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心顿歇,歇即菩提(狂心顿歇)

禅宗真是太殊胜了。

禅宗大祖师轻易不留文字,偶尔留点文字也是开宗明义,直奔主题,没有丝毫啰嗦。

就拿三祖僧璨的《信心铭》来说,一开头就把佛法说完了。《信心铭》的第一句是这样写的: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就是说想得道一点都不难,只要去掉拣择心就行了。拣择就是分别,拣择心就是分别心。憎爱是由拣择分别之心派生出来的,拣择心去了,憎爱也就没有了。无憎爱就无须取舍,无取舍就平等了,就一任随缘了。一任随缘就没有烦恼了,佛法的目的就达到了。你看一句话就点到根本处,何其痛快!

再举一个例子,永嘉禅师的《证道歌》,很多人都很熟悉,其开头是这样写的:

君不见,

绝学无为闲道人,

不断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

幻化空身即法身。

也是一句话就说到根本处。怎么讲?你看,绝学,佛法不是学问,用脑子研究是成不了佛的。无为,佛法不是造作,不要试图用任何手段达到成佛的目的。学问和手段都只是真实修行的前期准备而已。闲道人,怎么叫闲道人?没有事的道人。什么闲?心闲。心中无事,让心休息。所谓修行学佛,就是让心休息。肯休息就是道人。心彻底休息了,再也不妄动了,那就得道成佛了。正所谓“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用不着去研究什么是菩提,也用不着又造作一个菩提。菩提只是一个彻底休息的状态,而不是任何一个东西,心彻底休息了,那就叫菩提。

学佛的人都想断除妄想,妄想是什么?它只是一种虚妄的想象而已,没有任何实体,有实体就不叫妄想了。妄想也是真如的一个作用,离开妄并没有一个真可得。既然妄想无实,你又要断除个什么呢?不执著就是了。断除妄想本身还是一个妄想。

再看下面两句:“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没有一个什么叫无明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清扫或驱除,所谓无明只是一种不自觉不知道的状态,这种状态正是佛性的一种作用,它并不能离开佛性而存在。另外,我们的身体也是空的,所谓身体,只是法身即空性的显化而已,并没有一个真实的实体。

这样讲一般人很难理解,分明有个身体嘛,干活还会累,挨打还会疼。那你就想一下,我们做梦,梦中有个我,有个身体,东奔西走,干活也累,挨打也疼,但那是真吗?不是真的,那只是心的一种作用、一种显现而己。

我们现在正在梦中,凡夫迷而不觉,圣人知道,不知道这个真相的不是真圣人。我们这个色身乃至身外的山河大地都是假合之相,没有一丝一毫的实体,都是我们法身的作用。

法身是什么?法身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我们的本心。因此说万法唯心所显,唯心所造。

你看,四句话就把佛法说完了,把身心宇宙都说完了,你若真实地理解了这四句话,你就明心见性了,就没有事了。

怎么样?痛快吧?若你听到这里还没听懂,还放不下,那你去研究吧,造作吧,折腾吧,有的你忙的。

摘自赵文竹《旁观者》

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