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事: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佛典故事因果报应)
佛典故事:琉璃王与释迦族
古德云:“千百年来碗里羮,寃声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这首偈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我们碗盘里面的众生肉,都是许许多多的众生被杀害而来的,因此那些被杀众生的怨恨哀嚎声就像大海一样难以平复;所以如果想要知道世间会有那许许多多的刀兵劫(象是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争)的因缘,我们只要听听半夜屠宰场里,杀猪宰羊等种种的悲惨哀嚎声音就可以知道了。
接著我们来看一则佛典故事,这则故事说明了因为过去世杀鱼而造成今世战争导致释迦族被灭的因缘。这是发生在两千五百多年前 佛陀在世时,佛陀亲族—释迦族—的一件血淋淋的故事。在许多经典如《增壹阿含经》卷26〈等见品〉中皆有记载。这个故事的起因是憍萨罗国的波斯匿王,他年轻时因为希望与释迦族的公主通婚,于是他命令释迦族送一名公主入宫和亲。释迦族暗自违命,由摩呵男长者家中的一位美貌的婢女假扮成公主,那位婢女也就是后来波斯匿王的大夫人——茉利夫人;茉利夫人与波斯匿王生下了王子——毘琉璃。后来,琉璃王子长大回到母亲的释迦族故乡却遭受族人羞辱,才知道她母亲是婢女的真实身分,因此心中怨恨著释迦族,发下恶愿希望长大继位后能够报仇。后来他登上王位成为琉璃王率兵攻打释迦族,佛陀还阻挡了二次,但仍旧无法阻止此业力的牵引!
《法句譬喻经》中也有提到这个故事,从前佛陀在舍卫国时,波斯匿王的次子琉璃,于二十岁时领兵将父王罢黜,并且杀死了兄长只陀太子,自立为王。
有一恶臣名为耶利,告诉琉璃王说:「大王,当初您身为皇子,到迦毗罗卫国学习,曾受到释迦族人的辱骂。那时,大王曾发誓说:『若当上国王,必报此仇!』现在我们兵强马壮,正是报仇的时候。」
于是琉璃王在恶臣的佞言鼓励下,便带兵攻伐迦毗罗卫国。佛陀听到消息后,虽然知道这是迦毗罗卫国人民共业的果报成熟,但为了祖国人民,他还是想要克尽心力。
于是佛陀独自来到琉璃王军队必经的路上等待,并且刻意在路边一棵枯树下静坐。
琉璃王远远地就看见佛陀,心中虽然百般不愿,还是勉强下车顶礼佛陀。琉璃王问道:「佛陀!这前方不远处就有枝叶繁茂的大树可以为您遮阳蔽日,为何您要选择在这棵枯树下打坐呢?」
佛陀回答:「你说的没错,但是亲族之荫,更胜余荫。」
琉璃王听出佛陀的弦外之音,深受感动,心想:「以前国与国争,只要遇到沙门就会退兵,何况今日是遇到佛陀。」琉璃王因而带兵回国。
就这样连续三次,只要琉璃王准备带兵攻打迦毗罗卫国时,途中一定会遇到佛陀端坐在枯树底下,所以琉璃王都只好下令回兵。
但是到了第四度出兵时,佛陀知道释迦族共业的果报是无可避免,所以也就不再阻止。他对迦毗罗卫国的人因不懂得忏悔觉悟而招感今日的劫难,深表惋惜与怜悯。
目犍连尊者听到琉璃王又集兵要去攻打迦毗罗卫国,怜悯那些即将受害的人,于是向佛陀禀白说:「现在琉璃王要去攻打迦毗罗卫国,我希望以四种方便来救护迦毗罗卫国的人:一是将人民安置于虚空中,二是安置在大海中,三是移至两座铁围山之间,四是安置到他方大国中,令琉璃王不知他们的去处。」
佛陀告诉目犍连尊者:「虽然你有神通力可以安置迦毗罗卫国的人,但众生有七件事是无法逃避的,就是生、老、病、死、罪、福和因缘,所以即使你欲以神5种通力解救迦毗罗卫国的苦难,他们还是无法逃脱过去所种下的罪业。」
目犍连尊者听了佛陀开示后,还是不忍迦毗罗卫国的子民受到迫害,于是运用神通力将一些精英放至钵内,举至虚空当中,希望能帮助他们躲过此难。后来琉璃王攻伐迦毗罗卫国,残杀了三亿人民。
战争结束后,目犍连尊者前往精舍,告诉佛陀:「当琉璃王攻打迦毗罗卫国时,弟子承佛威神力,将迦毗罗卫国精英安置于虚空当中,解救了他们。」
佛陀问目犍连尊者:「你已经去看过钵中的人吗?」目犍连尊者回答:「还没有。」于是佛陀说:「你先去看看他们吧!」
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力将钵取下,看到里面的人全已死亡,不胜悲泣地告诉世尊:「钵中之人均已殆尽,我虽欲以神通力救护他们,仍无法免除他们的宿世罪业
佛陀慈悲地告诉目犍连尊者:「久远以前,有一个村落,村中有个大池塘,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鱼。一天,村里人决定将池中的鱼捞尽吃掉,所以全村不分男女老幼都聚集于池边捕捉。
有一个小孩,本性善良,虽不吃肉,但见到活蹦乱跳的鱼儿,便顽皮地拿着棒子朝最大的那条鱼头上敲了三下。
当时的大鱼就是现在的琉璃王,他所带领的军队就是当时的鱼群,捕鱼的村人就是现在的释迦族,而那个顽皮的小孩就是佛陀的前世,虽未吃鱼,却也因敲鱼头的果报而头痛三天
说完这段前世因缘,佛陀告诉大众:「生、老、病、死、罪、福和因缘这七件事,即使是佛陀、菩萨圣众,隐形分身也都无法逃脱
并说偈言:「非空非海中,非隐山石间,莫能于此处,避免宿恶殃。众生有苦恼,不得免老死,唯有仁智者,不念人非恶。」
世尊说完此偈,座上无数听众,因听闻佛所说之无常法要,深感悲戚,个个专心思惟佛陀的开示,不久即证得须陀洹果。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二》
琉璃王的结局如何呢?
琉璃王灭了迦毗罗卫国后,至第七日,王领诸兵众及诸婇女往阿脂罗河娱乐,夜半骤起狂风暴雨,悉为大水淹没。王死,入阿鼻地狱,其宫殿亦为天火所烧毁云,死后进入阿鼻地狱。增壹阿含经中有记载。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流离王及此兵众不久在世,却后七日尽当磨灭。”
是时,流离王闻世尊所记:“流离王及诸兵众,却后七日尽当消灭。”闻已恐怖,告群臣曰:“如来今以记之云:‘流离王不久在世,却后七日及兵众尽当没灭。’汝等观外境,无有盗贼、水火灾变来侵国者。何以故?诸佛如来语无有二,所言终不异。”
尔时,好苦梵志白王言:“王勿恐惧,今外境无有盗贼畏难,亦无水火灾变;今日大王快自娱乐。”
流离王言:“梵志当知:诸佛世尊,言无有异!”
时,流离王使人数日,至七日头,大王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将诸兵众及诸婇女,往阿脂罗河侧而自娱乐,即于彼宿。是时,夜半有非时云起,暴风疾雨。是时,流离王及兵众尽为水所漂,皆悉消灭,身坏命终,入阿鼻地狱中。复有天火烧城内宫殿。
尔时,世尊以天眼观见流离王及四种兵为水所漂,皆悉命终,入地狱中。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作恶极为甚,皆由身口行,
今身亦受恼,寿命亦短促。
设在家中时,为火之所烧,
若其命终时,必生地狱中。”
尔时,众中多比丘白世尊言:“流离王及四部兵,今已命绝,为生何处?”
世尊告曰:“流离王者,今入阿鼻地狱中。”
省思:
《地藏经》云:「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从无始劫来,众生因一念不觉,起欲爱染着之心,所造罪业多如恒沙,故于六道之中轮回不已,无法超脱。
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今日我们有幸听闻佛法,即应深信因果之理,除了忏悔无始劫来的罪业,亦应从因上积极落实,觉察、觉照每个起心动念,如此才能随缘了旧业,更不造新殃。
再者,我们更须体悟无常之理,生命稍纵即逝,转息即是来生,所以我们应当把握「佛法难闻今已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之殊胜因缘,发菩提心、发长远心,尽未来际永不退转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