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一课丨平衡反作用力、杠杆原理、力偶原理……摔跤高手也是“力学专家”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文峰
8月7日晚,在东京奥运会女子自由式摔跤50公斤级决赛中,中国选手孙亚楠经过激烈角逐摘得银牌。半决赛中,孙亚楠在最后4秒逆转绝杀美国选手,被称为本届奥运摔跤赛场上的最佳瞬间之一。
摔跤是现代奥运会的元老级赛事。1896年,第1届现代奥运会将古典式摔跤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08年,第4届奥运会又将自由式摔跤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古典式摔跤和自由式摔跤的基本区别在于,古典式摔跤禁止抱握对手腰以下部位、做绊腿动作以及主动用腿进行动作。而自由式摔跤允许抱握对手的腿、做绊腿动作,允许积极地使用腿部动作。
奥运会男子摔跤设古典式和自由式,女子摔跤则采用自由式,即全身任意部位均可发动技能来得分,可以手足并用,用抱头、抱颈、抱躯干、抱上下肢、缠腿、勾足、挑腿等动作将对方摔倒。
摔跤的比赛规则十分复杂,选手获胜的方式和依据有多种。除使对手双肩触垫、单场比赛领先10分、对手因一般犯规动作被裁判员警告三次的特殊获胜外,通常摔跤比赛按得分多少判定胜负,而技术分值根据技术动作的完成情况有1分、2分、4分和5分。
作为一项对抗性竞技运动,摔跤比赛每一个技术动作的完成,都要通过发力破坏对方重心,相比其他运动项目,摔跤更突出地表现了力学作用的规律。可以说,摔跤高手也都是人体力学专家。
为达到稳住自己,摔倒对方的目的,首先要保持自己的稳定性。平衡的力学基础就是,重心要在支撑面的中心,如果重心超过了支撑面的边缘,就会失去平衡。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运动与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卉解释,保持稳定性包含多个要素,一是要降低重心,身体下压;二是扩大支撑面,简单来理解,支撑面是指双脚围成的面积,要尽量增大这一支撑面积。
观众可以注意到,摔跤运动员在场上基本采用两脚分开、一脚前出半步的站姿,这样兼顾左右、前后的稳定性,可以说是最合理的姿势。当选手失去平衡,意味着重心超过了支撑面的边缘,这时必须用跨步等动作建立新的支撑面,让重心回到支撑面中央,这也是为什么摔跤运动员十分重视灵活移步的训练。
保持自己稳定性的同时,如何破坏对手的平衡,这在摔跤比赛中涉及到平衡反作用力、杠杆原理、力偶原理等非常复杂的力学原理。
例如,在抱腰滚桥技术中,当攻击方抱紧防守方腰的同时攻击方顶住了对手的一侧肩,迫使对方降低一侧重心,从而形成了支点,防守方的躯干此时可以被看作固定的杠杆,攻击方可以带动对手向同侧翻滚,从而得分。
在8月6日的半决赛中,孙亚楠在1:7落后的情况下连追9分,以10:7的比分上演惊天逆转。在最后4秒,孙亚楠利用侧过胸摔得到关键4分。在这一技术动作中,运动员利用平衡反作用力、方向相反的平行力等多个力破坏了对手动作稳定性。这实际上是古典跤的动作之一,孙亚楠很多动作都糅合了古典跤的优势技术。中国摔跤协会副秘书长张晔告诉记者。
对于瞬息万变的赛场来说,摔跤运动员的速度、力量、柔韧性、耐力,以及对对手的判断和解读都非常重要。据张晔介绍,运动员的日常训练除了提升耐力的长跑、球类等项目,也需利用几十公斤的布人、牛角包、壶铃进行力量训练,还包括双人组合的技巧练习等等,以支撑选手在正式比赛中面对高强度对抗。
大跤三百六,小跤如牛毛。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摔跤运动衍生出了相当多种技术动作。在摔跤这样的对抗性运动中,往往攻防就在一瞬间完成,因此技术动作、发力原理都是非常复杂的,尤其需要随机应变的艺术。刘卉表示。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