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人禁佩,玉器历史中葬玉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导语:
中国古代玉器制造历史悠久,文化流传深远,玉器的功能除了美观、装饰以及身份象征外,还有随葬祭祀的作用。古代人会将人死前常用的物件用来陪葬,而其中以玉器最为吸引人注意,它也代表着不同阶级的礼制文化。 古人甚至认为将不同的玉器作为葬品,能够保护尸体,有防腐的功能等等,因此葬玉文化也是玉器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葬玉文化的起源是什么?为什么古人认为玉器有防腐功能?陪葬玉器的种类有哪些?它又对整个玉器文化有着什么样的影响?葬玉文化的起源
中国的玉文化历经八千年,比文字的历史更长,它是中华历史的瑰宝,也是文明的重要载体。玉也是古人对于美好事物与人物的形容比喻,”君子如玉“就是这样一种说法。 玉器的作用也不仅仅局限于装饰和美观上,古人讲究祭祀先祖、神灵,认为玉是他们沟通的一个重要媒介,因此玉也有通灵玉器的隐意。古代各个阶级层的人能够佩戴玉器的种类也不同,它代表着身份地位,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佩戴的。 古时的葬礼规格从将生者常用或珍贵物品陪葬,到将认为有特殊功效的玉器加入陪葬品中,这不仅仅是文化的前进,也是玉器文化在历史上的发展。正因为古人认为玉可通灵,可以辟邪除崇,防腐等,所以以玉敛葬的作法逐渐频繁,到了墓葬不可缺少的情况。 (图一 金丝玉缕衣图) 葬玉文化里的葬玉是指一些用来保存尸体的玉器。葬玉在汉代时期数量最多,也是最能体现汉代玉器风格的玉器。因为工艺与规格的不同,汉代时期出现的各种葬玉里,以”金丝玉缕衣“最为珍贵,玉雕的工艺水平发展极快。葬玉文化中的玉器种类
因为玉器有着诸多祭祀类功能,古人将玉器与亡者一同埋葬,不仅仅希望可以保存尸体外,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象征。而葬玉习俗中的葬玉也不是指埋葬到墓中的玉器,而是特指着为了保存尸体而特别制作的玉器。 从石器时代到汉代时期的不断衍变过程中,葬玉经过长时期的发展,也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规格,其中葬玉包括了玉衣、玉琀、玉握、玉枕、玄璧、九窍塞以及镶玉馆等。 (图二 镶玉棺图) 在河北满城汉墓里出现过一件著名葬玉”金丝玉缕衣“,这也是《后汉书》中曾经提及过的葬玉,是根据阶级葬玉规制下,帝王使用的金缕,而皇后、公主、大臣之类,可以使用银缕。这件从河北满城汉墓里发现的”玉衣”,是汉代时期中山靖王夫妇的玉衣,也可以看出当时汉代时期关于葬玉的使用上,在实际情况中的规制上也不是特别严格,后汉书中的规制也是在东汉之后才严格规定的。 玉衣的前身是由五组玉片组成的”缀玉面罩“,而玉衣又称为玉柙或者玉匣,是通过金丝、银丝或者是铜丝来把有小孔的四角玉片连接制作的,包括了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以及鞋子这几个地方,玉片也不完全是四角有孔玉片,也出现过圆形、三角形等形状。 (图三 战国时期缀玉面罩图) 古人制作玉衣这件葬玉的初衷是为了保存尸体不朽,而玉琀则是放在亡者口中的小型玉器,也被称作是”饭含“。 这件葬玉在中国的丧葬文化里是重要仪礼,起源很早,盛行时期是商朝,到了西汉时期多把玉琀的外型定形成蝉的造型。古人希望玉琀这件葬玉可以镇惊辟邪,保护尸体与亡者灵魂。 (图四 玉琀图) 玉握是指被亡者握在手里的葬玉,而亡者在下葬时手里需要握住物体的习俗从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到了后期葬玉文化发展,逐渐变成了亡者入葬在手里握住玉握这件葬玉。玉握的造型最常见的是圆柱形,但是没有固定的形态,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以玉猪作为玉握的形态。 (图五 满城汉墓出土九窍玉塞图) 九窍塞这件葬玉是指可以封住亡者”九窍”的玉器,即指塞在亡者九个部位的玉塞。古人认为这种葬玉可以封住亡者的精气,让这些精气被封住不会外泄,而精气不外泄可以使尸体保存不腐,这也是认为葬玉能够保存尸体的一个因素。完整的”九窍塞”也在中山靖王墓中发现,让后世对于葬玉文化能够进一步了解。葬玉造型中体现的文化
葬玉中玉琀这一玉器,在战国时期并没有固定的造型,猪、牛、羊、鱼、鸭等等动物造型都被雕刻成玉琀过,表现出”不欲虚其口“的象征意义。在秦朝时期的琀有着等级之分,比如天子口中的葬器是珠,诸侯口中的葬器为玉,庶人口中含着粮食。后来,葬玉文化发展,琀渐渐变成了以玉琀含口的习俗。 (图六 曾侯乙墓出土战国动物形玉琀图) 到了西汉东汉时期,玉琀的造型被定形成了蝉的样子。原因有两种,一是因为蝉这个形象在古代表达的是高洁,在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二是因为蝉这生物是会经过一段时间后蝉蜕,又重新出现,在古人眼中有着复活的寓意。古人认为将蝉的形象做成玉琀,放在亡者口中,能够保存亡者尸体不腐,甚至有着亡者能够复活的观点。 (图七 蝉形玉琀图) 玉握这一葬玉的出现源于,古代百姓对于鬼神往生后的阴间世界的恐惧,他们认为去了另一个世界时,自己会重新变成一无所有的状态,生前经过享受各种珍贵物品的贵族王室们,对于这一点猜测是感到很恐惧的。 (图八 玉猪握图) 因此衍变成为死时候亡者不能空手而去,就算是前往阴间,手里也要握着权力和财富。在古代,猪这一种生物,就被认为是代表着财富,它也是百姓的主要肉源之一,在祭祀时候,也多用猪身上的部位祭祀。因此,玉猪握这一葬玉形象出现,表示盼望亡者在另一个世界里可以”食无忧”。 玉塞也指的是”九窍塞”,是古人认为可以封闭人关窍精气的重要葬玉。在功能上和玉衣等是一致的,表达着古人对于亡者的尊重和尸身保存的期盼。葬玉在玉器文化中的影响
古代人认为人活着才叫人,死后就是鬼,而鬼的世界究竟存不存在活着的人只能靠猜想。中华历史上的祭祀礼仪从很久之前便存在,而祭祀鬼神、先祖的东西也逐渐变多,变得规整,有一套完整体系,古人按照体系与规制进行祭祀。 古人也认为鬼的能力变化莫测,是比人的能力更大的,因此心里存在敬畏感,认为人生前需要的物品在成为鬼之后,也仍然是需要的。并且除此以外,古人还会祈求鬼神保佑,从疾病、收成等等方面,觉得都有着祭祀的需要。而祭祖,也是祭祀之礼中一件谨慎且隆重的事情。 在中国历史上,葬玉文化的盛行离不开古人对于鬼神的猜测以及礼制的完善。玉器是中华民族历史组成的重要部分,每个朝代不同,玉器规格也不同,从很多时候,我们后世通过发现不同的玉器,从而进一步发掘玉器所在历史时期的文明。结语
葬玉文化是中华玉器历史中的一部分,也是祭祀礼仪的重要领域。葬玉的出现源于古代人对于鬼神猜测敬畏的需要,也是表现他们对亡者的保护方面。 葬玉文化的出现以及发展,带动了很多领域的前进,如玉石雕刻技艺等等,融合了各方面观点而进一步发展,用不同的雕刻手法与形象,来表现出不同时期的葬玉形象。★《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