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不孝顺,死后掉眼泪”,究竟是悔恨而泣,还是故作伤悲(生前不孝顺死后装孝顺的语录)
前天晚上九点多,堂妹发来一条信息,说老家院子里的一个孃孃去世了(邻里间对女性的一种尊称),说不难过是假的,但掉眼泪可还真的没有。
简单说一下这位老人吧,年龄在七十左右,育有两儿三女,她家就在我家门口,相隔五十来米远,屋里说话大声点是会听到的。从我记事起,这位孃孃就是个特别能吃苦耐劳的人,家里家外一把手不说,谁家有大事小事,也是最实在肯干的一个,因此母亲经常夸她。
只是这位孃孃的一生,日子过得特别苦(贵州老家大部分人都这样),还总生病,想起来令人唏嘘。
记得前年,堂妹告诉我她又生病住院了,估计好不了啦,很严重。当时我就说:我转点钱给你,你帮我转交给她,她喜欢吃点什么,就要年轻的帮忙买点,我隔太远了,近的话应该要看看她的,想想虽然不是咱们的亲孃孃,但老话讲得好,远亲不如近邻,在一起生活二十多年,感情是有的。
后面加了孃孃二女儿的微信,我和躺在病床上的她聊了十多分钟,她说我是个孝顺的姑娘,这么多年不见,还想着转钱给她,她好开心,说我重情重义,有空了一定要回老家看看他们。
我对她说:孃孃,我记得,小时候我经常在你家玩,你从街上买了发糕、荞粑粑之类的带回去,你每次都会给我一大坨,你不知道那时我有多开心,多感动!
孃孃说:我不记得了,不就点发糕嘛,又不是什么好东西,不过那个时候饭都吃不饱,都是各顾各的了!
我忍不住热泪盈眶,生怕被她看到笑话我,于是赶紧找个借口挂了视频,那一挂,成了永别!
这一次,孃孃走了,答应回去的看看,成了一句空话。内心是很失落的,但我没有哭,惟愿孃孃一路走好。
在我们老家,人去世了办丧事,要办好多天,尤其是上点年纪,家境还算可以的,至少是一个星期,多的甚至十二三天,是不是很夸张,不太相信吧(前年我一个98岁的叔奶奶过世就在家办了十几天),我在想,这两天,孃孃的丧事又在进行了,是不是很热闹。
依照我们老家的风俗,作为女儿的,媳妇的,侄女、侄媳、外甥女之类的,是要哭丧的,死了的时候哭,装棺的时候哭,开路的时候哭,每天做完一堂法事也要哭,下葬的那天更要哭。会哭的数着苦情哭,不会哭的呜呜呜地哭,不哭的就要落得闲话了:你看某人,狗尿都舍不得掉一颗,心是有多狠!
于是吧,灵堂里哭得稀里哗啦,山摇地动。这可苦了活着的晚辈们,尤其是那种扯着嗓子喊的,加上熬夜,几天下来,声音都哑了。
不过这哭丧吧,是很有讲究的,要适度,假如你身为儿媳,公婆和你关系不好,甚至经常吵闹,那么你就像征性地哭一下得了,应付应付,不然又会挨骂,说你在装。
不过我就搞不明白了,曾经在我们老家,有那么些人,和公婆关系那叫水火不容,不共戴天,可当公婆去世时,那苦情数得是感天地、泣鬼神,哭得那可是撕心裂肺,肝肠寸断,有的还遍地打滚,恨不得死的人是她。知道内情的就挖苦两句:活着不孝,死了鬼叫!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个儿媳妇平时和公婆的关系是有多好。
现在想来,那情那景,不像是装的呀,难道是因为心里愧疚,悔恨而痛不欲生。如果真的是假装,那也入戏太深了,惹得别人说长道短,还把自己身体搞垮,这又是何苦。
说说孃孃的晚年吧,其实很不幸,前几年病得眼睛都看不清,洗衣服也是摸着洗,还好孙女有时放假在家,就会帮点奶奶的忙。孃孃的丈夫是个酒疯子,喝醉了整天骂。每次生病住院,都是嫁得近的女儿照顾,其他的几个不是嫁得远就是外地打工(我没有说别人儿女不孝的意思,也许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难处,为人处事也各不相同)。
不过我很想知道,孃孃的灵堂前,有没有人又会在哭丧的时候,遍地打滚。如果真的有,我倒是很想知道,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我觉得吧,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哭与不哭,并不代表什么,自然流露的情感,才是难能可贵的。
记得有人说过,这世上有三种人,在父母离世时,很少甚至是不掉眼泪的,一种是父母在世时,关照有加,心无所愧;一种是看淡生死,看开离别;一种是怨恨深重,何来伤悲。
人间百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欢迎各位留言,共勉!
关注我@想念6S0i,咱一起探讨人生,可好?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