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前,日本佛教世界地图集如何描绘世界?人都住在南瞻部洲(明治维新前日本的经济状况)

佛教影响东亚社会深远,日本因此绘制了大量的佛教世界图,形象地描绘出佛教经典中的世界景象。而随着近代“西学东渐”,新的地理世界观也开始影响日本,由此产生了一些将佛教世界观与新地理世界观的“缝合”地图。今天我们找来一套日本文政时期(1818-1829)的佛教世界图,一探其中的奥秘。

明治维新前,日本佛教世界地图集如何描绘世界?人都住在南瞻部洲

图一《世界大相图》中的世界中心。 这是由是一圈圈山海环绕起来的神界“须弥山”,而四方大海中的大陆是大家熟知的西游记中的四大洲。

明治维新前,日本佛教世界地图集如何描绘世界?人都住在南瞻部洲

图一《世界大相图》中的须弥山顶。 须弥山颠是印度大神因陀罗(Indra,又翻作“帝释”)所居之“喜见城”。须弥山半腹之四头,则为因陀罗四外将所居,各护一天下,因之称为护世四天王。

明治维新前,日本佛教世界地图集如何描绘世界?人都住在南瞻部洲

图一《世界大相图》中的“南阎浮提”。 南天王所护之“阎浮提”(Jambudvipa),又称“赡部洲”。“阎浮”(Jambū)或“赡部”是树名,“提”为“提鞞波”(dvīpa)之略,即“洲”之意。洲中心有赡部树或阎浮树之林,故以为洲名。因为位于世界中心的南方,故又称“南阎浮提”或“南赡部洲”。

明治维新前,日本佛教世界地图集如何描绘世界?人都住在南瞻部洲

图二《天竺舆地图》中的印度。 “南赡部洲”作为佛教传说中四大部洲之一,原本仅指佛教发源地——印度。“一洲分四主,雪山以南为象主,以多出象也,以北为马主,以多出马也,以西为宝主,以多出宝也,以东为人主,以人文最备也。统此四主者名为轮王。”如此,印度便被分作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世称“五印度”。

明治维新前,日本佛教世界地图集如何描绘世界?人都住在南瞻部洲

图二《天竺舆地图》中的“无热池”。 赡部林旁有一个大池,名“无热池”,又名“无热恼池”,梵名“阿耨达池”(Anavatapta,或 Anavadatta),为阎浮提四大河之发源地。这标志着“南洲”的成长,随着佛教的传播以及亚洲人的“地理大发现”,原仅指印度的“南洲”,此时已然成为亚洲大部分地区的指称。

明治维新前,日本佛教世界地图集如何描绘世界?人都住在南瞻部洲

图三《阎浮提图》中的“阎浮树”。 “阎浮”(Jambū),或“贍部”,印度所产之乔木。学名Eugeniajambolana,虽为落叶植物,而其期极短,新叶相续而出。其叶为对生叶,叶端尖。四五月顷开花,为淡黄白色,形微小。果,最初为黄白色,渐渐变为橙赤紫色,及熟,则带黑色而为深紫色。形及大,略似雀卵。其味涩,少带酸而甘。

明治维新前,日本佛教世界地图集如何描绘世界?人都住在南瞻部洲

图三《阎浮提图》中的新地理世界地图。 随着近代“西学东渐”,先进的地图测绘技术开始影响东亚。在日本出现了将旧有佛教世界观与新地理世界观的“缝合”,而“南洲”也在这种背景下继续成长,逐渐囊整个地理世界。不过,随着世界越发真实地被呈现出来,无法继续“缝合”的“地圆说”似乎也为佛教世界地图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明治维新前,日本佛教世界地图集如何描绘世界?人都住在南瞻部洲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