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人性的真相(看清婚姻中人性的真相)

李劲松原创

关于人性到底是什么,千百年来,很多哲学家,科学家,文人都在孜孜探索;并慢慢形成方两大阵营,两种观点。

中国儒家的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意思是说,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下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下流的。孟子进一步解释说,人本性中的善是先天具有的,是先验的,并将其命名为“良知良能”。

而一个儒学大家,曾多次主持“祭孔”的荀子,就反对“性善说”,他提出“性恶论”,主张人的本性趋向恶的。他认为,人性就是人的自然本性。他说:“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荀子认为食色、喜怒、好恶、利欲等情绪欲望是人的先天性情。而仁义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马克思对人的本性的善恶没有直接论述,他只是说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性善论”和“性恶论”各有所长,性善论偏重人的社会性;性恶论偏重人的自然性。“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虽然,“性善论”和“性恶论”各有所偏,但站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不难发现,“性恶论”更趋近与客观现实。原因有二:

一、相比于古人,今天我们有了进化论,有了辩证法。我们知道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所以,人性的基础是广泛的动物性。动物无所谓“公义”“道德”“责任”等,它们只有本能,而本能是以利于自己的生存和繁衍为中心的。

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管子曾经说过:“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在管子看来,禽兽只有知觉不懂情义,只有人有情有义。

所以,站在人的角度来,动物是自私的。所以,人最原始的最深层的本质也是自私的。一旦失去了产生文明的条件——物质保证和必要的道德、法律的约束——人就会暴露出人的动物性的本性。

二、站在大的时空上来看,人类脱离动物界时间还很短。人从动物到人的变化过程,就是人逐步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从动物的本能向人的智能过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逐渐地从自私的以生存和繁衍为中心的自然状态,过渡到讲“仁义”,讲“道德”,讲“责任”的理性状态。从信息的角度看,我们是在以生存和繁衍为中心的基因里,逐渐加入“仁义”“责任”等道德的基因信息。只是因为人类离开动物界时间还不长,这些社会化的理性的信息所占比例还不大,深度还不够。所以,人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更接近于动物。人本性上还是更趋向于恶。

而实际上,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基本都是表面上讲“仁义道德”的儒家思想,而实际上主要采用法家的思想,用严刑厉法来治国。历史上唯一的两个真正实行“仁政”治国的皇帝,好像都没得到好下场。

汉元帝是中国历史上“儒化”很深的皇帝。他崇尚儒学,温柔仁慈;而正是他的“仁政”导致了西汉的衰落。

元帝的父亲宣帝是一位有能力的明君,他统治的25年被后世称为“孝宣之治”,甚至被部分史家认为是汉朝最为强盛繁荣的时期。他秉承汉朝一贯的治国理念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说白了,就是用法家来治短,用儒家来治长。这样既保证当前的稳定,又能保证长远的发展;既能保证皇权的威严,又保证社会的道德。

元帝即位后,开始一反前代帝王之制,单崇儒家,纯任德教,治国完全以经学为指导,发布的各项政令,多引经为据。大臣执法,则要求其符合经义。

选拔各级官员也完全用儒家标准——以经取士,这使一些只知书本、而不省吏事的“书呆子”也被选进了各级政府机构。这些人上任后,往往不是尽忠守职而只图保持禄位,满口经文礼仪,实则拖沓敷衍,不干实事;从而严重影响了各级政权的效能,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而且,元帝崇信宦官,致使皇权旁落,朝政混乱。强大的西汉在他手里却开始慢慢衰落。而他自己也在42岁时英年早逝。

汉元帝的失败就是因为他从根本上违背了人的本性,人从动物而来,只有基本的物质保障和规则约束下,才能走向文明。而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位皇帝,更是因为单纯的仁义而死得很凄惨。

梁武帝一心向佛,对待臣民一味地迁就,尤其对待皇族更是一再宽恕。从而上演了一次“农夫和蛇”的故事。

他弟弟窝藏杀人凶手,他不惩罚,反而纵容加官,致使他弟弟更加胡作非为。最后,竟和他的大女儿私通,甚至还谋划篡位。结果事情败露,梁武帝仍然宽容他弟弟。从而,朝纲混乱,很多皇族得寸进尺。

最典型的是他的侄子。梁武帝早年无子,过继侄儿做太子。后来,有了儿子,又改立亲生的儿子;这引起侄子心中不满,遂与大将侯景勾结谋反。最后攻下都城。而此时,皇族的各个王爷手握重兵,却都按兵不动。致使梁武帝被围困多日,困饿而死。

对于这些历史,著名学者胡适看到了,他进行了总结,他说:“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都开始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人人都争当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都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

北美、澳大利亚原来都是英国是流放犯人的地方,因为当地政府采取了正确的方法:颁布法律——建立规则,从而使这些国家的都越来越有教养,反而走在人类文明的前列。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所以,人性的基础是广泛的动物性。动物无所谓“公义”“道德”“责任”等,它们只有本能,而本能是以利于自己的生存和繁衍为中心的,所以,动物是自私的,人的本质也是自私的。一旦失去了产生文明的条件——物质保证和必要的道德、法律的约束——人就会暴露出人的动物性的本性。

这使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安纳塔汉岛事件:

1945年日本战败后,在一个火山岛(安纳塔汉岛)上,一个叫和子女人32个日本男人被困在这里。开始,大家还相安无事,后来,关系很好的两个人各得到一把枪,于是人的原始本性开始显露出来。

和子原有一个相好,但这两个有枪的男人恃着枪,也和子一起生活了。

后来,闹出了人命。一个“”和两个持枪男人平时关系不好的”男人从山上掉下来摔死了,大家都猜疑是他俩下的毒手。

再后来,这两个有枪的家伙直接光明正大的干掉了一个纠缠和子的男人。这一开始就停不住了。

后来,两个持枪的男人因为和子发生了矛盾,其中一个把自己昔日的好友杀了。于是,他成了这个岛上唯一有枪的男人。从此这个男人独占了和子。

然而这个男人开心了没有多久,就在一个晚上掉进海里淹死了。

于是,大家明白了,有枪就有女人。围绕着枪和女人,岛上的男人开始了杀戮……

到了1951年,他们被解救时,31个男人只剩下19人。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一旦没有规则的约束,人就会回归动物性,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就会重新占据人们的心灵,历经几十万年创造的人类文明就会荡然无存。对于人性,被称为“行为艺术之母”的玛丽娜也曾做过一个类似的实验:

在一个房间里,桌子上放着各种道具,包括枪、子弹、菜刀、鞭子等。玛丽娜面向着观众站在桌子前,承诺观众可以用任何道具,对她做任何事情,而她自己承担全部责任。

实验开始后,有人用口红在她的脸上乱涂乱画,有人用剪刀剪碎她的衣服,有人在她身体上作画,有人帮她冲洗。

随着时间推移,大家发现玛丽娜不作任何反击,于是开始有人划破了她的皮肤,甚至最后用上了膛的手枪对准她的头部,实验被迫终止。玛丽娜说:“一旦你把决定权交给公众,离丧命也就不远了。”

这一事件和实验说明:人性一旦不受约束,就会慢慢滑向罪恶的深渊。这一点,叔本华早就说过:“这个世界沉浸在罪恶之中:野蛮人互相吞食对方,文明人互相欺骗对方。这就是所谓的世道人心——只要条件允许,时机成熟,人人都是想作恶的。

再来看孟子主张的性善论,他的依据是“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这里面最重要的部分——仁义礼智为什么是人本来就有的反而没有论证,也就是说,最关键的的东西没有依据,所以他的说法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

所以说:人性本质上趋向恶的。地藏经云: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因为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而动物无所谓善与恶,他的一切目的是个体的生存,是自私的。我们的文明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然后,人慢慢有了情义,开了智慧,但是这智慧加在善上,人会变得善良,一旦加在恶上,有些人甚至比动物还恶,所以,禽兽不如不是一句夸张的骂人的话,而是真的存在。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再和别人纠结了。人性本来就趋向恶的,于是,我们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学会宽容和放下。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