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地理:骆峪探幽揽胜
骆峪探幽揽胜
文/徐华阳
五月三日,五一长假的第四天。 今年是新冠病毒影响我们生活的第三个年头。虽然五一长假有长达五天的悠闲,可政府有提醒,为了防疫的需要,建议不要远出旅游。没法,如果不想猫在家里,那也只能在附近转转。这不,为了放松一下压抑的心情,我们一家又向骆峪奔去。
骆峪距离周至县城西南约15公里,是历史上傥骆古道的北口,往南就是重峦叠嶂的秦岭,纵目北顾,关中平原尽收眼底。青山巍峨,秦川坦荡,骆峪河蜿蜒淙淙,神仙到此也会流连忘返。 现在的骆峪似乎有点偏僻,骆峪镇也只是周至秦岭北麓一个普通的山区小镇,可历史长河中的她却大名鼎鼎,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就是围绕着骆峪这块宝地拉开序幕的。图片 翻开历史,镇政府驻地所在的骆峪,曾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第三个儿子骆明的封地,史称古骆国,为周至地域上最早建立的部落方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据《陕西文史》载:骆明是骆国君主,是大禹的祖父,是中华民族的先祖之一。古骆国遗址是骆国王府的所在地,位于现在骆峪水库西侧,三面临水,一面接陆,为黄土夯成,呈方形,占地10余亩。据记载,从尧舜时代到夏朝灭亡,周至地一直属骆国,共800余年的历史。图片 除了厚重的历史,让骆峪誉满天下的,再就是因为那条傥骆古道。 最早的天府之国指的是关中平原。这儿雄关环护,土地肥美,物产丰饶,在唐代以前一直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由于是政权的中心,就需要有与其它地区联系的通道。如果向南翻越高大的秦岭,最近便的傥骆路线就应当是首选。傥骆古道是从秦岭主峰太白山东侧往南通达汉中的。图片 据说是在西周初年,周朝就在这里兴修栈道,以图穿越秦岭直通汉中。最早的记载是说,古公亶父率领周族部落开疆拓土之时,就试图修建一条通往蜀地的道路,计划从周至的泥峪沟进山,翻越关城梁、老君岭,再向南到达蜀地。他派人用火烧水激的办法,在泥峪沟内开凿出一个石门,因后续工程难度太大而罢手,不过至今石门还在。秦人在周人的基础上打通了通往汉中四川的栈道,骆峪因此成为秦国军需物资供需的主要通道。到了汉魏时期,傥骆古道升级为重要的军事和经济贸易交通要道。蜀魏之间的几次征战就发生在这儿。唐代,傥骆道升级为驿道,十里一亭,三十里一驿,官员商贾络绎不绝,繁华冠绝一时。图片 傥骆古道山区段长约240公里,是关中南往汉中四川最近便的路线,也最为险峻。骆峪作为古道主要的进山峪口,是因为他比较长,沟底也比较平坦。傥骆道的修建,大大提升了这一路的繁荣,直到新中国成立。建国以后,为了便利交通,先是周洋公里的修建,再到后来0702战备路的通车,古驿道才彻底荒废弃用。虽然繁华散去,可傥骆古道上的美景依然散发着诱人的馨香。
漫步骆峪,寻幽览胜,骆峪水库不能落下。骆峪水库是周至人民改造山河的杰作。1958年,在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周至人民把降服龙王的战场选在骆峪河口。骆峪沟深河长,水流充沛。在这儿修建水库,利好多多。在政府的组织下,几万人推着手推车,背着铺盖卷儿,聚集在此战天斗地。那时候生产力还不发达,没有机械,全靠人们肩扛手推。听老一辈讲,每个清晨,随着上工的号角回荡在山间,工地上就热闹起来:运土手推车的吱呀声,夯土人员的号子声,手持传话筒宣传员的鼓动口号,点缀着欢声笑语,融汇成一曲壮美的欢歌,流淌向山间田野,雄壮豪放。新建立的国家,刚觉醒的人民,焕发出来的激情,的确可以移山倒海!图片 遗憾的是当时没有建成,工程于1961年下马。直到1969年重新开工,并且于70年基本建成。以后还多次完善改造,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骆峪水库大坝高三十多米,东西长约千米,顶宽五六米。站在坝顶纵目远眺,水面波光粼粼,水中山影戏波,秦岭千峰叠翠,画屏难收;秦川历历,远处烟岚氤氲,近前楼房栉比,车辆人影络绎……一切尽收眼底,心旷神怡的感觉油然而生。
骆峪镇所在的地方是西骆峪。骆峪河东岸原来也有村落,据说元代时,大水冲毁东边村落,村民迁徙,只剩下西骆峪。 我们只想着来骆峪转转,透透风,没有特定的目的。进山的路狭窄蜿蜒,车辆较多,不打算去。徜徉在水库大坝顶上,品读着山水,梳理着秦川,领略着东西两侧莽莽的台塬,心神俱爽!儿子他们不停地拍照,小孙子撒着欢儿……不虚此行!
游人不算少,大家都带着口罩,零零散散的,看来防疫的措施已经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心底。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几度封城,社会活动按下了缓进键,人们的心情一直压抑着。疫情稍收敛,出得城来,看看自然,原来山河依旧,美景依然。内心不由得欣喜不已:我们是自然的精灵,我们主宰着这个世界。虽然病毒可能肆虐一时,但它终究要被我们所制服。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文明是不断发展的,多少艰难险阻都被我们克服,新冠病毒也不会例外!
作者简介:徐华阳,退休教师,周至县李二曲关学思想研究会理事,周至县作家协会会员
。本文来源:家在周山至水。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