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人殉制度(中国古代四大田制)

我们在看古装剧的时候很多时候都能看到帝王贵族死后都会有人陪葬,有妻妾也有奴仆,还有战士将军之类的。那这种残忍的制度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又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的人殉制度

什么是人殉制度

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人殉制度。 人殉,指的是用活人为死去的氏族首领、家长、奴隶主或封建主殉葬。被殉葬者未必都是奴隶或战俘,很多时候是死者的近亲、近臣、近侍。这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制度,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独有的残忍而野蛮的行为。

古代君主、帝王以及贵族们生前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坐拥那个时代最盛的荣华富贵,习惯于享受奴仆和姬妾们的侍奉。他们越是得到太多,就越是害怕失去,所以很多都在生前便开始担心死后将失去权利和享受:

古代的人们比较迷信,他们相信人死后灵魂会去到另外一个世界继续生活,这个世界就是阴间,因此属于 自己的东西,诸如奴仆、姬妾、臣子、侍卫、军队这些人,还有金银珠宝、生活器皿、车马轿撵种种衣食住行用度,死后都带到阴间去继续享用,延续生前奢靡的生活品质。

中国古代的人殉制度

人殉制度由来

人殉制度始于何时有待考证,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它在中华史前文明时期就已经存在,经考古发现,大汶口文化时期即新石器时期就有人殉,其后的龙山文化、齐家文化、二里头文化皆发现人殉,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朝。这就是说,人殉基本可以确定在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时出现。


人殉制度的发展

国家产生以后,人殉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变本加厉。通常认为夏是中国国家文化的开端,二里头文化的人殉证明夏代有人殉。不过,人殉最兴盛的时代当是商周时期。据考古发掘,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殉人。在安阳武官村殷墟工陵区内,已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的多达五千余人。殷商人殉制度下的牺牲者,其身份有所不同。用作人殉的,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死者的妻妾宠幸及其亲近的奴仆武士;

奴隶社会的人殉制度一直延续到了帝制社会乃至封建社会。秦始皇帝嬴政驾崩后,秦二世胡亥下令: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

《国风·秦风·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这是诗经中的一篇诗歌,讲的是春秋时秦人讽刺秦穆公以人殉葬的事情。秦穆公死后,殉葬者多达一百七十七人,秦国的大部分贤臣都被迫殉葬,其中包括子车氏奄息、仲行、针虎三兄弟,此三人是秦 国的贤者,百姓哀悼他们,表达看到活人殉葬时的战栗和惊恐,控诉着以人为殉的残忍和殉葬制度的罪恶。

古代每次殉葬时需要的活人数量,目前并无确切的资料可考,但会根据墓主的社会地位来实施一个执行标准。墨子曾说过,天子死后,殉葬者多则达数百人,少也要数十人,而将军大夫级别的,殉葬者多则 数十,少则几个。而古代社会男性社会地位高,对女性有着生杀予夺的权利,因此殉葬者多为女性,当然那些社会地位很高的女性,死后也会有丫鬟奴隶殉葬。

西汉时期,汉武帝死后,殉葬了大批金银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但他的妃子、宫女却都免于殉葬,从此,人殉制度日渐式微,式微表现为二个方面:一是一次殉葬的人数减少,二是殉葬强制力的降低。

到了元明朝,殉葬制度死灰复燃,后来明英宗朱祁镇下令废除人殉制度。那么明英宗为什么要违背祖制,执意废除明朝实行了七十多年的殉葬制度呢?流传原因有二:第一,当年其父明宣宗朱瞻基生前曾 有意让朱祁镇的生母孙皇后殉葬,令朱祁镇险些经历幼年丧母之痛,因此对殉葬制度心存不满;第二,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其弟朱祁钰趁机登上皇位,对营救朱祁镇之事十分消极,只 有钱皇后一心努力救自己的夫君,为此拿出全部私财,茶饭不思日夜祈福以致病痛缠身,令朱祁镇深为感动,后朱祁镇重夺皇位,于自己病重之时下令废除殉葬制度,保无子嗣的钱皇后平安无虞。

后来清朝初年,殉葬制度再次复起,至康熙年间,康熙帝玄烨成年以后,对丑陋残忍暴力的殉葬制度非常厌恶,于是在1673年下令永远废除人殉。但是,清统治者一而明令废除殉葬制,另一而又在实际行动上大力表彰妻妾‘自愿’殉死的举动。民间各地官府表扬妻妾殉夫,称她们为‘烈女’、‘节妇’,并修书、立牌坊。故终清之世,实际上人殉制并未彻底根除。

中国古代的人殉制度

人殉的手段

那么古代人殉的时候有哪些手段呢

  • 吊死
古籍上明确有记载的,就是朱棣死后吊死殉葬者一事。在执刑前,主事者都会给殉人安排一顿美食,身份高者单独送到房间,身份低的一般集中在一块,集体聚餐。俗称催命饭。这顿最后的晚餐,是相当丰富的,但由于即将到来的死亡的恐惧,谁也无心食用,多半情况是泪流满面,现场哭声震天,史书记朱棣殉葬者的情况即如此。

  • 毒死
除了逼其吊死,将殉葬者毒死,也是常见的手段。朱元璋的殉葬宫妃是怎么处死的,一说是太监将她们吊死的,二说是毒死的,给被选定宫妃强行灌食水银。水银剧毒,食后立马即死。

为什么使用水银?据说被水银毒死的殉葬者,其尸体长久不腐,多年后仍栩栩如生。尸体不腐现象,在中国盗墓史上多有记载。如广川王刘去盗哀王冢时发现,墓内有一百多具尸体,互相枕压叠加在一起,但奇怪的是没有一具腐烂。可以推测,这些女人都是殉葬者,尸体历经几百年不腐,与被水银毒死的说法颇相似。还有一种毒杀方法是在给他们最后食用的饭菜中下毒,导致其食后中毒。比较常用的方式是用毒酒,将之赐死。罗泊湾汉墓中7名殉人,推测可能是用这种方法处死的。

  • 活埋
还有一种,就是将殉葬者手脚捆住,摆成一定姿势(造型),将其活埋。

为了让殉葬者失去反抗能力,有时会使用麻醉剂一类的东西,让其安乐死。在内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古墓的考古发掘中发现,有的殉葬女性四肢存在被绳索捆绑的痕迹,这应该是当时被强行殉葬的。有的殉葬女人屈肢侧身,脸朝男性,则是死后(也可能未死前)被摆弄成的姿态,是一种造型。

1987年发现的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墓主为一身高约184cm的壮年男子,仰身直肢葬,头南足北。墓室的东、西、北三个不同方向有三个龛室,内各有一具小孩的尸骨,朝向不一。这三个小孩专家认为就是殉人,是被活活弄死后摆出的形状。

中国古代的人殉制度 从野史著述中,还发现更为残忍的结束殉葬者生命的手段——铁钉固定。

清文人袁枚在《子不语》中记录了一则《秦中墓道》的故事,刘刺史之邻孙姓者掘沟得一石门,开之,隧道宛然。陈设鸡犬罂尊,皆瓦为之。中悬二棺,旁列男女数人,钉身于墙。盖古之为殉者,惧其仆,故钉之也


可能还有其它各种各样的人殉手段,唉,这万恶的旧社会啊。我国古代人殉制度是当时社会体制下最野蛮、残酷与荒谬的制度,是古代统治阶级变态而畸形的占有欲,是对人性的一种扭曲和压迫。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