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凤凰山畲族的族称及来源(潮州凤凰山畲族发源地)

(作者:雷 楠,只做学习分享,宣传家乡,不出于任何商业目的,特此鸣谢原作者辛勤付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我们立即删除)


潮州凤凰山畲族的族称及来源
  

作者:雷 楠


潮州凤凰山畲族的族称及来源



   畲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唐代以前就聚居在粤、闽、赣交界一带,以广东的凤凰山最多。凤凰山位于广东省东部、潮州市与梅州市交界地带,目前,仍有占广东省畲族人口十分之一的畲民居住在那里。凤凰山畲族自元后期至明万历年间开始大规模向闽迁徙,日渐形成目前的“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现主要分布在闽、浙、赣、粤、皖等五省,人口约70多万人(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字)。广东凤凰山是畲族同胞世代相传的祖居地和民族发祥地,在全国畲族同胞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广东凤凰山畲族,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近3000人,约占广东省畲族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主要分布在潮州市和梅州市的三县一区六镇的六个行政村和三个自然村,同时还有几十户杂散居。以上地区畲族同胞的姓氏为蓝姓和雷姓。
     
  畲族的族称是他称,是参考史籍记载,于1956年由国务院确定的。历史上,畲族大多居住在崇山峻岭和偏僻地区,专门从事民族学、历史学和民俗学研究的专家或学者几乎未到过其居住地,有关畲族研究的学术报告较少,有关畲族的汉字记载,相对于整个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来说,犹如沧海中之一粟。史籍上关于“畲民”的称谓,可查考的,最早见于公元13世纪中期,南宋末年刘克庄的《漳州谕畲》,其曰:“畲民不悦(役),畲民不税,其来久矣。”这个“畲”字的含义是“用火烧荒与刀耕火种”,即以草木灰作肥料和以烧毁植物的办法来垦地,这也是当时中国南部各民族广泛使用的耕种办法。而“畲”作为一种民族的名称,最早见于宋德佑二年所谓“畲军”。1956年国家进行民族识别时,国务院尊重广大畲族人民的意愿,正式确定了“畲族”这一民族专称。其“畲”字是由“人示田”构成,不是历史上所写的“余田”或“入示田”。
     
  由于学术界对于畲族的研究起步较晚,仅靠史籍资料,远不足以考证畲族的族源。但根据畲族人民世代相传和部分史学家的考证,可认为潮州凤凰山是畲族的发祥地。早在唐代,凤凰山一带就聚居着人口众多的畲民。而对于凤凰山畲族的来源,学术界有多种看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潮州市举办的首届“全国畲族史学术研讨会”上,来自海内外的几十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在会上及此后的学术讨论中,专家们对凤凰山畲族来源的看法,主要分外来说和本地说两大派。对于畲族的族源,世界著名汉学家饶宗颐教授在《何以要建立“潮州学”》一文中,则认为:“潮州人文现象和整个国家的文化历史是分不开的,先以民族而论,潮州土著的畲族,从唐代以来,即著称于史册,陈元光开辟漳州,荜路蓝缕,以启山林,即与畲民结不解缘”、“凤凰山是该族的策源地”。笔者认为,广东凤凰山畲族是凤凰山的本土居民,也即原住民。这是因为:
     
  第一,畲族的长篇叙事诗《高皇歌》点明了祖居地。畲族世代口头传说的长篇叙事诗《高皇歌》中明确指出畲族始祖驸王居于广东潮州凤凰山。在福建宁德市的中华畲族宫的撰文中写明“祖辈传承《高皇歌》,世代铭记凤凰山”。另据浙江兰溪蓝姓畲族同胞说,相传祖先每年都在族中集资前往潮州修缮祖祠“蓝厝祠”。据查,“蓝厝祠”位于今潮州市区中山路中段,现已拆除并改建为住宅楼。
     
  第二,大量史料可提供佐证。一方面,据史籍《三国传》载,粤是三国时吴国辖下的山越地方,有学者认为在远古时候粤东便有畲徭居住,畲族部族是广东最东部的所谓旧越人或最先来的土著;清代诗人丘逢甲也有诗“椎结遗风尚宛然,凤凰山畔种畲田,山中自作磐瓠国,更在佗王左纛前。”这说明在赵佗(公元前206—137年)之前即汉代,已有畲民居住;另方面,从唐代置漳州府可说明唐以前凤凰山一带已聚居为数众多的畲民。《畲族简史》书载:“唐初,即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泉、潮间蛮僚啸乱”。唐王朝为了“靖边方”,派陈政父子率军入闽,镇压畲民起义,但遭到畲民的激烈反抗,当时畲族义军达二万多人。唐朝为了强化这一地区的统治,遂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在闽增建一州即漳州于泉、潮间,从而加强了对畲民的统治。由此可见,在唐代,泉、潮一带便拥有相当密集的畲族人口,才能有规模庞大的畲民起义。
     
  第三,畲语中保存的“语言化石”可提供有力证据。畲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现广东凤凰山畲族所讲的畲语,经长期研究畲语和汉语闽方言、著畲族研究书系之《畲族语言》一书的游文良先生鉴别,目前还有一部分“底层成分”仍然保留着隋唐时期的古畲语成分,使用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与全国各省的畲语相比,其发音相同或相近达百分之七十左右。本人到福建、浙江畲族聚居村时,可直接用畲语进行交谈。从目前广东凤凰山畲族杂散居和人口少的状况来看,如果畲族不是本土居民,那么凤凰山畲语早就被汉语所兼容了,根本无法单独保留至今且能与其他省份的畲族同胞直接沟通。
     
  第四,凤凰山畲族聚居村的历史都比较悠久。凤凰山的石古坪村历史较久,素有“未有饶平县,先有石古坪”之说,据介绍,在该村蓝姓畲族定居前,已有钟姓畲族先民居住。碗窑村蓝姓畲族,是从归湖镇陈吊寨山迁来的,先前该村已住有雷姓畲族和钟姓畲族。此外,相传意溪镇的草岚武山,傍山临海,水陆兼备,历史上是畲民聚居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因国家建设需要,才动员该村几十户畲民拆迁,分散到附近各村杂居。
     
  第五,从人类学角度看,目前仍有大量畲民子孙居住在广东凤凰山。畲族人民为避战乱求生存,从元朝开始至明朝万历12年,即公元1584年,畲民才陆续大量向北迁移,由广东逐渐依次进入福建、浙江。如福建省建阳县族志记:“雷氏先祖是于大隋五年由凤凰山迁出”。全国畲族聚居最集中、人口17万余人的福建省宁德市族志载“蓝姓一百零六世祖蓝传仁,祖籍广东潮州海阳县山头甲,为蓝姓入闽始祖。”广东的省、州、县的地方志都有记载,说历史上畲族迁徙和分布范围更为广阔。广东畲族历史上主要散居于粤东、粤中、粤北(即现汕头、汕尾、潮州、惠州、广州、梅州、韶关、河源市)的14县中。历史上潮州府几乎包括整个粤东地区,明代时辖海阳、潮阳、揭阳、饶平、惠来、澄海、普安(今普宁)、程乡(今梅县)、镇平(今蕉岭)、大埔、平远等11个县,而这11个县都有畲族居住并有县志可证明。


   此外,畲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凤凰山古墓,为凤凰山作为畲族祖居地提供了另一有力佐证。对于凤凰山古墓,笔者曾于1986年和2002年,两次偕族人登山探究。古墓座落于粤东第一高峰———海拔1497米的凤凰山脉主峰(大髻)东侧的石墩山,海拔约1200米。墓的建筑风格颇具特色和颇为讲究。墓碑主体为一大块简易石板,其顶端及左右两侧各有一块小石板。主墓座东朝西,墓前平地呈三进式状,正面眺望但见倾泻而来的滔滔韩江水而不见其逝去。据介绍,墓的建筑风格为卷书式,是宋代以前的风格。墓碑没有文字,但从墓茔的特色和规模可看出墓主生前的地位和子孙对他的尊重。且古墓前后左右的地名如冠(髻)星顶、会(背)稽(阴)山、山羊石、七贤(太子)洞等与畲族口头传说和族谱记载的畲族祖先的坟墓有巧合或相近之处。因此,或可把它视为畲民的祖墓之一。
   综上所述,广东凤凰山应是畲族的祖居地。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