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小时都有班车经过的山谷,风景幽静迷人,探秘秦岭其实很简单
空寂的山谷,悠悠的水流,满谷的积雪,一千三四百米的海拔……如果仅从这些关键字和图片来看,你一定以为我到了哪个人迹罕至的地方。
其实,我只是在一条每小时都有通乡班车经过的山沟里转悠而已。
自从不上班,开始半专职做旅游自媒体后,我就拥有了时间和自由,虽然这种时间和自由都是有限度的,但至少,在我想出游的时候,我就可以出游。
这样的生活,已经是兼顾现实与理想的最好状态了,再也不能说不满足。
// 搭班车进入秦岭深处 //
这天,我照例避开周末,选了一个周一,一大早独自出门,先乘公交到了蓝田县城,再转乘乡镇班车向秦岭而行。上午10点半,我已经到了秦岭主脊北坡脚下一条山沟的入口处——粉房沟口。
粉房沟是秦岭里千万条山沟中普普通通的一条,它发源于蓝田葛牌与玉川之间一座叫五凤山的山峰,以自西向东的方向缓缓向下,最终与葛牌沟相交于葛牌古镇北约1公里处,从蓝田到葛牌镇的蓝葛路刚好从沟口经过。
整条山沟长约4.5公里,沟里有一个叫粉房沟村的村子,一共4个村民小组,从沟口向上走到沟尾,依次为粉房沟四队、三队、二队和一队。一队在粉房沟的最深处。
从沟口的四队走到沟尾的一队,我大概花了快两小时,路程其实不长,主要是我走走停停拍拍,还和村民聊天打听这条山沟的情况,所以比较慢。正常散步式行走的话,我想走完这条山沟只需要1个半小时。脚程快的年轻人,1小时也就够了。但是既然都进山来了,就是要放缓步子感受自然。
沟口村子人多屋多,越往深处走,越往上面走,沟越窄,坡度越大,人户也就越少,房屋也越原始。
等我走到粉房沟公路尽头的一队时,整条山谷都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路上由于无人行走,雪面仍很完整,犹如铺上了一条迎接我到访的洁白地毯。
野鸡和红腹锦鸡蹑手蹑脚地从对面林下穿过,除了脚下咔嚓的踏雪声、泉流的声音,再也没有别的声音了。
树下一群红腹锦鸡
// 拜访深山居民 //
零零落落的土屋散布在山谷中,大部分没有人居住,好像已经被废弃了。
在上来之前,我就打听到,一队的村民早在十年前就大部分搬走了,搬到了山外的咸阳市泾阳县,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山高沟深,出行不便;另一个是野猪太多,经常成群结队糟蹋庄稼,村人也害怕。于是就在政府组织下去山外的平原新建家园。
他们的旧家是一色的土屋,离开主人的眷顾后,有一些脆弱的屋子已经在风雨侵蚀中坍塌。
也有少数没搬走的人家,沿路我便看到了4家。都紧挨着马路修建。有两家就在路边,从外面看收拾得特别整洁,我登门拜访,却发现一家的主人是一个能看出来智力有些缺陷的男人,另一家也是一位单身的五十来岁的男人,出于谨慎,我赶忙尬聊两句离开。
另外两家住的都是女性。其中,有一栋屋子里住着一位72岁的周姓大娘。我走到她家门前时,她正在屋子旁边的坡道上扫雪,问她扫那里做什么,她说天晴了好爬上坡去晒太阳。
周大娘面相温和,人很慈祥,于是我便和她多呆了一会儿,帮她扫了扫雪。聊天中了解到老人现在一个人住在山里,她有三个儿女,大儿子十年前举家搬去了泾阳,小儿子常年在外省打工,女儿嫁到了山外,老伴几年前过世了。
她一个人住在山里,主要靠种地和政府每年给老年人发放的补助费生活。从挂满房梁的玉米棒,你就知道,老人非常勤快,身体也还健康,这也是儿女们放心让她住在山里的原因吧。
每隔一段时间,她的大儿子和女儿会进山探望母亲,给她带一些生活必须物资。天气好时,她也会走到十里之外的葛牌镇上去买东西。
周大娘家的小狗
在山谷里看山看水,和山民们聊聊家常,走在秦岭的山谷里,就好像走在古老的山水诗里。
没有必要去什么景区,不能去远方寻找诗和田园也没关系,我想要的旅行搭着班车进趟山就能满足,这是作为一个西安人的幸福。
攻略:
- 自驾:导航粉房沟村,走福银高速直达葛牌出口,西安出发只需1小时车程,出高速约1公里后即抵达粉房沟口;
- 班车:西安纺织城地铁站A口——乘坐西蓝旅游公交专线至蓝田县滋水学校站——乘坐公交602/603路至车站十字站——蓝田县汽车站乘坐蓝田-葛牌班车至粉房沟下车;
- 班车发车时间:早上8点-下午4点,整点发车,每小时一趟,票价13元;
- 食宿:沟里有几家农家乐,但冬季未营业,建议备上食物,也可去高速口或葛牌镇上吃饭。
黄小黄走陕西:发现身边的风景,一起游历那些山河与岁月!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