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是谁发明的?起源是什么?(什么是天干什么是地支)

十天干十二地支的起源已经无法考证了,只能说是自古有之。一开始应该是计数或者计时的工具,现在出土的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就有所记载。在汉朝时正式确了六十甲子记年,廷用到今,个人认为它比现在的公元纪年有内涵。

也是在汉朝,因为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给十天干十二地支赋于了更加具像的概念,特别是刘子平所创的子平术。让天干地支在命理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天干地支开始搭配阴阳五行形成了生、克、制、化、刑、冲、破、害一套完整的命理循环,具体的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具像。如天干甲乙木的不同,地支丙丁火的区别,这应该也是一种独特的辨证法的应用,体现了古人伟大的智慧。




#####

#####

传说是天皇定干支甲子。天皇氏者,自盘古氏返西之后继盘古氏以治理天下。天皇氏天性淡泊,无为而治平,不言而俗化。

有一天乃召兄弟十二人于前曰:“盘古氏明天地之道,达阴阳之理,为三才首君而开混沌。吾蒙诸弟推立,欲置天地行运之道、父母相生之理,以天干地支相配,辑定时候,吾亦不知其可否,故召弟等商之。”十二弟齐声对曰:“闻混沌初分之时,天干藏于上,地支埋于下。但不知我兄如何而取用也?”

天皇曰:“天干者乃十父也:

甲——名曰默阏逢

乙——名曰旃蒙

丙——名曰柔兆

丁——名曰疆圉

戊——名曰著雍

己——名曰屠维

庚——名曰上章

辛——名曰重光

壬——名曰玄默

癸——名曰昭阳

地支者,乃十二地母也:

子——名曰困敦,为混沌万物之初萌,藏黄泉之下。

丑——名曰赤奋若,气运奋迅而起,万物无不若其性。

寅——名曰摄提格,万物承阳而起;

卯——名曰单阏,气推万物而起;

辰——名曰执徐,伏蛰之物,而敷舒出;

已——名曰六荒落,万物炽盛而出,霍然落之;

午——名曰敦群,万物壮盛也;

未——名曰协洽,阴阳和合,万物化生;

申——名曰涒,万物吐秀,倾垂也;

酉——名曰作噩,万物皆芒枝起;

戍——名曰阉茂,万物皆蔽冒也;

亥——名曰大渊献,万物于天,深盖藏也。”

十二弟又启曰:“然则天干十,地支十二,何以用之乎?”天皇教之曰:“天干降合,地支生长,每与相配,如甲配子,乙配丑,轮流相合,周而复始,而为六十甲子,万物滋生于中。盖因盘古氏既开天,而未治十干之名,既辟地,而未定十二支之义,吾今立十干以定岁次,立十二支以定四时,岁时既定,则民始知天道之所向矣。”

十二弟闻说,各大欢喜,唯唯而退。自此,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颇通君臣之义。但人间诸事,皆未设置。《通鉴》载:天皇兄弟十三人共治天下一万八千岁,继之地皇氏生焉。

#####

十月太阳历就是夏历,就是上古的十天干,十天干是用来描述太阳的运行周期的。阴历就是十二月太阴历,就是上古的十二地支,十二地支是用来描述月亮的运行周期的。太阳历是科学历,太阴历是自然历。太阳历是天文学与农业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太阴历源于上古每月一次的祭祀活动。太阳历和太阴历合称天干地支。

十天干为:甲,已,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群书考异》中说,甲是拆的意思,即万物剖符而出。已是轧的意思,表示出生的样子。丙是炳然之意,即万物炳然著见。丁是强的意思,意为万物丁壮。戊为茂盛之意。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织。庚是坚实之意,指万物收敛有实。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壬即任,指阳气任养万物于下。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

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未,申,酉,戌,亥。《群书考异》中说,子为孳,指万物孳荫于既动之阳气下。丑是纽,系之意,指万物继荫而长。寅是移,引之意,指物芽稍出。卯为冒,指物生长壮大。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巳是起,己的意思,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叶密布。未是味的意思,指六月的滋味也。此时阴气已长,万物稍衰,体暖昧。申是申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已长成。酉是老的意思,指万物老极而成熟。戌是灭的意思,指万物皆衰灭。亥是核的意思,指万物收藏皆坚核。

#####

在神话传说中,天干地支的发明都与黄帝有关。


黄帝是中华的始祖,他当年建国时,命大挠氏观察天地气机,于是创立了天干地支。


这是比较朴素的说法。



还有比较神奇的说法,皇帝和蚩尤大战,蚩尤战败,但是这场大战殃及了很多无辜的人,很多百姓士兵惨死,他们的鲜血在地上横流,流成了河。


皇帝想要阻止血河的流淌,于是斋戒沐浴,筑坛祷告天地,天上降下了十天干十二地支,皇帝将十天干排成圆形,十二地支排成方形,对应天圆地方,那些横流的血液慢慢凝固下来。


大挠氏把天干和地支配合到一起于是有了六十花甲子,黄帝建国那天据说是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


在这个故事中天干地支都是天上的神将下凡。


其实这些神将《西游记》中也有,唐僧取经的豪华护卫队中,就有六丁六甲的天庭神仙。




在黄帝的故事中,天干地支其实都是他的孩子。


《山海经》记载,黄帝有俩妃子,一个是月神常羲,一个是日神羲和。


常羲给黄帝生了十二个孩子,是为十二地支。


羲和给黄帝生了十个孩子,就是十天干了。


这是神话的解释。


其实还有比较科学的解释,古代有一段时间是施行的十月历计年发,就是把一年分成十个月,用来指导农业生产。


而纪录这十个月的方法,人们用了甲乙丙十天干的纪年法。


这十天干也没什么神秘的,古人很可能就地取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事命名了这十个月,这就是十天干。


看看甲骨文,甲就是一块儿龟甲,乙像一团绳子,丙像两扇门,丙是锄头,丁是钉子头,戊是刀或者斧子,己又是根绳子,庚是一个木桶,辛是把小刀或者小剑,壬是一个工具,癸是个更复杂的工具。


诸如此类。


后来皇帝部落和九黎部落合并。


九黎部因为以渔猎为主,所以他们不能像黄帝一样竖起十根柱子观察太阳的强弱。


九黎部落的办法是观察月亮,他们发现月亮每年盈缺十二次就是一年,月亮盈缺一次的时间大约是三十天。


于是他们发现了十二地支。



地支的名字其实也很随便,从身边抓取的。


比如子,就是个小孩的形象。丑就像俩人扭在一起,寅是一枝弓箭,卯是两扇门。


命名方式和天干类似,都是从身边的熟悉的东西下手。


黄帝合并九黎,改革历法,吸取了九黎部落十二地月的优点,废太阳历改用每年十二个月的纪年方法,结合自己部落的天干太阳历的特点,发明了六十花甲子,从而让计月和计日变得更加方便。


到了春秋战国时,六十甲子已经成了人们计年计月计日的普遍方法。




文:薛白袍

#####

天干,地支。是周文王在殷商监狱中发明的。起源于研究阴阳八卦。

#####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是轩辕黄帝时代的大挠氏是最早创造、发明天干、地支的人。

十二地支最早起源于古巴比伦的十二宫后,后来传入中国。中国先古、远古古人在借鉴的基础之上,创造出十二地支。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在中国的夏朝盛行干支计时纪年使用,史称:夏历。在夏历中,干支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具体方法为: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从甲开始,地支从子开始,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60年一周期,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天干表示年、月、日、时的次序,地支用来纪月、纪时。地支纪月就是把冬至所在的月称为子月,以下依次排列。地支纪时就是把一日分为12个时段,分别以十二地支表示,称为十二时辰。

古人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十天干是指:其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是指:其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天干:其中甲、丙、戊、庚、壬是阳干,乙、丁、己、辛、癸是阴干。

十二地支:其中子、寅、辰、午、申、戌是阳支,丑、卯、巳、未、酉、亥是阴支。

#####

现在所知只有神话传说,没有真实详细的记载。

#####

天干地支是谁发明的?据说是大挠发明的,如仓吉造字一样,传说而已。

天干地支用以纪年,西汉《太初历》还没用。用干支纪年是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正式颁布干支纪年历法。

所谓的夏历,是清朝《时宪书》,即现在万年历的农历。

#####

孔子记载是大挠作甲子容成作天文,尧命容成作易,用了亥步未能究其至运,又命穆清没作出易,自己首取坤乾而作易,尧时就有了甲子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