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三位帝王晚年谁最狠?(唐太宗)
明太祖
#####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士民,明太祖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有道明君,开疆扩土打江山和伟略雄才治理国家都发挥到极至,是三个朝代皇帝的优秀代表,领军人物,各领风骚一个朝代。历史演义告诉我们,心不狠当不了皇帝,或者说心不狠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忧柔寡断错失良机,心慈面软必受其乱,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君功成死多少人应该是将领的几倍吧。我认为三个名君之中朱元璋最狠,炮打庆功楼,有功之臣没剩几个,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就温和多了。
#####汉武帝最狠!朱元璋屈居第二,唐太宗叼陪未座。
汉武帝晚年发生的“巫蛊之案”,是一个重大的事件,它持续的时间长达数年。涉案人员中死亡了几万人!其中包括皇后、太子、公主等皇室成员,也包括了丞相、御使大夫等朝廷重臣,既有三教九流的地痞无赖,也有死囚,牵涉面之广,影响之大,即使该案终结了,但为此而受到的伤害,远远没有愈合。
汉代的“巫风”猛烈的刮过关中平原,久久盘旋在汉武大帝住的西宫(未央宫)和太皇太后住的长乐宫等处。
“巫蛊”的“蛊”古音通“鬼”,又通“诅”,是当时社会时兴的诅咒之术,具体作法是,用桐木制作的小木偶人上刻着被诅咒者的名字和生辰八字,通过一定的仪式施以魔法和诅咒,然后将其埋在被诅咒者的住所或者经常必去之地。大家十分迷信的认为:行巫蛊可以控制和摄取被诅咒者的灵魂。
汉武帝晚年时,宫廷上下因忌恨和恐惧,发生的巫蛊事件此起彼伏,恐惧和猜疑之风弥漫整个皇宫,武帝的第一个皇帝陈阿娇首先动手,她用上述办法行巫蛊诅咒卫夫子,因为卫夫子有孕而封为夫人,这是仅次于皇后的级别。
卫夫子生下儿子刘据后,阿娇地位一落千丈,阿娇只有用一个使用了几千年的名词骂她:“狐狸精”,又用巫蛊之术咒“狐狸精”。汉武帝发现了这件事,他本身就想摆脱姑姑兼岳母刘螵的控制,当然就趁机发难,经过审案天才张汤的审问,宫中巫蛊案迅速告破,阿娇宫中三百多人全部判罪诛杀,陈阿娇另案处理。
这个案子其实没有赢家,陈阿娇母亲刘嫖从此消沉下去,耽于享乐,不问世事,被封为皇后的卫子夫也因巫蛊案上吊自杀,权倾天下的卫氏家族集体沉沦。所以巫蛊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线,事件的背后是各方势力的博弈和荣誉沉浮。
太子刘据是卫子夫的儿子,汉武帝29岁才有的他。刘据长大成人后,其思想和价值观不同于汉武帝,他处世公瑾仁恕,而汉武大帝“略输文采”,温良的刘据实在是不合大帝的胃口,新宠的王夫人和李夫人都为皇帝生下男孩,于是卫子夫和刘据娘俩失宠后心生不安之意。但是有卫青这根支柱的存在,卫氏家族暂时无忧。
最大的问题是因为太子是将来的皇帝,身边自然有一群人聚集,《资治通鉴》说“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武帝周围的人都是所谓的“文法吏”, 他们出身底层,要想光宗耀祖,只有立功,立功就要杀人,于是严刑逼供、诱供,造成大片死亡人数,严刑峻法自然合符专横的武帝胃口。
而太子刘据宽厚的作风直接扺触了汉武大帝的严刑峻法,而且太子为寃案平反,这就堵住了文法吏立功之路,刘据得罪了这批人。
这批人千方百计挑拨武帝和刘据的关系。己经老年的汉武大帝越来越迷信,总是认为有人诅咒他,文法吏为此又立大功,他们在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的住处挖出不少木偶人......
卫氏家族不甘束手,奋起抵抗,杀了首要份子江充,于是有人上报汉武大帝,汉武帝半信半疑中任用名声不好的中山靖王刘胜之子刘屈㲠填䃼相位,汉武帝又下诏令:“捕斩反者,自有赏罚.....紧闭城门,毋令反者得出”。
刘据带着两个儿子逃到湖县(今河南灵宝),在官兵的追捕下,双双吊死。时年37岁。天道循环,刘屈㲠也因为诅咒汉武大帝早死而案发被捕,在长安游街示众后拖到东市腰斩,其妻被枭首,长安百姓暗中拍手叫好。
汉武帝彻底清查谋害太子一伙人后,心中愧疚,震怒之下一路杀得朝中大臣脚?手软,面无血色。
为害数年的巫蛊之祸终于了结,汉武帝也老了,问心有愧,于是下“轮台罪己诏”。此后,朝政趋于稳定,平和,武帝驾崩后,七岁的弗陵即帝位,由权臣霍光辅佐。
自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开始反腐败贪污,到洪武十九年(1386年),已经杀了几万人。
他巧妙的利用胡惟庸杀了刘伯温,几年后权势越大的胡惟庸在如日中天时,又被朱元璋一个突袭,利用胡惟庸儿子杀人的案件为由,彻底清查了胡惟庸一党,杀人数万,丞相一职永远不设,皇权最终还是战胜相权。
李善长这个被朱元璋赐予免死的“丹书铁券”,只要他急流勇退,小隐于野的话,自然可以安渡己晚的晚年,但是这个人心胸狭窄,他仗恃自己是朱元璋“淮西集团”的代表人物,凡是对他有不同意见的大臣,他必须报复,如对参议李饮冰、杨希圣二人,割去李的胸部,对杨施以劓刑(割鼻),胡惟庸案中,李善长是有牵连的,但朱元璋放了他一马,本应就此小心谨慎,低调做人,却恃权违法,犯了皇帝大忌.......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长77岁,因为盖房向汤和私借三百多兵士,汤和向朱元璋告发,联想到李善长参与胡惟庸谋反案,朱元璋判决李善长全家七十多口人死刑,只有身为驸马的儿子得以幸免。
洪武26年(1393年)二月,锦衣卫蒋脩上告蓝玉谋反,朱元璋震怒下满门抄斩、灭其三族。其实蓝玉是否谋反,史无记载,疑似寃案,但是,蓝玉恃权逞强,目中无人,口无遮拦,朱元璋这个十分专制的帝王都忍了,一听有谋反之举,马上逮捕蓝玉入狱,灭其满门,杀其党羽一万五千人,明朝的胡蓝二案影响之大,属于明朝洪武“四大案”。
唐太宗李世民是因为“玄武门之变”而登上皇位的,在杀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后,他的心中还是有愧的,为了平衡自己的心态,他事后又谥号二人为王,又为太上皇父亲修建举世闻名的“大明宫含元殿”供其养老居住。
甚至皇太子李承乾密谋兵变,齐王李佑实际造反的情况下,也留下太子一命,只处死了李元昌、侯君集等人。
对于争夺皇位的李泰也仅仅是流放均州,李治正式立为太子。在交接皇位的问题上,李世民做得十分得体,避免了自己身后大事的争夺。
所以李世民谦虚的礼让汉武大帝和明太祖位列冠亚军,那个鸡肋季军谁喜欢送给谁。
#####明太祖把手下一起打江山的功臣都杀得差不多了所剩无几,明太祖痛恨贪官污吏把他们抽筋扒皮灭三族;汉武帝晚年昏庸听奸臣蛊惑把陪伴自己几十年的皇后卫子夫、太子等一批皇亲国戚还有一大批大臣灭三族;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夺取皇帝宝座把自己的亲哥哥太子李建成、亲弟弟齐王李元吉亲自射死了……
#####
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三个人所面对的政治局面不同,在晚年时所针对的对象也不同,杀一批人的目的却是基本相同的,稳固江山社稷。
我觉着这三个人都说不上多么狠毒来啊!都是根据当时的政局做出的正当反应而已!
汉武帝杀刘据、钩也夫人?
一、汉武帝的心理阴影。
汉武帝即位之后,努力做自己的事情,希望大展宏图,因为小事差点被自己的祖母窦太后废了。汉武帝的祖母窦氏一族逐渐掌握了很多朝廷中的大权,威胁到了君主的地位和权威,虽然没有吕后那样让吕氏后人封王,但也让汉武帝够害怕的了。
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汉武帝当时在中央政府中最大的政治威胁来自于外戚,他们依靠皇帝的庇护,能够迅速壮大,进而威胁君主的地位。
二、杀戾太子刘据。
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和就只卫青在北征匈奴之时立了大功,最终又娶了汉武帝的姐姐为妻子。看似稳固的政治同盟,汉武帝却越发警惕起来。
卫青在征讨匈奴之后,他和他的部下都没有受到封赏,反而霍去病及其部下封赏颇多。为何?汉武帝这是要控制卫青这个外戚的成长,如果不加以控制,恐怕威胁汉朝的国祚,政治上的事情,将来的发展是很容易预料到的。
戾太子刘据在危及自己的地位之时,奋起组织百姓与宰相刘屈氂率领的军队作战,双方打了五天,死伤数万人。刘据兵败之后被迫自杀。
试想一下,如果刘据胜利了,汉武帝的地位如何处理?
汉武帝的目的就是快刀斩乱麻,首先稳固自己的权力,然后抽丝剥茧处理以后的事情,这是正常的帝王权术,这一做法经常被后世帝王学习。譬如康熙帝第一次废太子胤礽之时,就是先处理涉
事的太子胤礽及其其他几个王子,稳定局势,事后再做详细处理。
况且汉武帝的太子举兵对抗,死了几万人 。
三、杀钩也夫人。
汉武帝末年,刘弗陵被推上太子之位,鉴于自己的王子们和母亲经常互相勾连,互为援助的情况,往往在帝王死后,外戚会上位掌权。
汉武帝知道刘弗陵年幼,必然让其母亲钩也夫人上位,其家族也会迅速壮大,除掉钩也夫人,外戚的增长势头会受到遏制,外戚已经失去了核心权力人物。
因此,汉武帝的恨是总结前几代帝王的经验教训做出的政治决定,没有什么恨不恨的。他的这一做法,后世帝王们也有很多学习的,毕竟面临的同时一样的政治背景。譬如北魏,就有儿子立为帝王,母亲身死的惯例。
唐太宗废太子李承乾。
唐太宗在嫡长子李承乾很小的时候就封他为太子。李世民晚年之时,李承乾感觉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严重的威胁,有立魏王李泰的想法,这事也是李世民惹起的事端,毕竟李承乾、李泰、李治都是长孙皇后所生的嫡子。
李承乾的东宫内,李世民曾经让京城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入驻东宫,辅佐他。李承乾感觉到危机之后,正好大将侯君集的女婿在自己手下,于是太子李承乾、侯君集、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女婿杜荷(杜如晦的儿子)勾结谋反,不小心事情败露了。
除了李承乾之外,其他参与谋反的主要人物都被诛杀,而太子李承乾被废为庶人,这事李世民是有很大责任的 !(侯君集剧照,参与太子李承乾谋反被杀)
明初四大案。
朱元璋从地位最卑贱的农民开始,最后成长为帝王,自然有其成功之道。他诛杀了不少的功臣,其中难免有一些无辜的人,不过他喜欢斩草除根形式的政治操作,明白一个道理——“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这也是朱元璋从战争年代学来的,非常行之有效。
有人说,朱元璋是滥杀,我看未必。试看一下明朝后期的政治格局,仁慈的结果就是朝廷上朋党林立,各自为政,大厦将倾,各自寻找出路,真正为大明出力的人是非常少的。
其实朱元璋最担心的是朝廷之上的朋党,其次则是掌握军权的实力派人物。
一、明初四大案剑指何人?
朱元璋是个非常有魄力的政治人物,他痛恨贪污腐败,对朋党、掌握军权的人物非常注意,盯得非常紧。
1、空印案。
明朝初年,各地的省、地、县各级单位要汇报收入,户部要进行核实后才可以。各地官员为了图方便,加盖了一些空的官府印章用纸,一旦出现纰漏,可以省去麻烦,重新填写。
这事本来是元朝的旧有制度,朱元璋知道此事之后大怒,因为空白的政府印章纸为作弊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他要纠正过去的习惯,一切按照明朝的规定来。
各地官员的主管政府印章的官员大都被处死,副职被杖刑100下,流放。这个政府的空白印章纸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漏洞,一不小心就会被人滥用了,确实应该制止。
这一案件,明朝全国死了应该几百官员!这个案件也基本翻不了案。
2、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是典型的朋党案件,官员们聚集在胡惟庸的羽翼之下,朋比为奸,形成了著名的淮西政治大集团。如果朱元璋不予以处理,估计胡惟庸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或者去世之后会发生什么状况呐?保守估计,后来的大明朝有可能换了,不是“朱”家的天下了!
让任何一位君主了解到这样的情况,谁不担惊受怕?有鉴于此,朱元璋废了宰相和中书省的设置。
朱元璋采取的方式是斩草除根,可以连坐,绝对不放过任何一个漏网之鱼。对胡惟庸案的谋反细节,在史书上有争议,不过朱元璋防微杜渐,不能放任。(胡惟庸剧照)
此案长达10年,牵连被杀的人有30000余人,有不少无辜之人。
3、郭恒案。
1385年,户部侍郎郭恒等官员和各省的官员勾结,倒卖国家的官粮,共计倒卖国家粮食2400多万石,约合28.8亿斤粮食。朱元璋杀了很多涉案人员,六部的左右侍郎也统统被处斩了。
为了杜绝做账本时作弊,户部的上的数字进行了改革,原来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成: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
这样就不能在账本之上随意改动了,杜绝贪污改账本的隐患。这事翻不了案的!
4、蓝玉案。
蓝玉的身份比较特殊,他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而太子朱标则是常遇春的女婿,关系比较特殊。
蓝玉借助姻亲和自己的战功,在朱元璋末期成为统领军队的主要大将,蓝玉犯了几个大错:
第一,北征元朝归来,长城喜峰口城门的官吏没有打开城门迎接,这是惯例。没想到蓝玉命令手下攻破了大门,直接闯入。俘获元朝的妃子之后,蓝玉还和这个妃子有染。
第二,蓝玉的干儿子有几百个,搞个人小集团,这一小集团还经常侵占农田,飞扬跋扈。
第三,蓝玉自认为功高盖世,要求封赏到最高级别的官职,没有得到后,在私下里大放厥词。
第四、有人告发蓝玉谋反。这事没有确凿的证据,有争议。
此时,朱元璋病重,太子朱标也去世了,建文帝还小,面对飞扬跋扈的蓝玉处理是一个棘手问题。他手中握有重兵,党羽非常之多,朱元璋去世之后的局面恐怕难以控制了。
朱元璋毕竟老谋深算,在蓝玉谋反模棱两可之时发动了对蓝玉的打击。蓝玉案牵连了15000人被处死。(朱元璋和蓝玉剧照,蓝玉的军权太大,党羽太多,不能留下,会遗祸大明的)
三者之中谁最狠?
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三个人面对不同的政治局面都是大开杀戒,说不上谁更狠,都是政治决定。
朱元璋喜欢斩草除根,纵容处理案件的官员牵连的目的就是这样的。案件的扩大化是一种政治手段,只针对官员及其家属,将威胁王朝君主权威和王朝安定的不利因素全部铲除干净,以利于明朝的长治久安,不然明朝的享国时间不可能这么长。
#####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都是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帝王,他们在位期间都是为国为民,抵御外敌,捍卫中国领土。
然而,他们在晚年时都糊涂了一把,都没能画上帝王一生的完美句号。那么我们先看看他们晚年都干了些什么事。
帝王的晚年都干了什么?
(1)汉武帝
汉武帝是普及推广儒家思想的第一位帝王,那时他成立了最高学府叫“太学”,不知道现在的“大学”是不是根据那时候来的。
汉武帝重用英才,平定了南边的闽越国,北方的匈奴,打开河西走廊,开拓了历史第一次正规的外贸“丝绸之路”。
汉武帝晚年时,迷信蛊术,因为梦到有木头人攻击他,就怀疑有人给他施展巫术,于是就命奸臣江允调查此事。
江允借机发挥,陷害忠良,涉及人员达几十万人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巫蛊之祸”。
此案中,太子刘据被迫造反,带领几万民间百姓武装与朝廷军搏杀,血流成河。以卫子夫为首的卫氏家族,功臣卫青死后,卫氏家族因“巫蛊之祸”,全族被诛。
太子刘据屈死后,在一些忠臣的劝说下,汉武帝醒悟了过来,才知道犯错,于是又对搬弄是非的江允一干人诛杀,牵连人数之多。
可以说,题目所说的三个帝王晚年,导致死人最多的就是汉武帝了。
汉武帝那时已经迷糊了,六亲不认,不管是皇后还是儿子,只要被怀疑,直接诛杀。
(2)唐太宗
唐太宗,盛世大唐的奠基人。唐太宗在位期间重民生,用良臣,抵御外敌,算是比较英明的帝王了。
后人对其的评价也是比较高,如司马光说的“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之未有也。”
遗憾的是,唐太宗晚年时也飘了,他变得奢侈淫乱,残杀忠臣。武则天就是那时被他纳为小妻的。
有对比就有高低,唐太宗相对于汉武帝和明太祖的晚年所为来说,唐太宗好的多了!
(3)明太祖
明太祖朱元璋,草根出身,推翻了元朝暴政。他一生基本都是在战斗,到他位置稳定后,尤其是他的晚年,为了自家的利益,把一起打天下,出生入死的兄弟,基本都杀了。
那时,朱元璋的儿子朱标就问他,为什么要杀这些战功赫赫的叔叔?
朱元璋没说话,命人拿来一根荆棘,上面布满了刺,朱元璋就递给朱彪说“你用手握住它”。
朱标疑惑的把荆棘接了过来,用手一握,手扎的很痛,便说“这么多刺,手痛,我握不住”。
这时,朱元璋把朱标手里的荆棘接过来,一手握住,一手猛的往荆棘上一捋,只见荆棘把朱元璋的手扎的鲜血直流,可是上面的刺已经给捋平了。
朱元璋再次把刺捋平的荆棘递给朱标说“你再握住看?”。
朱标接过了朱元璋手中带着鲜血的荆棘,朱元璋这时就跟他说“这下你该明白我为什么要杀他们了吧?”。
虽然是野史,但也看的出朱元璋之狠!正史记载朱元璋的狠是在整治贪官上,据相关学者统计,朱元璋在位时间杀的贪官人员达十万人次以上,且酷刑百变,手段残忍。
综上所述,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三位帝王晚年谁最狠,就显而易见了。从造成的结果来看,汉武帝排第一,从手段上看,明太祖更狠一筹!
原创首发:历史小地主
#####导语:
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这三个永垂青史的人物,至今仍是不少人心中的偶像。汉武帝北击匈奴,为后世彻底解决了匈奴这个边患问题。唐太宗平定天下建立大唐,开创贞观之治建立大唐300年基业。明太祖北击蒙古推翻元朝,建立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打一统王朝。
传统的史书对于这三位皇帝的功绩,是大加赞扬的,对他们总体上持肯定的态度。但是对于他们晚年的一些政策,以及对待官员对待百姓的态度,基本没有什么详细的介绍和描述。这就容易让人们对这三个皇帝的认识不足,对他们缺乏理性的认识和评价!下面我们就来一一列数一下汉武帝、唐太祖、明太祖这三位皇帝在晚年都做了些什么事!
01汉武帝的晚年――巫蛊之祸、《轮台罪己诏》
如果要用几个词来概括汉武帝的晚年,那我觉得北击匈奴、巫蛊之祸、《轮台罪己诏》这三个词来概括汉武帝的晚年再合适不过了!汉武帝的晚年基本上是围绕着三件事展开的。这三件事也为汉武帝的一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下面我们就来一一分析这三件事:
北击匈奴!
北击匈奴可以说是汉武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标签。汉武帝与匈奴周旋了一生,也是和匈奴打了一生!从汉武帝刚刚继位之时,就开始筹划者打击匈奴,以此来回应匈奴的冒顿单于对吕后的侮辱!汉武帝有自己的雄心壮志,同时又有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骁勇善战的大将军。所以在早期汉武帝对匈奴的斗争当中,有非常大的优势而且多次打败匈奴,在这些众多的战役当中比较著名的有三场:
- 河南战役。元朔二年汉武帝命令卫青为大将军,率领汉朝军队,在河南地大败匈奴,夺回了河套地区。从此之后汉武帝在这里设置了五元和朔方两个郡,而且修补秦朝的长城,有移民戍边。巩固了对这里的统治!
- 陇右战役。元狩二年,霍去病率领汉朝军队,西出陇右,击败匈奴的浑邪王和休屠王,这次战役中霍去病杀掳匈奴四万多人,是一次少有的大胜利。从此之后河西走廊地区再也没有匈奴了。
- 漠北战役。元狩四年,汉武帝命令霍去病和卫青分兵两路,跨过沙漠追击匈奴的军队。在这场战役当中卫青和匈奴的单于大战于龙庭附近,大败匈奴单于。霍去病和匈奴的左贤王交战,在这场战役当中霍去病杀掳匈奴八万余人,卫青杀戮匈奴四万余人!从此之后匈奴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匈奴也很难再对汉王朝形成大的威胁。
巫蛊之祸
巫蛊之祸是汉武帝晚年的一场大的宫廷内乱。因为汉武帝晚年多病,他认为是朝中的官员巫蛊所致,而且当时流传着在地下埋上木偶人并且用咒语阻咒可以害人。因此汉武帝认为有人是想这样害他。可能是汉武帝晚年比较糊涂了吧,再加上又有小人在他身边吹耳边风。使得汉武帝引起了一场宫廷的内乱。
这场内乱首先由丞相公孙贺引起,因为当时有人告发公孙贺,在驰道埋木偶人陷害汉武帝,最终汉武帝逮捕了公孙贺,公孙贺不久便死在狱中。但是这场内乱并没有因此而停止,随后江冲告发太子宫中木偶人甚多,太子害怕被杀,因此决定先下手为强,杀死了江冲。汉武帝派人追杀太子,太子也发兵拒捕,双方激战数日四者数万人。最后太子兵败自杀。太子兵败后追随太子的一些政治势力基本上被杀,而且就连太子的后人也基本上没有人生还。
太子尝谒皇后,移日乃出。文与小黄门常融、王弼等常微伺太子过,辄增加白之。太子曰:“第勿为过,何畏文等!上聪明,不信邪佞,不足忧也”上尝小不平,使常融召太子,融言“太子有喜色”,上嘿然。及太子至,上察其貌,有涕泣处,而佯语笑,上怪之;更微问,知其情,乃诛融。――《资治通鉴》
巫蛊之祸,作为汉武帝时期一场重大的宫廷内乱,深刻地影响了汉朝的历史走向,以及皇位的继承权。虽然事后汉武帝搞清了真相,对自己所做的行为十分的悔恨,但是为时已晚太子已经没有了。
《轮台罪己诏》
如果说有什么事件能够表明汉武帝的过人之处,那恐怕首屈一指的就是《轮台罪己诏》。经历过巫蛊之祸之后,汉武帝对自己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而且对待武力征伐匈奴这些事件上都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他逐渐意识到,如果再这样不惜人力财力物力征伐匈奴的话,整个国家的经济就会崩溃,人民就会爆发起义。到那时汉王朝就会垮台。
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忧民也,今朕不忍闻。今边塞未正,阑出不禁,障候长吏使卒猎兽,以皮肉为利,卒苦而烽火乏,失亦上集不得,后降者来,若捕生口虏,乃知之。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轮台罪己诏》
上面是《轮台罪己诏》的原文。大体意思就是说,因为多年征伐匈奴,而且对国内的百姓横征暴敛,严重影响了百姓的生活。所以汉武帝决定不再对匈奴大规模的用兵,而是在国内与民休息,休养生息。《轮台罪己诏》有名汉武帝的政策已经由国外转向国内,开始重视国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此《轮台罪己诏》也是汉武帝在位时期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使得汉武帝和穷兵黩武的暴君画上了界限。这是汉武帝的过人之处。
02唐太宗的晚年――少于纳谏、滥用刑罚、大修宫殿
唐太宗的晚年相对来说有些膨胀。唐太宗晚年时期很少纳谏,而且经常大修宫殿。相比于青年时期的虚心纳谏,重用贤才这方面的优点来说,汉武帝的晚年时期确实有点退步了。但是唐太宗晚年的膨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毕竟唐太宗青壮年时期,基本上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 在政权方面:玄武门之变之后,唐太宗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基本上已经巩固了唐朝的政权。而且唐朝的繁盛,也让百姓对唐朝很有归属感。已经改变了唐高祖李渊时期政权不稳的局面。
- 在民族方面:唐太宗可以说是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典范,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而贱夷狄,吾独爱之如一”相比于汉武帝的征伐,唐太宗主要通过羁靡政策来解决民族问题。因此唐太宗也赢得了天可汗的称号。
- 在军事方面:唐太宗前期基本上已经把军事问题解决的非常好,唐太宗早期征服了突厥和吐谷浑,而且还对西域用兵,把西域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正是因为取得了上述几个方面的成就,所以唐太宗在晚年时基本上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再加上唐太宗晚年时失去了魏征这样的直言不讳的大臣。对于唐太宗的皇权的限制更加少了,所以唐太宗行为发生了一些变化开始,少于纳谏、滥用刑罚、滥用民力、大修宫殿、求仙炼丹等。
虽然晚年的唐太宗存在上述的一些缺点,但是他并没有滥杀大臣和滥杀无辜。没有犯什么原则性的大错误。而且对于上述的一些缺点唐太宗在晚年也进行了进一步的反思。
“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帝范》
03明太祖的晚年――屠戮大臣,滥杀无辜!
明太祖朱元璋的晚年,相比于汉武帝和唐太宗来说是心狠手辣的。在明太祖的晚年,为了能够使大明的江山传至万代,他选择了对自己身边的一些建国元勋痛下杀手。以此来防止他们专权擅政,威胁到皇权。明太祖朱元璋可以说是越老越恨,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姜还是老的辣。跟着他一块打天下的元勋基本上没有一个是有好下场的。基本上都死在朱元璋的刀口之下。明太祖的晚年主要围绕两件事来开展,第一件事就是彻底消灭蒙古势力。第二件事便是消灭这些元勋!
打击蒙古势力
随着朱元璋渐渐老去,他开始思考自己的身后事,他觉得在自己死后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蒙古问题。因为他清楚地认识到虽然自己有能力能够打败蒙古,但是并不意味着自己的后世子孙能够打败蒙古。因此他想趁着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彻底消灭蒙古,解决这个大明朝的隐患。在这种动机的指使下,朱元璋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对蒙古征伐!
由于朱元璋已经老去,主要负责指挥打击蒙古势力的藩王是朱元璋之子朱棣。说到朱棣其实也是一狠人,因为朱棣在朱元璋晚年的夺嫡之争当中失败。所以朱棣在这次对蒙古的征伐当中,使劲了吃奶的力气,把所有的怨气都发泄在蒙古身上。而且一口气把人家蒙古的老巢给端了。在朱棣彻底打败蒙古之后,让朱元璋一直耿耿于怀的蒙古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诛杀功臣
在解决了蒙古人的威胁之后,老年的朱元璋将焦点放在明朝的功臣身上,朱元璋认为大明朝除了来自蒙古的威胁之外,第二个隐患就是功臣,因此朱元璋也开始了诛杀功臣的行动。朱元璋诛杀功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赐死、有处死、有暗杀致死!
处死的功臣:
- 韩国公李善长――死于胡惟庸案
- 吉安侯陆仲亨――死于胡惟庸案
- 延安侯唐胜宗――死于胡惟庸案
- 平凉侯费聚――谋反处死
- 南雄侯赵庸――死于胡惟庸案
- 荥阳侯郑遇春――死于胡惟庸案
- 靖宁侯叶升――死于胡惟庸案
- 永嘉侯朱亮祖――谋反罪被杀
- 凉国公蓝玉――谋反罪
赐死的官员:
- 宋国公冯胜
- 颖国公傅友德
- 德庆侯廖永忠
- 临川侯胡美
- 定远侯王弼
- 魏国公徐达
- 曹国公李文忠
- 诚意伯刘伯温
- 淮安侯华云龙
朱元璋杀死这些官员大多是明朝的开国元勋,经过这三场屠杀,明朝建立之初有资历,有威望官员所剩不多了。在完成了这一系列屠杀之后,朱元璋也完成了他最后的心愿,之后不久便撒手而去!那他到死也没想到,虽然蒙古和功臣的威胁没有了,结果他的儿子朱棣却造反了!
结语:三位皇帝中最狠的还是朱元璋
虽然三位皇帝在年轻时期都有各自的功绩,但是他们在晚年却走了不同的路,汉武帝和唐太宗属于改过自新类型的,他们在晚年时对自己所犯的错误都有一些清楚的认识。而且在晚年对自己的评价也是比较客观的。比如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诏》,唐太宗在晚年也写了相应的反思自己不足的作品。
相比于前两位皇帝,朱元璋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心狠手辣的。他为了维持大明的江山。对自己的功臣也毫不出软。明朝的建国元勋基本上被朱元璋屠戮殆尽!
参考资料
《史记》
《轮台罪己诏》
#####当然是朱元璋。
虽然汉武帝晚年是经历了巫蛊之祸,和朱元璋相比还是差了很多的,胡惟庸和蓝玉案朱元璋不知道杀了多少人,为了让自己的继承人坐稳江山,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开国武将,比起狠辣,少有人能及
#####说起晚年的狠毒,当然是明太祖>汉武帝>唐太宗。
这三位皇帝的晚年,都谈不上有多英明神武,反倒是做了一连串的蠢事。只是论及破坏力和危害,还是有个顺序的。
首当其冲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四大案不是开玩笑的,朱元璋每次兴大案就搞疯狂株连,一共能处决好几万人。
其中发生在朱元璋晚年的大案是“蓝玉案”,此案被诛杀者多达1.5万人,首逆蓝玉更是被活活剥皮。
朱元璋搞出这手是想要彻底消灭开国功臣,为自己孙子朱允炆保驾护航。但命运给朱元璋开了个玩笑,他怎么也想不到功臣都倒了,也就没人能遏制朱棣了吧。
排在第二位的是汉武帝。
巫蛊之祸绝对不是开玩笑的,这是在西汉征和二年(前91)汉武帝66岁时发生的。
汉武帝的继承人皇太子刘据,还有刘据的儿子、女儿,都在巫蛊之祸中丧命。此外,汉武帝还诛杀了自己的女儿阳石公主、诸邑公主等等,更不用说在巫蛊之乱中长安街巷的激战所导致的血流成河。
巫蛊之祸实属汉武帝晚年昏庸的象征。
唐太宗李世民与其他两位相比,还算是小巫见大巫了。魏征曾经劝谏李世民“渐不克终”,李世民的晚年固然有各种过失,但造成的危害还是可控的。
#####我认为是李世民比较狠一点。就是因为他制造了玄武门之变!杀了兄弟,逼父亲让位。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