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丧礼上抬灵柩的杠夫: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北京的民俗特色是老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价值,透过它还可以探索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我们今天所说的杠夫,就是老北京丧葬文化的一个缩影。
可能很多人不清楚杠夫这个职业,在说杠夫之前,有必要先说下杠房,在以前丧事礼仪店称为杠房,杠房也就是出租殡葬用品和安排仪仗鼓乐之类的铺子,比如出租罩棺材的绣花缎子棺材罩,仪仗队用的开道锣、伞、扇、旗、牌、车、轿、硬器等设备,杠房平常柜上只有三五人看守门市,等候顾客,杠夫是受雇于杠房的伙计,主要负责出殡时抬扛棺木。
抬棺木的不只是一个杠夫,富贵人家大多使用三十二杠以上的,这种情况下需要的杠夫很多,为了避免出错,需要事先演练,一般是在木板上放一把椅子,椅子上放一碗清水,无论起肩和换肩等,都要保持一碗清水四平八稳,经过事先演练,杠夫们要清楚记清自己所在的位置,和谁是一条杠,防止在真正丧礼上抬棺的时候乱套。
杠夫的指挥者称为“杠头”,杠夫在抬棺的时候一切听从杠头的指挥,响尺是杠头发号施令的工具,响尺一般用坚硬的木材制成,有二尺多长,一寸多宽,还有一根一尺长的圆檀木棍,把它和响尺用一丈二尺长的绒绳连接在一起,用短的打长的,响声高昂清脆。
全体杠夫起落走步、起肩、行进、换肩和落肩,一律以尺响为号,都要听响尺的声音,竖打三声,意思是慢步走,横着打三声,意思是快步走,横着连续打好几下,意思是换肩,到达墓地的时候,会横打六下,大家一起摘肩落地,然后由做活的将灵柩抬起到坑口下葬,杠夫的工作完成。
杠夫绝对是个回报率非常高的职业,素有“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行话。丧葬礼仪是人生礼仪中的最后一次,尤其被人重视,因为在中国传统思想里,认为“死者为大”,丧葬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喜欢厚葬,就算家里不是太富裕,也要把丧事也要办的排场、隆重。
杠夫们在抬棺的时候,喊“加钱儿”是老北京特有的殡仪形式,也是杠房多年来形成的一种规矩,在出殡起杠以后,杠头就开始高喊“加钱儿”,这时候死者的家人尽管不乐意,但也一定会给杠夫们一些额外的赏钱。
在晚清民国的时候,杠夫们在喊“加钱儿”时一直用的是“吊”,如“本家老爷赏钱多少吊”,“加钱儿”不仅在起杠时喊,在途中进行路祭或者杠夫在杠口换肩的时候都要喊一遍,到了坟头还要再喊一次,因此杠夫们额外得到的赏赐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解放后,杠夫这一传统职业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如果要了解过去老北京杠夫抬灵柩的场景,也只能在灰暗的黑白照片中找回一丝记忆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