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起源与发展(佛教篇上)
宗教的起源与发展(佛教篇上)
作者:读裁者黄远辉,专注人文历史,质量标准,知识产权
推荐阅读书单:《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宗教经验种种》《人类与宗教》《人的宗教》《悉达多》《维摩诘的花雨满天》《走近藏传佛教》《禅的行囊》《空谷幽兰》《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佛教诞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这让尼泊尔民众很是不满,尼泊尔才是佛教的圣地。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的意思是"觉者",佛的称呼很多,比如:如来、正遍知、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世尊等。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的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度一切苦厄,得究竟涅槃。
佛教,修来世,重灵魂,轻蔑世俗体系。道教,修今生,重肉体,同构现世体系。佛教讲解脱,解脱一切苦厄。道教将超脱,超然于世外。此前,我们讲过佛教的生死观,佛教重修行,对终极问题不感兴趣,悬而不论,是为"十四无记"(回看《儒释道如何看待人生终极之问》一文)。这里,我们重点讲讲佛教的宇宙观、世界观。
佛世界有过去七佛,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佛经记载,前三佛为过去庄严劫千佛的三佛,后四佛为现在贤劫千佛的四佛。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未来星宿劫三劫之中,皆有千佛。
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之三大劫中,过去之大劫,称庄严劫。一大劫中总有成、住、坏、空之八十增减小劫。劫,是佛教的时间观念,分为小劫、中劫、大劫。20小劫为1中劫,4中劫(成,住,坏,空)为一大劫,即80小劫为1大劫。
佛经记载,我们这个世界在庄严劫、贤劫和星宿劫三劫中,这三劫中,各有一千尊佛成,每当一尊佛入灭后,就要经历相当漫长的岁月,另一尊佛才会出现。
《贤劫千佛名经》记载,我们这一劫叫做贤劫,释迦牟尼佛是贤劫出世的第四尊佛,住世仅八十年,佛陀入灭后,正法时期有一千年,像法时期也有一千年,然后是一万年的教法衰微时期,称作末法时期。末法过后将经过漫长的没有佛法的岁月,然后贤劫的第五尊佛弥勒才会出世。
我们来看一下,佛教的1小劫是多长时间?依我们地球的人寿计算,从人类84000的长寿,每100年减短一岁,减至人类的寿命仅有10岁时,称为减劫;再从10岁,每100年增加一岁,又增加到人寿84000岁,称为增劫。如此一减一增的时间过程,称为1小劫。
1小劫=(84000-10)年*100 *2=16,798,000年
1中劫=20小劫=16,798,000年*20=335,960,000年
1大劫=4个中劫=335,960,000年*4 =1,343,840,000年。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1大劫历成、住、坏、空四个中劫,为一大劫,一大劫共有13.4384亿年,为一世界由生成到毁灭的年数。
我们经常说"刹那永恒",这个"刹那"也是佛教关于时间的词汇。佛教经典《仁王经》中提到:"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经计算,事相的生成消灭率为每秒216,000次,或说每次生灭约4.6微秒。有佛教界人士认为《仁王经》的说法是释迦牟尼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
据印度《僧只律》记载:"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为三十须臾。"据此可以推算"一刹那"为0.018秒。
佛分小乘、大乘,乃是佛陀入灭之后,教派分离所致。小乘佛教,共有四个果位,分别是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和须陀洹。大乘佛教,共有三个果位,分别是佛、菩萨和阿罗汉。
小乘佛教认为现世界只能有一个佛,即释迦牟尼,不可能有第二个佛,可见佛在小乘佛教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大乘佛教经典《大般涅槃经》,明确提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肯定"一切众生"皆可以修成佛。
佛有无数,几尊重要的佛我们要搞清楚。过去燃灯佛与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弥勒佛合称"纵三世佛"。药师佛与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为"横三世佛",亦称"三宝佛"。
佛教中的西方三圣,又称"阿弥陀三尊",中间是阿弥陀佛,左右胁侍分别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乃是净土宗专修对象。阿弥陀佛表示无量光明,无量寿命,无量功德,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佛教中的东方三圣,又称"药师三尊",中间是药师佛,左右胁侍分别是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药师佛能医众生贪、嗔、痴等恶习以及无明烦恼之心病,是东方净土琉璃世界的教主。
佛教中的华严三圣,又称"释迦三尊",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左右胁侍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释迦摩尼佛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娑婆世界的教主。
由此,我们思考一下,《西游记》中的佛祖究竟是哪方世界的教主?
《西游记》第一回中就交代了这个世界分为四大洲。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三千大千世界(注意,佛经里的数字大多都是比喻,比如这里的三千,只是比喻为数量级的多,而非指实数)是佛教的宇宙观。《大智度论》中说:"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为一佛世界,是中更无余佛,实一释迦牟尼佛。"
每一小世界,中央有须弥山,透过大海,矗立在地轮上,地轮之下为金轮,再下为水轮,再下为风轮,风轮之外是虚空。
须弥山上下皆大,中央独小,日月在山腰,四天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顶,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再上则为色界十八天,以及无色界四天。
须弥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环绕,第七重金山外有碱海,碱海之外有大铁围山。碱海四方有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东方持国天王守护)、南赡部洲(南方增长天王守护)、西牛贺洲(西方广目天王守护)以及北俱芦洲(北方多闻天王守护),每洲旁各有两中洲、数百小洲。九山八海、一日月、四大部洲、六欲天、初禅三天,为一小世界。
集一千小世界,加上二禅三天,为一小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加上三禅三天,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加上四禅九天、四空天,为一大千世界。中间有三个千的倍数,因此大千世界,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
梵语中,"世界"("宇宙"同义)含有时间与空间的双重含义。《楞严经》说:"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金刚经》亦有"四维上下"的说法。
印度在南赡部洲的中心,所以古代印度人把印度叫作中国,至于我们国家(中国),因坐落在南赡部洲的边缘地带,叫作支那。地狱在南赡部洲地下两万由旬的地方,面积有四亿由旬。由旬是长度单位,1由旬相当于一只公牛走一天的距离,大约七英里,即11.2公里。由此计算得出,地下约二十多万公里的地方就是阿鼻地狱(又称"无间地狱")。
佛说:所有的大千世界都在成、住、坏、空的过程当中迁流变幻、循环不息,没有片刻的静止。每个大千世界过去、现在、未来皆有佛出世,教化着那里的众生。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在佛教中被称为"娑婆世界"(只是众多佛世界的一界,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西方极乐世界,东方净土琉璃世界等)。"娑婆世界"的过去佛是燃灯古佛,现在佛是释迦牟尼佛,未来佛为弥勒佛(尚未出现在这个世界)。
世界之大,大至无穷;世界之多,犹如恒河沙数。一滴水中有八万四千虫,一粒微尘中还有三千大千世界。地球正是我们这个无垠宇宙的一粒微尘。
佛陀觉悟的宇宙观何其宏大,即使进入量子时代,这种宇宙观也是可以比拟的。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指出的层宇宙概念,他已经将多维空间的维数扩展到十一维空间。若要强行比较的话,我觉得佛世界可以类比现代物理学的平行宇宙(当然,平行宇宙理论也是未经证实的物理现实)。正所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
佛教传入中国,在与儒家、道家的较量冲突过程中,逐渐消解融合,形成独特的中国佛文化。比如,阎魔罗阇本是印度教神话中与契特拉古波塔一起,掌管死亡及审判亡灵的神明,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冥王哈迪斯。《梨俱吠陀》记载,他是第一个经历死亡的人类,因此掌握了死亡的力量。稍后,他成为居住在天界的神明,掌管夜摩天,大乘佛教将他列为十二天之一。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他被认为是掌管地狱刑罚的神明,即是阎罗王。
又比如观音菩萨,原本并不是佛教人物,而是被印度婆罗门教的一位天神。佛教后来吸收了很多印度元素,把婆罗门教的各种天神收编,观音菩萨也是其中之一。佛经记载,观音菩萨早在佛陀之前就已经涅槃成佛,在印度叫"阿缚罗枳多伊湿伐罗",尊号是"正法明如来"。后来,观音菩萨为了帮助佛陀度化众生,不惜自降身份,以菩萨的姿态出现。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