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零基础)学习中医,该如何入门?(普通人零基础学英语能学好吗)

从中医基础理论开始:先看五版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然后五版教材内经讲义。分章节看,比如看完阴阳五行就看内经讲义阴阳五行部分。同时对照一本完整版的黄帝内经带白话的那种,哪一篇内容涉及到了翻一翻。这三本看一看,至少一遍。可以看两到三遍。接下来,中医诊断学还是五版教材。到这里理论部分也算过了一遍。

2第二部分,不看中药,不看方剂学。看伤寒论讲义五版教材(五版教材绿皮的,我觉得挺好的,废话不多,干净简洁。)或者郝万山伤寒论讲稿。这个不是直接按伤寒论原文排版的,同时熟读相关条文。不必要按顺序一条条读。比如少阳证小柴胡汤证,涉及到小柴胡汤的,还有提纲证,适应症,误治,禁忌。放到一起每天熟读熟读。伤寒论多看几遍看个三遍以上。后面就看温病学。然后再看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也不一定非要按顺序看,先看常见,常用的。如虚劳,血痹。湿,痰饮咳嗽。看金匮要略可以对照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白话一起看。每个章节需要做整理。后面看完这些。再把中药学,方剂学过一过。为啥先看经典,得有个整体概念,疾病的发生发展。光看四门基础课大部分看不了病,因为不会辩证。

后面就是大量的医案。从经方医案开始。再到时方医案。基本上到这里差不多可以入门了。


#####

我来说说我学习的体会。

本人一直对传统文化,命理学,中医学等一直比较感兴趣。高中时候选专业,没有听大人们的意见,自己选择了艺术类。经过这么多年,我还是发现自己,对传统文化,中医类学非常感兴趣。其实古代对命理学,阴阳五行,八卦等都包含着中医方面,中医也是要运用阴阳五行等结合望闻问切来诊断。西医也是通过视触叩听,基本上大同小异,同释儒道一样,中医,西医都是殊途同归。目的都是治病救人,净化心灵。学中医,首先要具备中医人的心态,有救死扶伤,有大爱的胸怀,所以先把大医精诚要熟读,体会古代圣贤的精髓。我认得的师傅是海南医学院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人非常好,他带的学生都是高端医学人才,我认识他后,他从基础指导我,所以人家地位越高,思想境界越高。另外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药学,方剂学这些基础的知识要学会。然后再去读内经等,基本上可以说已经入门,并具备一定的知识,然后多去请教中医医生,多看案例。

#####

先学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完这些已经头昏眼花)四诊八纲络学说,脏腑学说,(读完这些你就会五脏搬家六腑移位十四经络大乱)…等!

药物学:药物四气五味,十八反十九畏,性味归经,配伍相成相克等!

方剂学:方剂配伍中的:君,臣,助,使,(当你把这些背熟后,你就喃喃自语,不思茶饭痴笑梦呓)。

诊断学:是以八纲辩证,四诊印证至脏腑经络论治!(是最具逻辑推断思维!更要自圆其说!当你熟背之后你就会:弃衣而走,登高而歌,嘻笑怒骂,不避亲疏!)抑要说这些!

学中医大难了!!!

#####

因人而异吧,零基础,我觉得很难,因为中医很深奥,没人教你光看书也不行,一样的病不一样的方子,不过谁也是实践中学习,就像有的药它没药效,用的是形,不懂得人就难理解,说中医是伪科学

#####

《中医药法》已经正是实施。以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为目的的法律,其不仅全面体现了中医药的特点,更是遵循了中医药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对中医药管理制度的改革完善,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中医药法》,较为引人关注的便是中医诊所管理的完善和中医医师资格取得方式的拓宽。自《中医药法》颁布之初,无论是中医药人还是人民群众,便在关注和议论着与之相关的一切动向。也许,正是由于大家的关注,以至于《中医药法》已经实施,相关的配套条例文件却还处在征求意见的阶段。不过,也不必着急,国家放缓了颁布施行的脚步,也表达了国家对于相关规定的重视。毕竟它不单单涉及到中医药人的利益问题,还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的问题。对于尚未获得医师资格中医药人来说,现在虽然是征求意见阶段,可却是你们的关键时刻。因为,目前所有的人都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谁准备的越是充足,谁便是起跑线上的胜利者。所以,仍在观望的人,便要感到危机了。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由至少两名中医医师推荐,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按照考核内容进行执业注册后,即可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以个人开业的方式或者在医疗机构内从事中医医疗活动。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中医药技术方法的安全风险拟订本款规定人员的分类考核办法,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发布。但是因为师承是针对零基础的想从事中医的人准备的,所以只要你想从事中医必须从这一步做起!

#####

如果你是想治病救人,算了别学,没有用,想学现代医学晚了,可以学些医学保健常识。如果想学习赚钱,只要不要脸就可以了。中医理论是玄学,没有固定含义,看人说话,全靠发挥,天赋。

#####

要想学中医面诊手诊零基碰如怎引进门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