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丧、吊唁、火化、安葬,现代火葬葬礼流程全解(主家不报丧可以去吊唁吗)

现代葬礼流程全解,是以火葬为中心展开的现代葬礼仪式全过程。随着殡葬改革的发展、火葬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接受火葬。那么实行火葬的现代葬礼中,究竟有哪些丧葬仪式呢?接下来小编给大家谈一下,现代葬礼流程全解。

其一、沐浴更衣:病人临终之际,家人要给他沐浴更衣,也即给他脱下常人穿的衣服,待擦洗完身子后穿上寿衣。这里的擦洗身子,通常是擦一下脸、手、脚。整个过程在传统土葬上称小殓,即给老人净身穿衣的意思。

报丧、吊唁、火化、安葬,现代火葬葬礼流程全解 其二、停尸:停尸也叫停丧,如沐浴更衣后确认老人已去世,家属要立即把尸体移到灵床上(多数地方用门板),移尸完毕后还要烧倒头纸。现在人去世,多数第一时间通知殡仪馆或殡仪服务公司,由他们把尸体接运到殡仪馆,接着由殡仪馆工作人员或丧事公司(诸如天顺祥)殡仪服务专员为其穿衣、整理仪容。

报丧、吊唁、火化、安葬,现代火葬葬礼流程全解 其三、择日:遗体停放完毕后,家属应根据死者年龄大小(青少年通常当天火葬、当天安葬)在外地亲属的归期、丧事准备工作等因素选择逝者火化、安葬时间。一般从死者断气到火化安葬的时间为三天、五天或七天。同时要跟殡仪馆预约追悼会时间、火化炉规格(普通、豪华、高档)、葬礼服务项目等。

报丧、吊唁、火化、安葬,现代火葬葬礼流程全解 其四、报丧:在日期确定后,亲属要立即把丧事消息告诉给亲友。报丧的方式有:(1)孝子亲自到亲友家报丧,但不能进亲友家门;(2)讣闻报丧;(3)登报讣丧;(4)委托亲朋口信报丧;(5)利用各种现代通讯工具报丧等等。

报丧、吊唁、火化、安葬,现代火葬葬礼流程全解 其五、吊唁:为方便亲友前来吊唁,应在死者灵柩前搭设一个灵堂(也有在家中布置灵堂的,不少丧事公司都有家庭灵堂布置业务),以方便亲友前来哀悼死者,慰问死者的家属。吊唁形式包含:哭丧、鞠躬、敬献花圈、花篮、向死者家属致唁函、唁电、参加追悼会等形式。

哭丧有男女之别。男孝子一般在灵堂前的两侧,女孝子在灵堂内灵床的两侧。所以,女宾前来哭丧要在灵堂内,称为堂客,男客单称为客。如果来宾鞠躬,不分男女,只在灵堂前鞠三个躬即可。

报丧、吊唁、火化、安葬,现代火葬葬礼流程全解 其六、追悼会:追悼会一般是在火化前举行,也有在火化后安葬前举行,是人们对死者怀念哀悼的殡仪形式。追悼会由死者生前所在单位、村(居)委会或亲友组织举办。一般是在殡仪服务站、殡仪馆、礼堂或灵堂前举行。追悼会场正方中央放置遗体或骨灰,两旁放置花圈、花篮,前方放着遗像,上有沉痛悼念XXX同志的横幅。孝子排列在悼念厅左侧,亲友则在右侧和中间。

追悼会的一般程序是:

l 、全体参加追悼会的人员在哀乐声中默哀三分钟(实际约一分钟即可);

2 、单位领导或亲友代表宣读悼词;

3 、死者家属致答谢词;

4 、向遗体(遗像)鞠躬;

5 、向遗体告别;

6 、向死者家属表示慰问;

向遗体(像)告别的顺序是:孝子、家属站立不动,先由领导,依次是亲友,单独或成排向遗体(像)鞠躬,接着从右向后转到左侧瞻仰遗容,然后向孝子、家属表示慰问,逐一握手道别,离开会场,随后由孝子、亲属向遗体(像)告别,最后由工作人员安排下一步丧事。

报丧、吊唁、火化、安葬,现代火葬葬礼流程全解 其七、火化:火化前,死者家属或单位必须取得死亡证明:正常死亡的由医疗卫生机构出具死亡证明,或由死者所在单位、村(居)委会出具火化介绍信;非正常死亡的,应由县、区以上公安、司法部门出具死亡证明。

火化一般程序是:

1、去火化时应携带死者身份证和死亡证明;

2、接运尸体。按预约时间,家属持死亡证明在指定的地点等候灵车接运遗体;

3、选择服务项目,选购骨灰盒;

4、办理火化费用手续;

5、火化;

6、领取骨灰;

7、骨灰安葬、安放。

报丧、吊唁、火化、安葬,现代火葬葬礼流程全解 其八、墓地选择:

选择公墓要从交通、环境、管理、绿化、公墓性质等方面来考虑。从公墓的性质来看有经营性公墓和公益性公墓之分。

经营性公墓是经省级民政部门批准、经市(县)规划、土地工商等部门同意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墓,他的服务对象是城镇和外来人口死亡的人员骨灰安葬。北京及周边的经营性公墓主要有:天寿陵园、九公山长城纪念林、灵山宝塔陵园、清东陵万佛园、涿州万佛园、中华永久陵园等。

公益性公墓是由县、区民政部门批准的乡村兴办的公墓。这些公墓只能安葬本乡村死亡人员的骨灰,不得对外从事经营性活动。

报丧、吊唁、火化、安葬,现代火葬葬礼流程全解 其九、骨灰安葬:骨灰安葬方式:

1、骨灰墓:地下修建墓穴,地上立碑;

2、骨灰堂:室内骨灰架存放;

3、骨灰林:将骨灰埋入选择好的树下,做简单标记,是目前国家提倡的骨灰安葬方式。

另外,还有骨灰墙、骨灰廊、骨灰亭、海葬等方式。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