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红塔-“江西第一古塔”(浮梁红塔大酒店)
在江西景德镇市浮梁县旧城内西面的一个小土堆上矗立一座红塔。九层高的塔拔地而起,矗立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建造和完善浮梁的千年古塔,离不开黎文表和黎文聪这两个人的功绩。据史料记载,两人都是江西浮梁人,又都是虔诚的佛教居士。黎文表生活于五代末年至宋代初年。黎文聪,生活于宋代中期仁宗年间。
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有个叫度的和尚,见此地没有佛寺,便到处化缘,在县治西隅建寺,名西寺。
在唐代,一般具有规模的寺院都建佛塔,用于供奉佛的舍利或藏放经卷,或藏放对佛教有贡献的高僧的遗骨。西寺在建成后的几十年里,各种设施逐渐完备,但未曾建塔。
宋代建立政权后,对佛教、道教实施“僧祗户”和“道观户”政策,即寺院道观的产业不纳税,和尚、尼姑、道士、道姑不服役。于是,西寺建塔列入了日程,时间为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黎文表很想在西寺建塔,却苦于无资金。传说,他梦见佛祖,说浮梁县城是个龙舟,因而常有洪灾,若不解破,便有覆没的危险。办法是要在舟尾立一高塔,象征桅杆,使龙舟平安,以消除灾害。僧人们将这个神谕四处游说,果然募化了不少钱财。黎文表等又请来一批能工巧匠,择吉日兴了工。经过大家的努力,不到一年的时间塔便建成,定名为大圣宝塔。新塔高十三丈,巍峨雄伟,成为浮梁一大景观。寺也因塔而名为西塔寺。
可是新塔建成后,每遇大风或雷雨,便摇摆不定,僧侣们深为忧虑,却又无可奈何。直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又有一个叫黎文聪的佛门居士,主动请缨要解决这个难题。他先请专门建塔的师傅们找出原因,然后卜问了神明,决定在塔顶加重压力,以使塔身不再摇晃。于是,僧侣们再一次化缘。施工开始后,先加固基础,再修缮塔身。黎文聪则捐钱一百,用生铁铸成一个大盆,覆盖在塔顶之上。从此以后,高塔果然不再晃动了。
红塔与鄱阳永塔寺塔、信丰大对寺塔属同一类型。历史上,红塔曾被列为昌江八景之一。它是中国古代七十二名塔之一,也是江西省境内现存最早的、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大型古塔,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江西第一塔”。
1970年有关单位对红塔进行实地测量时,发现塔顶有一个复盆,铜质锅状,铸有文字,曰:“浮梁县太平坊弟子黎文聪,自舍钱一百文足,铸造大圣宝塔上覆盆一所,永彰不朽者。康定元年,岁次庚辰四月二十八日。”
现红塔塔高40.47米,底层边长为5.2米,各层逐渐向内收进,至顶层边长的3.7米。红塔六角七层,每面有二朵铺作,角上有转角铺出,除第二层同第一层的门窗较高无平座外,余各层均有平座,每层平座设有三门,各据一面,余三面无门,各据一面,余三面无门,因墙厚度大,故塔内形成一条长巷。
1984年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对红塔进行重修,历时两年,全面修复对外开放。
塔的每一层都用青砖搭檐和平台,平台外侧不设护栏。整个塔身形象简洁壮观。
塔身用大型青砖实砌,底层壁厚达3米。既然红塔是用青砖砌成,为什么会是红色的呢?因为砌结塔身时用的封砖灰浆是用石灰、糯米浆、红土壤和砂四种成份混合而成的,经过几百年的风雨侵蚀,里面的灰浆中的红壤不断外溢,逐渐把整个塔身染成红色,所以一座青砖塔终于变成了“红塔”。
据《浮梁县志》载:年僧度创,塔高十三丈,宋造,明万历三年,塔重修”。因外墙为红色,故名红塔。
红塔采用穿壁绕座式结构,这种结构非常特别。
要登临塔顶,必须从塔内底层先上一层,然后穿出塔门外,沿着塔外平台绕半圈(平台宽度不足50厘米),再从另一个门进入塔内上台阶登上一层,然后再出来绕半圈。这样往复,才能登上塔顶。由于登塔方式非常特别,塔外的平台又很窄,而且没有栏杆,登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1984年重修红塔时,将底层向上登塔的通道封堵起来,以避免游客登塔时发生意外。
红塔内部
红塔顶部以迭涩构成,其桔构与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第一层塔心走循的天花相同。
红塔细节
红塔的佛名为“大圣宝塔”。门前楹联:“出入有僧皆佛印,往来无客不东坡”。佛印饶州浮梁人与苏东坡是道友,常有往来。这副对联就证明他们的关系之好。
在浮梁还有许多关于红塔的传说。相传元朝末年,朱元璋(也就是后来明朝的开国皇帝)与陈友谅为争夺天下大战鄱阳湖,开始时朱元璋落败,沿昌江退到浮梁县城,躲到红塔顶上,陈友谅带追兵进县城搜查,但没有上到塔顶搜查,结果没有搜到朱元璋,于是就撤兵走了。没搜塔的原因一是塔是佛教圣地,一般兵家不进入;二是朱元璋当时进入塔时是伏地爬进去的,塔门上的蜘蛛网没有被弄破,追兵认为没有人进塔。朱元璋从塔顶下来后,当地百姓送灰水粑(碱水粑)给他作干粮,从此浮梁县的碱水粑成了地方有名的特色食品。朱元璋后来当了皇帝,告诉他的子孙,说浮梁有座塔曾救了他一命,那座塔已破烂不堪需要维修,由于他慌张逃命,没有看清塔名,只记得是红色的塔。后来他的第九代孙子,1575年,万历皇帝朱翊均登基第三年,就从国库拨专款重修红塔。按常规,国家是不出钱修建寺塔的,寺塔都是靠僧人化缘或信徒香客们捐助而修建的,这次属于特例。
红塔高耸入云,数里之外就能看到它的雄姿。该塔角檐飞翘,铃铛作响,高大的塔影投入邻近的莲荷塘中,夕阳西照,景致绝妙。历代诗人题吟甚多。明宣德元年(1426年),浮梁知县曾鼎有诗云: 巍峨雁塔倚虚空,铃铎声传十里风。 绝顶曾藏金舍利,闲阶倒栽玉芙蓉。 光连霄汉行云外,影浸池塘夕照中。 步履登临遥望处,江山如画胜无穷。
红塔虽然历经千年风雨,至今仍巍然耸立在昌江河畔,充分显示了它设计的科学性,反映出当时工匠的建筑水平和审美情趣,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集中体现。红塔忠实地记录了浮梁的诸多历史概貌与变迁,是浮梁历史的见证,是古代浮梁的标志性建筑,如今也是浮梁县具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和游览胜地之一。
(欢迎关注或转发,搬运侵权者必究)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