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Tony:帮邻居理发治好了我的抑郁

随着封控时间的延长,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也逐渐发生变化。当我们石门二路街道良友高层居民区的邻居提出理发要求后,志愿者第一时间找到了我。4月19日和20日两天,我和同事为邻居们免费理了发。

Rain为邻居理发中

我是一名发型师,平时在淮海中路力宝广场的一家美发店工作。良友高层是公司给我们安排的宿舍。

大概是4月17日前后,我就看到小区群里有邻居说封控了大半个月了,自己的头发长很长了,问现在哪里可以剪头发。确实,男生要是头发长了很没精神,女生的话刘海长了也会遮住眼睛。

因为职业的关系,我们都会在自己的微信名字后面加上店名。当天就有志愿者加我微信,问我是不是发型师。当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他就问愿不愿意帮大家义务理个发。

一来我们小区一直没有出现阳性病例,属于防范区;二来我平时也没有参加志愿服务,都是他们帮我们送物资、送快递、发抗原等。而且因为我们真的是足不出户,就连邻居之间要交换个东西,也都是由志愿者帮我们送上送下。

这次正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总算有机会可以出点力,就一口答应了。但因为我们店3月31日下班后正式闭店,我的工具平时都放在店里的。就赶紧在家里找找看,有没有同事的工具在家。幸好同事有一套齐全的工具在家里,有两把平剪、三把牙剪等。

虽然小区被划为防范区,但小区内的一切活动还是严格符合防疫规定。人和工具就位后,志愿者先是咨询了居委会。取得同意和支持后,大家又制定了一则剪发须知,形成明确的叫号规则,以及从在家准备、下楼剪发到剪发结束的全程注意事项。比如,下楼理发前,要提前在家做好抗原自测,并在叫到号后把阴性结果带到现场,剪发全程须佩戴好口罩,现场划分2米线等候区,严格控制现场人数,避免人群聚集等。

剪发须知

消息发布后,很快就有近50位居民参加了群接龙,预约理发取号。

4月19日中午,志愿者们选择了小区内通风良好的原核酸检测点作为场地,按照防疫要求布置起了爱心理发铺。在原来的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基础上,有的居民主动搬来了一面镜子,有的拿来酒精、洗手液等消毒用品,居委会也提供了防护服、帽子、面罩等防护用品。

我们的爱心理发铺就正式营业了。从下午1点一直剪到5点左右,我大概为20个邻居理了发。全程我穿好防护服、戴好口罩,每剪完一人次就及时对全套工具进行消毒,再叫下一位居民下楼,以避免人群聚集。邻居们也都戴好口罩,早下来的会保持2米距离。

Rain为工具消毒

4月20日一早,我又跟着志愿者上门为一位90岁的老人理发。老人的家人说,随着天气变热和隔离期延长,老先生已经快2个月没剪头发,加上腿脚又不便,每次在家洗头发都很麻烦,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没想到今天热心的理发师邻居就上门来了。

上门为老人剪发

为老人剪完,我们当天把理发铺搬到了通风的大厅,继续营业。因为前一天室外风太大,加上我手上又湿滑,好多次没抓住头发都剪到了自己的手。

虽然接龙的是50个号,但其实一户人家可能要剪两三个人。我想着,为了降低风险,还是一天内剪完,于是这天我也叫上了同事和我一起,也是剪到了晚上10点。中间只吃了个饭,总共休息了不到半小时,真的没想到这么累。

同事在为阿姨剪发

我们店是家网红店,400平方米的店里有28张工位和2个VIP的位置。平日里上午洗吹比较多,下午都是染发、烫发的。剪发其实没有很多。

我是宁夏人,2021年3月来到上海工作。虽然在老家也从事美发行业很久了,但到了上海还是从助理做起,今年刚刚升上了发型师。

工作和生活正在步入正规时,却碰上了疫情。我们店没有底薪,工资全靠自己做出来的,现在等于一下子没有了收入。加上我这个人比较喜欢旅游,喜欢到处玩的,在家关了这么久,讲真前阵子都有一些抑郁了。

但这次帮邻居理发,他们都很热情,也对我们很感谢。我帮19层的一个邻居剪了一个波波头,还修了刘海和发梢。刚剪完她就在群里称赞道:手艺真的不错,感觉比我自己的Tony剪得还好。

还有一个阿姨看到自己老公被剪了一个帅气的发型,在旁边笑得很开心。还有一个小朋友的妈妈,我还没剪呢,她就说疫情后要去我店里找我办卡。

我做这些就是想帮帮忙,没想到举手之劳却得到邻居们这么多肯定。他们还纷纷给我们送来了投喂,有各种零食、饮料等,临近晚饭时间,还为我们准备了热腾腾的晚饭。

邻居送来的投喂

突然觉得很荣幸,也很有意义。跟邻居聊聊天,我感觉把我的抑郁都治好了。

我们平时都是叫外卖,自己上一次做饭还是初中时期。但这一次浦西封控,听说外卖也都停了。我们赶紧在封之前买了锅碗、调料这些。现大家一起抢菜,我和另一个同事轮流做饭,还好大家都挺爱吃的。虽然我也只有21岁,但我们里面最小的刚刚18岁。我感觉还是要照顾一下他们。

小朋友剪了新发型特别高兴

虽然疫情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过去,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吧。如果之后,邻居们还有剪发的需求,我也很乐意继续为他们服务。

文中图片均由受访人提供

新民周刊

口述:Rain

记者:应琛

来源: 新民晚报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