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正史中,赵云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在三国正史中)

《三国志》中特别简单的概述了赵云的一生,赵云一辈子大部分都是空白的。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本来是公孙瓒的手下,后来就跟着刘备混了。

赵云跟刘备混,《三国志》里就记载了两件事。

一件是赵云长坂坡救后主,保护甘夫人,被封为牙门将军。

另一件是赵云随诸葛亮入蜀。到了江州,诸葛亮派赵云率领一支军队从崛江直上江阳,与诸葛亮在成都会师。刘备拿下成都后,封赵云为翊军将军。

之后就到了后主刘禅时代,这期间基本上是跟着诸葛亮混了。

建兴元年(公元223年),赵云被任命为中护军,征南将军,随后又升为镇东将军。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赵云跟随诸葛亮驻扎在汉中。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北伐,扬言走斜谷,曹真派大军去斜谷抵御。诸葛亮派赵云和邓芝带着小部队去拖住曹真,自己率大军攻祁山。赵云,邓芝以弱敌强,失利于箕谷。不过赵云经验丰富,收整部队据险而守,不至于打败。之后退军,赵云被贬为镇军将军。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赵云去世,追谥顺平侯。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裴松之在《云别传》填补了赵云生平的大量空白,使得赵云的形象更加饱满。现存的《云别传》也只是裴松之对赵云补充的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已经给了赵云一个非常完美的形象。

赵云是个身长八尺的美男子。带义从投靠公孙瓒被嘲讽。后来刘备也投靠了他的老同学公孙瓒,遇到赵云。经过刘备不断的忽悠,赵云开始移情别恋,有了跟刘备混的想法。后来赵云的哥哥死了,赵云以治丧为由离开了公孙瓒。

后来刘备投靠袁绍,赵云找到了刘备。两人同床共枕,亲密无间。刘备要赵云偷偷的招募了几百人,为刘备练私兵。之后跟随刘备到了荆州。

赵云在长坂坡救后主和甘夫人。有人给刘备打小报告,说赵云投降曹操了。刘备气得用手戟扔向那个家伙说:“子龙怎么会离我而去?”没多久赵云就到了。可见这个时候刘备是多么的信任赵云。

赵云跟随刘备平定荆州南部几个郡,被任命为偏将军,替代赵范领桂阳太守。

赵范有个漂亮的嫂子守寡,赵范想将她献给赵云。赵云不答应。有人劝赵云答应下来,赵云认为赵范被迫投降,未必真心。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后来赵范果然逃跑了,赵云没受到牵连。

之前赵云抓获发小夏侯兰,将之推荐给刘备,不用自近。后来刘备入蜀,孙夫人骄横,刘备派赵云整治。孙夫人想带阿斗回吴,赵云和张飞截江,将后主抢回来。

这几件小事都说明赵云平时谨小慎微,刚正无私,深受刘备信任。



刘备得到益州后,有人建议成都屋舍园地桑田分赐诸将。赵云以霍去病为例向刘备进谏,劝刘备将那些分给益州百姓,收拢人心。刘备听取了他的意见。

孙权袭取荆州,刘备要讨伐孙权。赵云劝谏说国贼是曹操,应该先趁曹丕篡汉,人心不稳,先去灭魏。刘备不听,留赵云督江州。

赵云对刘备并不像关羽,张飞那样,言听计从。赵云有自己的政治眼光,发现刘备有部队的地方就及时劝谏。但是共患难易,共富贵难,危难时刻刘备真能当赵云是兄弟,赵云劝谏也不会惹到刘备。如今刘备得益州,得关中,一朝得势,估计早就变了,这时候只有君臣,没有兄弟。赵云的刚直进谏很容易触怒刘备,最终失宠。

赵云到成都之后,虽然失宠。刘备对他的表现也只是不再给他加官进爵,已经是很念旧情了。秦宓劝谏刘备伐吴,差点就被杀掉。诸葛亮求情,免了死罪,遭受牢狱之灾。

汉中之战,黄忠要劫曹操粮草,过期不回。赵云带几十个骑兵去救援,最后就发生了汉水之战。赵云带领汉军大获全胜。军中都叫赵云为虎威将军,刘备夸赞子龙一身是胆。

不过也没见刘备给赵云什么实质性的表示。

诸葛亮北伐失街亭,赵云邓芝退回。诸葛亮好奇他们没什么损失,邓芝说都靠赵云断后。诸葛亮要赏赐赵云手下诸将,赵云说无功而返,拒不要赏。赵云是真心为国啊。

经过别传的记载,赵云成了一个有勇有谋,刚正无私,又有政治眼光,一心为国的完美英雄。史书上的赵云形象,比演义中差不到哪去。

#####

在正史上虽然没有五虎上将这个说法,赵云官职也要比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低一级。但是赵云的能力非常出色,在蜀汉集团中的地位也很高,所以陈寿将他和关羽等人并列,一起写在《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之中。

赵云是常山真定人士,身高八尺,姿颜雄伟,原本是公孙瓒的部将,后来才归属刘备。不过和演义中直到公孙瓒死后赵云才投奔刘备不同,历史上刘备依附公孙瓒时,正在和袁绍打仗的公孙瓒为了加强他的实力,以便更好为自己所用,就把赵云调拨给了刘备。

而刘备对赵云也很器重,任命他为主骑,掌管军中骑兵。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是军中最重要的军事力量,赵云一来就被任命为主骑,可见刘备对他能力的认同。

(赵云)本属公孙瓚,瓚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

而赵云在刘备手下也是屡建战功。

像刘备被曹操击败,依附袁绍时,就偷偷命赵云募集军士,以为自己日后离开袁绍做准备。赵云成功地完成了任务,招募了几百人,成为刘备以后东山再起的资本。

而在曹操南征荆州的当阳之战时,刘备被曹军击败,和妻小失散,只带着百余人逃走。赵云怀抱阿斗,护着甘夫人冲出重围。此战也是《三国演义》中长坂坡赵云单骑救主故事的原型。

虽然说正史上赵云突围时没有像演义中那么连杀曹军数十员战将,战斗过程没那么激烈。但是赵云能在乱军之中护着妇孺幼儿安全突围,也是非常不易。赵云也因为救出刘禅之功,在刘备夺取荆州后,被封为牙门将军。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牙门将军是杂号将军之一,此时关羽不过是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张飞是宜都太守、征虏将军,也都是杂号将军,黄忠还只是代理裨将军,因此赵云这一时期是刘备手下武将中的第三人。

而且因为赵云做事稳重,刘备入川前还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执掌中军内事,以震慑孙夫人和她身边的东吴将士。赵云也没让刘备失望,在孙权想借着孙夫人回东吴的机会带走刘禅时,赵云及时和张飞一起带兵拦截,第二次救了阿斗。

此后在争夺益州之战时,赵云和诸葛亮、张飞一起从荆州出发溯江西上,一路平定郡县,并单独领兵攻占了江阳等地,事后因功升为翊军将军。

不过赵云最出彩的还是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的北山之战。此战赵云和黄忠一起去北山劫粮,因为黄忠过期不回,赵云带数十骑兵前去哨探,结果半路遇到曹操大军。赵云不退反进,带着兵马冲杀上去,击破曹军前锋,然后再且战且走。

退回大营以后,赵云又命打开营门,偃旗息鼓,以空城计迷惑曹军。果然曹军追至以后,见到这种景象以为有伏兵,不敢再战,纷纷后退。赵云见势下令擂鼓,并以弓弩射击败退的曹军。曹军大乱,自相践踏而死者众多,蜀军大胜。

诸葛亮北伐时,年事已高的赵云又担当重任,率疑兵出箕谷牵制曹真统帅的魏军主力。此战赵云统帅的只是偏师,兵力远少于魏军,最终被曹真击败。不过他还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败而不乱,“敛众固守”,损失不大。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赵云的战绩还是非常出色的,也难怪在《三国志》里陈寿将他和黄忠并列,比作汉初名将灌婴和夏侯婴。

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而且赵云为人谦逊,又明事理,屡次进谏,为刘备所器重。

像刘备刚夺取益州时,想以成都城中宅邸和城外田地桑园赏赐诸将。赵云却认为益州百姓刚经历了战事,此时应该把田宅房产归还给百姓,以便休养生息。刘备采纳了他的建议。

而在刘备伐吴时,赵云又劝谏刘备应该以国事为重,先攻打国贼曹魏,再对付孙权,不可因小失大。从后来夷陵之战的结果看,赵云的劝谏是有道理的。刘备虽然当时没有听进去,但是事后任命赵云为中护军,执掌禁军,保护刘禅,显然还是认可了赵云的进谏。

所以赵云不仅有勇,而且有谋,做事又稳重。

尽管出于平衡各派系的需要,赵云的职务没有和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别列,但是其在蜀汉集团中的重要性并不在关羽等人之下,陈寿还是将五人一起并列写传。从这点来说,五虎上将这个民间说法还是有其历史出处的。

#####

不论在《三国志》还是后世的各种演义传记中,赵云无疑都是一个重要且正面的英雄人物。关键词是常胜将军,文武双全,弓马娴熟,赤胆忠诚,有情有义,浑身是胆等等。



三国正史主要见于《三国志》。而三国志是二十四史里最为特殊的一部史书。作者过于惜字如金,言简意赅。

作者陈寿虽属晋臣,但也做过蜀汉官员,实际与是与三国同时代的人。很多事是他亲身经历或者耳濡目染的,本是最为适合的人选。但《三国志》属于私人修史,由于其过于谨慎,对于不可靠的资料进行了严格审查。造成关键史料过于不足。

赵云为蜀汉大将,而蜀汉竟然未设史官,搜集史料就非常困难。陈寿费了很大气力,连一些零篇残文也注意搜寻,《蜀书》才仅得十五卷之数。这就造成了赵云的记载也是只有四百多个字,还不如一篇小学生作文长。下面就来看一下原文。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先主入蜀,云留荆州。

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五年,随诸葛亮驻汉中。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七年卒,追谥顺平侯。



从中可以看到,前期赵子龙属公孙瓒,当时是白马义从的一员,属公孙瓒亲兵。

刘备攻打袁绍时,子龙奉公孙瓒之命护卫在刘备身边。后在长坂坡保护了刘禅和甘夫人逃难,升迁为牙门将军。

  • 这个职位是刘备为赵云首创的,一般被视为杂牌将军,是统帅刘备的亲兵。所以一直在说赵云是皇家保镖。

赵云随诸葛亮出征成都,升为翊军将军。这个名头还是刘备特为赵云首创的,字面理解就是飞将军。反映了赵云的英姿勃发。

建兴元年,封永昌亭侯,升为镇东将军。

建兴五年,赵云前往斜谷道抵御曹真,掩护诸葛亮攻打祁山。赵云出击失败,但固守成功,后被贬为镇军将军。

两年后去世。


三国志字面描述出来的赵云平平无奇,没有大错,但也没能建功立业。


现代赵云的形象是在南朝宋著名史学家裴松之的《云别传》中建立补充起来的。问题中所问的\\\"赵云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现摘录《云别传》关键词如下:

身长八尺,姿颜雄伟。

终不背德:不肯私下背弃公孙瓒

云无纤介:不介意被被别人背弃

慎虑,掌内事:做事成熟,刘备第一可靠之人

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 / 军事无利,何为有赐:打仗有功,但不求赏赐,与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同出一辙

空城(营)计:骗的曹操部队大乱,自相践踏。赵云有胆有识

子龙一身是胆

后主诏曰:“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

另外,导致刘备大败的征讨孙权一战,事前一直是赵云在劝诫刘备,不要忘记主要敌人是曹操,反对刘备攻打吴国。




从以上记录可以看出,为什么赵云勇猛,冷静,谋略过人,谦卑忠诚,浑身是胆的美男子形象始终闪耀在历史的星空中。

#####

常山有虎将,忠勇智无双,个人认为,赵云是一个具有着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与高情商且精通朝局、心忧天下百姓的一位良将、能臣。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个评价实在是过誉了,可是,您接着往下看,也许会赞同我的观点。

那么,首先赵云的武勇与军事指挥艺术自不必说,当阳长坂坡的血战,入川争夺战中独自领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汉中争夺战里汉水之战更是将其的武勇、智谋发挥到极致,成为赵云军事指挥艺术的巅峰。


而夷陵之战中坐镇江州、安稳后方,加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箕谷亲身殿后,大军毫发无损,都足以证明他的武勇与军事指挥艺术。

此外,他严正稳重,一直担任刘备集团的禁军首领,且还被刘备嘱托专门署理内务,这些都是大家所公认的。

但是,除了良将之外,窃以为,赵云还是一个高情商的精通朝局与天下大势的不可多得的良臣。

先来看赵云的精通朝局与心忧天下,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天下纷乱,幽州、冀州一带,刘虞与公孙瓒争端,袁绍、韩馥互相倾轧,最终公孙瓒活捉刘虞,袁绍逼走韩馥。

整个冀州幽州一带连续遭遇黄巾军、张纯张举叛乱、乌桓鲜卑劫掠以及刘虞公孙瓒等人的战争,百姓民不聊生。


此时,也是赵云第一次在正史上登台,他本是冀州西北部常山郡真定人,在此汹汹乱世,赵云拉起乡间少年,组成义军,思索寻找明主,护国安民。

思来想去,他没有投奔当时的冀州牧袁绍,而是决定从常山郡北上幽州,投奔白马将军公孙瓒。

针对于赵云此举,当时志得意满的公孙瓒非但没有欣赏赵云,反而有些讥讽的问道:

“我听说冀州人都争着归附袁绍,怎么就你一个人迷途知返呢?”

闻言,赵云也是正色的回答说道:

“现如今我大汉大乱,百姓不知谁是明主,皆有倒悬之危,我们私下里认为,要去追随施行仁政的地方,并不是因为我们疏远袁绍而偏向将军您。”


这一句话,公孙瓒也是明白了,之前刘虞治理下的幽州,边境和谐,流民招抚,百姓安乐,赵云来的,是幽州,投的,却不是他公孙瓒!

所以,从此以后,自矜功伐、不恤百姓的公孙瓒自然也是不可能任用这个身长八尺、英俊倜傥的少年将军,但是赵云内心的忧心天下之志,却是显露无疑。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刘备南下投靠刘表,驻扎在新野,曹操派遣夏侯惇于禁等人率军进攻刘备,在博望坡之战中,刘备巧设伏兵,击败了夏侯惇与于禁,赵云更是在交战中生擒了同乡夏侯兰。


夏侯兰明于法令,赵云生擒他之后,没有私自处置夏侯兰,也没有自行任用,反而是将夏侯兰举荐给刘备,刘备大喜,任用夏侯兰为军正。

所以,经此一事,刘备更加的重视赵云,赵云的高情商与谨慎,由此也可见一斑。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夏,刘备平定益州,大赏群臣,赏赐田地、丝帛、金银,众将无不开心欢颜,而被升任为翊军将军的赵云,却是劝谏刘备说道:

“主公,当年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现在国贼不只是像当年的匈奴一方面,所以,虽然我们拿下了益州,可是还不是可以安定下来的时候啊。”

“臣窃以为,等到天下大定之后,再让众人返乡耕地,这才是最好的决定,现如今我们刚刚平定益州,百姓罹难,战乱刚平,现在我们应该将田产等全部还给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他们才能服从兵力的征召,赋税的缴纳,这样,我们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主公,望您三思。”

刘备听到以后,恍然大悟,当即同意了赵云的见解,而这样的一幕,在整个刘备集团的顶级武将里,只出现在了赵云的身上。


等到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以后,想要起兵伐吴,在整个《三国志》的记载里,当时蜀汉群臣名言劝阻刘备的不超过四个人,其中一位重臣,就是赵云,他对刘备说道:

“陛下,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啊,我们灭了曹魏之后,那东吴孙权自然会臣服。此时,虽然曹操已经去世,但其子曹丕篡夺大汉,天下愤然,我们应该趁此机会,利用民愤,进占关中,占据黄河、渭水的上游来讨伐曹魏,那样一来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

“所以,现在我们不该放置曹魏,反而先去打东吴啊。而且,一旦我们与东吴交战,陷入胶着状态,无法停止,曹魏取利偷袭,我们又该如何呢?”

这样的见解,既有军事上的高瞻远瞩,又有着相当的朝局、天下大势的洞察力,但最终,愤怒的刘备并没有听从赵云的建议。


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赵云与邓芝率领疑兵在斜谷与曹真交战,徐徐后退,赵云亲自断后,使得大军无一损失,诸葛亮对此大为赞赏,当即决定重赏赵云,而赵云则再次劝谏说道:

“丞相,此番我军作战失利,怎么还能要赏赐呢?请丞相将这些物资全部纳入赤岸府库,在十月寒冬的时候再赏赐给将士们使用。”

如此忧国忧民、为汉为公的赵云,也是深受诸葛亮的倚重与赞赏,这就是正史上关于的记载。

所以,窃以为,赵云,他虽然缺少单独领兵作战的经验,似乎也不具备统帅大兵团单独作战的能力,但是,他不仅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良将,也足以堪称一位洞悉天下的良臣,当然了,一家之言,言不尽意,希望在下这个答案能够帮到您,谢谢。

#####

在三国正史中,赵云是刘备的亲信护卫,杂牌将军,也是常胜将军。

#####

孤身逆行公孙瓒,千重纵横战长坂。

博望坡前擒夏侯,桂阳城头拒赵范。

汉水空营退曹瞒,常山子龙一身胆。

汉事未成志未酬,不是桃园胜桃园。

一千多年来,人们习惯把关张当成武将的典范。其实,说到大忠、提及大义、论其大仁、言此大勇、评点大智,乃至于笑谈始终之节,赵云比起关张,一点也不逊色多少。

一、勇气可嘉



血战长坂坡,说到底就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南下荆州,势如破竹,派出的精锐虎豹骑在当阳长坂坡追上了仓皇而逃的刘备。

刘备溃不成军,情急之下扔下自己的妻儿南窜。此时的赵云单骑救主,血染战袍,冲杀七个来回。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坂,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三国志 赵云传》)

正史如是说,在曹操五千精锐铁骑下,可以说是死者多,生者少。刘备的两个女儿及徐庶母亲被俘。赵云完全是拼上身家性命保护后主刘禅及其甘夫人。

如果说赵云单人独战还可以,那么他怀揣幼主,纵马冲突,这在三国一流武将所有战斗中是独一无二的。连站在山上观战的曹操也惊叹曰:“真虎将也!”



多年后汉水还是一次遭遇战,狭路相逢,勇者胜。赵云再展虎将神威,曹操再叹曰:“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

忠过期不还,云两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阵,且战且却。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三国志》)

面对蜀汉大将黄忠劫粮未归,赵云只带了几十骑兵出营巡视,猝不及防间,再次遭遇曹操大军。此战救出老将黄忠,折抢部将张著,实为赵云的巅峰之战,再度确立了他一代勇将的威名。

二、智殊过人



赵云堪称刘备的创业功臣。早年赵云服务于公孙瓒的铁骑兵团——白马义从。这是一支精锐之师,冲锋陷阵所向无敌。赵云的到来,让刘备部队成了步骑作战之旅,综合实力明显提高。

在官渡之战进行过程中,赵云接受刘备的命令四处招募兵众,对外宣称是刘备的部曲,细心地避开众人耳目,就连袁绍都没有发觉到。如果没有赵云的精心运作,这是很难做到的。

赵云遇事思维缜密周到的特点很受刘备的重视,赤壁之战后,刘备便让赵云主管内务。不久就发生了有名的“截江救阿斗”。

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三国志》)

从孙刘错综复杂的关系中,赵云挺身而出,与张飞一起截住了孙夫人的船队,逼迫其交还了刘禅。赵云的这一举措,可谓智殊过人,避免了刘禅沦为东吴的人质从而对刘备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说到赵云的智慧,还不得不提汉水一战中的“空营计”,可以同传说中的诸葛亮的“空城计”相媲美。

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擂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三国志》)

面对危局,赵云却作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打开寨门,偃旗息鼓,摆出一副以逸待劳的架势,坐等曹操的进攻。



在曹操狐疑不定的有利战机下,赵云以强大的心理攻势再度用兵,命令手下弓弩手万箭齐发,杀声震天。慌乱中,曹军退至汉水,自相践踏,落水者不计其数。

至此,由于赵云的汉水用智,长达两年之久的汉中之战以刘备完胜,曹操完败而结束。同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终于形成了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的局面。

三、犯颜直谏



刘备拿下成都,喜得富庶之地,打开府库,分赐田产,让下属们发大财,以酬谢他们追随自己之功,多年颠沛流离之苦。

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时,只有赵云从大处着眼,站起来公开廷争,反对这种无异于杀鸡取卵的作法。

“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为家,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不宜夺之以私所爱也。”备从之。(《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九》)

赵云的这番话说的堂堂正正,却挡住了大伙儿财路,把蜀汉的满朝文武得罪了个一干二净。同时也扫了刘备的兴致——我是益州的主子,凭什么好人让你赵云做?



三国里,像赵云这么不好色,不贪财,还田宅以系民心,留军资以须冬赐,又敢于廷争的武将,实在不多见啊!尽管刘备心里不爽,不痛快,但为了长治久安,终究还是采纳了赵云的意见。

赵云犯颜直谏,匡过弼违,可谓有古大臣之风。在关羽被杀并丢掉荆州两年后,刘备气得倾全蜀之力,大举进攻东吴。包括诸葛亮在内的群臣个个噤若寒蝉,大气不敢吭一声,又是赵云跳出来,坚决反对。

“国贼,曹操,非孙权也。若先灭魏,则权自服。今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固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非策之上也。”(《资治通鉴 汉纪六十九》)

赵云的此番力谏,不亚于三国里任何战略智慧,既有冷静的大势分析,又有可行的发展步骤,显示了赵云不同凡响的政治远见。

然而,这时候的刘备,正在盛怒之中,理智全无,根本听不进赵云力谏,还不肯带赵云随军出征东吴,直至夷陵惨败,三国均势终打破。

结论:赵云自加入刘备阵营后,除了伐东吴之外,几乎所有的与蜀有关的战役,他都参加了。赵云不愧为三国一流武将,他的武功同关羽、张飞、马超等在一个水平上,但其品德、素质应位居五虎将之首。

(本文根据正史分析而来,与演义无关。)

#####

真心希望某个老流氓不要再误导别人。赵云的升迁之路,其实代表了刘备一直以来非常看重他。赵云一直是实权派。

初期是骑兵连连长,考虑到刘备人少,骑兵一两百撑死了,但是刘备充其量也就是个团级建制(比喻)。但是骑兵是宝贝疙瘩,都是精锐部队,承担重要任务,应该是刘备属于直属部队。甚至还可能是团直属警卫部队。

然后是牙门将军,这也算是个将军,如果刘备有10000人,关羽带3000,刘备+张飞统帅中军5000人,赵云最少八百,剩下的再分。

刘备入蜀后,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这个官职其实也是实权官职,我理解的是此时荆州政治上,经济上诸葛亮做主,军事上关羽为总司令,张飞统帅着机动兵力。赵云这个官职我大胆猜测是他们三人的副手,类似邢志国这样的角色。看着副团长啥都没有,但是哪都有他。再加上赵云稳重,关张和诸葛亮都喜欢他,做事也让人放心。我一直认为刘备入蜀的时候,如果带着赵云,赵云很可能已经接替张飞做了中军司令了(中军司令看着大,其实没啥用,因为离着领导太近,远不如领军将领来的舒服。),但是刘备只带了魏延和黄忠,在我看来,既有新人立功学习,也有看不起刘章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荆州太重要了,留下这么多人心里踏实。

接下来就是翊军将军这个充满争议的职位了。首先我认为这是杂号将军,肯定不是特别重要的将军,特别重要的只有四个加上汉中太守魏延,别的都是官大没实权。但是赵云是近臣,在首都当官。大家都知道首都一板砖下去拍死一群部长,官大小无所谓,关键是有没有实权,元首是不是信任你。很明显刘备很信任他,即便伐吴意见相左,但是依然让他督江州,保障退路。这和官大没实权的马超形成了鲜明对比。还有这个翊军将军是刘备自己创的,名字肯定是想好了的,一定是有特殊的积极意义。

至于为什么刘备死前赵云有实权无名位,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为刘禅铺路。死前不封赏,是为了让后继者来进行封赏,以示恩宠,收服能臣干吏的心。这种事情在中国历史上太多了。我们看到刘备死后公元223年,诸葛亮魏延赵云是同一年封侯的。诸葛亮是乡侯,他俩都是亭侯。

刘备给了很多新人侯爵,但那属于正常的收买人心,刘巴,黄权,吴懿,马超,许靖都属于这一类。但是一看实权还是在老人手里。

#####

正史三国志 赵云传 只有200字的 看不出是什么样的人,武侯祠 赵云穿文官服立在诸葛亮堂下 而中护军则是丞相府岗位 而非将军军衔,可以理解为 赵云基本是给诸葛派,为诸葛得力手下的 。赵云事迹 基本见与 《云别传》但云别传并无传本 是成书时间与作者均不可考 仅从裴松之的注引中 得知有这么一个传记,而从裴松之引用的内容来看 基本是三国志中上下没有关联的一些事,相当于三国志记载空白中 加入了一些关于赵云内容的,因此基本与三国志内容不冲突,但引用内容大多记载了赵云的亮点,甚至给赵云弃公孙瓒 从刘备也作了细节上的“粉饰”,让人怀疑全书为赵云后人所作。

#####

在三国正史中,赵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先看《三国演义》中的赵云是个什么样的人?

罗贯中笔下的赵云武艺高强,初出茅庐便战平文丑;作战勇敢,忠心为主,七进七出长坂坡,救出阿斗;足智多谋,艺高胆大,赵云孤胆救黄忠,刘备曾说:子龙浑身是胆也。

我们可以看出,在《三国演义》中,赵云武功高,智商高,勇敢,胆大,简直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

那我们接下来再来看正史中的赵云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国正史,以陈寿的《三国志》可信度最高。南朝宋史学家裴松之补充了赵云人物的生平传记,称为《云别传》。因其是补注,不算作正史。

陈寿的《三国志.赵云传》中,对赵云的描写非常少,没有七进七出长坂坡,但阿斗和甘夫人确实是赵云所救。原文如下:

云身抱弱子,继后主也,保护甘夫人,继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在诸葛亮的率领下,赵云跟着诸葛亮打了几场胜仗,被封为翊军将军。建兴元年,又任命赵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赵云传》中此处几笔代过,可见并非是大战役。

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

而后诸葛亮出兵伐魏,命令赵云与邓芝前去抗击曹军,因军力弱小,在箕谷失利,赵云被贬为镇军将军。

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最后我们来看《三国志》作者陈寿在《赵云传》后面是如何评价赵云的。“赵云勇猛强悍,是刘备的臂膀,与灌婴和夏侯婴差不多”

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做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可以看出正史中的赵云与《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出入还是比较大,在演义中,赵云武艺高强,一身都是胆。而在《赵云传》却记载平平。

但阿斗和甘夫人,确实为赵云在乱军中所救。综合陈寿的评价,正史中赵云也绝对是一个恪尽职守的臣子。

#####

赵子龙一生小心谨慎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