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年山东水灾,慈禧为什么要派李鸿章去“调研”?(2021年山东水灾情况)
屋漏偏逢连夜雨。恰在戊戌年,山东遭遇了一次大的黄河泛滥。李鸿章仿佛忽然被慈禧记起了一样,被指派去了山东。
想来选择李鸿章办这个差使,也有一定的道理。李鸿章对治河已有相当的经验。在他执掌直隶总督近二十年的时间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常规政务,就是治理永定河。昔日幕僚吴汝纶在为其编奏议时,就表示洋务和直隶河工赈务是李鸿章“定力所注,他人有办不到者”。对李鸿章这么一个爱做事的人,哪怕就这么一个吃力没好处的勘河的差事,也要保证两件事:一个是把事情办得漂亮,一个是要有足够的排场。
除了幕友、文案,还带了西医、电报生、巡捕、护卫侍从等一行人。11月29日请训,出北京,经天津,过德州,抵济南,水陆兼备,前后用了12天。一时之间,所到之处,灾区“钦使、随员、测量生、武弁、洋人几于到处布满,考察成效尚不知如何,但由于要多安排这些人员的食宿,已给正在进行的山东赈务带来一定的干扰。当时惠民县的知县邱柳堂在送走了查河官员后,作了一首《大官来诗》一舒愤懑:大官来,小官去,东奔西驰知何处。……行辕预备十数处,夫马足用酒席不论数。哪知差来到底误,伺候月余只一顾(过夏家桥公馆门未入),靡费千金向谁诉(传言余办差费七千金禀明抚台)。
仅仅是下面的查河官员,就受足厚待,顾指气使,那就不难想象李鸿章所受到的待遇了。
这期间,找李“效力”的人也络绎不绝,还不乏洋员,李不得不强调,此行只是“查勘而非办工”,没有什么油水好捞。
一晃,三个月就过去了。相比于京津,济南的冬天要暖和得多。夏秋之间阴雨连绵,入冬后反而滴水不下,济南盼着一场雪。1899年2月10日,正是己亥年的大年初一,周、吴发来电报,称山东黄河已查勘完毕,将要拟定“大治”和“救急”两个办法。若不是手头有待查事件,李鸿章还打算亲自视察海口后,就早点回京复命。早在上年12月19日,朝廷命李鸿章考察张汝梅的地方事务能力。说起来,自张汝梅接替李秉衡当山东巡抚以来来,所面对的问题真是层出不穷。除了愈演愈烈的教案纠纷,山东境内又接办了津镇铁路、开釆矿产,“中外交涉倍形棘手”。这个巡抚不好当。从日后两人频繁的通信可知,李张这三个月的相处颇为相得。
6天后,李鸿章就在《查明东抚张汝梅尚堪胜任折》中,强调山东交涉艰难,治理不易,张汝梅作为一方巡抚,还算称职。但朝廷对张的不满,积蓄有时,御史对张的弹劾也没有停止,并指桑骂槐,指责张“性喜逢迎,用人不当”,为巴结李鸿章甚至不惜“日费千金”,朝廷也就顺带批评了李:该抚如果极力逢迎,奢华至此,该大学士即应立时参奏。当不至安然受之。
也在同一天,李鸿章收到李经迈从北京发来电报,称慈禧指责最近大员查办事件时,往往瞻于情面“敷衍了事”,并提醒,这可能是慈禧在借题发挥,“以示整顿”。知此消息后,李办理另一个弹劾案就严肃多了。
处理完手头的事,水路兼进,于3月31日回京。第二天复命时,慈禧和光绪帝对李鸿章“慰问周至”。而他的治河方案——“大治”和\\\"救急”两折,比利时人卢尔西式方案的一片,以及绘制的黄河图,在例行公事地交给“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一体会议具奏”后,如预料中地选择了最简单的救急方案。但纵使有钱,纵是方案再好,有什么用?就是在政局动荡的戊戌年,全国各地也不乏这样的消息。此时的清政府,也不是不知道水患之后的赈灾若不及时,民乱更盛。但当局者正为重树权威而步步为营,哪里还管得着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的老百姓。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