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英才》:崔自默——在先锋与大众之间(《中华英才》半月刊)

《崔自默:在先锋与大众之间》

文:赵雯

《中华英才》:崔自默——在先锋与大众之间

崔自默先生

不染之莲

“平生不识崔自默,总有一天会难过。”“第一杂家”、“通才画家”、“立体的崔自默”,对于这样的一些传说,记者自然是好奇的。崔自默却哈哈大笑:“捕风捉影,别听他们瞎说。”

“自默在我的心目中是才子”,作家梁晓声曾在2006年写下一篇《读崔自默的荷》。“我视自默为乃弟——因他的勤奋好学;因他对世态和艺术现象的独立见解;因他极其活跃而又往往一针见血的思想能动力;因他的充满朝气;因他对他的绘画专业的孜孜不倦的追求。还因他和我一样是一个性情中人。总而言之,我喜欢他就是了。”在崔自默砺志新书《我们是一群智慧的鱼》发布会上,梁晓声坦言:“在我的印象中,能被称赞为才子的大概只有崔自默一人。”

“一朵不染之莲”——范曾在给崔自默的博士论文《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序言中,曾经这么赞誉自己的第一位博士生,决非偶然。

崔自默的天性与才情不可复制。理工农医文、工农商学兵,想想,这样大跨度的交叉学术背景,的确令人艳羡。理论之外,崔自默的艺术实践更是涵盖视觉艺术各个门类。艺术纵横家、杂家,能保持冷静的头脑的确不容易。面对国学热,崔自默提出不要沉溺于旧学,要学“有用的文化”,将学问做活。一般人会认为崔自默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改写了才子寂寞的命运,可他却说:“这正说明我命苦,不得已走曲折的道路,发现意外的风景。很多人也有这能力,只是不玩命罢了。浪漫即牺牲、目标即成功、专心即专业、幸福即智慧。”

自2008年以来,崔自默名列“中国当代国画艺术家个人价格指数排行榜”第一名,他开启了中国画价格的“平方寸时代”。有人质疑崔自默是偷换概念、投机取巧。面对误解和曲解,崔自默解释说:“这其实是科学的胜利。传统中存在很多漏洞,比如绘画以平方尺计价,以劳动量大小论艺术水平高低。”

2012年,崔自默荣获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颁发的“文化艺术特别成就奖”。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说:“我感觉,崔自默先生是成功的……崔自默不仅是一个画家,而且是各方面的专家,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有一种文化的自觉,这个自觉就是对传统文化,特别是民间文化的传承的一种自觉。”巴林王国皇室诗人阿里称:“我十分钦佩中国的国际艺术家崔自默先生,他是一面忠实映射中国文化和其崇高价值的镜子。”2007年崔自默在大钟寺国际美术馆举办展览和讲座,提出并践行“走进大众”的艺术主张,贺敬之先生还为活动专门题字。崔自默多次到吉林东丰和陕西户县考察支持农民画,与农民画家交流创作体会,探讨中国农民画与国际大师艺术风格的关联。在农民画颁奖晚会上,当接过“荣誉村民”的证书时,崔自默激动地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父母都是农民画家。人民给我的荣誉,高于一切。”

2014年11月,崔自默绘制的中国画《嫦娥》成为探月三期工程特制纪念封的图稿,他也成为嫦娥号搭载绘画作品的首位中国画家。“2014南京青奥会美术大展” 汇集了79个国家的艺术作品,崔自默参展的作品数量和种类独占鳌头,其中世界最大和最小国画成为最大亮点,令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罗格等参观外宾大加赞叹。世界最大国画《大好荷山》,是崔自默于2013年在北京水立方激情挥洒两个多小时完成的。数百年水墨色彩泼出去,劳动量可想而知,令人称奇的是,最后崔自默身上居然一尘不染,令在场助阵的著名音乐家舒楠惊叹不已。对于崔自默的成功,外界褒贬不一,他冷静地回答:“成功的不见得是最好的,但一定不是最差的。”

正在进步

每当朋友问崔自默最近在忙什么时,他总认真说:“正在进步。”你可以理解为他很谦虚,也可以理解成他很自信,毕竟总在进步的人少之又少。原今日美术馆馆长、现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子康回忆,初识崔自默缘于编辑《崔自默篆刻集》。两人后来一起编辑《王朝闻集》、《华君武集》等,一起拜访艺术前辈。“早些年看到崔自默的一些画,还是传统文人画的套路,但他很快脱离了小山水小花鸟的小情趣……我不久又读到崔自默的现代水墨系列,其中‘草稿画派\'给我印象最深……他还把很多‘默纸’放在一起画,来组成‘集团画’:集合在一起是一个整体景象,而每一张画又单独成立……崔自默格局大,还作有版画、油画、雕塑、装置、摄影等作品,面目多、风格多,但都赋予了他自己的性格。”

崔自默认可“能力+运气=成功”这一公式。“‘能力’与‘努力’等价,它是在努力中获得的,是在挫折中提升和造就的,而且,也只有你有了相当的能力后,才会不断衍生出新的‘运气’,也才会继续锻炼你的‘能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在《我们是一群智慧的鱼》一书中,崔自默提出“砺志”的概念:“砺志不是简单的立志和励志。这个‘砺’是不断磨砺、不断更新、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破茧’才能‘成蝶’。”

崔自默出生成长于河北农村。1985年考上大学,人生道路得以改变。1989年大学毕业后,崔自默被分到中国轻工业安装工程公司,他回忆那段时间自己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各色人等与器械。“社会是一本大书,人情世故是大文章。”在工地上,崔自默对钢铁雕塑和装置艺术等东西最感兴趣,还亲手拿电焊,不小心强光刺肿了眼睛。

1993年崔自默考取研究生,继续学术深造。“虽然还不是我所喜欢的文艺方向,却毕竟可以有大量的时间走进象牙塔。”《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心经》、《金刚经》、《西方哲学史》、《艺术哲学》、《艺术的故事》……崔自默坚信书中自有烟云供养。他偏爱“笔记体”著作,如严羽《沧浪诗话》、洪迈《容斋随笔》、张岱《陶庵梦忆》、顾炎武《日知录》、袁枚《随园诗话》等,李渔《闲情偶寄》、沈复《浮生六记》、钱钟书《谈艺录》更不知翻阅了多少遍。1996年研究生毕业后,崔自默到中国劳动出版社工作,一年以后调入中国工人出版社任文学编辑。“‘为他人做嫁衣裳\',编辑工作培养文字工作的规范,但我渐渐体会到,应该更多地写自己的东西,写更有价值的文字。”

2000年崔自默考就南开大学艺术史学博士,成为范曾教授的开门弟子。2003年崔自默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由此正式从事艺术理论研究和艺术专业创作。“人生的路都是走出来的。天下没有什么偶然。学习是为了提高能力,能力是被利用的。年轻人容易好高骛远,哭喊怀才不遇,却没有执行力。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与不知道自己是谁一样,很可怕,会浪费生命。”

“诚、虚、净:儒家尚诚心,道家尚虚心,佛家尚净心,中国文化贵在教育并实行此三心也。”这是崔自默针对国学传统儒释道三家提出的三心“三字教”。崔自默积极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参与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在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支持下成立“崔自默跨国艺术工作室”和“崔自默民间艺术研究与发展基金”。“人不要唯利是图,要有良知、信念。到国际上去,才更明白我们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与不足。要以人类文明的高度和地球环境与发展的长远眼光看待我们的文化战略与艺术作品”,崔自默如是说。

或默或语

崔自默创造了“默纸”,开启了“默禅”。“默纸”,是行为艺术也是装置艺术。崔自默在纸浆里嵌入自己现代水墨作品的残片。“默纸”是一种思维模式,是崔自默“视觉场”的典型尝试与“具体而微”。“局部就是整体,过程就是目的。‘默纸’的碎片,是不全之全,其‘残缺美’正是‘格式塔心理学’的视觉效应,也属于科学的‘全息论’范畴。”崔自默说:“纸的发明,无疑为人类文字传承贡献巨大,但是信息发达不等于文明进步,甚至相反,信息爆炸给世界带来灾难,无有宁日。所以,‘默纸’提出‘不印刷,不书写’的理念。”

《默禅》是崔自默的一本专著。“默禅”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禅宗,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或艺术形式。“‘默禅’的理法是无言,教法是微笑,观法是开心。从拈花微笑到拈花一默,彼此会心开心之后,不必纪录、注解、转述、引申、传播,当机立断,哪默哪了,最避免误解”,崔自默说。“默禅”是一种“不说话,不对话”主义。《我让我自己闭住自己的嘴》,崔自默写过这样一篇短文,自我告诫与警策。但在崔自默那里,又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有人说崔自默语无伦次、难懂得像过山车、黑洞,复杂而简单,甚至有时自相矛盾,崔自默笑答:“无可无不可,不一不异。本来没有问题,问题都是人制造的。小时候尿裤子,长大就不会了。可你还是你。”

“都是相对的”——这应该算是崔自默最常说的一句话。他的辩证思维来得极自然、及时、透彻,所以才类似“不可说”吧。比如他前一句说勤奋进取的重要性,后面又提出“慢步主义”(Sysism:Slow your step;I save myself)。“忙者,心亡也。人们迷失着自我,渐行渐远,糟践着本来可以把握的幸福生活。慢下你的脚步,享受过程。时间的长与短,是相对的。瞬间可以永恒,是可以真实体验的无上精神。”比如说他自己著作等身,又指出“著作等身就等于糟践森林”。崔自默分析道:“让钻石掩埋垃圾,有没有可能性呢?其实,知足常乐与勇猛精进,并不对立:前者指物质生活,后者指精神生活。只惦记物质而忽略精神,或者把物质与精神分裂,生活就难以健全。”

崔自默说自己是“超实用主义”,是与“现实主义”有所区别的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实现主义”(realizationism),带有强烈的主观能动作用。于是,在崔自默这里,一切都是不割裂的,雅俗不再有隔,艺术与科学也不再对立,物质与精神、主观与客观不必二分,虚实可以转换,博与专亦属相互促进,理想和现实本当异曲同工。崔自默精于美学,他理解中国画艺术的高明与难度所在:“恍惚的意象最生动,自然的混沌最具诱惑力,它占据审美的中间地带,最活跃,它牵引着审美者丰富的想象力,去不断追逐。恰恰是这种恍惚的混沌东西,人一下子得不到,才觉得比真实更美,更难以言传。”看来,崔世默得“中庸”之要义,因此他的“第一杂家”和不断跨界之举,便也理直气壮,自由自在。

崔自默又有字号祝语、无言、橐庵,可谓“或默或语”。“稻粱谋、名利谋、修身谋、济世谋”,是崔自默提出的《问学四境界》。诚然,大道无私,世间大学问大艺术,不仅娱己(育己),更要娱人(育人),只有不断走出小我,才能最终走进大众,大象无形。

如土委地

崔自默公开坦言:“我讨厌自私、懒惰、愚昧的人。勤奋的人即便是对手,我都会欣赏、致敬。善良正直的君子往往不如唯利是图者勤快,莫名其妙”,“我性格太强,对艺术创作之外的事情,就是弱点,可惜不好改啊”。“复杂而简单的人”,品牌设计大师陈丹这么形容崔自默。“我的优点和缺点全部坦露,好让别人判断起来省些力气”,“我写过一首诗,《我是一块试金石》。\'我骄傲,我是一块试金石。我虽然并不珍贵,却能把含金量告诉你\'”。

艺术家是需要知音的。崔自默说他需要“有实力的知音”,但也不苛求,因为一切自有定数,世上没有完美的事情。高处不胜寒,崔自默已经是可以享受孤独境界的人。他说:“慎独、坐忘、禅定,非想非非想,容止若思,我喜欢呆呆的我。我看着聪明,其实傻,属于没福的人”,“不愿意算计,嫌麻烦,所以朋友多,不总是感到孤独”。

《艺术就是扯面》,崔自默在《心鉴》一书开篇有这么一篇文字。“不要把‘艺术’二字想得过于神秘,艺术家也只是一种职业,画家也就是一个开面馆的。艺术就是扯面,只是扯法不同,味道也有所差异罢了。”边读书,边思考,边写作,边创作,这是崔自默的生活内容。与自己对话,与天地对话,与圣贤对话,也与那些看得见看不见的读者对话,不亦快哉。

崔自默认为,雅和俗是一体的,如何分配比例,既是个体取向,也有客体选择。“艺术与生活不可分离,所以艺术创作与艺术市场从来就紧密相连,其关捩所在是‘心’。‘心’为物质与精神的一体,于是,判断艺术的存在意义与价值大小,全在‘心鉴’。”针对艺术市场,崔自默提出《价格决定价值论》。“花多少钱买它,它就值多少钱,这是我的艺术品价值论”,崔自默说,“真理是相对的,是一个理想值,是一个无限逼近的过程。价值是一个在抽象与具体之间摆荡的概念。价值是被人赋予的。喜欢,就值;不喜欢,就不值。此次交易结果,不决定下次交易结果。”

有人称崔自默为“老师”,也有人称他为“大师”,他说,“都可以。其实,叫大师傅更舒服。”难道说他不自谦?不是,因为崔自默认为“谦虚需要资格,我还没到需要谦虚的层次”。“敬畏心,感恩心,慈悲心,平常心”,是崔自默的《心态四句教》。看来,崔自默有的,是一颗平常心罢了。“大师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标准,就是在道德、文章、人品、修养和艺术才能等方面比周围绝大多数画家高明”,“可是,大师的标准也不能订得太高,高不可攀了就实在让人望而却步,打消进步的积极性。拿传统的理想的最高尺码来衡量, 艺术史上真正的大师也不算多……最高峰之下,不可能还是最高峰,相对的高度也足可欣喜。积极的态度很重要,鼓励的力量很可观,大师有时候是被积极地发觉和热情地鼓励出来的”,“还有,大师是自由竞争和自然选择出来的,社会资源和舞台很公平,不需要什么基金来刻意裁判或支持”。

殊途同归,万法归一,崔自默信奉“和而不同”:“要做大儒、通儒、鸿儒,不能做酸儒、腐儒、饾饤小儒。当然,个人造化、修为与能力有差别,不能期望每个运动员都当冠军。”观崔自默的艺术创作,百花齐放,绚丽多姿,即便是传统绘画作品也别具一格,气象万千。巨作之外,崔自默善微画,例如《我看青山多妩媚》仅1平方厘米,需要借助放大镜欣赏,人物、山川、草树、夕阳、落款、盖印历历在目。崔自默的世界最大最小两幅作品尺幅相差竟达780万倍!尽精微,致广大,崔自默在视觉艺术里,抵达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境界。

心力、眼力、腕力俱佳的崔自默,以白描人物为艺术高度。崔自默临摹的《石涛百开罗汉册》毫厘不爽,令艺术史家咂舌。早年即有“天下第二快刀”美誉的崔自默,可以两分钟快一枚印章,可以在方寸之间微书《心经》,可以在过山车上看书,可以在汽车上用手机写文章一写几个小时而头不晕,可见其定力之惊人。“诚心、虚心、净心,心鉴、心裁、心生,安心、用心、放心,这是我的\'九心格\'。注意、满意,把自己提前融化进去,再提前升华出来。要无我、虚己、物化,让身心每个细胞都能透过风去。禅思、静默、当下,就是时刻归零,动中求静,把握住那个临界点”——这算是崔自默的独门妙法。

“在当下中国的艺术批评界,崔自默先生大概算是一个‘另类’。这个有着‘精神洁癖’的人,看上去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只有在他的文章里,你才能读出属于他的那份犀利、那份冷隽,那份幽默和从容。” 作家何香久这样评价崔自默。“道的和光同尘,不是德的同流合污。文化崇尚的糊涂性,大致与宇宙时空的混沌性一致”,崔自默说,“这很值得思考。众生本性刚强难调,飘忽不定。虽然都是杯子,但容量不一样;虽然容量有大小,但究竟还都是杯子”。

非议、质疑甚至谩骂,对崔自默而言已然是家常便饭。他很淡然,“不管是夸我还是骂我,我都感激,因为毕竟是人家关注咱;另一方面,不管是说好说坏,也都不必太在意,因为批评需要资格,谁也不拥有天下人都满意的标准”。读一个人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读他的作品,而读崔自默的所有作品都不如读他本人更精彩更有意思。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