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毗沙门天王与老鼠,从紧密合作到渐行渐远

在新疆,也就是古西域这片土地上总是有着非比寻常的发现和惊喜。你不经意间碰到的残垣断壁说不定就是某个古国曾经的辉煌,在疆内各地的博物馆里都可以感受到各种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融。

佛教中的毗沙门天王与老鼠,从紧密合作到渐行渐远

丹丹乌里克遗址

在原始宗教中人们大多崇拜自然界的动物,如狮子、老虎等这些威武霸气的猛兽,而把人人喊打的老鼠拿来崇拜的却很少见。

一、鼠神崇拜知多少

1、天津鼠仙崇拜

在天津民间还有着老鼠娶媳妇的民俗,在清朝末年就成了杨柳青年画的传统题材。画中有一群老鼠热热闹闹的抬着轿子,前面的老鼠穿着绣有“令”字的黑坎肩,后面的老鼠穿着绣有“兵”字的红坎肩。轿子里坐着的是鼠新娘,轿顶上冒着老鼠形状的白烟。

娶亲的队伍吹吹打打、彩旗飘飘,惊动了山猫,只见一只大山猫虎视眈眈的蹲在山头上像是就要扑下来的样子。这个“老鼠娶媳妇”的题材颇有些童话色彩,但是也与天津人的鼠仙崇拜不无关系。

在天津人冯文洵的《丙寅天津竹枝词》中写道:“俗尚原无理可推,人情大半为求财。谷糠未引钱龙至,鼠猬先驮宝藏来。”从这四句诗中可以看出,老鼠和刺猬被当成了财源滚滚来的“先锋军”,每年的正月十五都要用面团做一些老鼠、刺猬蒸好供奉。

佛教中的毗沙门天王与老鼠,从紧密合作到渐行渐远

老鼠娶媳妇

2、恩施地区的鼠崇拜

在恩施地区的流传着一个《老鼠子嫁姑娘》的土家族民间故事,故事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说:在腊月二十四这天,有一家人家推磨子办年货打扰了老鼠嫁姑娘,第二年他们家被老鼠祸害的一塌糊涂;另一个版本是说:老鼠想找一个乘龙快婿,结果经过对太阳、云、墙和老鼠的考察,最后还是老鼠最有本事,当了女婿。

在他们的西兰卡普、鞋垫、挑花带子上都绣着老鼠的形象。为什么他们会崇拜这种盗食粮食、危害农业、传播疾病的“过街老鼠”呢?其实就是因为它的可恶,人们怕受到它们的祸害,才对它们产生敬畏之心,这也是原始宗教崇拜中崇尚大自然、与自然共同生息的具体表现。

在恩施地区的土家族年俗中还有“祀鼠日”,也有着“老鼠娶亲”的传说,在正月十五日土家族各家各户房间里的灯都不会熄灭,就是为了给老鼠照明,怕它们找不到路。

3、西域于阗古国的鼠神崇拜

佛教中的毗沙门天王与老鼠,从紧密合作到渐行渐远

鼠神木板画

1900年斯坦因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当中一个叫丹丹乌里克的地方的佛寺中发现了一块鼠头人身的木板画。画的右边是一个鼠头人身的形象戴着一顶漂亮的王冠,侧着头向右看,深情地看着远方,右手在胸前,背后有光环。而在画的左边是一个手持像叶子一样扇子的男子,是一位侍者,与鼠神形成了对望的姿态。

在茫茫的黄沙之中,曾经存在过得于阗古国,是一个佛的国度,也是佛教东传的重要驿站和桥头堡,而在佛教的典籍故事中去没有任何关于鼠头人身形象的记载,那么斯坦因所发现的这个木板画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信息呢?

二、丹丹乌里克的鼠神

王城西百五六十里,大沙碛正路中,有堆阜,并鼠壤坟也。闻之土俗曰:此沙碛中,鼠大如蝟,其毛则金银异色,为其群之酋长。每出穴游止,则群鼠为从。——玄奘《大唐西域记》

唐僧所说的老鼠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叫瞿萨旦那国的地方,也就是今天新疆和田的于田县地区,也可以称为于阗古国。在丝绸之路上,于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因为这里是南道和北道的交合之处。玄奘从印度归国的时候来到了这里,前后住了七八个月,在他的《大唐西域记》中也记载了这里的很多故事。

佛教中的毗沙门天王与老鼠,从紧密合作到渐行渐远

鼠神

昔者匈奴率十万众,寇掠边城,至鼠坟侧屯军。时瞿萨旦那王率数万兵,恐力不敌,素知碛中鼠奇,而未神也。泊乎寇至,无所求救。君臣震恐,莫知图计。苟复设祭,焚香请鼠。冀其有灵,少加军力。——玄奘《大唐西域记》

在西域三十六国之间的相互攻伐是习以为常的,随着汉武帝把强大的匈奴驱赶到西边,西域就成了西域祸害的地方。而唐僧在这个故事中所说的匈奴围城应该是曾经发生过的。面对强大的匈奴骑兵,西域小国于阗是无法抗衡的,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过完想到了城外神奇的巨鼠,于是虔诚的祈祷希望获得帮助。

他的虔诚得到了回应,在夜里国王梦见了大鼠对他说:“敬欲相助。愿早治兵,旦日合战,必当克胜。”鼠王答应国王愿意帮忙,只需要天亮出战就可以。第二天国王把梦中的内容给士兵们一说,士气高涨,开城迎战,关系着王国命运的一战即将开始。

在战争中匈奴“方欲驾乘被铠,而诸马鞍、人服、弓弦、甲縺,凡阙带系,鼠皆啮断。”对于匈奴骑兵而言,所有提高战斗力的利器和工具都遭到了破坏,那就相当于丧失了战斗力,战争的最终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于阗古国的军队取得胜利,匈奴兵都震惊了“以为神灵所佑也”。

瞿萨旦那王感鼠厚恩,建祠设祭。奕世遵敬,特深珍异。故上自君王,下至黎庶。咸修祀祭,以求福佑。——玄奘《大唐西域记》

佛教中的毗沙门天王与老鼠,从紧密合作到渐行渐远

鼠王像白描速写

打退匈奴保住国家之后,于阗国王为了表示对老鼠的感谢,修建了祠堂进行祭祀,并且要求世世代代的君王和黎民都要尊敬这些老鼠,鼠神崇拜已经成为了于阗古国中的全民信仰。还要求人们在经过沙漠里老鼠的洞穴时也要下马致敬,要用香花、食品、衣服、弓箭等祭拜鼠神,如果不祭拜,将会有灾祸降临。

在斯坦因没有发现关于鼠神的木板画时,在人们看来玄奘记载的只不过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但是随着鼠神木板画出现在世人面前,《大唐西域记》中的鼠神崇拜成了史实。但是,于阗古国的人们真的是因为一次逆转局面的战争财开始的鼠神崇拜么?

三、于阗古国鼠神崇拜探秘

于阗曾经是千里佛国,随着百年宗教战争的结束,这里开始信仰伊斯兰教,佛的踪迹被破坏遗弃,埋在了漫漫黄沙之中了。但是历史总是能够重现天日,斯文·赫定来了,斯坦因来了,更多的探险者、考古学家来了,一个个佛教遗址重新被发现,一尊尊佛像、一幅幅壁画带人们又回到了那个曾经的佛陀世界。

佛教中的毗沙门天王与老鼠,从紧密合作到渐行渐远

小佛寺壁画中的毗沙门天王

在新疆出土的壁画、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榆林石窟等壁画中,人们可以发现很多共同的形象,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个叫做“毗沙门天王”的神,他又被叫做“多闻天”、“普闻天”“种种闻天”,是四大天王之一,乃阎浮提北方之守护神。因为金城守护法场、听闻佛法,所以称为“多闻天王”。

毗沙门天王来源于古婆罗门教中的财神俱毗罗,佛教兴起之后被吸收成为佛教护法,所以在佛教中毗沙门天王既是财神又是护法神。那么他又与于阗古国中的鼠神有怎样的关系呢?

在古印度,鼠被当做是财神的象征,而在印度密宗中财神毗那夜迦“舞立姿踏于鼠上”,就把财神连接在了一起。在藏传佛教中有一个藏名叫“赞布禄”的“五姓财神”,左手就抱着一只大灰鼬,名叫“吐宝鼠”;另外在北京雍和宫的一副画中也有毗沙门天王手托吐宝鼠,榆林石窟、敦煌画断片、瓜州万佛峡壁画中都有毗沙门天王手托吐宝鼠的形象。

毗沙门神本西胡法佛,说四天王则北方天王也……往年吐蕃围于阗,夜见金人被发执戟行于城上,吐蕃众数十万悉患疮疾,莫能胜,兵又化黑鼠,咬弓弦,无不断绝,吐蕃扶病而遁。——唐·李笙《太白阴经》

再说回这个佛教东传的起始地于阗,佛教在这里生根发展,毗沙门天王信仰兴起。而于阗一直把老鼠帮助他们打败匈奴的传说流传了下来,又加上在《太白阴经》里所记的这场战争,又是老鼠帮了忙,准确的说这次是那个行走于城上的金人也就是毗沙门天王帮了忙。所以。这种种元素碰撞在了一起,就形成了独特的鼠神崇拜。

佛教中的毗沙门天王与老鼠,从紧密合作到渐行渐远

藏传佛教中的毗沙门天王

本来佛教中的毗沙门天王手托吐宝鼠的形象最大的功能是一个财神的象征,但是在于阗的老鼠却是救过整个王国的功臣,于阗人心怀感恩之心,就把对老鼠的崇拜具象化,干脆将毗沙门天王的头换成了鼠头,在财神的功能上又赋予了至高无上的保护神作用。

在《北史》、《隋书》等书中的《西域记》中对记载了“(于阗王)锦帽金鼠冠”,把鼠的形象当做冠冕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可见君王对老鼠的崇拜,也可看出一个国家多老鼠的崇拜。


随着佛教的东传,因为毗沙门天王对于中原王朝而言已经没有护国的功能赋予,所以鼠就成了手上托着的“吐宝鼠”,而经过进一步改造,毗沙门天王居然成了托塔天王,彻底与鼠没有了合作关系,这也正是佛教在人们的生活中世俗化影响下嬗变的必然结果。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