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教师步入仕途的很少,而以前很多?(为什么现在的教师工资没有原来高)
1、原来教师和行政机关干部身份相同,都属于国家干部,调入即可。机关干部来源有限,教师队伍是最大来源。2、实行并规范公务员制度后,公务员和教师属于不同系列,编制、职级、工资都不一样,公务员逢进必考,教师就不能随意调入行政机关了。3、现在大学生多了,就业难,考公成为很多学生的第一选择,公务员来源充足,也不需要从教师队伍里调入了。4、教师实行职称系列,职称较高的教师进入行政机关反而工资降低,不合算。
#####以前在干部管理上比较混乱,没有那么严格的制度。公务员以前也不叫公务员,叫干部,企业的管理人员也叫干部。教师虽然叫教师,严格意义上也是干部。
这样,你只要有关系,或者确实在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就可以进入行政单位,不受行业限制。所以很多有门路的教师就从教师岗转到行政岗,进入仕途。当然也有一步步提拔进入仕途的。比如我姑家一表哥,先在乡中学当校长,后提拔到乡里当教育组长。几年后当了副乡长,转成行政岗了。前几天我们还在一块喝酒,他已从市局级位子上退休了。说退休金比同时间工作的教师的退休金少四、五百元,有点后悔转行政岗了。不知是真话还是矫情。
以前不只教师能转仕途,其它行业也是如此。企业的工人、种地的农民、复员军人都有可能进入干部队伍,成为正式的行政干部。
当然,现在的情况与以前完全不同了。企事业单位之间、行政事业单位之间、事业单位与事业单位之间界线分明。你进入哪类型单位,必须经过严格的选拔或考试,跨行业调动基本不可能。我们这里曾有一位教师,通过上面关系调到镇机关任党委办公室主任,但档案仍然是教师编制。去年镇政府机关人员整顿,他又回到中学任副校长了。
#####主要是时代大背景使然。除了老师有那时所称的干部籍,最主要的是,1980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会议上明确了人才方面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选拔“四化”评价标准,“四化”中,革命化是前提,年轻化其中心,知识化、专业化是基础。揆诸选拔干部的时势,正值拨乱反正,百废待兴之时,干部队伍老化,青黄不接,大学又刚刚恢复不久,有学历的符合干部“四化”标准的就只有教师队伍,拿“四化”标准衡量,教师都有师范学历,有专业背景,革命化的大前提也不成问题,谁不拥护党呢?剩下的年轻化就是在年轻教师里选拔了,教师又红又专,所以那时进入仕途的很多,有的官至地方大员。
1986年~1988年,我先后在街道办事处、区级法院当通信员和书记员,这两家单位曾经当过老师的人很多,初到街道办事处,行政这块,熟人把几个主任,如明主任郭主任都叫明老师,郭老师,党委这块,组委邢委员,宣委梁委员,都叫邢老师,梁老师,后来究其原因,他们都有当老师的经历,行政党委,当过老师的占整个干部的一大半。后来到区法院,发现很多当过老师的进入法院系统,他们大多是1983年“严打”时借调到法院然后留到法院。八十年代,当老师的从政任市长、书记的不乏其人,市属部门一把手,曾经为师者数量可观。
是那个时代给了教师从政的平台,属于时代的宠儿。后来,有学历的越来越多,选拔干部的渠道日趋多元化,时代的聚焦镜不再聚焦于教师,时势造英雄,教师失去了这个背景,步入仕途的就少了。
#####【原创】以前教师是干部编制,与公务员没有区别,当时调出教师队伍需要服务五年以上,并且要有分管副县长批准才行。只要到行政单位,就有机会步入“仕途”。199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自此开始,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从那时候起,教师要调入行政管理部门就比较难了。现在在编的教师虽然还是保留干部编制,但是属于事业单位,要进入仕途至少要进教育局。一个县的教师至少几千号人,能进教育局没几个人,僧多粥少,所以教师想当“官”还是很难的。
#####以前,对编制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只要有干部身份,领导把你放在什么岗位,你就获得了什么编制,这就叫套改。别说90年代了,十年前都还有这样的操作。这说明,以前的教师步入仕途,道路上不成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在中国人“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影响下,教师队伍里面,尤其是男教师,会出于对权力的追求,而选择步入仕途。
现在,编制管理非常严格,教师是事业编制人员,步入仕途至少是公务员身份才有发展前途,事业编制很难转为公务员。
二是以前的体制内缺乏有文化知识的人。
在2000年以前,甚至是2010年以前,国家经济大发展,各行各业都有很多机会获得财富,知识分子并不青睐体制内,更多的是到体制外去拼搏,可以更加快速获得大量财富。那时候的领导,尤其是基层领导,大部分的学历都不高,虽然工作能力不差,但对材料写作非常头疼,非常缺乏会写材料的人才。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领导只能从教师队伍中提拔一部分人进入单位帮忙写材料,并最终成为领导干部。
现在,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比以前多了十倍以上,经济增速又从高速变成中低速,大学生就业压力非常大,都愿意进入体制内,领导们再也不用担心缺少人才了。
三是以前的教师工资收入实在太低。
以前,不管是教师还是公务员,体制内的工资都低,教师比公务员额外又再低一些;工作量却成反比,教师的课时不少,公务员的工作量却不多。
现在,教师的工资收入已经大幅度提高了,在我们这里,教师的工资甚至比公务员还要高了,一个农村小学的校长就能够拿到镇长级别的工资;工作量来说,因为教师待遇提高了,愿意当教师的人多了,学校里面缺教师的情况大有改善,每个教师承担的课时都比以前有所较少,而公务员,尤其是基层公务员,工作量比以前大量增加,加班成为常态。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
#####这毫不奇怪,是社会发展丶教育发展、全民素质普遍提高的必然,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
这使我想起小时读书时,常听说美国有许多大学生失业,我当时奇怪。因为在六十年前,在我国,别说大学生,就中师中专生也是香饽饽,哪有找不到工作的道理。今天看,大学生早不稀罕,找工作也是人生一关,为什么?大学生太多了。
过去教师有点文化,宝贵。今天,教师的\\\"文化\\\"己不是什么优势。公务员也是面向社会招录,社会上人才多了,教师也可参招,但己在全社会中不再占优,所以少了。
#####好好当老师,踏实。步入官场的教师,弄不好还得进局子,哪多哪少,自己琢磨吧!
#####原来教师步入仕途的确实不少,而现在却很少,原因是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教育撑起了一片蓝天。祖国教育的蓬勃发展造就了一批批的国家的栋梁之材。高考恢复后,各类专业人材都由国家大学培养,然后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在过去时间里,由于人才的稀少,不少用人单位从教师队伍里提拔,这就给了教师走上仕途的机会。而现在各类专业人才济济,不需要从教育战线选拔,因此,专业人才填补了空缺。
#####题主的说法不精准。应该说:改革开放以前,教师步入仕途的不多。那个时代步入仕途的人,大多是工农兵。比如农民陈永贵、工人吴桂贤官至副总理。
改革开放以后,教师步入仕途的确实很多。因为那时教师属于行政编制,加之他们的文化层次高,进入仕途,只不过是“在行政编制中换个工种而已”。
现在就不同了。要步入仕途(公务员),必须通过“逢进必考”这条路。不管你从事哪个职业,只要“国考”,即公务员考试能考上,都能步入仕途。而现在文化程度高的群体,不是以前只有教师。现在各行各业的高管,包括民企、民医、民校的“白领员工”,文化层次都很高。因此,现在步入仕途这块“蛋糕”,只要你有能力考上,就可以“拿刀切一块”,所以,现在教师步入仕途,肯定比以前难,就相对而言,也就少了很多。
#####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了。
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毕业于师范院校,辛辛苦苦学了一肚子知识,就应该去学校教书育人,这才是正业、正道!
如果步入仕途,去了政界,就是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在大学里学到的一肚子知识就等于白学了,太可惜!
二是老师的待遇提高了。
现在的老师,尽管评职称很难,但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辛勤工作,大多数老师还是能评上副高职称,工资收入相当于副县长、县委副书记。
但如果去了政界,众所周知的原因,十几年以后,能当上一个乡长、局长就不错了,毕竟多数人是当不上的。
与其步入仕途当不了官,还不如老老实实呆在学校里,无私奉献,挣比较高的工资合算。
三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很难适应官场。
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接受的是孔孟之道为主的儒家思想,绝大多数人老实厚道,原则性强,灵活性不强。满肚子装的是书本知识,社会知识一片空白。
在仕途上走得顺风顺水的人,都是特殊材料制成的。虽然书本知识学得不怎么样,但头脑灵活,反映敏捷,应变能力特别强,可以说,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特别会处理人际关系。
我本人就是最好的证明:教了十年书,考到当地县委当秘书,干了四年,正当升官在即,我还是知趣地离开、以布衣身份返回学校了——教书我是称职的、坚守灵魂的;当官我是不称职的,守住守不住灵魂很难说。
(我是“孙老师谈孩子教育”!不求答题收益,只为孩子有利;不作长篇大论,力求言简意深;误人时间,等于谋财害命!)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