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k Pedersen 图片故事《须弥山》

须弥山(梵语: Sumeru),又译为苏迷嚧、苏迷卢山、弥楼山,意思是宝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

Nick Pedersen 图片故事《须弥山》

古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山位于一小世界的中央(一千个一小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由来),后为佛教所采用。

Nick Pedersen 图片故事《须弥山》

在禅文学,这个词“土地”是常用的’心灵’的象征,摄影师Nick Pedersen 通过一系列的蒙太奇摄影图像,预想的探索到这个隐喻“心灵世界”的深处。

Nick Pedersen 图片故事《须弥山》

叙述如下一种精神追求的故事情节,通过意识和观念的各种状态象征性地徘徊。

Nick Pedersen 图片故事《须弥山》

据说佛教中最著名的须弥山也就是指冈仁波齐。据《佛学小辞典》记载:须弥,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

Nick Pedersen 图片故事《须弥山》

前佛教时代的象雄雍仲本教时期,冈仁波齐被称为“九重(万)字山”,相传有本教的360位神灵居住在此。

Nick Pedersen 图片故事《须弥山》

本教祖师敦巴辛绕从天而降,此山为降落之处。

Nick Pedersen 图片故事《须弥山》

在公元前5至6世纪兴起的耆那教中,岗仁波齐被称作“阿什塔婆达”,即最高之山,是耆那教创始人瑞斯哈巴那刹获得解脱的地方。

Nick Pedersen 图片故事《须弥山》

传说须弥山周围有咸海环绕,海上有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

Nick Pedersen 图片故事《须弥山》

须弥山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构成,高84000由旬(1由旬可能约13公里,即110万公里),山顶为帝释天,四面山腰是四天王天。

Nick Pedersen 图片故事《须弥山》

根据《长阿含经》的说法,须弥山北为北俱芦洲、东为东胜神洲、西为西牛贺洲、南为南赡部洲。

Nick Pedersen 图片故事《须弥山》

须弥四洲:弗婆提、瞿陀尼、阎浮提、郁单越,各位于碱海中之东西南北四方,吾等众生即居住于南面之阎浮提洲。

Nick Pedersen 图片故事《须弥山》

须弥山又译为蘇迷嚧、蘇迷卢山、弥楼山,意思是宝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

Nick Pedersen 图片故事《须弥山》

古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山位于一小世界的中央,后为佛教所采用。

Nick Pedersen 图片故事《须弥山》

须弥山是古印度神话传说中的名山,在佛教中具有非凡的意义。

Nick Pedersen 图片故事《须弥山》

佛教经典中所说的须弥山是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高达200多万里,相当于200个地球摞起来那么高。

Nick Pedersen 图片故事《须弥山》

而且须弥山有日月环绕,山顶为释帝天,四面山腰为四大天王所居。

Nick Pedersen 图片故事《须弥山》

敦煌、云冈等石窟的许多佛教造像和绘画都以须弥山为题材,以此来表示天上的景观和仙境。

Nick Pedersen 图片故事《须弥山》

须弥山,梵名 Sumeru,巴利名同。又作苏迷卢山、须弥卢山、须弥留山、修迷楼山,略作弥楼山(梵 Meru)。意译作妙高山、好光山、好高山、善高山、善积山、妙光山、安明由山。

Nick Pedersen 图片故事《须弥山》

原为印度神话中之山名,佛教之宇宙观沿用之,谓其为耸立于一小世界中央之高山。以此山为中心,周围有八山、八海环绕,而形成一世界(须弥世界)。

Nick Pedersen 图片故事《须弥山》

相传此山有八山八海绕其四周,入水八万由旬,出于水上高八万由旬,纵广之量亦同。

Nick Pedersen 图片故事《须弥山》

佛教的“世界说”,以须弥山为中心是一个小世界

Nick Pedersen 图片故事《须弥山》

佛教说明世界组织的情形:每一小世界,其形式皆同,中央有须弥山,透过大海,矗立在地轮上,地轮之下为金轮,再下为火轮,再下为风轮,风轮之外便是虚空。

Nick Pedersen 图片故事《须弥山》

须弥山上下皆大,中央独小,日月即在山腰,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顶,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再上则为色界十八天,及无色界四天。

Nick Pedersen 图片故事《须弥山》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