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起,保持1000万增速的老年人口,催生田园旅居式养老崛起?(2022年常州市惠民保)
养老,乃关系整个社会幸福感的提升。
不由地,让人想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在老龄化不断加深的当下,城镇老人需要养老,农村老人养老之事,更需要有效之法来解决。如何,营造让老人体面、安心生活的环境,需要有全新的思考。
但是,传统意义的“养儿防老”很难解决中国当下及未来的养老问题,需要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养老解决方案。
通常所说,一般的养老,主要包括: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从老年人口来看,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尤其,我国养老服务供给的主体是公办养老机构,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为22万个,也只是僧多粥少。
这就需要,政府来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探索创新各类型的模式,更要对愿意下乡、返乡进入农村养老产业的社会性力量,给予政策性扶持或补贴。
政策持续性扶持,市场需求夯实巨大潜力
“十四五”已经开局起步,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从中央到地方,关于大健康、康养、智慧养老及服务等相关产业规划,在下半年,密集出台,这些都与养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事关亿万百姓福祉。
之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及养老需求。
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已经发布,促进老年人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社会保障、社会参与、权益保障等统筹发展,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提出,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鼓励以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为依托发展互助式养老服务。同时,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实施“智慧助老”行动,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并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
近日,民政部与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十四五”期间利用开发性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部署“十四五”期间利用开发性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各地有效利用国家开发银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贷款。
政策持续性的扶持,离不开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潜在的市场需求亟需满足,各种养老痛点尚未解决。
从2019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54亿人,2022年起预计将保持在1000万以上的老年人口增速,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增至3亿多人,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
目前,老龄产业产值已达到4万亿,预计到2030年将达13万亿之多;康养产业,预计到2030年规模将达到10万亿之多。从发展潜力上,有力地显示出养老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持续性的政策扶持,潜在的市场需求,巨大的发展潜力,就摆在眼前,谁能抓住机会,在供给端发力,找到突破口,分这杯羹呢?
尤其,近两年,疫情肆虐,养老需求也在升级,还需在“生态、文化、健康”的刚性需求因素驱动下,探索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养老方式,研发适老性产品链,才是聚集点。
市场需求决定养老方式,科技赋能趋势强劲
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不仅是城镇老年人的需求,农村老人也需要,但是覆盖面过窄。
需求强劲来袭,激发“银发经济”潜力,养老产业,群雄逐鹿,这生意该如何做?
养老产业,一般包括:养老服务+养老地产,逐渐成为银发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养老服务为养老地产提供服务功能,养老地产为养老服务提供项目载体,表现在居住层面和服务层面满足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养老需求。
养老服务,有医疗服务、生活服务、辅助性服务三大类,养老护理服务、老年日用品领域、养老文化娱乐、养老金融保险、老年教育市场、智慧养老服务等都是重点的细分方向;养老地产,已出现了多种形式,有养老院、托老所、护理院、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老年社区等。
当下,常见的养老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单位对老人进行赡养,满足老年人的生活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城镇老人和农村老人,选择者居多;机构养老是老人到养老院、养老公寓、养老社区等机构进行养老,政府主导的养老机构居多;社区养老则是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包括:嵌入式养老社区、规模化养老社区、旅居式养老社区,是社会资本进入重点。
除了,常见的养老方式,随着科技进步,新型养老方式日趋流行,社会上也涌现出一系列提升老人晚年生活质量,最大程度的解决空巢老人寂寞问题的方式,智慧养老、信息化养老等新形式的“科技养老”服务模式将迎新风口。
智慧养老,则是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的传感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未来10年,科技赋能趋势强劲,人工智能将持续深度渗透到智慧养老领域,而智慧养老技术会变得更多样化、人性化、高效化。
银发经济,这背后是城镇工薪阶层、事业单位退休老人,对养老产业需求强劲购买力的提高,而且慢性病人群也增多,亟需找到医治现代工业文明创伤的承接地;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更需打通老有所养“最后一公里”。
这不,许多难以治愈的城市病都在乡村生活中能够得到康复,一些具备一定资源条件的乡村,便能借助这个发展契机,谋求向上发展的空间,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内力不足,外力欠缺,要新落地的场景加持
“十四五”时期,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城镇养老需求拉动,城乡对流,供给就需升级,农村养老内力不足,外力欠缺,项目投资成热土。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养老与休闲旅游融合,是养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乡村休闲旅游业,依然是乡村振兴的最佳载体,休闲趋势比较聚焦,相关政策文件提得比较多一些,乡村休闲与旅居康养成为农村发展的大方向。
所以,具备一定资源条件的乡村,可以挖掘当地与养老服务相关的资源,例如生态资源(山水、湖泊、大海、森林等)、健康资源(温泉资源、中医药资源)、文化资源(长寿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养生文化等)等,通过对这些资源在养老社区中的利用,形成了生态养老、文化养老、养生养老等主题性的旅居式养老社区。
本人认为,一些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一个有着“居住”概念的的混合体,这里不仅有乡村旅居,还有田园康养,体验性的人居环境,还有科技感赋能的生活社区。
处在农村,不能忘本,必须立足农业,站在“农业+”的基础上,跨界融合,打破认知边界,对养老社区带来全新思考。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以及机构养老都受到空间限制,甚至子女长时间不能来看望父母,只能通过手机进行简单短暂的沟通,这反而加速老年人的不良情绪滋生。为了更好解决老年人的情绪因素,应帮助老年人建立相应的社交场地,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宽阔的社交服务,接触更多人可以提高情绪中的积极因素,对于老年人的健康也有很大帮助。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4+ 2+1的人口结构模式,即四个老人、两个子女、一个孩子,作为中间的儿女,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孩子,时间分配不够,但是如果能将老人送至最适宜的养老社区,那么就可以在周末或其他休息时间来看望老人,与照顾子女两个环节进行合并,不仅节省了时间,同时也能从侧面拉动当地的相关经济增长。
但是,很多老年人对田园生活非常向往,老年人则更喜欢相对恬静的生活,拥有一个“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的配套空间及养老服务,苦于农村缺乏相关的基础配套及服务设施。言外之意,社会资本下乡,以合理的方式,与当地农村进行合作,开发田园旅居式养老社区。
那么,哪些项目,适合植入田园旅居式养老社区呢?
1、特色小镇。农业类特色小镇,以特色农业产业为依托,结合绿色生态、美丽宜居、民俗文化等特征,打造具有明确的特色农业产业定位、农业文化内涵、农业旅游功能的“宜居、宜商、宜业、宜养、宜游”的新型现代农业发展空间平台。小镇里面,可以规划田园康养社区,借助科技赋能,更加智慧化,朝着“智慧小镇”的方向发展,来满足市场需求。
2、田园综合体。站在“农业+”的基础上,“农康旅”融合,秉承国家有关大健康、养老、农业文创、农耕研学、亲子教育、运动康复、中医康养等诸多产业政策的利好精神,不断进行模式创新及探索,提供一个长期居住、康养、慢病调理、艺术生活、家庭亲子的健康生活保障,形成一个以“孝顺”为初心的田园智慧康养社区,旨在探索田园健康服务,让老人来得安心、住得开心、玩得舒心、子女放心,实现全家亲子快乐和谐地团聚生活,使消费者通过亲近自然、体验乡土文化进而达到放松身心、促进健康的目的。
3、田园乡村。以农旅融合为特色,以田园康养为理念,以田园生态为生活空间,以农作、农事、农活为生活内容,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生活目标,回归自然、享受生命、修身养性、休闲旅居、健康身体、治疗疾病、颐养天年的一种生活方式,走“精致化、微度假、低密度”发展之路,重点围绕“旅居和康养”来开发。在田园乡村住下来,可有“三避三养三洗”,即:避霾避寒避暑;田园养生,乡情养神,环境养老;好生态洗心,好空气洗肺,好食品洗胃。
这三类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能让老人与自然风光无限亲近,还能为老年人日常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在其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种植蔬菜、养花以及其他农业生产,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业余生活。一方面,老年人的消费欲望较低,但是他们更愿意亲自劳作,与更多的人进行交流、避免孤独。另一方面,这类项目,可以吸引老人的子女及老友进来探望,因此可以带动文化、娱乐、餐饮、旅游、养生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收入,促进当地乡村经济发展。
同时,将不同群体的消费模式进行融合,打破传统养老模式,改变传统养老观念,跳出将老人当做“照顾的对象”的思维,从传统的“养老”变为“享老”,让老人在此地老有所养、老有所享,同时也为更多年轻人消费提供途径。
总之,田园旅居式养老社区,才能赋能农村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满足城市老人的需求,弥补农村养老基础配套的不足,借助科技加持,打造田园智慧养老,是大势所趋。
文 / 李国民 / 跨界融合 - 策划人 / 三农研究 专注(乡村建设、文旅、农旅)等项目的前期策划、规划设计!
从开发到运营,选项目,抓政策,打市场,盯运营;“唯美乡村”微信公众平台!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