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收官,有人边看边哭,有人不舍告别(《人世间》今晚收官哪个台)
看第一集我就哭了,这一个月我是哭着追完的。
舍不得秉昆和郑娟,希望他们的日子好好的。
在观众的热议中,现实题材当代大剧《人世间》今晚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及爱奇艺迎来大结局。播出至今,这部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作家梁晓声的同名小说的作品,口碑与热度不断攀升,创下央视近5年电视剧平均收视新高,爱奇艺平台热度破9800,豆瓣评分8.1。
光字片周家人的日子后来过得怎么样?真实的年代感营造出了怎样细腻的温暖?《人世间》留下的启示与思考还有很多。
观众有启发:
情义无价,温暖常在
生活在平民社区光字片的周家,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中国家庭:父亲周志刚(丁勇岱 饰)和母亲李素华(萨日娜 饰)有三个子女,大儿子周秉义(辛柏青 饰)从下乡知青成为兵团干部,后来考上北大成为政府官员;女儿周蓉(宋佳 饰)是追求理想的知识女性,她曾为爱离开家庭,也在漫漫人生路中始终坚持自我;小儿子周秉昆(雷佳音 饰)则是最平凡的那一个,他不够有天赋,也没有大志向,一辈子就本本分分地孝顺父母、善待兄长和姐姐……
电视剧《人世间》的故事,从平凡的周家讲起,也因此与无数观众产生了共情、共鸣——谁的生活不是这样的寻常、琐碎呢?通过这个普通的家庭,观众不仅看到了五十多年前东北城市居民们生活、工作的细节,也看到了属于中国人共有的家庭情感:那是小儿子周秉昆苦苦期待父母认可的心,是母亲李素华哪怕意识模糊也难以割舍的深深母爱,也是周秉昆和发小六君子的至交情谊,更是他和妻子郑娟(殷桃 饰)相濡以沫的恋恋情深。
有观众评价说,《人世间》的每一集都让人想流泪,每一个人物也都让人能看到身边人的影子:有仗义相助的朋友,也有突如其来的厄运,但最后都像周秉昆的那一句话,‘觉得苦吗,自己嚼嚼咽了’。
也有观众认为,虽然剧中有太多跌宕起伏,但人物的选择让自己看到了情义,看到了温暖。以周秉昆将老房子借给好友肖国庆多年分文未收的故事为例,人性的美丑善恶彰显无遗,越是被刺痛,越让人看到善良的重要。
无论是为家庭隐忍付出的周秉昆、郑娟夫妇,还是坚持标准、底线的大哥周秉义,又或是将个人理想摆在第一位的周蓉,《人世间》没有简单粗暴地评价任何一种人生选择,而是用温润的笔触,让每一个人物更加立体、更加真实。这也是这部现实主义力作的高明之处,让每个人都看得到自己,让每个人都有感悟,有反思。
创作有感悟:
好剧本打下基础,演员活进作品里
《人世间》的成功,首先离不开原著和剧本打下的文本基础。
操刀剧本的编剧王海鸰,有着近三十年的创作经验。这位曾经打造了《牵手》《中国式离婚》《大校的女儿》等热播剧的金牌编剧,直言《人世间》是自己从业以来最艰难的创作。她透露,在对这部分为上中下三卷、总字数达115万字的作品进行改编时,主创一开始就有共识——基调一定要调亮,一定要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原著的底色是钢铁色的、青灰色的,虽然让人感受到主角的坚韧和顽强,但同时也是沉重的。我个人的生活态度,是希望看到更多明亮和温暖的部分。
这段创作历程一直延续到了开机后,当时,根据导演李路的修改意见,王海鸰继续边写边改,虽然工作强度前所未有,但精神状态却十分饱满。她认为,《人世间》的剧本要按照逻辑写,但不能按照普通观众能猜到的逻辑去写,这需要技巧,更需要对人物角色的深刻挖掘,这部剧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人物关系写得比较深,比较透。再就是弹幕上说,台词写得好。观众不用仰望谁,也不必羡慕谁,可以各取所需,得到抚慰。生活中,无论你的职业和身份,各有各的难处。
与此同时,演员们精彩表现,也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对文本的还原与突破。
扮演周秉昆的雷佳音说,创作时他努力为人物赋予一些个人色彩,比如和母亲在一起时,周秉昆有嘻嘻哈哈的一面;和朋友们在一起,他又多了张扬和灿烂。每场戏拍摄前,雷佳音都会将内容在脑子里记得滚瓜烂熟,并在现场的情境里还原出人物鲜活的状态。
殷桃扮演的郑娟,同样以温柔、善良、坚韧感动了观众。为了演好这个角色,身为重庆辣妹子的殷桃,特意放慢了说话的语速,连肢体语言都变慢了。在一场郑娟与儿子周楠冲突的戏份中,她更是临场给了自己一个耳光,将一个母亲痛苦而又不知如何表达的纠结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扮演周秉义的辛柏青则认为,这是自己从业以来挑战难度最大的角色,既有正直善良的一面,也有对家人的亏欠,这么一个抽象理想的角色,需要让观众共情,我必须找到他的小情绪和小欲望,需要加入更多接地气的表演,把这个有距离感的角色拉近,让观众感受到秉义之于弟弟妹妹是一个靠谱的大哥,之于父母是一个放心的儿子。
此外,美术和服化道的逼真还原,也为《人世间》增色不少。导演兼总制片人李路回忆说,因为时间跨度长达50年,哪怕是同样的一间房,其中的家具、陈设都要有所区别,有所设计。剧中的房屋连墙皮做了专门处理,凸显脱落感、风霜感,报纸也是专门烟熏处理过,这些都是时代的印记。我的创作理念就是能在外景完成的不在内景完成,能找到实景的不去搭景,虽然拍摄难度增加了,但这样更真实。
产业有热潮:
严肃文学的影视化可以这么做
2017年12月,《人世间》出版。2018年11月,腾讯影业获得了作品8年的影视改编权,翌年8月,《人世间》以最高票获得中国文学最高奖——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如今,电视剧《人世间》的热播,让全产业看到了严肃文学的影视化的无限可能。记者注意到,接下来将有一批改编自严肃文学的电视剧进入创作期或与观众见面。其中最快登场的,可能是腾讯影业、新丽传媒、阅文影视操刀了由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滕肖澜同名作品改编的电视剧《心居》,王家卫参与监制金宇澄同名小说改编的网剧《繁花》。就在2月,路遥第一部经典中篇小说《人生》改编的《人生·路遥》也开始了拍摄和制作。
那么,《人世间》的成功,又会为同类作品留下怎样的启示?
一个最直接的启示是,观众并不排斥严肃文学的影视化,在制作精良的情况下,这类作品的生命力往往更加强大。在日前举办的《人世间》座谈会上,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就表示,《人世间》的热播,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了文学与影视的亲密关系,从文学到影视,这不仅是在描述一个过程,更标志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创造与接受的广阔空间。
与此同时,业界也对影视化过程中的二次创作寄予厚望。《人世间》作者梁晓声就表示,电视剧对他想表达地内容进行了很好的提炼,主创们在改编的同时实现了提升,《人世间》的电视剧将部分角色和情节从概念化变为具象化,更加智慧地进行戏剧展现,例如对于周母这个角色的刻画、将周父认可郑娟的情节改为让郑娟在门口听到父子俩掏心掏肺的对话等等,这些改动都证明导演与改编者对原作的提升。如果小说可以重写,我想将主创们的智慧都融进去。
最关键的,还是更加科学、专业的创作流程。身为编剧的王海鸰认为,《人世间》的接力棒从梁晓声交到她手上,再传到导演手里,最后码齐了演员,是一次目标一致、方式科学的合作。她表示,越是严肃文学改成电视剧就越有难度,小说表达转化为影视表达,除了形式上的,更是理念上的。影视剧是一门集体的艺术,这部剧(《人世间》)在艺术和市场之间做出了最正确的平衡,这是我合作过的原作、导演和影视剧中最好的。
转自 |新闻晨报·周到APP记者曾索狄
来源: 新闻晨报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