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为什么进门都是弥勒佛?原来还有重要的意义

去过寺院的人都知道,汉地的寺院进门大都是天王殿,天王殿最前面供奉的都是弥勒菩萨。

为什么寺院都要把弥勒菩萨供在前面呢?原来这里还有很重要的意义。

寺院为什么进门都是弥勒佛?原来还有重要的意义

弥勒是当来下生佛

弥勒佛,意译为慈氏,在大乘佛教中被称为阿逸多菩萨。弥勒佛是未来在这个世界度化众生的,也就是贤劫千佛中的第五尊佛,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所以我们先与弥勒佛结缘,将来就有机会得到他的救度。

据《弥勒下生成佛经》所说,到那时,娑婆世界(即我们所生活的有情世间)阎浮提有翅头末城,其王名儴佉的,弥勒届时将托生于此城中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说法,其经历一如释迦牟尼佛。弥勒继释迦成佛后,将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三次说法,广度众生。

在佛教中,弥勒是未来佛,将是下一位在这个世界出世的佛。所以天王殿先供奉弥勒佛,也是让众生都能够与弥勒佛结缘,将来就有机会得到弥勒佛的化度。

寺院为什么进门都是弥勒佛?原来还有重要的意义

大肚弥勒是汉地的特色

在传统的造像中,弥勒也是同佛一样的形象,早期最常见的交脚倚坐的弥勒造像风格从敦煌到云冈石窟以及龙门石窟的很多地方都开始形成,成为弥勒菩萨造像的专属造型形态。

而我们现在常见的大肚弥勒佛的形象是按照唐朝布袋和尚的样子塑的。

布袋和尚,名契此,唐末至五代后梁时期明州奉化(现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僧人,号长汀子,是五代时后梁高僧。 世传为弥勒菩萨或弥勒佛之应化身,身体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布袋和尚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开,而且,幽默风趣、聪明智慧、与人为善、乐观包容,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

布袋和尚圆寂时,端坐在一块磐石上留下一段偈子:“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偈毕安然逝去。他圆寂后人们根据他的这首偈认为他就是弥勒佛的化身。

所以后来汉地的弥勒像大都是这种大肚弥勒佛的样子了。

寺院为什么进门都是弥勒佛?原来还有重要的意义

先供奉弥勒佛的意义

汉地寺院都是把弥勒佛供在一进寺院的天王殿,不光是因为弥勒佛是未来佛,还有很深的意义在里面。

佛教寺院的造像很多都是在表法,也就是通过佛像来教育大众。比如大肚弥勒佛是在告诉我们,进入佛门就应该学习布袋和尚的这种精神:“大肚能容,常生欢喜。”

北京潭柘寺弥勒佛龛两边的对联是非常有名的: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荣华富贵,爱恨情仇,这世间百态又有几个人能够看破放下?但进入佛门,就应该学习佛的精神。

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心中要能够放下天地万物,不要总装着鸡毛蒜皮,这就是大肚能容;看破、放下,才能够在世间自在的生活,心中没有了烦恼,也就能够时时笑口常开了。

结语:寺院是学习佛陀教育的场所,佛像也是在教授我们其中的道理。

进入佛门就是要使自己能够去除烦恼,增长智慧,获得幸福美好的生活方式。通过学习佛菩萨的精神,使自己也能获得佛菩萨一样的智慧。这就是佛像要表达的意义所在。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