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鼻祖一一舜帝

厚黑鼻祖——舜帝

文/余长城

《厚黑学》一书作者李宗吾认为:三国时期人物,心至黑者为曹操,面至厚者乃刘备;古之英雄豪杰,莫不因为厚黑之学。上溯更远,则勾贱厚黑至矣。但有史以来,真正担得上厚黑学鼻祖者,却是舜帝。

面厚之人通常有个硬伤,那就是出身低微。唯其出身低微,则常没面子,久之脸皮就变厚了。而心黑与否,与出身无关。故以厚得天下者,皆会转变为心黑,因其名声不好而怕被人轻视。且脸厚之人,多有变态,可同贫贱不可共富贵;一旦得天下,则屠戮功臣,勾贱、朱元璋如是。刘备之所以没这么干,是因为刘备并未得天下,只得三分之一而己。

厚黑鼻祖虞舜,出身低微,司马迁虽言其为颛顼七世孙、黄帝九世孙,世人多不信。舜又名重华,意为重瞳,古人以为异象,实则是一种眼科疾病。那么舜是怎么依靠厚黑之术一步步爬上权力王座的呢?

《史记》载:“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舜之所以被人称孝,是因为其父、后母、弟常欲杀之,而舜却不失人子之道。“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舜在二十岁时就以孝闻名了,到三十岁被推荐给尧帝,至少在十年期间,舜一直就是这么做人的,他的孝名也至少传播了十年,才传到尧帝耳中。

舜特别聪明有心计,这样才能不被父母兄弟所害;其次,舜个人能力很强,耕、渔、制陶、作什器样样精通。且舜以其贤名,在三十岁之前已经成为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时人多附之。“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炎黄时期为部落联盟,若想在联盟中任职,则必须身为部落酋长。舜所居之地已然成聚、成邑再成都,俨然已经是部落酋长了。

舜被尧任用之后,开始拉帮结派。尧帝主要任用羲氏、和氏、四岳(有说四岳即羲、和四族)。舜帝向尧帝推荐帝颛顼的后人“八恺”、帝喾的后人“八元”共十六族为官。由此推断舜不是颛顼后裔。若舜是颛顼的七世孙,为什么不在“八恺”门下?

舜掌握实权之后,开始打击异己,先后流放了昔帝鸿氏的后人浑沌、少皞氏的后人穷奇、颛顼氏的后人梼杌、缙云氏的后人饕餮。帝鸿氏、少皞氏、缙云氏都是没落氏族,梼杌可能是与“八恺”不睦的另一族系。黄帝时的人物大鸿可能是帝鸿氏的后裔,“官名皆以云命”,很可能黄帝时帝鸿氏、缙云氏仍是望族。

舜作为接班人二十年后,尧帝老,“使舜摄行天子政”,舜更进一步打击异己、巩固势力。在外敌方面,流放了“三苗”;在内敌方面,流放了共工和举荐共工的讙兜,殛杀了禹的父亲鲧。但是举荐鲧的“四岳”,舜不敢得罪。很奇怪为什么要杀死鲧。舜流放了七个部落,却独独杀掉一人。鲧虽说治水无功,但没有功劳总有苦劳。最可能的解释是鲧治水得罪了太多部落,劳民伤财,“负命毁族”,所以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至于鲧治水一共治了多少年,《史记》称“九年,功用不成”。由此推算尧用鲧治水是在用舜十一年之后。如果舜是摄行天子政的当年杀死鲧,则当年舜五十岁,那么鲧多大呢?《史记》说鲧是是颛顼的儿子,而舜是颛顼的七世孙,鲧比舜高了五辈,可能吗?即使是禹,也比舜高四辈,怎么可能禹的年纪比舜还小?光是《史记》中就提到颛顼的后裔有“八恺”、舜、梼杌、鲧、秦(国)、楚(国)。《史记》中帝王认祖归宗于黄帝的说法一直备受后人争议,很显然舜不是颛顼后裔。秦、楚为“帝高阳之苗裔”的说法也不可信。

舜摄政之后用二十二人(氏族),分别是:禹、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倕(垂)、益、彭祖、“十二牧”。舜不再重用的有“四岳”、朱虎、熊罴、“八恺”、“八元”等。《史记》中未言舜授予彭祖何职,但彭祖显然是个明哲保身的典型人物,故能够历尧、舜、禹三世,其后裔封国更历夏、商两朝,故传言彭祖活了八百岁。“四岳”自尧帝中后期其身份就类似顾问一职。朱虎、熊罴在黄帝时代立过大功。

从舜刚选为接班人时举荐“八恺”“八元”,到掌握实权之后打击老牌氏族,再到执政后其所用二十二人几无老牌氏族来看,舜在执政后进行了很大的人事调整和政治革新,从此老牌氏族就不断走下坡路了。

而舜在被尧选为接班人后,其父、母、弟还两度想杀掉他,而他却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杀死弟弟象,即位后反而封象为诸侯,“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如子道”,不可能说不“厚”。

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之野,葬于九嶷山,死因不明。舜曾流放讙兜于崇山(今湖南张家界西南处有山名崇山,传言为讙兜流放之处),且“南蛮”一直与中原为敌,焉知舜不是死于敌人之手?以《史记》推算,舜死时100岁,娥皇、女英也应该90岁左右,怎么可能仍千里寻夫,泪洒斑竹?所以说尧帝活98岁、舜帝活100岁都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物质生活极度贫困的原始社会时期。司马迁写《史记》不敢写“三皇”,只以“五帝”开篇,但“五帝”之事亦多传说,特别是其寿命、在位时间、后裔都无从考察。《淮南子》认为:“舜南征三苗而遂死苍梧。”《帝王世纪》持同样观点:“舜荐禹于天,使禹摄政。有苗氏叛,南征,崩于鸣条,殡以瓦棺,葬于苍梧九疑山之阳,是为零陵。”舜是第一个历史记载葬于陶棺的人。四千多年的中国,已经能够生产那么大的陶器了,真是不简单,也算奢侈。看来大禹对舜帝还算不错,即使舜杀了禹的父亲,而禹仍造最大的陶器来安葬舜帝。

李白之诗流传千古,其中有云:“尧幽囚,舜野死。”虽然李白不是史学家,但也不是白口说瞎话之人。据《竹书纪年》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或“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对于尧帝结局,后人多采信《竹书纪年》这一说法,不信司马迁,为何?因为上面已经说过,《史记·五帝本纪》中不可信处太多,一是尧、舜不可能活到一百岁,二是舜不可能比禹晚四辈而年长。

舜野死很正常,但“尧幽囚”就不正常了,这还能说舜是个“孝子”吗?尧可是舜的岳父,两个女儿都嫁给了舜,可是为了取之帝位,只能说舜那是相当的黑呀。其表面上“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加封弟弟象为诸侯,那又是相当的厚啊。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