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两只老鼠影响的人生悲剧

#历史冷知识#

被两只老鼠影响的人生悲剧

最近《大秦赋》火热播出,关于其中历史人物的历史功业的是否符合历史真实,引起了大家的广泛的讨论。影视剧的编剧对历史人物故事的再塑造,是出于现实和个人史观的综合考虑的结果,毕竟大家都是要恰饭的不是!这里和大家讲一讲我从历史文著中了解的秦国丞相李斯的人物趣事。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和经验,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

李斯是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人。他年轻的时候,曾在郡里当小吏,常看见办公室厕所中的老鼠在吃屎,每逢有人或狗走近的时候,就惊慌恐惧。后来李斯走进仓库,发现仓库里的老鼠,吃的是囤积的粟米,住在大屋檐下的屋子里,却用不着忧虑人或狗的接近。于是李斯就叹息着说:“一个人的贤能或者不肖,好像老鼠一般,就看自己是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了。”从此就跟从荀卿(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引用自头条百科)习帝道、王道这类儒家的治术。

从这我们发现李斯同学绝对不是个书呆子,要不也不可能做的了荀子的弟子是吧!能从日常小事中见微知著,并总结出“老鼠哲学”的人,至少也是个人物的!

被两只老鼠影响的人生悲剧

《地藏经》讲,“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什么叫起心动念?我们不要以为做了一件坏事情后才是坏,其实还没有做坏事情之前,只要有了坏念头就是有罪了。如果把坏意念落实到行动上,就是在思维和行为上双重犯罪了。佛家讲究因果,我们看看起心动念或者叫初心在后面是如何驱动李斯人生的历史走向和家族悲剧结局的!

等到李斯在齐国稷下学宫(战国时代的哈弗或者北大清华)毕业的时候,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觉得只有去秦国才有建功立业的机会。李斯动身的时候,向荀卿辞别,说:“我听说一个人要是遇到时机,千万不可疏忽怠惰,以致把机会错过。现在各国诸侯都正在争取时机,希望成大事立大业,所以有谋略的游说之士都容易掌握实权。尤其秦王更是野心勃勃,想要并吞天下,自称皇帝,治理万方,这正是以游说为事业的布衣之士奔走四方、猎取富贵的时候了。处于卑贱地位的人,心里却总想着有所不为,以致坐失良机,这样实在未免太迂阔愚蠢了。他们就像禽兽一样,只知道看到肉就吃,不过是徒具人的面貌,只能勉强走路的家伙罢了。所以一个人最耻辱的莫过于身份卑贱,最悲哀的莫过于处境穷困。要是长久处在卑贱的地位、穷困的境遇,却还愤世嫉俗,憎恶荣名利禄,固执坚持着有所不为的原则,这就不是游说之土真正的意愿了。所以我李斯现在就要动身到西方去游说秦王了。”(这段话古文出自司马迁《史记》,白话文据此翻译而来。)

被两只老鼠影响的人生悲剧

上面的话较长,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要抓住七国纷争的历史时机,不甘于贫贱,求取功名富贵,这才算的上是一个真正的政客应该去做的。我们无从得知李斯的老师荀子听了是个什么态度,可惜司马迁老先生在史记中没记载!这话所说的道理其实没有什么毛病,对我们很多人来说都是很“奥利给”的,比如我们不可疏忽怠惰,以致把机会错过;比如穷困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去作为,不去想法改变现状!这放到一个正常的人,从事正常的工作上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对于一个后来走进秦国政治中心的大人物来说,未必是好事,未必是福。我们要知道以李斯的才干能力不可能在那样的风云际会的时代只会是一个小人物,这从我们学习过的《谏逐客书》,以及后来参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参于治理秦国的一系列事情都可以看出他的才气与能力。(详情见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里面借李斯自己的口总结了自己的几大功劳。)可是后来他做了丞相,成了皇亲国戚(儿子娶了秦国公主),人生可谓是到了高光时刻!可是到了他参于赵高怂恿胡亥篡位,有人说是他政治站位不对造成的,其实我们从《史记》中可以知道,赵高三番五次的一直在利用权利地位诱惑威逼拉拢李斯,李斯诈立胡亥,虽然受到赵高胁迫,实际上他心里也是想过这么做的(《史记》李斯列传中讲到后面扶苏自杀后,李斯大喜便可佐证。)。同朝为官,一起服侍始皇帝,相信赵高对李斯是很了解的,知道李斯对权利富贵贪恋之心的炙热,才会拉拢李斯矫旨诈立新王。我们回到文章的开始,李斯出去求学的初心就是出人头地,做一只粮仓的硕鼠,而不是茅厕里面的老鼠,抱着这样的目标努力求学,学的帝王之术售卖与皇帝!一切都是朝着富贵、权力而去。是他学成出师对老师所畅露心声的那一番话。也正是李斯还是一个基层办事员的时候所做出的对初心的选择开始,决定了后面他和他的家族的命运。(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被诛三族)而且死在他自己参与乍立的胡亥手中。虽然是赵高煽风点火,从中作梗陷害的。难道最终不是他自己咎由自取造成灭亡的吗?

被两只老鼠影响的人生悲剧

有人说司马迁也不是同时代的人怎么能知道人物对话等这中间的细节,我不否认这中间有杜撰的地方。我想司马迁一定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深知人性的险恶和复杂隐晦,从人性的角度书写历史人物,才会让后人读的时候觉得人物丰满形象,真实可信。只有人性是永恒的,遍观古今贤文也只有书写人性的作品才会流芳百世,古今中外!“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的《史记》堪得上这样高的评价!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