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金刚经》(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所有的佛经都是以“如是我闻”或“闻如是”开头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以下讲的这些,是结集这个经典的“我”亲自听佛讲的。经典的结集,南传佛教认为是由佛的侍者、佛弟子中号称“多闻第一”的阿难诵出,经五百上座长老肯定,如是我闻的“我”,为诵出佛所说经的阿难自称。大乘认为大乘经是文殊菩萨带领阿难结集,也由阿难诵出,“我”也指阿难。当时的结集,只是口诵,未必有文字记录,写成文字,学术界认为是佛灭几百年以后的事。
这个经是什么时候说的呢?是佛住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这个地方的某时,一时,即是“某一个时候”。祗树,是人名,是这个国家的太子,他献给佛一个花园,但是由富有的佛弟子给孤独长者出资购买,而且要价特高,要他以金币铺满花园才出让,故合称祗树给孤独园,简称“祗园”。佛在这里大概住了20多年。给孤独为人名,是意译,长者,意译家主、居士,即年高德著的富豪,给孤独长者,顾名思义,是一位以周济鳏寡孤独者著称的大慈善家。据《僧伽罗刹所集经》载,佛于成道后第十四年居祗树给孤独园说法。
常随佛的大弟子,是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比丘,意译乞士,即乞食为生的修道男士,受了比丘戒,叫做“具足戒”,是一种专业的瑜伽行者,女性叫比丘尼。这一千二百五十人都是最早随佛出家的,其中五人为佛最先所度的俱邻等五比丘,五十人为波罗奈国长者子耶舍及其亲朋,二百人为原六师外道著名领袖舍利弗、摩诃目犍连及其徒众,九百九十五人为原拜火教领袖优楼频罗迦叶三兄弟及其徒众。这一千二百五十人出家后不久,都先后证得阿罗汉果,大比丘,意谓大阿罗汉比丘,阿罗汉有“慧解脱”、“定慧俱解脱”之分,慧解脱阿罗汉只是证得涅槃,以亲证诸法无我的智慧断尽烦恼,未必有深禅定和神通,据《增一阿含经》中说,这种阿罗汉在佛陀的阿罗汉弟子中占三分之二。定慧俱解脱阿罗汉不但以智慧断尽烦恼,证得涅槃,而且证得甚深禅定和六种神通,这种阿罗汉在佛陀的阿罗汉弟子中只有三分之一,叫做大阿罗汉,也称大比丘。
应该注意的是,此经开头交代的听法者,只有一千二百五十大阿罗汉,没有说还有其他人,说明此经是专为已经完成声闻乘学业的大阿罗汉们说的,不是为初入门的凡夫众生所说,所以没有一定佛学基础的人不容易看懂。但经的末尾,则说佛说经后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则法会中也还有大阿罗汉之外的其他僧尼、男女居士及天、人、阿修罗等大众,只不过主要的听众应该是一千二百五十大阿罗汉,其他都是旁听吧。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世尊,梵语薄伽梵,是佛的十大尊称之一,意为世间最尊贵者,婆罗门教、耆那教等也称其教主为世尊。佛及弟子们每天的日常生活,是初夜后夜坐禅修行,中夜作短暂的睡眠,早饭时披上入众所着的袈裟,叫“大衣”,手持饭钵,到舍卫大城——这个国家的首都去乞食。佛规定,比丘、比丘尼不得有私有财产,自己所有的东西只是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所谓“三衣一钵”,三种衣服一个吃饭的钵。衣服叫做“染衣”,从垃圾堆里捡来破布,缝在一起,染成不鲜艳的“坏色”:土红色、褐色、土黄色、茶色等,以表示低贱,因为古印度富贵人服色尚白,在家俗人称“白衣”,出家僧尼称“缁徒”。因为没有私有财产,就没有私心,是真正的“无产阶级”,所以容易断除我见,修道容易成功。他们不自己做饭,乞食为生,恪守佛制的南传佛教僧人,到现在还是如此。佛规定僧尼乞食时要挨家挨户到每家去乞食,叫做“次第乞”。因为佛及比丘众都是圣者,布施圣者,得无量福报,他们到俗人家去乞食,是给俗人一个布施修福的机会,这种机会要平等给予一切人,要等视一切众生,不分别贫富贵贱,所以要次第乞。
有人或者要说,佛带着一千多位弟子浩浩荡荡地到一个城里去乞食,这对城里人来说,是一大负担啊。其实,他们人数虽然不少,需要量却并不大,因为佛及比丘都修证禅定,吃得很少,戒律规定比丘每顿饭的量是“一抟食”,即用手抓一把,解释为五口。印度人通常吃的饭为大米和鱼、肉、酥油、蜂蜜等做成的米饭,用手抓着吃,类似新疆维吾尔族人吃的“抓饭”。一千多人到舍卫大城里去乞食,就算这个城市只有一万人、两千户吧,也连一户供养一抟食都轮不到,负担并没有多大。
吃完饭后,要把去乞食入众时须着袈裟和饭钵收起来,然后准备坐垫就座,敷座,就是铺设坐垫就座,那时佛和比丘众的坐垫一般是软草。就座干什么呢?干出家正业,《阿含经》里佛说,出家人的正业有二:一圣讲说,即听讲、讨论佛法,二圣默然,即打坐入第二禅,只有第二禅才足以炼化精气,降伏淫欲,获得超过一切五欲之乐的身心安乐。证入正定,入色界四禅,需要持守不淫戒,心不旁骛,专精勤修,将性能量转化为禅定及智慧能量,这也是为什么要出家的主要理由。
佛及其弟子们的这种日常生活,虽然也着衣吃饭洗足收衣钵,貌似凡俗,而他们的心常在定中,所以他们着衣吃饭洗足收衣钵等日常行事,实际上都是修行,都是禅定,亦称“龙定”,即《永嘉证道歌》所谓“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梵文原典中,这一段后面还有几句,述诸比丘见佛的礼仪,其它译本都译出,如义净译本云:“正念而住。时,诸苾刍来诣佛所,顶礼双足,绕佛三匝,退坐一面。”罗什译本省略。
原标题:传承|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二)
文章转自:禅宗文化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