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峰——参拜九华山之八
自九华山山麓至天台峰,名刹古寺林立,文物古迹众多,尚存化城寺、月身宝殿、慧居寺、百岁宫等古刹78座,佛像1500余尊,藏有明万历皇帝颁赐的圣旨、藏经及其它玉印、法器等文物1300余件。
2006年,以九华山为主体的九华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7年,九华山风景区获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九华山获评为国家地质公园。2019年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公告,批准九华山为世界地质公园。
地藏寺,又名地藏禅林。位于安徽九华山的天台与玉屏峰之间。相传唐时新罗僧地藏在此禅居,留有“金仙洞”遗迹。宋代高僧宗杲《游九华山题天台高处》诗云:“踏遍天台不作声,清钟一杵万山鸣。”说明宋代已有寺宇。
明洪武元年(1368)居士阵履泰捐资,住持僧昭莲重建,遂为丛林。相传嘉靖年间寺僧玺玉居山护林,佛德高洁,享年110岁。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僧人尘尘子行脚至天台峰结茅而居,庵名“活埋庵”。
在九华山天台峰绝顶,有两块巨石对峙而立,形成一狭窄隙缝,下宽1米,上宽0.8米,高约6米,仅容一人擦肩而过。人在其中,倚壁仰望,碧天一线,故有”一线天”之称。
一线天,是我国名山奇峰中常有的石景,因两壁夹峙,缝隙所见蓝天如一线而得名;较为知名者有峨眉山、华山、黄山、江郎山、武夷山、九宫山、三清山等处的“一线天”美景;由于“一线天”景观奇特,已成为许多风景名胜的热门景点。
九华山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目山——白际山系)之一,在大地构造上地处扬子准地台的下扬子台坳中部。九华山区的褶皱和断裂构造都十分发育,岩浆活动也很频繁。九华山主体是由花岗岩体组成强烈断隆带,它的边缘地区除部分为沉积岩外,大部由花岗闪长岩组成的褶皱断块轻度隆起带。
九华山花岗岩体形成陡悬式中心峡谷区,九华的奇峰、怪石也多分布于此。青阳岩体分布于九华山的外围,形成于晚三叠纪的印支运动,岩体本身为九华山岩体侵入破坏而不完整,侵入围岩为下古生界,接触面外倾,接触带发生明显变质现象。
分布九华山区的地层,主要由古生代寒武纪到志留纪的黑色硅质炭质页岩、灰绿色页岩、泥质灰岩、泥质条带灰岩、灰色厚层灰岩、黄绿色粉砂质页岩、细砂岩等,它们都经褶皱或断块隆起构成九华山外围的低山、丘陵。
1919年六月初五日,居士高鹤年登上天王峰,他在游记中写道:盘旋而登,三里许青龙背,即天台顶。天台晓日,十景之一也。有石刻三字,曰:非人间。初来时火灾后片瓦无存,今则殿阁十数间矣,名曰地藏禅林,香火颇盛。时有狮洞师言:“经云:地藏大士,誓救众生,手中金锡,振开地狱之门;掌上明珠,光摄大千之界,为南阎浮提众生作大导师。”至拱日亭,远眺九华,如九龙夺珠。天台为主峰,群峰罗列其下。长江如带,围绕于前。黄山若屏障于后。故李太白、王阳明等题咏极多。八里许,转过山冈数处,游道生洞,即古慈云庵。觉凡上人,亦旧友,年七十,而神气如旧。谈山中生活,多产茶,并种洋芋,可以敷衍。回经真如庵、正常住、中常住、老常住,此四家皆接徽宁等县香客。余昔日往黄山、白岳,由此羊肠鸟道,至陵阳镇。东南行约三里许,狮子洞,住一僧,苦行颇高。下里许,五里亭,住。悟源大师留宿于此。谈及“念念不生秋月现,心心无所觉花圆”,是于净业中指出禅理也。
天台峰是九华山高山游览区、传统的精华景区,区内奇峰突兀,危崖层叠怪石嶙峋,以“雄、奇、特、神”为主要特征。
九华山山间古刹林立,香烟缭绕,古木参天,灵秀幽静,素有「莲花佛国」之称。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