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民间民俗——哭丧人

哭丧相信对于大部人都不陌生, 这是葬礼上的一种习俗。

在城里也应该很少看得到了,而在农村地区依然还保留着这种习俗。作为农村盛行的习俗,自然引申出了一个职业——哭丧人。

哭丧人(大部分都是女人),顾名思义就是在葬礼上替死者亲属哭丧的人;是以哭声为死者送行的人,俗称哭婆。

现在,我就带大家来看来一下,这位哭婆是怎么样的一个哭法及过程。

揭秘民间民俗——哭丧人 我爷爷去世的时候,家人就曾请来过哭婆,直到现在,我对哭婆的映像还依然历历在目。

爷爷去世的第二天晚上,亲戚们把爷爷的身体放入棺材后,父辈们和作为孙子辈的我们都要依次排好队给爷爷磕头上香。首先由大儿子(也就是我的大伯)磕上三个响头,上完香,然后再按照年龄大小开始,直至家族里最小的那一个。

家人们都磕头上香完之后,前来做法事的师傅开始念经(至于念什么经,我也听不懂),有敲锣的,有打鼓的,也有摇铃铛的,反正有四个人。他们分工明确,互不干扰,什么时候停,什么时候敲,很是讲究。

揭秘民间民俗——哭丧人 当念经到念一半的时候,做法事的人就会带着家族里的人开始围着爷爷的棺材转圈,一直转圈,而且只能慢慢的走,中途有时还会向我爷爷的棺材跪拜。

当法事做完后,哭婆就带着爷爷的女儿们和孙女们开始哭。其实那时的哭声就属哭婆最大,而且哭得很有节奏,很会把握时间。像我小姨她们只会流眼泪,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哭。

哭的过程完了之后,家族里的儿媳妇们就开始上夜宵饭,吃完夜宵后,哭婆就去休息了。

总之,前两天哭婆的活儿,大致相同。要说哭婆活最多的时候是送爷爷入土前的一天。

揭秘民间民俗——哭丧人 那天从早上一直到晚上十点左右都会有亲戚过来看爷爷最后一面,其实那时候只能看到摆在棺材前的照片。

那天具体的过程是这样的:

早上刚开始,先给爷爷换掉昨夜祭拜的茶水,做这个事没太多讲究,谁都可以做。然后的我爸他们五兄妹就跪在门口,迎接亲戚朋友前来祭拜。

没人来祭拜的时候,哭婆则坐在棺材旁,不用哭;要是有人来祭拜,她就跟着那些人一起跪下来,然后开始哭,呜呜呜,爹啊!你怎么丢下我们就这样走了呢?哎,哎哎……爹呀!你现在是不是很冷啊,我给你送去了衣裳,你要记得多穿啊,哎,嘿嘿,嘿嘿……

(估计有人这时候会笑,我干嘛要学她)

跪得差不多了以后,便趴在棺材边继续哭,直到人家祭拜完后,才停止哭声。

要是这时候又有人来了,哭婆就会放声大哭,声音要比之前大些。就这样,一直要持续到午饭时间。

揭秘民间民俗——哭丧人 哭婆的第二波哭活是在下午三点开始。还是一样的哭法,一样的做法,只有前来祭拜的人改变了。下午来的人都是儿媳们(我妈妈她们)的娘家人,并且都带着宰杀过的鸡鸭鱼肉过来祭拜。

第三次跟前两次大同小异,时间是晚上十点之前。

第四次,也就是最后一次。时间是第二天的凌晨五、六点的样子,然而这次的哭法是不尽相同的。

揭秘民间民俗——哭丧人 随着出殡吉时临近,鞭炮声过后,做法事的师傅便开始敲锣打鼓,等众人把棺材抬起来的那一刻,哭婆就带头哭了起来。至于是怎么哭的,我在这就不学了。大概是这样的:爹,孩儿们都舍不得你走啊,以后您让我们怎么再叫爹……爹,您慢走,您慢走,小心地上滑……让孩儿们最后再看您一眼吧,爹……一直哭到棺材入土的那一刻。

揭秘民间民俗——哭丧人 其实哭丧不仅是一个技术活,也是一个考验耐力和嗓子功底的体力活。

人死水静,你认为哭丧这种习俗还有没有必要延续下去?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