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空”的境界是什么?
《金刚经》的全称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其中“般若”意为“智慧”。但般若又不等同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智慧。
在佛教看来,世俗凡夫的智慧不过是小聪明或者是愚妄,因为这种智慧属于经验的世界。这个经验世界并非实有,故而在此世界中呈现的和认知的一切现象也非实有,而是幻象。
用《金刚经》的话说,就是“住”(执着),它毕竟不是对世界的全面把握,是虚妄的见识。而般若是超越了经验世界的认识境界,它是对空的体认。
“空”是没有烦恼阻碍的清净状态,保持一颗空灵之心才能包容万物,获得圆满自在。佛陀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空是心的一种状态,空亦是心的一种境界。
以智慧观照生命实相,便能够抵达清净无苦的彼岸。此刻于你心中既无我,亦不见他。无论处于任何情境际遇,都可以无我地融入于情境之中,如同一滴水汇入江河湖海,小水滴没有了自己的行色相貌,消失了自己却又融入了整体全部,好似长沙景岑招贤禅师所说的境界:
尽十方世界是沙门眼,尽十方世界是沙门全身,尽十方世界是自己光明,尽十方世界在自己光明里。
其实无论人生有多远,生命的总长度都是无数微小瞬间相加下的总和。而构成整个一生的无穷刹那,无所谓绝对的好、坏、顺、逆、净、垢,因为这些都是人生的组合成分,没有哪一个刹那瞬间不是自己,这便是生命的实相。
所以佛陀才让我们,不再以过去之心、现在之心、未来之心的角度看待一生的生命,而是真切无我地活在此时此地当下。
人往往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所以对“自我”的执着是所有执着中最牢固的。在物质欲望泛滥的时代,人也最容易被身外之物所禁锢,以为这一生要追求的所有就是名利。
反而不知道所谓的名和利都是一个假相,一个用来迷惑众生的华丽外表。只有认识到人生的本质,世界的本质为空,才能超脱尘世,努力追寻到真正的自由。
其实面对现前的任何际遇,不思善不思恶,只是纯然地融入,便可以自在喜乐,达到“空”的境界。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