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连清明,上坟要退后”什么意思?“退后”是怎么回事?(2022清明节)
我是乡村淇译,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问 “三节连清明,上坟要退后”啥意思?“退后”是怎么回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现在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是为了让大家祭祀祖先的一个节日,中国人也是最注重孝道的,每到了这一天人们都是会纷纷的拿着一些东西去祭拜祖先的。
而清明节和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的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不过在农村还流传着一句话叫做“三节连清明,上坟要退后”,那么这个“退后”是什么意思呢?
咱们要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就要知道“三节”都是什么?
所谓的“三节”指的是“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
上巳节: 每年的三月初三就是上巳节,这天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听一些老人讲,三月初三上巳节的这天,古代的人们会去水边“畔浴”就是用一些芬芳的植物,草药,颜料等混合制成类似现在的沐浴露,涂抹在身上,然后在用河水洗净。后来上巳节的活动中又加入了祭祀宴饮等一些活动。
寒食节:每年的三月初四就是“寒食节”,也叫禁烟节。
这个就有点意思了,怎么寒食节又叫禁烟节呢?其实老一辈的人说,在寒食节这一天是不能生火的,只能吃一些提前准备的食物,既然不能生火可不又叫禁烟了吗?也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叫寒食节,我也是听老人说过一些。
第一种说是最开始人们是钻木取火的,因为季节不同,要更换取火木材在新木材还没好旧的还没有的时候,只能吃一些头天剩下的食物。
第二个就是说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忠臣义士介子推。
清明节,清明节在每年的公历四月四号或者五号。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的,以扫墓,缅怀祖先为主的。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
这一天人们都会纷纷的拿着物品去墓地祭祀祖先的。后来也是因为“上巳节”,“寒食节”和“清明节”有所一样,现在的人们大多都是以过清明节为主了。
在一般的情况下,这三个节日是不会连在一起的,寒食节都是会在清明节的头一天,这两个节日是挨着的,没有多大变化,可是上巳节就是阴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是不便的,这个节日会跟着阴历走的,在上巳节在清明节以后那么清明节就是阳历的四月四号,可是要是上巳节在清明节前面,那么清明节就是四月五号了。
所以这个“三节连清明,上坟要退后”这个退后的意思就是说着三个节日连在一起那么清明节就是四月五号了,要晚一天的。这个也可以说是先人们总结出来的经验吧。
#####发表自己对于农村的一些看法,分享一些农村趣事和自己养种植经验,喜欢可以动动你发财小手关注一下吧。
可能是传得太乱,有点跑偏。原话是“上坟要推后”。
推后,延迟嘛。
“三节”,这个说法有历史了,当然离现在也不远,家里有老人的可以回去问问,“三节”这个说法,在宋代就差不多取消了。
1000多年以前就取消的一个节日,还拿到今天来说事,靠不靠谱,你自己琢磨。
那么,为什么有人讲究“三节连清明,上坟要推后”呢?很简单,迷信嘛。
三节:上巳、寒食、清明。
古代,上巳节是指阴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后来固定为三月初三。
月初皆为朔,凡月与日同经度不同纬度则为合朔,同经度又同纬度即为日蚀。计173日有奇。
简单讲,《仪礼·大设礼》说,初三朔鼙。鼙,鼙鼓,“渔阳鼙鼓动地来”嘛,为征日。
《易经·大壮》里说:壮于趾征凶。
《易经·泰卦》里说:拔茅茹,以其彙征吉。
当“泰”之时,阳刚处下,与二、三两阳俱有外应而志在上行,故一阳动则三阳并动。《王注》说:三阳同志,俱志在外。
也就是 ,上巳征日,鬼要是出来,遇三阳并动,那就甭收供品了,准备魂飞魄散吧。所以说,但凡清明遇到初三,古人坚决不上坟。至少在唐宋以前,老百姓都是那么迷信的。
寒食,冬至以后第105天,是满百五日,忌动土。这就不用多解释了。
古代上坟是件麻烦事,不仅仅是祭扫,而且要对坟墓进行修葺。不让动土,修个哆啦A梦啊?
所以才有“三节连清明,上坟要推后”这个说法。毕竟前边俩日子在迷信说法里,一个是鬼不能出来收供品,二一个就跟侯宝林大师说那相声一样,“不宜动土”。
总结一下。
遇到这样的日子,你说二月末上坟吧,迷信说法里叫“仲卯之月”,不成;
三月初一,初一是传统朔日,不成;
初二,古人讲究上坟只能选单日,初二也不成;
初三,朔日里的征日,三阳并动,不成;
初四,又不成;
初五,寒食不宜动土;
初六,又不成。
那就只能初七再去,把上坟的日期推后了。也就有了这么一个迷信的说法,“三节连清明,上坟要推后”。
这里必须得说,迷信的条条框框很多,但那玩意都是骗人的。如果迷信的话,那就真跟侯宝林大师相声《不宜动土》似的,被埋了往外刨还要看看黄历,岂非可笑?
我们现在清明祭扫先人,无非是寄托一份心意,不要被那些糟粕影响。迷信是万万要不得的,如果有为老不尊的家伙宣扬迷信,你就狠狠怼回去,他若还是胡说八道,报警抓他。
#####春暖花开芳草萋,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既是节日,又是自然节气的日子。
诗云:“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扫墓祭祖是清明节的重要习俗。
三节连清明,上坟要推后
听老人讲,今年清明节比较特殊,今年清明扫墓祭祖要么提前在农历二月去,要么等过了清明节的正日子以后在去。
今年清明节是4月5日农历三月初五,按照民间“早清明”的传统,今年清明节农历三月扫墓的日子是4月1日~5日,不过现在人们因为工作的原因,多会选择在放假休息的日子去扫墓。而今年清明放假的日子是4月3~5日,正好与传统的上巳节(4月3日)、寒食节(4月4日)、清明节(4月5)相重合,三节相连。
其中,上巳节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是神过节;寒食节又有不能动火的旧俗;加上清明节当天又逢干支记日中的戊子日,民间有“六戊不动土”一说,所以这三天都是不适合去扫墓祭祀的日子,只能向后延了,故有“三节连清明,上坟要推后”一说。
不过这些并没有什么科学的依据,具体还要看当地习俗,以当地习俗行事为好。
清明祭扫,扫得不是墓,是人们心底深沉的思念;脸上留下的泪水,是对故人不舍的泪花。愿逝者永安息,生者当铭记,幸福生活,你我共珍惜。
#####“三节连清明”,指的是三月初三的“上巳节”,三月初四的“寒食节”,三月初五的“清明节”。
“上巳节”,在汉代以前为三月上旬的巳日,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初三(三月三),后代沿袭此节日。人们在这一天在水边饮宴,郊外春游。
这一天,官民都在水流边上,洗濯祓除,去宿垢,祛病消灾,有用兰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点头身的仪式,取“大洁”之意。
高中课本有两篇记录此节日。
《论语》里面有: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上巳节”的活动,在水边洗濯,在舞雩台上吹吹春风,除去冬日的污浊陈圬,唱着歌回去。
《亭集序》里面写道:永和九年岁,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东晋的名流王羲之谢灵运等,在“上已日”,在兰亭流觞曲水,饮酒赋诗,这就是一个非常豪华的古代版的名流聚会。
“寒食节”∵在清明节头一天。
这个节日来自于春秋时期的介子推。介子推帮助晋公子重耳逃亡避难。在路途中,重耳非常艰苦,有一天他想吃肉,介子推就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煮来吃了,重耳感动得无以复加。
后来晋公子重耳成了一代明君晋文公,非常信任介子推。介子推为了避祸远离君王,就带母亲隐居深山。晋文公为了让他出山佐政,听信别人的意见,放火烧山,希望戒子推能够出山,结果火焚而死。
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特别将此日定位为禁火寒食之日,后代就称为“寒食节”。
这个节日非常有意义:将禁火强化;推荐介子推的文人风骨精神;在祭奠介子推的风俗中,演化成对祖先的祭扫和祭奠。“寒食节”的祭祀,是清明祭祀的源头。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15天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日已逝,春意盎然,天朗气清,大地明净,大自然处处生机勃勃。这一日,人们祭祀祖先,缅怀先人,同时也踏青郊游,亲近自然,感受新生。
这一天的习俗:扫墓祭祖,吃寒食,踏青郊游,插柳折柳,放风筝、荡秋千等等。
清明之后,春耕就开始了,谚语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句子,万物在清明之后,更开始蓬勃生长。这是真正的辞旧迎新。
感谢阅读,如果回答对你有用,点赞,留言讨论。[送心]
#####一、三节:分别是指三月三上巳节,三月初四的寒食节,三月初五的清明节,这三个节日在古代原本是有着不同的节日属性的,只是在后世的发展中,融合到了一起。
二、上坟要退后:清明节本身在三个节日里是日期靠后的一个,扫墓祭祖活动原本是 在清明之前的,三个节日融合之后,上坟扫墓的活动也就自动靠后了,才有了“三节连清明。上坟要退后”的俗语。
#####“三节连清明,上坟要退后”中,“三节”是指三月三的上巳节,三月四的寒食节,三月初五的清明节。
上巳节,是祈福沐浴,结伴出游!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这个贤士,这天吃冷食,不开炉灶,禁止烟火,后来逐渐发展为扫墓,祭祖一系列活动!
清明节,也叫踏青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上坟要退后”,是字面意思: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融为一体,成为一个节日,那么三天都在清明节这一天,扫墓,踏青,祭祖一起进行!节假日一起做了就,所有事情,把扫墓放到最后!上坟即扫墓!退后也就是靠后,最后扫墓的意思!
#####“三节连清明,上坟要退后”
首先我们要知道三节是指的那三节
它们分别是
三月初三的上巳节
三月初四的寒食节
三月初五的清明节
这三个节日在古代原本是有着不同的节日属性的
只是在后世的发展中才融合到了一起
融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清明节
形成了以祭祖扫墓为中心的一个节日习俗
还兼有祈福郊游踏春的活动
兼顾着自然和人文两方面
从此大家对清明节的认知也就不一样了
而清明节本身在三个节日里是日期靠后的一个
扫墓祭祖活动原本是 在清明之前的,三个节日融合之后
上坟扫墓的活动也就自动靠后了
才有了“三节连清明,上坟要退后”的俗语。
俗话说得好:“清明上坟,前三后四”
意思就是说清明上坟最好是提前三天或者是推后四天
而所谓的上坟祭祖
无非就是给祖先送一些“吃的喝的和花的”
然而今年的清明前一天是寒食节
(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禁烟火,只吃冷食)
而之所以有寒食节就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介子推的
所以也就是说在寒食节烧纸
是烧给介子推的
我们的先人是收不到的
那么清明节前两天又是上巳节
而且上巳节本身就是人们除灾求福的祀神活动
在民间流传许多说法
所以各个地方也就出现三月三不能够扫墓上坟
所以今年的清明节上坟祭祖,要在上巳节之前,或者清明之后,也就是说要提前两天。
清明节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选单不选双”,也就是选择单日去祭拜,比如初三,初五等。
因为单日为阳,可以压住阴气,因此人们上坟祭祖,大多在春分之后的单日
但是今年的三月初三为上巳节
三月初四为寒食节
三月初五为清明节
初二为双日,初一为朔日,
再往前的二月二十九又是晦日
也就是说上前不如上后了
所以说“退后”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推后
当然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不一样
但大多数人都不会在夜晚去祭拜,
就是因为夜晚阴气强于阳气。
最后送大家一首唐代诗人杜牧的名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淡淡的忧愁,伴随着蒙蒙细雨而至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要来了!
#####今年的三月可不一般,三月初三是“上巳节”,三月初四是“寒食节”,三月初五是“清明节”这三个节日相连,是很少见的,不过这是老一辈人这样说的,当然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不一样。
由于清明具有自然与人文两大特征,所以受到人们的重视,清明节扫墓为传统的习俗,有前三后四的说法,也就是清明的前三天后四天是上坟祭祖的最佳时间,由于民间忌讳送单不送双,所以前面的三月初四寒食节并不适合,而且三月初三为上巳节,是民间的四大鬼节之一,所以,许多的农村老人说要尽力躲开,这样看来,今年的清明扫墓可以晚但不要太早。
三节连清明,上坟要退后”其中的三节”指的是“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这三节连在一起又为什么要退后呢?那就不得不说到另外句老话了:“清明上坟讲究多,前三后四别乱说”。这句话主要源于一个民间传说,听了这个故事大家应该就明白原因了。
先来说说这个故事:在周朝的时候,陕西有一位姓侯的盲人先生对父母非常孝顺,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当父母年过六旬之后,每年冬天一到,侯先生不但日日会给父母烧炕,而且,宁肯自己没有棉衣穿,也非要用棉衣将父母居住的房间窗户“蒙严”不可,生怕自己的父母受冻;而到了夏天的时候,侯先生必定会在树荫下摸索着为父母临时搭建一个四面透风的茅草屋,用于让父母乘凉。
由于侯先生非常孝顺,因此,父母一直活到70多岁才过世。在父母过世后,双目失明的侯先生因无法打理自家的田地而被迫出门讨饭养活自己。
在有一年的春节过后,侯先生便踏上了讨饭之路。侯先生的这一次出门乞讨走得有些远,在不知不觉中居然走到了甘肃境内。虽然侯先生的眼睛看不见,但耳朵很管用,当他听人们议论说清明节快要到了的时候,便着急起来,因为清明节这一天是扫墓的日子,而自己离家又这么远,如果不抓紧时间往回赶还是不能够在清明节这一天赶回去为父母扫墓的。所以,侯先生不由得着急了起来。但光着急是没用的,必须立刻动身赶在清明节之前赶到家里,以便自己能够在清明节这一天为父母扫墓。不过,由于侯先生是盲人,走起路来非常缓慢,尽管他拼命地往家赶,待赶到家里时也已经到了清明节的第二天。侯先生是个孝子,他为没有及时给父母扫墓而感到非常痛苦,于是,他便用投河自尽的方式向父母谢罪。
侯先生的举动让很多人都为之震惊。于是,人们在商量之后决定:清明节上坟可以在清明节的前三天,也可以在清明节的后四天,以便让外出的人们都能够完成为先人扫墓的夙愿。以免外出者因不能及时赶回为先人扫墓而再次发生不测事件。
至于不乱说三个字则是为先人扫墓是一件非常庄重的事情。为了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在扫墓时是不能够随便胡言乱语的,以免破坏了庄重的气氛,让人贻笑大方。所以才有了“清明上坟讲究多,前三后四别乱说”这一老话,在时间的洪流中,慢慢就形成了一定要在清明节来临时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时间段内上坟的观念了,那么这个连三节就要退后也就不难理解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三节: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
上巳节,是祈福沐浴,结伴出游!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这个贤士,这天吃冷食,不开炉灶,禁止烟火,后来逐渐发展为扫墓,祭祖一系列活动!
清明节,也叫踏青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今年的三月不一般,三月初三是“上巳节”,三月初四是“寒食节”,三月初五是“清明节”,三个节日相连,是很少见的。
从古至今,清明节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祭拜亲人缅怀先人,所以是非常重要的。亡者为大,当几个节日和清明节连在一起的时候,清明节最重要的要放在最后面,最慎重。所以就是“清明退后”,也就是“上坟要退后”,所以就有“三节连清明,上坟要退后”之说。
但我们清明节是祭扫先人,无非是寄托一份心意,不要被那些糟粕影响,迷信是万万要不得。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