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宾山游记
2018年7月17日下午,星期二。看天气预报,无雨,气温也不算太高。趁此机会,应同事献诰相邀去李宾山一游。
由于没去过,不熟悉路径,一路上走走停停,多次询问路边村民和过路司机,费尽往返,好不容易才抵达李宾山山脚下。
李宾山原名北寺山,系神福山(即方山)北麓支脉,位于南娄镇秀寨村(原名小寨子村,在县城西南9.5公里、南娄西4公里处)南2千米。东起烧火坡,西毗艾蒿坪岭,北临长沟,面积约2.5平方千米,海拔1293米。元代时南、北二山均建有兰惹寺(也有称作\"兰若寺\"),故俗称南、北寺山。
此山曾是唐李长者宾隐身之处,盂人以宾客相待,死后又葬于此,故又名\"李宾山\"。山上苍松茂密,风景幽美,旧有\"李宾山中万株松\"之称。明、清两代《盂县志》皆曰:\"李宾山山上有福佑泉,内有长者墓。\"《山西通志》亦载:\"李宾山,盂县南二十里。峰六涧三,怪石秀林。李长者死后葬于此山。\"
清人武全文(盂县西小坪村人,顺治丁亥中进士,历任知县、布政司参政等职,有《旷观园诗集》等存于世)在《仇犹山水记》中曰:\"古今如许其饶山水也,……宾山如许共秀折,……游宾山者,只知有满井,有观音台去尔。及问以若何穷幽?若何抉奥?则懵然莫解。是舍其难取其易,得其显遗其微也,是固蠡测类也。……抑为穷宾山胜,罗六峰,络三水。人之则秀特菁葱,心脾涤宕。久之则经丘绕谷,流连十数日不忍去也,蠡测者再退矣。……闻者云:‘惜也其詹詹,作碧屏山、宾山、温池峡观也。’\"
仇犹古国虽山右一隅,然而山水之胜,甲于它乡,文中尽述其妙,尤其多处写到李宾山之秀美,读之生情,吟之生爱。
清人武介谷(字芮滋,号柏严,邑廪生。盂县西小坪人,武全文之三子。清康熙十四年即1675年乙卯科乡试第十三名,举人,与仲兄武介宣同榜。初任长沙府临景县知县,乙西南闱同考官,次任安陆府天门县知县)有诗《游宾山》云:
兴来憩碧山,野鸟供幽哢,
柱杖蹑崚嶒,虹桥飞䗖蝀,
云蒸三涧合,涛撼六峰动,
抵足卧松岩,雨衣同一梦。
注: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雨后游宾山时所见到的碧绿的山、彩色的虹、云蒸山涧,听到的野鸟啼鸣、松涛洪涛共鸣的自然景观。
憩:休息。
瞬:鸟叫。
蹑崚嶒:蹑,踩。崚嶒,高峻突兀。
蟠蛳:虹。
抵足:两脚并拢。
清人孙世彪(盂县东关人。乾隆时廪膳生,嘉庆初恩贡生)有诗《题李宾山》云:
百丈楼头矗万松,松涛响处快遭逢。
名泉色射云间月,古刹烟蒸涧外峰。
笑笑言言探胜迹,风风雨雨觅孤踪。
一天景物萦襟抱,拟次坡仙记石钟。
清人孙宪(字章士,号琅亭,盂县孙家庄村人。雍正壬子即1732年举人,丙辰即1736年进士,授四川西充县知县)有诗《秋日游宾山》云:
秋光澹沲蹑层巅,扶杖登临兴倍鲜。
龟石岭头风飒飒,虬松楼畔月娟娟。
白云归处萦僧舍,红雨过时静野烟。
游客自来还自去,间从断碣访金仙。
清人孙贻谟(字翼亭,号鉴塘,,盂县大横沟村人。嘉庆十五年即1810年举人。曾任山西解州即今解县学正,陕西洛川县知县。享年八十四岁)有诗《游李宾山》云:
雨霁云飞翠欲流,望松楼下万松稠。
涛声送入泉声里,泻出空山一片秋。
清末民国时人 刘声骏(生于1856年,卒于1941年。字子和,秀水村人。光绪戊戌即1898年进士。曾任河南虞城县知县。日寇侵占盂县后,他坚决拒任持会会长。晚年曾任盂县修志局主事,并和县内名流倡议兴办仇阳中学)有词《木兰花慢·李宾山会风雨阻行》云:
著华严经论,惟长者,李通玄。有伏虎随行,仙童服侍,天女周旋。沧洲远来盂地,乃在开元己卯之年。口吐毫光满室,指明释教弥天。
佳期乌鹊把桥寳,牛女会星躔。叹六峰三水,岭标龟石,磴泻龙泉。名山适逢胜会,奈昨宵风雨涨平川。北寺小松可友,南乡高柳无缘。
今人侯讵望(原名候巨旺,盂县苌池乡张家庄人。1963年7月出生。曾任阳泉市药材公司团委书记、党委宣传部长,阳泉有线电视台、广播电台副台长,阳泉市文联副主席、主席、党组书记、作协主席、《娘子关》杂志主编等职。主要作品有杂文随笔集《学会忍耐》,中短篇小说集等职。山西省文联第七届委员,山西省作协第五届委员。编辑职称。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杂文集《学会忍耐》,小说集《致命诱惑》,散文随笔集《路上》等,主编有\"晋东文丛\"10本\"新实践文丛\"6本等,合作编著有《阳泉文学60年》等。组织创作的专题片《杨家戏与杨家将》曾获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致命诱惑》获第三届赵树理奖短篇小说提名奖、第七界全国伯乐文学二等奖)有诗《春访李宾遗迹》云:
阳春三月,市、县文联一行七人,到盂县方山、李宾山等地寻访李长者遗迹。
平生搜得半日闲,乘兴寻访唐大贤。
神虎驮载著合论,仙鹤盘旋胜迹传。
寺颓千年钟声邈,松稀数岭碑石残。
一代佛师何处觅?东风又绿尚春寒。
今人崔亮云(别名天剑、志旺,号龙华溪人、兰馨书屋主。生于1957年1月24日。上社镇中南村人。1957年1月24日生。原阳泉市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盂县文联主席、作协主席)有诗《李宾山怀古》云:
李宾山,传说唐皇室后裔李长者曾在此著释《华严经》。2006年夏日,与文友登山寻访古迹。
绿被山峦,丛丛红果点染,七彩山花愈烂漫。钻枯藤,观荒陵旧庙;拨荆棘,扶断碑残砖。古石细雕,花檐精饰,塔突兀耸山间。疑是长者眺尘寰。抛却帝京繁华,远离歌舞盛宴。伴双鹤,入荒山。淡斋清心,钩帘幕,半榻经典。鹤发银须,闲来骑虎访田园。游何方?盂人千载念君还!
今人王墉(秀水镇上南村人,生于1940年5月。山西大学历史系毕业。阳泉市诗词曲学会会员,盂县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藏山文化研究会会员。著作有《行吟集》《行吟集续编》等)有诗《李宾山》云:
李宾山色好,隐隐着春纱。
树气团团露,花光片片霞。
泉甘余齿颊,香韵满田家。
柳暗前村路,桥头燕子斜。
李通玄,又称李宾,本名李通元,号玄通,因法号为\"显教妙严长者\",故世人尊称\"李长者\"。他是唐代的华严学者、\"华严三圣创立者\"、中华第一大居士。北京(今山西太原)人,也有说是河北沧州人,李唐宗室后裔,李宾生于贞观九年(635)卒于开元十八年(730)三月二十八日,享寿96岁。仕宗正少卿,后恬淡名利,厌弃红尖,皈依求道,钻研易理,到四十余岁时,专攻佛典,潜心《华严》。正值八十,《华严》译成。于开元七年(719)春,他携带新译《华严经》由五台入道后\"遂南行盂阳之方山,凿岩为龛居之,造论\"(明万历年间镇澄法师所撰《清凉山志》卷4\"菩萨显应\"记载)。他首先来到盂县西南铜颖乡(今县城以南包括今南娄镇地区,南娄过去叫楼里村)大贤村(在南娄西南2.5公里处。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路经此地,人困马乏,疲惫不堪。村民迎入,热情款待。刘秀盛赞此村村民待人大贤,故易名\"待贤\",后演变为\"大贤\";还有一说,据大贤村村民讲,该村原不叫\"大贤\",而是称\"不贤\",后由于高家接待了李长者,改成了\"待贤\")高山(一作仙)奴家。这家人乐施好善,腾出一处房子让他居住。李宾造论阐明经义,三年足不出户。后来携带论稿移居神福山原下的土龛、双鹤山等地继续撰述,经过五年告成,这就是《新华严经论》四十卷。三年后又在该乡东南面马家的山谷中住了五年,之后又迁移到西北的韩公庄上呆了三年。李通玄来盂县潜心《华严》十一年,著有《新华严经论》四十卷,其次是《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四卷、《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中大意略叙》《解密显智成悲十朋论》四种著作,还有其它几十卷的经文译注,故李宾因注释《华严经》而著称于世。
传说,李通玄身长七尺,一双大眼,目光清澈,红唇,紫色而茂盛的长胡须;貌美臂长,圆直发,黑里透红的颜色,毛端右旋;头戴桦皮帽子,身穿麻布衣服,长裙大袖,不系腰带,平时光脚走路;不怎么吃饭,每天早晨只吃大枣十颗,像铜钱大小的柏叶饼子一枚,人称\"枣柏大士\"。
李通玄是在唐开元十八年(730)三月二十八离世的,也有资料说他是在龛中坐化的。那天,他出山访旧,正遇村里人宴会,他向村民告别说:\"你们好好生活,我要回去了。\"村民们都以为他要回老家,全都挽留他。他说:\"纵在百年,也要回去。\"村民们见挽留无效,就一起送他回龛。第二天,村民们早早起来准备送他上路时,发现他已经圆寂了,但面貌和活着时一样。李通玄的弟子比丘照明在《华严经决疑论》序文中记载李通玄逝世\"时夜半山林震惊,群鸟乱鸣,百兽奔走。白光从顶而出,直上冲天。\"
据唐碑 《神福山寺灵迹记》记载,李通玄坐化于北寺山土龛之中,葬于神福山北麓(即北寺山,今李宾山)。\"长者灵骨葬在山北槲林之中石丘是也\"。
北宋宋哲宗时大官宦张商英(生于1043年,卒于1121年。蜀州新津即四川人。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宋徽宗朝官至观文殿大学士、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撰《决疑论后记》云:\"(李通玄)以开元七年隐于方山土龛造论。十八年三月二十八卒,垒石葬于山北。至清泰(934-936)中,村民拨石,得连珠金骨,扣之如簧。以天福三年再造石塔,葬于山之东七里,今在盂县境上\"。
北宋郭时亮(宋哲宗时官至提举河东路常平茶盐公事,朝奉郎)有诗《题李长者墓》云:
李氏当年着佛书,此邦犹记旧居庐。
因公寻访松生语,不识何人为守株。
清初武全文有诗《南寺李长者墓》:
冠盖当年谁伏虎,南寺古渡余衰柳。
双鹤不鸣天姥老,一甃还为长者有。
注:\"甃\"读zhou\",去声。
武全文还有一首诗《登方山谒李长者龛》云:
几折岚烟绕翠屏,遥随树杪插苍冥。
龙蟠马首千岩紫,龟阴仇犹万壑青。
石洞云封朝啜饼,土龛灯隐夜窥经。
鹤鸣何处留飞锡?饞地松脂化作苓。
清乾隆版《盂县志·杂说》记载:\"县南十五里双鹤山,以李长者著《华严论》时有双鹤集其前故名。或云,鹤即二女,止则缟衣綦巾,翔则戏芝田、饮瑶池也。山多松,苍翠欲滴,庙中芍药甚盛,迤西五里即李宾山。\"还说:\"葬之日又双鹤徘徊榇前,若悲恋之状云。\"民间传说得更是云山雾罩,神乎其神,一对美丽的仙鹤变成一对窈窕淑女,奉侍李长者左右,提壶斟酒,端茶送饭,洗笔磨砚,铺褥叠被,为长者著《华严经》效力于白昼。待经书著毕,淑女化鹤身而远去。
邻近的南娄镇拦掌村(在南娄西1.5公里处)原名冠盖村。传说李通玄隐居城南大贤村、双鹤山等处,著《华严经》。一日,去韩氏庄(亦名韩公庄,有资料指为秀寨)路经冠盖,被村民拦住,请其讲经传道。从此,村名改为\"拦长\",后演变为\"拦掌\"。而根据《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山西卷·阳泉民间故事集成》中关于李长者与盂县拦掌村的故事,说李长者被李世民召回朝中做官,他准备回去,却在冠盖村口遇到了老虎,他一想,伴君如伴虎,就打消了回朝做官的念头。后来冠盖村就改名为\"拦长\"村了,时代变迁,现在演变成了\"拦掌\"村。
据说李宾从大贤村来到现在的拦掌村,遇到一猛虎,猛虎很温顺地伏在地上。他对老虎说:\"我想注释《华严经》,你能给我找个地方吗?\"老虎站起来,李宾就抚摸着老虎,把装经书的袋子挂在老虎背上。老虎就把他驮到北寺山的一个石龛中。原来龛里没有水,李宾上山后的晚上,雷电交加,狂风大作,大雨倾盆,拔去一松,化作一潭清水。传说他口出白光当烛。在山里住着的时候,还有两个妙龄女子为他汲水焚香,供给饭食。等他五年写好经后,女子就不见了。有人说俩女子是白鹤所化生。后来世人把他注释《华严经》时所在的地方称为\"双鹤山\",即现在的盂县南娄镇鹿峪村(在南娄南3公里处)西。
鹿峪村双鹤山上有一座始建于清雍正五年的青塔,塔碑上记载有此事。据清光绪《盂县志·仙释》记载:\"传说李长者著华严论于此,时有双鹤集其前\",该山由此而名。
美丽动人的传说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寻幽探古,凭吊古迹,留下不少优美诗篇。
北宋人杨谟(洛阳人,官至御史)有诗《予至寿阳道,因访造华严论李长者旧居》云:
方山百里路崎岖,按部因寻长者居。
伏虎已归天女去,陇头新见万松株。
宋代人董宾卿有诗《题李长者故居》云:
景想真乘固有年,今朝何幸礼慈颜。
插天山木非因植,济物灵泉因不悭。
古塔远回千嶂耸,灵庵口锁五云开。
愿师除我迷云障,妙论时窥豹一斑。
明代张淑名(字自修,号盘山,盂县东关人。嘉靖十三年即1534年中举人,官至南京大理寺左评事,贵州思州府知府,加授从三品大中大夫)有诗《南山双鹤》云:
乐道源头悟玉真,昔贤有感鹤来亲。
婆娑霜融拂秋扇,鸣吟云涛影出尘。
清梦未回池畔绿,口衣口湿石笞新。
山中人鹤今何在?野水闲花自度春。
明代张继祖(盂县白水村人、监生)有诗《游双鹤寺》云:
(一)
老僧今已去,双鹤昔同游。
蟋蟀消残暑,梧桐报早秋。
翠岩斜日堕,石窦细泉流。
佩剑人何在,云间紫气浮。
(二)
一卧沧江久,重来古寺游。
千年双鹤逝,满目万里秋。
落日红初敛,巅峰翠欲流。
杜门深谢客,世态任沉浮。
明代张宗颜(盂县东关人。监生)有诗《游双鹤寺》云:
(一)
晓吟三径苑,晚卧九华峰。
漫诧辽东鹤,空劳梦里松。
闲游沧海畔,小隐白云中。
落日寒烟外,登临兴未穷。
(二)
寺绕双溪水,洞封千壑云。
鹤猿长作伴,麋鹿久同群。
涉径疑清露,石坛凌紫氛。
欲知前代事,佛碣读遗文。
傅山(生于1607年8月11日,卒于1684年8月2日。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浊翁、观化等别名,山西太原人。一身矢志反清复明大业,终身不事清廷。他于1644年9月至1646年夏寓居盂县,清顺治二年即1645年秋曾移住李宾山)有诗《李宾山松歌》云:
黄冠万事已如扫,忽尔入林生旧恼。
小松无数不成材,龙子龙孙尽麻藁。
蓬颓蔓委不作气,䵤憔苟具培塿保。
保此枝条千百年,几时鳞甲摩苍天。
安能含吐风云作雷雨,不如藿蘼野草徒芊芊。
春生秋死无关系,安于蹙踏人不怜。
傅山还有诗《李宾山效东野书壁》云:
古舌老鹤寂,新簧春莺娟。
孰耳后牙后,于佛前僧前。
峙流持不动,义利风难圆。
片石独劝芥,宿夕华严缘。
清人武全文诗《双鹤山》云:
好山若为幽人开,好水不厌骚客来。
踏水登山临古寺,呼僧招友迭倾杯。
君不见山南坳水北浒,飞来飞去鹤何所?
岭头千树万树松,冬青夏青长如许。
武全文诗《秋日登双鹤山》云:
青霄不可极,灌木竞相侵。
人陟华胥界,山留邃古阴。
雨余泉沸茗,夜半鸟鸣琴。
畴昔烟霞慕,此时癖转深。
武全文诗《方山》云:
山当盂寿两县之交,夙称龙蟠马首、龟荫仇犹,为李长者吐豪光注华严所。
连霄丹峰启,不削四方同。
石版函龟首,松毛结马鬃。
氤氲星野合,呼吸地天通。
谁识金银气,毫光放眼中。
武全文还有诗《重游方山昭化院》云:
悔别招提二十秋,重来林壑倍增幽。
山中岁月青松长,方外烟霞碧间留。
却向龙泉翻贝叶,还随虎背觅丹丘。
黄昏饱啜僧寮饭,一夕华胥梦未休。
清代人蔡璜(字谓侯,号东岩,江苏省宿迁县人。康熙三十三年至三十八年即1694年至1699年任盂县知县。康熙敕封疆大吏察天下贤守令,蔡璜被三晋荐举第一。盂人为其建生祠,立去思碑于并泉驿。曾主持编纂《盂县志》)有诗《南山双鹤》云:
岩谷依然在,曾无一鹤翔。
观空应有待,住世竟无方。
地胜钟鱼古,山深草木香。
胎仙同羽化,灵迹总茫茫。
清代人王学程有诗《题双鹤山槛泉》云:
石窦鋡岈出槛泉,方塘接引贮澄鲜。
一痕斜印楼头月,满鉴平涵岭外天。
茗斗琼浆参正味,爻占蒙养探真诠。
临陂午鹤今何在?风涌松涛起瑞烟。
清人孙宁(盂县孙家庄村人。乾隆三年即1738举人)有诗《双鹤山》云:
昔人骑鹤去,双鹤借山名。
泉水自鸣咽,松花相送迎。
月澄虚夜气,风细飒秋声。
更上层楼望,白云应有情。
清人马延俊(河北通州即今通县人,举人,乾隆四十七年至五十一年即1782年至1786年任盂县知县)有诗《双鹤寺怀古》云:
甘露峰高不可攀,香风花雨散人间。
犹疑云影迷霜羽,剩有岚光斗翠环。
古洞寒蛩催木落,斜阳倦鸟伴僧闲。
华岩已逐浮杯去,谁向鱼山问道还?
马延俊还有诗《题双鹤山槛泉》云:
巴蜀名山推大眠,三江之水斯其源。
仰观井络一何小,细流可以开清樽。
纤回容与下荆峡,放至东海扶桑根。
远浪浮天天欲动,蜒蜿一线穿朝暾。
夜来风雨四围合,势如万马相追奔。
丰隆列缺撼山骨,巨灵擘华烟云屯。
翠屏窦辟飞泉出,千丈落地轻无痕。
山僧启户惊且喜,徘徊四顾非旧园。
但觉凉飙沁心骨,庭阶洒酒清波翻。
玉水璇源不可测,方流园折何潺湲。
我来山寺重凭吊,欲辨真意已忘言。
涤我尘襟发远想,拟由积石超龙门。
安得张骞槎一棹,冲风破浪登昆仑。
清代人柳长丰有诗《双鹤山听松》云:
虬龙掀古鬣,谡谡长风鸣。
天籁泻虚碧,地脉浮空青。
脱帻坐林间,洒然动幽情。
有若临三峡,满耳波涛声。
个中领正趣,活泼从心生。
不须张绿绮,水调无能名。
披襟往复还,苍苍翠云横。
恍疑洞庭波,韵奏钧天惊。
注:这首五言古诗中,作者以幽闲的心情,在双鹤山的松涛中,好象听到了三峡的江涛古代的琴曲、洞庭的波声和来自天上的仙乐。大自然的音韵太美了!
虬龙:盘曲的龙,指松树。鬣:鱼龙之属颔旁的髻,此处指松针。
谡谡:劲挺有力。
天籁:自然界的音响。
帻:裹发的巾帕。
三峡:长江三峡。
正趣:真趣。
绿绮:古琴名。
洞庭:洞庭湖。
钧天:广乐的简称,指天上的音乐。
清末民国时人刘声骏有诗《双鹤山》云:
癸未会试,荐而不售,归隐于双鹤山,始留心于经史之学,人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余年亦二十七矣。
古寺来仙鹤,空山见佛尊。
华严经可注,长者像犹存。
绿竹通幽径,青烟透远村。
鱼池中有渚,鹿浴外为藩。
北寺连山脉,南河注水源。
刘声骏还有诗《神蝠山》云:
万籁俱岑寂,笙竽勿尔闻。
比丘在何处,空谷惟白云。
天池出山顶,池水印天文。
松涛撼空际,月华扬夜分。
唐时李长者,华严经论诠。
宋代程夫子,道学至今传。
名流遍题咏,诗字石碑镌。
云起雨即至,膏泽似有偏。
盂南与寿北,自古无荒年。
我来自盂城,相距四十里。
较盂诸好山,气局高旷矣。
未曾游五岳,於此叹观止。
览取未须多,得闲且欢喜。
注:神蝠山即神福山,方山。
盂县文联王墉老师有诗《双鹤山》云:
传唐时李通元结庐盂县南娄镇双鹤山,日食大枣柏饼,诠释《华严经》。
鹿童鹤女任驱遣,诠释真经十万言。
红枣柏饼甘如饴,苦身弘法心智坚。
今人李富顺(盂县东梁乡西梁村人。1949年生,中学毕业。有诗联作品发表于国内多家报刊,并获奖)有诗《双鹤山》云:
白鹤双飞去不还,唯余翠岭映清涟。
松涛鼓浪疑濒海,花径觅泉似近仙。
昔日苍龙蟠马首,今朝旭日驻盂山。
李宾遗迹寻何处?一抹烟霞变幻间。
正因这位历史名人,还有这么多的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我们才想要一看究竟,零距离接触古人,也算是凭吊古迹、感受历史吧!
山脚下是正在筹建中的南娄镇工业公司秀南煤业有限公司。工地上传来隆隆的机器声,工人们紧张地忙碌着。我们向一位工人师傅打听了上山的路径,清楚了走厂房西背后的小道是登山的捷径后,便开始向大山进军。
昨天刚下过暴雨,道路泥泞。顺着厂房西北角的排水道找到了入山口。攀越五十多个石砌台阶,爬上一个陡坡,就到了上山的大路。
由于大雨冲涮,上山道路损毁严重,还有一处积聚了大量洪水,形成大水坑,阻断了通路。时值南娄镇将于7月24-26日举办首届李宾山文化节,打造南娄镇文化旅游核心品牌,故秀寨村干部正紧急调来挖机抢修山路。
我们没时间停等,便请求在场的村干部给我们临时开通一条小路。请求得到了热心的村干部的批准。很快,挖机师傅在山坡峭壁上拍开一条仅能容一人过去的临时通路,使我们成功地越过了大水坑。
山路崎岖不平,但秀寨村早已开辟出较为宽敞的通路。昨天刚下过大雨,脚踏在地上,有一种松软的感觉,好在山路都是砂石,少有泥土,不算难行。越过长约一百多米、高五米长堤和笔直的石椿,攀登了石椿右面五十多级台阶,来到了兰惹寺前。
只见数亩大的空地上,有三眼新修的依山而筑、坐北朝南、彼此连通的石窑洞,前脸为青砖砌就。正中一眼的大门两旁有我县知名作家孙林泽(南娄镇西垴村人,生于1939年7月。全国楹联艺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阳泉市地方志学会理事、市诗词曲学会常务理事、盂县楹联协会会长、盂县老龄人才资源开发协会理事、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员、藏山文化研究会会员、原盂县史志办主任、县城建局党委副书记、盂县诗联学会会长,现阳泉诗楹联艺术家协会副会长、盂县诗联学会名誉会长,著有《晋盂散记》、与他人合著《修志实践与思考》等)老师编撰的一副对联:
李氏宗师,鹤伴栖居留圣境;
宾山净土,松陪注释诵佛经。
横批:李宾释经。
大门两边挂着两个长方形小匾,一个上写着\"盂县不可移动的文物,李宾山兰若寺,盂县人民政府,2013年10月1日\",另一个上写着\"盂县不可移动的文物,北寺山石刻,盂县人民政府,2013年11月\"。里面供奉有佛祖释迦牟尼及观音画像以及\"李宾山兰惹寺开山祖师通玄显教妙严长者\"的牌位。东首一眼为厨房兼存放杂物,西首一眼为僧人居室。据了解,目前有一名长治籍出家僧人叫释一如的师傅常年修行于此。三眼窑洞之左右两侧均有房屋遗址和断壁残垣及残碎的砖石瓦砾、风化剥蚀的柱础等,黄色的砂岩石垒砌的石墙残缺不整,不见往昔的清幽。据有关资料介绍,窑洞偏西是过去的正殿、偏殿遗迹,左侧原有几十眼窑洞。
窑洞院子中间有一通用柱础、石块临时搭建的石桌,西边是一米高、十几米长的石坝。
兰惹寺始建时间在明正统十四年(1449)十月的《重建兰惹寺记》碑刻中清楚地载明:\"县治西去,山曰李宾,寺曰兰惹,自大宋延佑四年所创也。\"
注:北宋\"延佑\"应为\"延祐\",延祐四年为公元1089年。\"兰惹\"源自梵语aranya之音译,原意是森林,引申为寂净、无苦恼烦乱之处,后也指一般的佛寺。
明末清初人傅山有诗《盂邑北寺》云:
榔标横担奈老何,宾山驴背又来过。
耳根毕竟纯音隔,字母于今解唱阿。
武全文有诗《宿兰若松窗》:
栖云半榻足萧骚,子夜空山月转高。
斜倚僧窗听不尽,风回万壑吼松涛。
向西沿羊肠小路行十几步的地方,几丛山木中,有一片碑林。我们过去看了看,有一通新立的碑,六通古代碑。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七通碑\"。其实,\"七通碑\"不包括这通现代碑。碑林之外,还有一通已四分五裂的石碑,横躺在荒芜的杂草丛中。
除现代碑外,我们仔细辨认六通古代石碑,有三通可以看清楚字迹,还有一通只看清是\"清盂县知县康孔昭暨县城守备县训导县典史\"等人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中秋节\"所立的字样,其余石碑均模糊一片,漫漶不清了。
清人胡予翼(山东章丘县人,举人。乾隆三十六年即1771年任盂县知县)有诗《春日同友人登李宾山》云:
万松楼下万株松,步险凭高兴倍浓。
雨欲来时刚到寺,路疑绝处转登峰。
金仙岂作人间侣,石像空疑物外踪。
读罢残碑频怅望,风涛唤起夕阳钟。
现将已辨认出来的石碑碑文抄录如下:
重建兰惹寺记
【简介】
明正统十四年(1449)十月刊。碑青石质,高134、宽70、厚15厘米。碑文楷书。正文14行,满行39字,共520字。儒学教谕霅川、马能撰并书,训导武林、朱盛篆额。
【碑文】
重建兰惹寺记
山西太原府盂县儒学教谕霅川、马能撰并书,训导武林、朱盛篆额
余闻西方圣人乃释迦世尊也,其教寂灭,其法清净,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以故普天之下,率土之滨,无不敬而持之。然宗其教,受其法者,必获内有德智、外有胜行之人,斯可以建祇园、图佛像,以为生生不灭、世世无穷之壮观矣。县治去西,山曰李宾,寺曰兰惹,自大宋延佑(祐)四年之所创也。其先则有玄通法师归真于此,而其灵物异迹,载诸神传,不可枚举。历今月日弥长,岁代经久,殿廊圮毁,墙垣倾颓,钟鼓不能声闻,晨昏莫能顶礼。于是里人刘本、贾旻辈,咸有好善之心,访荐上人戒增暨诸清道而来之,将俾庄严道场,阐扬法教矣。二僧结庵而居之,乃寒灰死火,饥饭困眠,募善缘,化信士,不几年,建殿一座,塑像一尊,香花拱其左右,护法奉其东西,壁画八十四龛,僧堂三间,关庙一衹,而其奂然可观、粲然可美之意,不可善言也。兹丁功成,令尹张侯等,以为盂阳乃古甲邑,而其名山上刹之有大功德者,不可不赞扬之。于是诣余馆下,求文以记。余惟释氏之学,虽与儒书有方底圆盖之不一,然三教之宗,今昔之所相传也,岂可忽之哉?矧戒增又能转法轮、修净土,勤劳莫辞,艰苦不惮,亦为教门中之超卓者矣。将见佛日洞明,法天永固,四悬拥佑,十方护持,集百万苍生之洪福于悠久者,孰能预之哉!余言不能尽,即说偈,以记述之。
偈曰:
锦锈乾坤,玲珑山岳。佛法齐明,道心独乐。
入定即悟,见性即觉。万古流传,千年坚磪。
大明正统十四年岁在己巳冬十月吉日立
盂县知县张祥 张通
县丞任绮 杨宁 屈鉴
主簿传润
典史祝浩 刘璟 大学生程翰 秦敏
户部郎中刘渊
口山县县丞韩杰 将军韩能
本县儒学生员张睿重书
本寺住持 僧戒增 门徒定庆 定惠 定全 定缘
僧会司长老 志意 护印僧洪喜
石匠 吕镇 弟吕全 男吕公能
本县辐辏都人
新塑十王神像之记
【简介】
明成化四年(1468)十一月刊。碑青石质,高150、宽68、厚16厘米。碑文楷书。正文14行,满行47字,共629字。盂县儒学训导赞皇、赵原撰,教谕阳信、周冕篆。
【碑文】
新塑十王神像之记
山西太原府盂县训导庚午贡士赞皇、赵原撰
教谕丙子贡生阳信、周冕篆
古盂县治西南隅,去邑二十余里李宾山兰惹寺旧建十王殿,乃前住持戒增前所创也。修造方完,欲塑像,而戒增寻灭,事寝已有年矣。殆至今年,其寺主住持行缘,睹盛事之未成,惕然有感于心,于以商于邑中善人,曰王义。意谓寺中之有十王,犹官司之有法曹也,况此寺亦古刹,而十王殿又前人之所立也,吾二人可不塑其像乎?由是募于十方善士,以集其成功。以财计之,可用百金;以工计之,可用百工;以日计之,可待期月。是以先募诸邑中好善之最者,若守制官杨畅及隐士刘本老人、刘深诸公亦皆响应倡之。但见富者输财,壮者输力,巧者输工,不踰期而厥功成。金碧相辉,朱绿相照,神像森严,骚人过客莫不瞻仰,善男信女罔不敬畏。十王之尊崇,视昔为有光矣。经始于今年戊子之春,落成于是岁之冬。其功既毕,住持行缘欲刊坚珉,以垂永久,故率善人王义,偕守制官杨畅诸公,过学宫请予为文,以纪其实。予惟冥府王官分为十殿,西方缘业以喻群迷,谓能瞻礼无上,尊则可消除烦恼障兹焉。诸公发心修造,装严神像,若是,殆亦为消除烦恼障。与夫灭其平昔所为之罪戾耶?是盖不然,特以成前人之所未成者耳。苟欲灭罪徼福,塑像装严之,不几于谄渎鬼神者乎?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可谓智矣。诗曰:\"岂弟君子,干福岂弟。\"然如之何而可?亦曰顺其理之所当为焉。时而春夏也,而礿祠之礼不可缺,必致其如在之诚以祭之,外此,则务专人事焉;时而秋冬也,而烝尝之礼不可废,必尽其一心之敬以事之,过此,则职思其居焉。若然,则人事尽而天理得,福禄不求而自至矣。是亦干禄有道,而不失为智者之士矣。若以此功是恃,而有责报之心,吾见其得罪于冥司多矣,岂智者云乎哉?予儒官也,鬼神之事幽而难知,今亦不敢妄为之说,姑述其建立之由与塑像之岁月,以为之记。时成化四年十一月十八日也。
盂县知县燕曦 县丞柳新
主簿子囗 典史苟敬 致仕官闫亨 崔荣 刘时敏 郭恭 张显 闫文辅
功德主致仕官杨畅同室人刘氏 长男杨继矿
生员李谨 李琮 李璧 张继祖 崔举 闫文贤 闫宪 周学
本寺住持行缘 门徒惠福 惠囗 惠详 惠智
僧会司长老志意 护印僧洪喜 门徒善明
刊字匠 阎有恒 男阎雄 阎钦字宗让
北寺新建额棚碑记
【简介】
清顺治四年(1647)七月刊。碑青石质,高134、宽53、厚14厘米。额篆\"建额棚记\"。碑文楷书。正文10行,满行47字,共426字。二精剩人妙澄撰,庠生贺国泰书。
碑记知县耿国瑞看了兰惹寺山上美丽景色后,留金欲修额棚,后由郭如玉等协力修造之事。
【碑文】
北寺新建额棚碑记
二精剩人妙澄撰 邑庠生贺国泰书
山不必修拔,期于有致。虽贵天成,亦资人力。余览选我土名胜修且拔者多所,略属意僻在。兹谓得有心人葺理,令人与天称,足爽心脾,尽可敌庐山瀑布。闻者深讶其不伦。盖未审荔枝似江珧柱耳。山环麓迤上皆松,繁茂不可株数,一小松矮而怪,斜放礧砢,极为具眼人赏重。柏数十株,或挺或曲,或平疏或密,与小石小塔揖立。花卉弥磴疃,复与树色相掩映。有井水常盈,不以取多寡增缩;疑有异香出其中,第恨无药公鼻嗅之。山下则水不一源,潆流蜿蜒如带。给谏袁公恺司理晋阳时,以公务求与令耿公游,饮于此,言:\"晖岚清旷,必尝寓异人。\"召询住持,迺为唐长者实事。公叹息良久,因言:\"何不遂大供长者?即供佛大士,殿庑亦当敞洁,何一任颓黯至此?\"吾便留数金,聊为额棚之费,口宜谒募此方有力人合谋修创,则此地应不减米颠袖中物矣。米颠袖中物,即庐山瀑布之意,亦犹所谓荔枝似江珧柱也。住持寻去,未果作。后有马首僧智宰代,始谒郭先生如玉议口,袁公志先生并赀力相助,今年告竣。索余记,余谓可敌庐山瀑布则竣,不减米颠袖中物则竣,不然,味匪荔枝,恐不似江珧柱也。余于此段功果,实大有快于郭先生也,复大有望于郭先生,并大有望于诸陀那钵底之如郭先生者!
赐进士文林郎知盂县事赵明英
典史徐九红
功德主生员任九贵 男生员任鼎新 任鼎祚
生员郭如玉 男生员郭建城 郭金城
生员郭之襄 男 郭重城 郭必城
顺治四年岁次丁亥孟秋谷旦立
大乐山楞伽寺护印僧净安 徒智宾 智宰 孙德成 德存 德口 德宪
方山昭化寺如璧 徒妙空 孙海润
三圣寺护印僧法晓 妙伸 圆成
兰惹南寺住持僧道口 徒觉荣 觉明
石匠 杨甫 男杨仕魁 杨仕元
简护李宾山兰惹寺遗址碑记
【简介】
公元2013年2月1日刊。碑青石质,高84、宽53、厚14厘米。额隶\"简护李宾山兰惹寺遗址碑记\"。碑文隶书。正文12行,满行25字,共313字。志康、真寿撰。
【碑文】
简护李宾山兰惹寺遗址碑记
李宾山乃被世人誉为中华第一大居士之唐皇族李通玄长者隐居此山所成就《华严经合论》著称于全球佛教界而得名,亦曾是远近文武僧侣和邻村故里祈福求雨之圣地。现遗舍利宝塔已缮,古外还有兰惹寺、观音庙、孔圣庙、十王神殿、祈雨台、碑林坊、牺楼、百王门楼、僧家冢、济心井、警吏碑、卧虎石、容冰谷等残景,涉外诸多典故传奇,如宾山之袤绿,松柏涛声不绝于耳。简护遗址寓在缅怀古人之大德大行,弘扬宗教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渗之理念,渴望贤达来者拯救此渊源甚深之文化名山,促使宾山生辉如旧,福泽吾秀水河畔儿女。守土有恩于壬辰秋,由南娄李进章,漆树程福兴、大贤杨良贵、秀寨王来贵诸仁士合资叁拾余万元,对此山寺先施简护,并当记南娄政府、南娄集团、县文所通力支持,兹立碑志,启召祥瑞!志康、真寿撰。念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南无中华第一大居士李长者!
壬辰腊月廿日立吉
继续向西行三四十米处,周围林木丛生,植被繁茂。杂草丛中有一石砌小井,井中之水溢至距井口一尺左右的地方,清滢澄碧,水波粼粼。虽有井盖,但已不完整,水面上还漂浮着雨水冲涮下来的树叶、杂草。这就是传说中李宾上山后的晚上,雷电交加,狂风大作,大雨倾盆,拔去一松,化作的一潭清水,后人称作\"福佑泉\",亦名\"长者泉\"。明、清两代的《盂县志》皆曰:\"李宾山上有福佑泉\",傅山先生在《记李宾山》中也写到福佑泉时说:\"石下满井,澄渟弱丈,寺僧分润,不少溢竭。\"过去,住寺僧人、邻近村民以及香客用水须用水桶吊水饮用。现在,从井里到兰惹寺旁连通了一根六分粗细的尼龙软管,可以用吸水泵将水抽回寺内,用水尤为便利。
清代盂县南关人李中和(字致斋,号丹峰,。性刚毅,因秋闱失意,无心进取,设席教授生徒,年逾七十而卒)有诗《题李宾山龙泉》云:
山腰裂石涌清泉,易象开蒙满瓮鲜。
半亩盈盈壶贮月,一浤胍胍管窥天。
浓云拟逐流澌起,小雨还随碎玉溅。
游客不嫌双手掬,为廉为让探正诠。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盂县各地纷纷建起了煤矿,有些地方一个村就有五六座煤矿,这种现象直接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水井干涸,村民饮用水告急等恶果,但是南娄工业集团总公司秀南煤业于2015年在福佑泉脚下挖煤建矿,每天不间断地往外排水,此泉却终年源源不竭,充盈不枯。虽经历千年风雨,泉水仍然清澈甘醇,人们饮之如饮甘露,六神送爽,不能不说是神奇之至!
沿环山大路向西北方向再行约半里,攀爬到半山腰的一块树木掩映的平地上,位置高过兰惹寺约数十米。上到一块平地,看到一座塔式建筑,高高耸立,雄伟壮观,引人注目。
到了塔身近前,有一通石碑立于厚实的石座之上。石碑是2008年11月刊立的,内容如下:
舍利宝塔维修碑记
盂县城西南九点五公里之处为秀寨村所在焉,其村之南,有一座崔巍险峻、林木葱茏的山峰,因唐皇族李通元曾在此隐居,故后人尊称为\"李宾山\"。山中有元元贞元年建造的舍利宝塔,为兰若寺之遗物。一九八七年由盂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舍利塔为楼阁式仿木结构建筑,平面呈六角形,五级五檐,总高15米,皆由青砖雕琢磨制而成。其工艺精湛细腻,形制优美专重,可为巧夺天工,精致绝伦。经历七百多年风致雨蚀,加之多次人为破坏,故使宝塔整体倾斜,实令人目不忍赌。河清海晏,四海升平,政通人和,岁和时丰,抢修古迹,众志成城。南娄镇党委书记鄯宝明筹集资金四处奔走,由镇政府、秀寨村委会、阳泉人士赵笑长、本县乔志华、慷慨解囊,捐集资金十四万元,秀寨康真寿保存舍利塔碣七载而无私奉献。宝塔设计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鼎力相助。县文物局管理所所长赵培青监工督料,施工人员不迟劳苦精心操着,不日使宝塔修缮如旧,重现辉煌。工程始于二零零八年八月三日,竣工于十月上旬,青山依旧,文物生辉。必当立石刻铭,以垂不朽,乃其后人之善念也。
工匠:李小旦、李俊发、李润发、李晋发、李东海、温栓牛
盂县文物管理所
公元二零零八年十一月十一日
由碑文可知,这座塔叫舍利塔,建于元代元贞元年(乙未年,即1295)壬午月,是盂县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砖结构塔式建筑。2008年,当地政府和文物部门对其进行了修缮。1987年,盂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仔细观察,这座舍利塔的塔身为楼阁式,砖木混合结构,平面呈六角形,每边长1.32米。塔总高约18.5米,五檐五层,各层间又夹设暗层,实际为九层,全部用条砖构筑而成,束腰处雕有卷云花卉。塔身最底部砌筑台基二层,砖砌弥式,高为0.97米,底层座高3.2米,周长9米。北、南、西南、东南四壁皆嵌有石碣1方,高40、宽68厘米,上刻经文工艺精细,但难读费解。二层以上每层座高均为0.45米,都是下呈正方体,上为六角形,其中二、三两层之侧壁,均筑有高为0.5米、宽为0.3米的方孔小门,内系空心。各层均用内外两圈短柱支撑梁架,短柱之间,又使用了许多斜撑和梁枋,组成了不同方向的复梁式屋架,使整个塔的构架联结成一个整体。柱头上又施以式样繁缛,且规格和手法变化多端的斗拱,各层之间还设立矮柱,置成平座。各平座的檐柱均较下层檐柱向内移置半尺,形成塔的外观逐层向内递收的轮廓。这种构筑既使得塔身形体上下协调,更衬托出塔体宏伟壮观的气魄,还起到了坚实基础、稳固塔架的作用,不能不说是该塔工程技术上的一大创造。尤其令人叹服的是塔身通体每层所有的梁架、柱头、出檐、斗拱、瓦口、脊兽等构件,皆是由仿木青砖雕琢磨制而成,斗拱四铺作单抄,技艺之精湛、细腻,形制之优美、庄重,真可谓巧夺天工,精致绝伦。
舍利塔设计精巧,规模宏伟,造型壮观,构筑稳健,在我县古建筑史上是一项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在当时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数以万计的构件制作和加工,近20米的高空作业,以及各个部件的安装,困难之大可以想象!这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伟大创造力。此塔经受了700多年的风剥雨蚀和多次地震影响,迄今仍完好无损地屹立着,它对于研究古代高层建筑工艺和宗教史具有重要的价值。2013年,阳泉市人民政府认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再沿西北方向翻越坡路约300米,眼前蓦然出现一块不规则的四方形天然巨大砂石,石质坚硬,坦荡如砥,齐整似壁,光滑似镜,无棱无角,呈椭圆状。但谁也不知道,这块坦然而卧的巨石,在这里已经历了多少岁月,几百年还是几千年?
巨石高4米、宽5米、厚3.4米,面积约20平方米,粗细分层,坐北朝南。上刻\"仙坐\"二字和一段楷书文字。石刻\"仙坐\"二字为双勾楷书,十分醒目。正文10行,满行15字,共131字。据说是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庠生张契在巨石南壁撰刻的一篇乾隆年记,以记述\"仙坐\"之来历。其文云:
乾隆辛卯
世尝说,宾山西北隅有大石数块,独一石四面皆奇峰,飞仙过而奕于其上焉。虽然闻其言而未见其迹,人多疑之,而吾独信之者,何哉?盖一至焉见有仙气,再至焉见有仙气,屡至焉愈见有仙气,遂援笔而书之曰:\"仙坐\"。嗟乎!仙坐则石仙,仙去则仙石,后之人有慕石者,即所以慕仙,倘有慕仙者,石宁不投之,若契如金而恕兰也哉。
天人合一
当年的李长者是否曾在这块\"仙坐\"石上闭目打坐,参禅悟道,注疏《华严》?是否真的有仙人在\"仙坐\"石上小憩停留,静坐吐纳,炼精化气?这些已不得而知,无从考究,但石上的碣文无疑给这里增添了一丝神秘和安详,让巨石成为一个鲜为人知的靓点。
明末清初人傅山先生有诗《李宾山坐驰题壁》云:
性癖耽佳句,连抃总无伤。
弱翰舞山水,纵横议其将。
吊诡昧的卓,特有骇荒唐。
芸芸复归根,变化自摧扬。
反听怒者谁?橐籥雕龙藏。
清代郑宗周(字西京,盂县大横沟村人。乾隆十八年,即1753年拔贡,三十一年即推直隶州州判。四十七岁卒)有诗《题李宾山仙人石》云:
仙境从来未可攀,何年踪迹到人间?
摩挲石上无余物,半席苔痕映碧山。
清代孙贻谟有诗《游李宾山》云:
云根谁劈矗山头?见说仙人此地留。
子后午前常定息,苔裀坐破几千秋。
不知沉睡了多少年的\"仙坐\"石啊,你一定会让人们慢慢认识你,欣赏你,感受你,参透你!
我们一直沿新开的环山路向山巅前进,离\"仙坐\"石不远的地方也有四五块大石。山坡上不时出现很多散乱的、小孩儿手掌大小的、带爪动物的蹄印,估计是猫豹一类经常出没于此。坡路偶有几处断裂,裂口一般约30至40厘米之间,猜想是大自然地壳变迁或者是开矿挖煤所致。两旁怪石林立,沟壑纵横。周围植被很好。松柏洋槐遮天蔽日,青翠欲滴;林间鸟声鸣啭,鹿獐隐没。山涧野花竞艳,清香扑鼻;夕照霞光与山林翠色相映成趣,景致优雅。偶有微风吹过,通体舒泰,清爽惬意。
约莫走了半小时,终于登上了山顶。山的顶部基本是平坦的。耳畔天风浩荡,心底洁净无尘,使人有羽化登仙之感。俯视李宾山,崔嵬险峻,谷飙飒然。向西南方向眺望,方山山脉群峰竞秀,连绵起伏,丛林茂密,烟波浩渺。西北方向的山头,几处光伏发电的太阳能板在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熠熠生辉。东北方向,露天开采过后堆起的光秃秃的几座大山无声地矗立在秀寨村北。东南方向,几座高大的烟囱不停地喷吐着浓密的团团白色烟雾。
以前曾看过傅山先生和武全文写的关于李宾山的记述,现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记李宾山
傅 山
石道人(同后文\"道人\"皆是傅山之号)寓盂时,即有木石之友三,云:一藏山请雨洞石龙(即拜水洞,龙洞);一学宫蜕壳仙槐(系唐时所植,今仍存于盂县晋剧团院内);一则李宾山松树子矣。松胜于耇(谓年老高龄),兹独稚;松韵于疏,兹乃密。其稚而密也,娟修倚狎,如不自举,亦不肯辄仆压而生者。出土不起,任厥情之所指,蚓蜓而纡行,颓纵遂性,不见成于材,盖松之隐者也。道人尝蒲团于下,偃仰幽睐:蓬耶?麻耶?芦荻葭苻耶?竹箭耶?藤耶?不松观松也。松不松观,观解脱矣,松解脱矣。谷飔线度,无声而声。天砖土匏,而抽菁葱百年翠,管巢和之耶?时道人所选坐小麓,适瓯窭而坟,如笙之匏。寻迟月来蟾,精碎漏白者,水耶?芒而金碧者,芹藻耶?移步转眴,不能辨瞩。魂亭净浚,极明极晦,极晦极明;极有极空,极空极有。道人失其坐李宾山松树子下矣。洲耶?渚耶?其在水中央耶?又何不褰裳濡足也?亦醒亦梦,欲言无言。道人佗傺而多悲,斯则有造适于李宾山松树子林中时也。过数日,山之僧适涂茨其厂廊成,欲道人记之。因记一时佗傺而偶适于此小松者如此。山则唐李长者华严道场,今亦不奉长者。前殿三大士,殿前即其廊,廊殿后前梠接也。后殿一佛,佛阶砌左,玫瑰一本,色香殊胜,疑佛菩萨心树也。道场之阴,斧劈石业,业立如屏。石罅拔疏柏十数章,小白浮图出焉。石下满井,澄渟弱丈,寺僧分润,不少溢竭。当一亭苫之,异无作者。井前石町,又错色玫瑰一丛,花色不一,开辄欲千蕊,近方言之所谓十姊妹花者矣。住者,游者,同未断爱。爱松耶?柏耶?十姊妹耶?
注:此记为傅山先生于1644至1645年流寓李宾山时所撰,将复明寄希望于松子(暗指龙子),也反映了他对抗清复明欲进不能、欲退不忍的心理状态。
宾山奥游记
武全文
余今夏览宾山诸松,既有小记述其略。旋于季秋初,偕同侪入山中,垩憩三日,自谓探奇寻幽无遗憾。独北屏峰背,林稠境僻,固从来游屐所罕到者。乃挽寺僧,由下石攒北降,穿林觅路,渐入渐纡,取次至密林深处。时惝怳四顾,目不睹泉石,向不辨东西。层阴茂蘙,隐蔽天日。寺僧曰:\"此无暑林,释家所称婆娑世界也。\"问其左,可通乳松岩奥区;问其右,可穷北屏麓诸危垒。无何林木丛杂,遍历无路,退步弗能。乃循循从寺僧维谨,媻辟委蛇,几经陟降,始得接踵,岀深林,曝红日,视之乃北屏峰后涧邃谷也。喘息既定,呼寺僧曰:\"观如是止耶?\"僧答云:\"第寻之。\"一由环青咀北徐入谷,平平无他奇。既由环青咀南,拨蒙茸,溯秘壑,逼窄猱升,蓦见泉水,溶溶迥然,出幽壁下,寻于泉畔辟层岩,上有千寻,壑石磴宕累率,手足不易攀,耳目未尝经。爱为惊喜逾望,是可称幽壁泉,遁世岩,更于人境外,小拓一地天矣。盘膝良久,复由旧路返邃谷,逶迤东行,涧岸洞坼。北向得垂峪矶,仰登俯瞤,岸然自豪。又东循累石破,摩辘轳渠,褰衣逾断峡,抵束西口,翘首视堆云壁,有垂石悬峙崖半,宜堕不堕,亦一奇观。又南出乌龙峡,沿溪观鑱壁岩与镂石垒,奇削天成。如得抵谷口,达兰若,东迳如初。余与诸同侪,咄嗟相向,顾谓寺僧曰:\"奥哉,此日游,几几乎入武陵,穷桃花源,与尘世迥相绝,抑何须舍却人境,更向十洲三岛,觅蓬壶,问丹丘也!\"
注:宾山因长者而名噪千古,名人学士游之甚多,武文尽述其妙。
时间关系,不能继续前行了,只得沿原路返回。返回途中,路经兰惹寺,窑洞来传来住寺僧人虔诚的做功课的声音。一名矿工带着一个小男孩在使用寺里的水泵把福佑泉中的泉水抽到四五个白色的大塑料壶中。他告诉我们,他们平时饮用的就是福佑泉中的水。而且,泉中之水始终充足,清澈甘醇。
我们进入窑洞内,一如师傅正全神贯注地念经。我们就在他身旁,恭恭敬敬地给如来佛祖、观音大士和华严长者的神位磕了个头,默默祈祷神灵保佑李宾山早日再现往昔的辉煌,护佑晋盂大地绿水青山,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同时,也庇佑我们及家人平安幸福,快乐安康!
古人云:近山者智,近水者仁。古人又云: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李宾山有山有水,水清山秀。登临此处,能够体味多少仁与智的深远内涵!当然,李宾山及其李长者遗迹确实吸引了不少仁人志士、迁客骚人登临揽胜,赋诗作文。除前文引述的一些文人官宦的诗作外,还有北宋大官宦曾布诗《谒李长者像题名》,洛阳人杨谟于绍圣二年(1095)探访李通玄的旧居,写了《题李长者旧居诗》,后来还写了《题李长者墓》, 武全文还写了《登岫屏楼远眺》(岫屏楼在双鹤山上)、《宾山路》《宾山涧》《宾山游二首》《宾山涛》《题兰若壁》《季秋重游李宾山》《宾山即事二首》《秋日西同刘子乾一乘兴登双鹤山》。他在《宾山十咏》说,\"山多松,中构兰若院,为唐李长者仙迹\"。 此外,游李宾山留下诗文或其它诗文书咏李长者的还有武鄗锡等,更有一代华严宗师李长者看中这块风水宝地,在自己圆寂后安葬于此,托体山阿。如今,昔人虽乘黄鹤去,但他们的遗踪尚在,他们的风范犹存。故居墓冢、诗词书画、故事传说……,无时无刻不在昭示着李宾山的历史厚重和人文兴盛,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人们探秘寻踪和凭吊怀古!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