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东济南的一书生发出的千古感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哪首诗)

人生漫长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东济南的一书生发出的千古感叹

在重武轻文的元朝有这么一个书生,他从小就品学兼优;后来入朝为仕,政绩斐然;为了广大学子,想方设法恢复了科举;辞官归隐后,朝廷六请不出;关中大旱,却以年迈之躯劳卒任上,他就是元代名臣--张养浩。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东济南的一书生发出的千古感叹

张养浩在寒食节前后出生在济南历城的一户富裕人家,从小就品学兼优,文采飞扬;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张养浩七岁时,外祖父一家从济南迁徙至江南,张养浩随母亲送行到城西,在路上捡到别人丢失的财物,失主已经走远了,张养浩又追上去交给失主。

张养浩10岁时,读书学习非常用功,经常昼夜不辍,父母担心他太过用功累坏身体就制止他,而他白天把书默默地背诵,晚上关上房门点上灯,偷偷读书。

都知道山东这地方盛产学霸,张养浩当然也是其中之一;不夸张地说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张养浩是无所不读,诗赋、文章无所不 能,尤长于散曲,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东济南的一书生发出的千古感叹

十七岁的张养浩游历济南舜耕历山(今济南千佛山)曾作《过舜祠》一诗:

太古淳风叫不还,荒祠每过为愁颜。苍生有感歌谣外,黄屋无心揖让间。

一井尚存当日水,九嶷空忆旧时山。能令子孝师千古,瞽叟元来不是顽。

此诗让张养浩开始在圈内崭露头角,大家都开始关注这个年轻帅气的小书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东济南的一书生发出的千古感叹

十九岁的张养浩再游济南白云楼,作《白云楼赋》:

吁其高哉,兹楼之有如此兮。括万象于宏敞,飞四阿于鸿冥,初疑阳候海底鞭出一老蜃,喷云吐雾,扶舆五色凝结而成形,又疑大鹏九万失羊角,踞兹胜境而不去兮。翼结华鹊之烟雨,背摩宵汉之日星。我来宣郁一登眺兮,众山故为出奇秀。恍然身世游仙庭,凭栏俯视魄四散。耳根但闻风铁音,冷冷上有浮云容......

白云楼赋》一经面世,人们争相传抄,一时间洛阳纸贵。最终文章传到山东按察使焦遂那里,焦遂惜才,推荐张养浩做了东平学正。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东济南的一书生发出的千古感叹

后来张养浩又被推荐进了御史台,从此,张养浩正式进入官场;为官初期,张养浩结识了元代著名政治家元明善。元朝因为重武轻文,很多学子都没有入仕之途,张养浩迁翰林直学士后和元明善一起进言科举的重要性,最终在两人的积极运作下,朝廷重新开始了科举考试。恢复科举开启了寒门学子的入仕之途,登科的士子非常感激,纷纷要登门拜谢,却被张养浩婉拒,只是告诫他们说:“只要想着怎么用才学报效国家就好了,不必谢我,我也不敢受诸公之谢。”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东济南的一书生发出的千古感叹

张养浩一生为官清正,颇有政声,历仕礼部、御史台掾属、太子文学、监察御史、官翰林侍读、右司都事、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英宗即位后,帝后矛盾加剧,朝中权臣倾轧,朝政混乱不堪,英宗更是喜怒无常,刚愎自用;张养浩以父老归养为由,辞官离京回到了大明湖畔。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东济南的一书生发出的千古感叹

辞官归隐后的张养浩“视荣华如风花之过目,鸟声之悦耳。以六合为家,四时为友,寄傲林泉,纵情诗酒”,后张养浩在大明湖畔修建了一所住宅,白天与三五好友泛舟湖上,饮酒赋诗唱曲,夜里则秉烛思读,过着神仙般的悠闲生活;也是在此期间,张养浩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例如:

《中吕·普天乐·大明湖泛舟》

影摇动城郭楼台,杯斟的金波滟滟,

诗吟的青霄惨惨,人惊的白鸟皑皑。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东济南的一书生发出的千古感叹

又如《郊饮醉归》

昨朝醉田间,欲借山为枕。

青山不肯前,却枕白云寝。

如果没有意外,张养浩准备在诗酒相伴下度过余生了。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东济南的一书生发出的千古感叹

后来元朝政局动荡,历经数任皇帝,每一任皇帝都曾召请张养浩继续回朝为官,张养浩全都拒绝了;也就是为什么张养浩的祠堂被称为“七聘堂”的原因。前后八年,朝廷六次召请,张养浩都直接拒绝了,直到第七次召请的时候,朝廷“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这一次张养浩接到任命后,没有拒绝,立刻“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星夜奔赴任所”;也是此时,世人才恍然大悟:能请动张养浩的并不是朝廷的高官厚禄,而是这灾情之下他为民承重的精神!

在上任的路上张养浩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元史·张养浩传》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登车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一路上张养浩目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万千,写下了那首千古名句: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东济南的一书生发出的千古感叹

1329年3月30日张养浩路过华山,到西岳庙去求雨,哭拜在地上都爬不起来,并作了《西华岳庙催雨文》以向上天求雨,也许是此举感动了上苍,四月一日,连日大旱的陕西竟下起了大雨,张养浩又作《谢雨文》等诗文以言欣喜之情。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东济南的一书生发出的千古感叹

之后到任的张养浩开始了救济灾民、稳定人心、调控粮价、处理营私,在此前间张养浩听到民间有人为了奉养母亲而杀死自己儿子的事,为此大哭了一场,并拿出自己的钱救济了这户人家;《元史·张养浩传》:“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张养浩在任四个月,为了处理灾情,一直住在官署,从未回家,要知道此时的张养浩已经60高龄了,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导致张养浩积劳成疾,病死于任上。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东济南的一书生发出的千古感叹

可以说,张养浩是在任期内被活活累死的!

那一天,八百里秦川,都失去了颜色!

“关中百姓哀之如失父母”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