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丘之名来头大,有个景区传奇多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位于大同市东南角,东部和南部均与河北省接壤,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置灵丘县。灵丘之名是因境内有赵武灵王墓而得。

赵武灵王墓。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灵丘县新华西街西段 ,原占地6万平方米,现保护面积为1.09万平方米,墓冢周长220米,高10米。明崇祯年间在墓南立石碑1通,并建有碑楼,高4米。 民国7年修葺,树碑1通,筑神道长246.67米。现四周有围墙保护,园内遍植树木,坟丘绿草覆盖。在墓园前建有广场,名为武灵广场。

从外表看似气势宏伟,巍峨壮观的赵武灵王墓,其实已是一座空墓。1952年对赵武灵王墓挖掘时发现,犹如地道一样纵横交错的墓道、墓室布满盗洞,内中灌满了淤泥,经清理后,除了精美的墓砖,连个陶罐也没有发现,何人所盗竟一无所知。

赵武灵王(公元前340——前295年),名雍,战国时期赵国的第六代国君,在位其间,他使得赵国由弱变强,并促进了华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大融合,被现代史学界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百名伟人之一。赵武灵王45岁时,被儿子囚禁三个月活活饿死。

灵丘觉山寺是一处很有传奇色彩的地方,该寺距灵丘县城15千米,处于太行峡谷一处相对开阔平坦的地方,背靠觉山(又名悬钟山)。古时这一带是一个令王侯瞩目而且名胜荟萃的所在,太行八陉中的第七陉蒲阴陉由此穿过;觉山寺四周山势绵延,形似莲台,把整座寺院托在莲花宝座之上;觉山北侧隔河相望的山峰相对高大,有两个山峰相对,形似笔架,故名笔架山;东面的一座山峰高高凸起,形似棺材,谐音官财。此处有北魏文成帝拓跋于和平二年(公元416年)二月南巡途中的御射之台,文成帝在此隔河一箭射向笔架山,过山南二百二十步,整个射程足有500米,无人能及,于是刻了一块《皇帝南巡之颂》碑立于此,目前碑残存部分共计10块,拼接后保存在觉山寺内。据说每逢雨后或清晨大雾弥漫之时,觉山寺半山腰会出现一块黑色的方碑,取名雾碑。每年农历四月初四庙会之日,定要下雨,雨过之后,它便随着雾不断出现。

说过寺周再说说寺内。觉山寺创建于北魏太和七年(483)。辽、明、清多次修葺。现存庙宇多为清代重修。寺院建筑分庙宇和砖塔两大部分。寺庙由三条轴线、三进院落组成。东轴依次为魁星阁、碑厅、梆楼、点楼、金刚殿、弥勒殿;中轴为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韦驮殿;西轴为文昌阁、藏经楼、罗汉殿、贵真殿。各轴均有配厢。总计屋宇134间,占地8100平方米。

觉山寺塔位于寺院西部,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辽大安六年(1090年),塔高43.54米,共有十三层,内外装饰极为精美。觉山寺塔还是个塔坚强,自建成后九百余年未经任何修缮,1626年灵丘七级大地震房屋殿宁悉数毁坏,连县城城墙都倒塌多处,但此塔仍巍然屹立,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在觉山寺西南数十米的小山顶上还有一座方形三层密檐小塔,高5.23米。此塔尖到山脚的高度与觉山寺塔的高度一致,并且与塔傍的井的深度相同,有 塔井三齐(奇)觉山寺的说法。

更有一奇的是,1688年重修觉山寺,住持海印和尚只顾抓基建,疏于规教弟子,结果这些徒儿竟成为拦路抢劫、霸占民女的土匪,将本是讲法论道的古刹变成了无恶不作的黑窝。在一个风高月黑的晚上,觉山寺着了一把火,化为灰烬,原因至今不明。

灵丘县的旅游景区景点还有灵丘桃花山、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及遗址、曲回寺石像冢、甸子梁、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遗址等。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