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怎样过七月十四节的?有故事吗?(古代怎样怼人)

农历七月十四俗称鬼节。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历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暂的自由,享受人间美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

每年七月十四/五称为中元节,盂兰节或鬼节。过去人们在这天晚上除祭祀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酒菜之类的到路口祭祀鬼神。

民间在这一天搞一些祭祀活动,拯救那些孤魂野鬼,防止他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他们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家人平安。

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活着的人们一起为它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快乐享受这一刻。

现实生活中七月十四是我们祭祀自己祖先的日子,在这一天都在为自己的先人烧纸钱,送去祝福。今天活着的人一起思念过去的人,共同送去对先人的祝福,也是我们最基本的信仰。同时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要愧对社会和朋友,更不要愧对了已经永远离开我们的亲人。




#####

很荣幸能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想告诉大家的是,中国有四大鬼节,分别叫做中元节、上巳节、清明节、寒衣节。中元节又叫做鬼节,佛教中称其为盂兰盆节。中元节在一般在农历七月十五日,有时候也会在在七月十四日。



古代人过中元节多有一下几种方式。

第一、放河灯。一般是在像莲花一样的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放在河流之中,任其漂流。这样做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可以普渡水中的落水鬼枉死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第二、烧纸衣。一般人们会在七月份的时候,携带元宝蜡烛香以及纸衣,以及祭品如白饭等,到街边路口进行祭拜。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那些孤魂野鬼有衣可穿、有钱可用、有食可吃。

第三、祭祖。古人认为中元节这一天是鬼门大开的日子,人民相信这天祖先会回到家中看望自己的子孙后代,所以不仅会在室内摆放贡品,而且会到祖先坟地祭祀一番。

第四、放天灯。古人认为中元节这天放天灯也有两种好处。其一是放天灯会认为能把自己家霉运带走,带得越远越好。这时候就很忌讳别人家的天灯落在属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来,就要重新放飞出去。其二是因为,人们都有一种心愿,都想让自己已逝的祖先能够登极乐世界,认为放天灯能够指引祖先到极乐世界。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以来,可见大家对于丧葬习俗都非常的重视,中华民族,更有八字真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来表达中国人民的道德观和思想观。古人流传下来的一些民俗文化,自有它的意义所在,我们更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古人是这样过七月十四节日的:祭奠先祖以表怀念之情,祭祀土地祈求风调雨顺庄稼丰收,放天灯照亮逝者通往天堂的路,放河灯引渡溺亡者的灵魂,烧街衣纸钱食物是为了让孤魂有衣御寒有饭吃…其实七月十四又名中元节,俗称鬼节,传说有这样的故事……七月十四那一天,地狱之门开启,阴曹地府的鬼魂会释放出来。有主的魂魄回家去; 孤魂野鬼就到处游荡, 四处奔走寻找东西吃。所以人们就在七月里祭奠超度孤魂,也祈求鬼魂保佑家人平安。古时候七月十四日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也是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四五十年代中元节依旧热闹盛行;但后来被认为是封建迷信,慢慢有所淡化;
诗人李商隐是这样描述中元节的: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中元节是一个祭奠先祖亡灵的传统习俗,是祈求平安的内心信仰,也是每一代人对逝者的敬畏和怀思!

#####

农历七月十四了,这天被叫做“鬼节”,农历七月十五则是我们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习俗认为,鬼节是在七月十五子时之前,也就是要在七月十四这天过。

鬼节在怀集也算是节日,主要是杀鸡杀鸭、烧纸钱、纸房子、金元宝给列祖列宗,以祈求自家风调雨顺。十三宴,十四朝。鸡腿梗,糍汤炄。牛肉韧,眼火烧。猪肉肥,楞大丢。

1.传说祖宗当天回家探亲,要过奈何桥。没有船过不了啊,怎么办捏?于是乎我们就送些鸭子下去,好让鸭子游泳载他们回来了;

2.听说鬼节吃鸭子才能驱魔辟邪;

3.农历七月十四是一年中阴气最重的一天,古代妇女为了壮阳,都会在这天叫一个男子来陪自己过夜(叫鸭),可是慢慢发现叫男人太花钱,不少贫苦家的孩子就用吃鸭肉来替代叫鸭的习俗,演变至今就变成了吃鸭肉的习惯;

以上纯属民间风俗传说,并非科学依据,以娱乐的心态看就好。民俗专家认为,中元节之所以要吃鸭子,是因为在怀集农村种稻谷之前,每户人家都会买上一些鸭子回来养,在割完稻谷后,他们通常把鸭子放到稻田里,让鸭子吃掉田里的谷子和蚯蚓。种晚稻的时候,农民为了犒劳自己,开始杀鸭子过节。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习惯在这天吃鸭子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中元节正值鸭子当季,正好用来祭祀。怀集大部分是水田,养鸭多。以前,人们是开春时候,即三、四月份开始养鸭子,大约四至五个月后,也就是“鬼节”这段时间是鸭子成长的季节。由于古代人生活比较贫苦,只有到了节日才舍得杀鸭子吃。于是一到鬼节家家户户就都杀鸭子、吃鸭子,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传统。

但无论哪种说法,都挡不住香喷噴的鸭肉对我们怀集人的诱惑滴。

另外“烧包”的习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后是给孤魂野鬼烧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须要放在扁平簸箕内,意为野鬼不得抢夺。“七月半,鬼乱窜。”除了在家里、祖庙摆祭品祭祀祖先,人们大多还要到外面祭祀鬼魂,在给祖先的祭品上写上祖先的名字,另附“大鬼小鬼,同名同姓,你莫来抢”等字样,还会准备一些冥币烧给孤魂野鬼。

七月半的传说:烧纸钱由来

  据说东汉的蔡伦发明造纸后,生意兴隆,为他赚了不少钱。他的哥哥蔡莫、嫂嫂慧娘看了非常羡慕。慧娘就要蔡莫也去和蔡伦学造纸。但是蔡莫的恒心不够,工夫还没到家就急急忙忙的自己开了家造纸店。结果造出来的纸品质低劣,乏人问津,两夫妻就对著一屋子的纸张发愁。

  最后,慧娘想出了一条妙计,便附在蔡莫的耳边,如此这般的教了一遍。

  到了这天晚上,邻居们忽然听到蔡莫家传出了嚎啕大哭的声音。大家赶过来一问,才知道慧娘昨天晚上暴毙死了。次日清晨,蔡莫当著邻居的面,在慧娘的棺前哭得死去活来。一边哭诉,一边烧纸。烧著烧著,忽然听到棺材里有响声。过了一会儿,又听到慧娘的声音在里面叫著:“开门,快开门,我回来了”。众人都呆了,最后终於鼓起勇气打开棺盖。慧娘就跳了出来,告诉邻居,她死后到了阴间,阎王让她推磨受苦。因为蔡莫烧给她很多纸钱,所以小鬼们都争著为她推磨。她又把钱交给阎王,阎王就放她回来了。

  蔡莫故意的问:“我没有给你送钱啊?”慧娘就指著燃烧的火堆说:“那就是钱啊!阴间是以纸当纸的”。蔡莫一听,马上就去抱了两大捆的纸来烧,说是让阴间的爹娘少受点苦。邻居见状,发觉纸钱有这么大的用处,于是个个都掏钱来买蔡莫造的纸。消息传开后,不到几天,蔡莫家的纸全都卖光了。

  由于慧娘还阳的这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日,因此每逢这一天,人们都会给祖先焚香烧纸。这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七月半的传说:送活羊

  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甲骨文《卜辞》中也称羊通祥。可见在古代,羊这种动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

  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七月半的传说:目连救母

  七月十五中元节,人称鬼节。

  其实,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到七月三十日都是鬼门大开的日子。民俗相信,在这一段时间会有许多的孤魂徘徊在阳间。

  中元节,是华人很重视的一个日子,每一年的中元节都会有许许多多普渡祭拜的盛会举行。这个鬼节也是众多的华人节日中规模最大,花钱最多的一个节日。

  中元节,也是佛教的“盂兰节”。有关盂兰节民间一直是流传着目莲救母的故事。话说,目莲的母亲刘青捷被打入地狱。

  目莲用其神通力,看到了他的母亲堕入恶鬼道中,肚子很大,喉咙很小,不能进食,饿得很辛苦。他见状,拿了饭要喂母亲,可是饭一进口,就烧成灰炭。

  目莲感到悲痛极了,要求释迦解救。释迦告诉他说:其母罪孽太深,一定要以盆器,罗列百味,供奉众僧,才能解他母亲倒悬之苦。

  终于,他帮助了他的母亲脱离倒悬之苦。后人因此应念心中,每年的七月十五以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华人社会在这一个月会开始供拜,有些地方则会举行普渡大拜拜。盂兰盛会是华人除了农历新年,第二大的节日。

  七月鬼节,你不难在街头巷尾的空地上、庙宇看到设坛祭拜。一些较大的祭拜,会供拜鬼王。鬼王也称普渡王,传说是观音大士的化身。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祭拜方式。私普,是个人家里祭拜。街普是个别择日祭拜。市普则是以市场为主体的大普渡。

  七月三十日鬼门关,一个月的中元就这样结束。

  七月半的传说:道教忏悔节

  中元节这天,凡是有思考能力和空余时间的人,要集中在一起共同学习老子的《道德经》,并且要互相交流和沉思反省自身。对于普通的教众,道家则会“创造”一些故事来“寓教于游乐之中”。比如,道教传播者就杜撰出有个名叫陈子祷的人,他与龙王的女儿结婚后,分别在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生下了“天官”、“地官”和“水官”三个孩子。这“三官”主管人间的“赐福”、“赦罪”、“解厄”等三大任务。“三官”法力无边,分别要在这三天到人间巡游,检察人们的道德品质是好还是坏。对于那些道德品质好的人就给予赐福,否则他们就要降罪。由于中国的道教是一个很宽容、随时让人自新的宗教。所以“中元节”不仅是个“奖励善良”和“惩罚恶劣”的节日,还是中国式的“忏悔节”、“赎罪节”。一年当中有罪过的人,都可以在“中元节”那天通过各种“仪礼”来检讨自己,并请求“天”、“地”、“人”的宽恕。

  每年的七月十五“中元节”,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时,这一天,“地官”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册,根据神仙、凡人、动物们的表现,勾勾画画,赦罪免刑。所以,民间在“中元节”这天,其进行的所有祭祀活动,目的就是拯救那些孤魂野鬼,希望“地官”赦罪他们的所有罪行。

  七月半的传说:吃鬼头

  自从目连高僧做法以后,每年七月十五,凡间都有做盆会和烧纸钱的活动,开始几年还真管用,阴阳两界相安无事。然而几年之后,情况越变越坏,不仅那些孤魂野鬼,就连少数阳间有后的小鬼也出来祸害人间。他们不仅抢夺供品和纸钱,而且还有屡屡敲诈凡人的恶行,搞得人间灾难并发,瘟疫横行,黎民百姓苦不堪言。人们盼望目连高僧再次现身于世。当时有人听说,在阴间,有一位专门打恶鬼的神叫钟馗,若能把钟馗请来,这些恶鬼也就有治了。可是,钟馗是仙界之神,我们是凡间肉体,怎能请得动他?又有人说了,只要请来钟馗神像,他就会随之而来的。

  于是,又到了七月十五,人们在举行祭祀活动时,还真请来了钟馗的神像,只见画面上的钟馗豹头环眼,铁面虬髯,相貌奇异,杀气腾腾。

  钟馗原本凡人,不仅才华横溢,满腹经纶,而且正气浩然,刚直不阿;死后更是疾恶如仇,好打不平。传说他因托梦驱鬼为唐明皇治病有功,被封为“赐福镇宅圣君”,自此人间遍挂钟馗神像,以祈求平安。

  人们在钟馗神像前焚香烧纸,磕头请神,钟馗真身还真的从画中下来了,不过,这情景只有受过戒的高僧和老道才看得见。钟馗返回人间之后,捉到许多为非作歹的鬼,将它们的头拧了下来吃了,自此,那些为非作歹的鬼们都伏法了。钟馗离开凡间时留下了六个字:“要镇鬼,吃鬼头。”

  凡间的人怎能吃鬼头?后来有高人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想到一种办法,就是将各种面粉制成所谓鬼头的形状,然后蒸着吃或煮着吃,而且还要边吃边说:“吃鬼头,吃鬼头……”这样,还真的将那些恶鬼给镇住了。

  千百年来,有关七月半的传说和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做盂兰盆会、摆供品、烧纸钱的习俗仍然保留至今。吃“鬼头”也照样进行着,不过只是流于形式,很少有人知晓其中的来由,“鬼头”的样子也简化成了拳头般大小的包馅团子。这便是关于七月半的故事。

#####

道教的中元节起源于东汉,道教理论中,认为天玄地和地玄天,地生万物,水为生物之本,且地含水。这就是说,由于中国农业文明注重地水两元素对人类万物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中国道教文化理念中一直蕴涵着以地为中心去观察世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及其“方法论”。按照道教这种世界观,道教习惯将一年的“天官”(上半年)的正月的十五称之为“上元节”;下半年的地官节段的七月十五,则叫做“中元节”;由于地含水,水作用地,所以,地官下半年中段的十月十五则是“下元节”。这上、中、下三元,则组构出了道教对世界的三元一体系统认识。故在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均要举行“中元斋醮”,俗称“道场”,为民众祈福,普渡四方孤魂。

而佛教的盂兰节则来源于印度,其典故来自于《盂兰盆经》佛陀座下十大弟子目揵连尊者救母厄的故事,说是目揵连的母亲因为后五百世的悭贪,死后堕落于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揵连尊者虽号称佛陀十大弟子神通第一,但仍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陀,佛陀示意于七月十五日集十方众僧之力为其母超度,解救其母亲,盂兰为梵文,意为救倒悬、解痛苦。在七月十五日那天,是佛教的解夏日,又是“佛欢喜日”,亦是众僧自恣日。所谓自恣就是自己检点,如发觉自己有过失,应对人露忏悔:如任何人犯过,亦应对僧众忏悔。当日一切圣圣众,均精持律仪,身,口,意三业清净,这时候设斋供僧,功德最为殊胜。

根据经中佛所示,如果能在七月十五这日功德、胜会中供佛僧大布施,可令现世父母、六亲眷属,能脱离三涂,衣食丰足。乃至七世父母都能脱离饿鬼之苦,生于人天中,福乐无极。如父母在,更能福乐百年、长寿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所以身为佛子,为修孝道,应常念及过去仍未解脱之先祖父母,于盂兰超幽法会中供养上师大德,燃灯供佛作大功德,以报父母之恩乃利乐解脱十方孤魂饿鬼众生。自宋元,中国两大宗教合流趋势日益明显,这时的七月十五这一天已演变为民间的祭祖日,家家祭祖亡亲,并且盛行放河灯超度孤魂野鬼活动。

到了清代,对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的祭祀活动,更为重视,各地寺、院、庵、观普遍举行盂兰盆会,并在街巷设高台诵经念文,作水陆道畅,演《目连救母》戏,有的还有舞狮、杂耍等活动,夜晚还把扎糊的大小纸船,放入水中,点火焚化,同时还点放河灯,称之谓“慈航普渡”。清潘荣陞在《帝京岁时纪胜》记着:“每岁中元建盂兰道场,自十三日至十五日放河灯,使小内监持荷叶燃烛其中,罗列两岸,数以千计。”除外,当时各家各户,都要在门外路旁烧纸钱,以祀野鬼。

至今的七月十五,各地都在保持着过鬼节,纪念逝世亲人的传统。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