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周至县还有一座比楼观台、重阳宫还历史悠久的道教祖庭
我去周至县的峪口比较少,特别是县西边,这次带着家人去周至县最西南山边转转,是因为这里有熟人。
这是国庆节的第一天,高速堵得一塌糊涂,我们走低速沣东大道、河堤路,一路到了哑柏街道,也走了三个小时。风景不错,一路上看到了都是收获的猕猴桃,正在装箱外外地发送。
走进哑柏镇,腰里别个棍,据说这里民风彪悍,但是街道的荞麦凉粉还是不错的。
在丹阳村吃了饭,大家约着山边转转。除了村就是丹阳观。当地人有个说法:先有丹阳观,后有周至县。
丹阳观建得早,据说有3000多年历史,最早叫做洞清庵。传说西伯侯姬昌屯兵时,堪察地形,曾在这里朝圣,因神庙建在土石洞内,故名洞清庵。
金初,全真教马丹阳扩建庙宇,在这里建了一座斗姥元辰楼(为当时中国道教庙宇之最)。马真人传道授学,治病救人。他羽化之后,蒙元国师邱长春带领尹志平亲临洞清庵,安葬了师兄,并改名丹阳观。
据传,马丹阳的夫人孙不二羽化后,亦葬于此。后来丹阳观被推崇为全真遇仙派祖庭,这里成为闻名全国的道教活动场所。最盛时期丹阳观骑马关山门,道士千余人,康熙皇帝亲自题写丹阳观三字,至今悬于丹阳观玉皇阁。
至今这里,留下了丹阳真人夫妇及八仙来会等故事,还有周文王修八卦,汉文帝避暑以及康熙皇帝他妈拾麦散心的故事,都可以提供茶前饭后一些唾沫水水。
从规模是看,丹阳观确实不小,但是现在名气却不显,没有游人。
门楼很大,上有钟鼓,登上去景色宜人。穿过一排殿堂,就有一个直通大殿的陡坡,台阶路,不知道什么原因挖断了,但是可以通行。
整个丹阳观是顺着地势建的,这是第三层,上面还有一层,依旧是很陡的台阶路,两边是密密的竹林,忘了介绍了,这里是竹峪口,竹子自然多了,据说这里是唐代军用物资生产基地,生产的军用物资就是竹子。
大殿很荒凉,背靠山坡,旁边还有修建的痕迹,大概是因为前段时间雨水多,怕滑坡危险,就把这里封闭了。
出了丹阳观,继续往山里面走,这里的山土层厚,住家户也不少。路上虽有一些滑落的土石,行车还是可以的。路上视野宽阔,景色宜人。
梁顶有几户人家,晾晒着黄豆,几个妇人摔着连枷,看来收成不多。前面有一对老夫妇在铡着一堆草,走进一看,原来是把艾草有叶子的地方铡下来。老汉也不知道人家收艾草是干什么,反正两块五一斤收,他妈只管割回来收拾。
老人家的房子还是老样子,过年用的门贴和对联还在。老人家的孩子都在西安,老两口不愿意去,在山上日子过得自由自在,养着一头猪几只鸡,一天也充实着。
你看,我还烧着炕呢!一摸炕还热着。
这里叫做晏家梁,住户都姓晏,原来都是老弟兄几个,现在各自成家立业。
告别了老人家,我们一路过了周城,这里的人还不少,我们没有停,行车到陈家梁。这里有一个观景台,面对青山,心旷神怡。
前面不远就是青山桃花广场,里面也有几个观景台,放眼一望,沟底还有一条路通向深山,路口有座庙,放大看看是仙姑宫。
查了一下,这里是车峪。记得一到开春,龙阳沟的梅花吸引了不少人,好像路过这里。从地图上看,车峪,竹峪,泥峪都在这里,原来这里是一个宝藏的地方。
路边有一块牌子周至最美是南塬,这一带临近秦岭峪口的黄土塬,土层深厚,风景秀美,看来以后可以多来转转,这里真是一处宝藏之地,世外桃源。
云水终南: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