六世(总十世),姓姬,名回样,男,于炎帝魁隗氏共工13年(癸已,前4768)出生于陕西清涧(榆林市绥德县南)。即位后立都于方山(山西吕梁市临县东南),在位执政虚记36年(前4741,前4706),卒于回样35年(乙未,前4706),终年63岁。
黄夷七世(总十一世),姓姬,名昌奎,男,于炎帝神农氏临魁八年(丙子,前4725)生于丰润(山西忻州市静乐县东南)。即位后立都于轩岗(忻州市宁武县东南),在位执政虚记44年(前4706,前4663),卒于昌奎43年(戊寅,前4663),终年63岁。
黄夷八世(总十二世),姓姬,名象爻,男,于炎帝神农氏政权帝承11年(庚申,前4681)出生于神池(忻州市宁武县西北)。即位后立都于天镇(山西大同市阳高县西北),在位执政虚记55年(前4663,前4609),卒于象爻54年(壬申,前4609),终年73岁。
黄夷九世(总十三世),姓姫,名连邦,于炎帝神农氏帝明27年(癸丑,前4628)出生于万全(河北张家口市西南)。即位后立都于南天门(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东南),在位执政虚记52年(前4609,前4558),卒于连邦51年(癸亥,4558),终年71岁。
黄夷十世(总十四世),姓姬,名邦卉,男,于炎帝神农氏帝来三年(壬寅,前4579)出生于龙门(河北张家口市赤城县东龙门锁镇)。即位后立都于云州(张家口市赤城县北云州乡),姬邦卉执政后,立誓要呑并天下,经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先后征服了仓颉氏、蚩尤氏、少昊氏、魁隗氏、神农氏,还没来得及登上一统天下的帝位就一命呜呼了。他的儿子姬芒即位后,大约于公元前4513年建立起大一统的轩辕政权,在涿鹿城(河北张家口市)以北重建都城正式称帝。
黄帝轩辕氏政权经历十五帝,传国461年(前4513,前4053)。直到公元前4053年,东夷少昊氏政权攻占中原地区,黄帝一族被迫退回北方,让出帝位,黄帝轩辕氏政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少昊金天氏政权。
拨开迷雾
从以上资料中还很难看出:黄帝出自有熊国。要想证明十五代帝王中有人出自新郑,还须要事实佐证。有一点可以肯定,黄帝可能来过新郑。这是因为一,炎帝魁隗当时怕神农氏夺权,故将神农一族封于洛水流域的熊耳山,熊耳山离新郑不远,神农氏势力有可能向新郑渗透,黄帝有必要到此清剿炎帝神农氏敌对势力;因为二,黄帝降封神农氏八任帝姜榆罔于卢氏城(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姜榆罔不肯受封,率族人迁居于江南茶乡(株州茶陵),以医为业,终老于江南;炎帝虽然退位,但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还有很多部落不愿服从黄帝,姬芒只好继续领兵征讨。《史记》记载,黄帝东征直扺东海;向西到达崆峒山;南征越过长江,登上过熊山和湘山(湖南境内);向北驱逐过荤粥(匈奴),大会诸侯于釜山(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保岱镇窑子头村),“五十二战而天下咸服”。
但是,有一些事实不能忽略:巜庄子.徐无鬼篇》曰:“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足见庄子所处的时代之前,即有黄帝活动于新郑一带的传说。黄帝都有熊,居轩辕丘,拜华盖童子于具茨山,合鬼神于西太山等传说均在新郑。新郑至今还有以黄帝大臣命名的风后岭、大鸿山、力牧台等遗迹,这一切似乎在说明新郑是黄帝经常活动的核心区域,黄帝都有熊文化与仰韶文化晚期大河村类型相对应。
(航拍具茨山古石寨遗址)
姫芒及以前的先祖一直定都在陕西、甘肃、山西、河北一带,姬芒即位后首次定都也是在河北张家口涿鹿城以北。难道说他在南征后看中了河南新郑这块风水宝地,或者说他的子孙亲睐于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而将都城由河北迁往了河南?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难道以前的史家写错了?其实我们不能苛求史家,史家毕竟离黄帝时代过于遥远,他们靠道听途说拼揍起来的故事,难免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根据学者们跨学科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从第一任黄帝(姬芒)到第十任黄帝都没有定都新郑。他们大多在河北张家口一带定都,第十任黄帝到了河南建都,但不在新郑。直到第十一任黄帝成契时,才将都城迁往泊城(河南新郑),年号:成契元年(癸卯)。
第十二任黄帝仡(读“格”)谅也建都泊城(新郑),年号:仡谅元年(戌寅)。
第十三任黄帝江阳建都龟城(河南平顶山市宝丰县闹店镇东南),后迁都祁邑(山西运城市夏县东南祁家河),年号:江阳元年(壬戌)。
第十四任黄帝昌块即位祁邑,迁都双池(山西吕梁市交口县东),年号:昌块元年(丙申)。
第十五任黄帝号次即位双池,迁都轩岗(山西忻州市原平市西北),年号:号次元年(丁卯)。
结语
黄帝不是一个人,而是轩辕氏家族政权的象征。从第十一任黄帝成契开始在新郑建都,到第十三任黄帝江阳离去,这一段时间新郑成为全国政治中心。至于风后岭、大鸿山、力牧台等遗迹,有可能是姬芒南征时为旌表风后、大鸿、力牧等重臣而封的地名,也有可能是成契或者仡谅为纪念开国功臣而封的地名。
#####轩辕黄帝不是自己个人从陕西黄陵来到河南新郑落户的,而是为了当时华夏民族的民族利益、人丁兴旺、谋生存、求发展的出路和生路、华夏民族的繁荣昌盛,通过阪泉之战,与炎帝部落联盟交融、全面融汇贯通,才选择来河南新郑落户的;轩辕黄帝为了实现、实践自己的和华夏民族的宏观、宏图抱负,其主要宗旨和理想目的,便于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后代的兴旺发达、繁荣发展,便于华夏民族的人文治理和管辖管理,才选择来河南新郑中原地区落户的。
#####新郑有熊国,是依据东晋有名的骗子黄甫谧写的一个东西来确定的,而在此以前没任何史料记载有熊国在新郑。
#####不是吧,我估计可能是拆迁后移民过来的[我想静静][捂脸][我想静静][捂脸][我想静静][捂脸]
#####哈哈。要习惯一 人家的教育 是胎教就开始了。怎么比 一天不是神仙满天飞 就是神话来补凑
##########
是的,因为到新郑打工的工资高,待遇好,交通又方便!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