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去世后,脸上要盖上白布?这样做有何用意?
几十年前,广东的一位男子在自己家里修理电路的时候,不幸意外触电。惊慌失措的家人将其送往医院后,医生给出的诊断是触电身亡,并给出了死亡通知。当悲痛不已的家人将其送往火葬后,令工作人员吓破胆的一幕发生了。
这名男子叫马德福,那天在修自家的电线时不幸触了电。当家人发现他时,已经没有了呼吸没有了心跳,想着或许到医院还能有一丝希望,于是着急忙慌的家人又赶忙将其送往了医院。可医生在一番检查之后得出结论,马德福已经失去生命体征,示意家人准备后事。
悲痛欲绝的家人只得按照医生的嘱咐将遗体送往殡仪馆,当时殡仪馆里有规定,遗体在送来之后要在停尸房里停留三天以后才能火化。也正是这一看似多余的规定,冥冥中救了这位死人一命。
那天当家属都离去之后,工作人员将其推进了停尸房,并关紧了门。大概12个小时候,工作人员听到了停尸房里似乎有响动,这一发现让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也不禁身冒冷汗。可声音确实是从里面传出来的,听得真真切切。无奈之下,工作人员只得硬着头皮进了停尸房。
里面还在继续传来咚咚的声响,在确定了声音的具体位置后,工作人员用颤抖的手打开了那个门。眼前的一幕差点没把他吓昏过去,12个小时前送来的死者此时正用头猛烈撞击冷藏遗体的冷库,刚才的声音就是头撞击冷库时发出来的,他是想呼救,告诉外界他还活着!后来,家属来到殡仪馆将其接了回去,一场悲剧才及时制止。
其实马德福的这种情况就是俗称的假死现象,所以传统的丧葬习俗中才会有停尸三天、有些地方甚至是停尸七天的做法。而丧葬习俗除了这些,还有很多,比如人去世后要盖上白布。那这又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一定要是白布,其它颜色不可以吗?下面是我的详细分析,请继续阅读。
一、传统的丧葬习俗,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尊重。人去世后在脸上盖白布的习俗早在古代就已经有了,但那时人们盖的不是白布,而是很薄的黄纸,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才演变成了现在用白布遮盖在逝者的面部。
这是传统丧葬习俗的一部分,是丧葬文化的传承,也是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尊重。人在去世后,体内的血液和水分会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往身体的背部集中,面部会变得特别苍白,用面无血色来形容再恰当不过。
人去世了,就应当让他们走的安详、平静,用白布遮盖起来也是为了向前来祭奠的家属暗示:我们尽量不要打扰逝者,要让他们安息。所以,会在人去世后用白布遮盖。
二、避免家属在看到逝者遗容时加重内心的悲痛情绪,引起意外情况的发生。人去世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寿终正寝的、有遭遇意外突然离世的、也有不堪疾病折磨痛苦而去的,但不管哪一种,对亲人来说都是无法言说的悲痛。
很多人说人去世后,就跟我们平常睡着了是一样的,根本不吓人。事实根本不是这样。前几年大伯去世,他是因为癌症晚期在医院躺了几个月后离开的,去世前1米8大个的人,瘦得不到80斤。跟他做最后一次告别时,完全认不出来那是曾经体重超过150的人!整个脸颊已经完全凹陷了,整个人活脱脱就是皮包骨头。
一旁的堂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死死拽住殡仪馆工作人员的衣袖让对方再次确认那是不是自己的父亲,那个伤心的画面到现在回想起来鼻子仍然会止不住发酸。
生活中,大部分人在面对逝者时内心都会感到恐惧,毕竟直面死亡是一件很需要勇气的事情。特别是对于那些胆小的人来说,这种场景可能会在脑海中留下很长时间的阴影,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所以,为了避免这些意外情况的发生,在去世的人身上盖上白布,既是尊重逝者的表现也能避免家属在看到逝者后悲伤过度,引发一些不必要的意外。
三、防止遗体上的病菌扩散。前文有说过,因为疾病导致人去世的情况不在少数,特别是那些长期卧病在床,根本无法下床活动的人,身体很可能因为常年躺在床上出现溃烂。当人去世后,身体里的病菌更会加速繁衍,导致皮肤溃烂的情况更加严重。
而这些病毒和细菌对人的身体健康是有很大危害的,它们会在空气中迅速弥漫,身体抵抗力差或者体质弱的人很可能因为吸入了这些带有病毒的细菌导致健康出现问题。所以,给逝者盖上白布,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菌的扩散,为人们祭奠逝者提供一个比较安全的环境。
四、也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逝者假死的现象,为及时救治争取时间。在大多数地区,人去世后都有停尸三天的习俗,为的就是防止出现假死。那什么是假死呢?通俗来讲就是生命体征仍然存在,但因为表现得不明显或者当时受到医疗条件的限制无法确切判断,误认为人已经去世的一种情况。就像前文中提到的马德福,要不是因为殡仪馆有停尸三天的规定,惨剧很可能就会发生在他身上。
以前的人们用黄纸盖在逝者的面部,这样如果他们还活着,纸就会因为呼吸被吹落或者鼻腔呼出的湿润气流浸湿纸张,从而及时对逝者采取救治措施。同样,如今在逝者面部盖白布,也有这方面的作用。当白布因为鼻孔的潮气而变得湿润时,人们很容易发现,这样就能因为救治的及时而将其从死神手中抢回来。
看来,人去世后盖上白布不仅仅是受到传统丧葬习俗的影响,还是对逝者的尊重,以及考虑到亲属的心理、身体承受能力,这样做确实很有必要。其实,如果仔细观察身边的这些丧葬事宜,还有很多方面也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一、在面对逝者时,一定要有人拉住亲属不让其趴在遗体上痛哭。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在和亲人做最后的告别时,有些家属因为悲伤过度不忍离别,会不顾一切地扑向遗体,那个场面所有的人看到后都会忍不住落泪。但同时身边会有人紧紧拽住他,尽量不让他们靠近遗体,这样看似是安慰亲属不要过度悲伤,让逝者能够安息,其实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人在还未下葬之前,要在家里停尸三天供后人举办祭奠仪式,这个阶段体内会繁殖出大量的病毒和细菌,会弥漫在空气中。如果不小心被我们吸入体内,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同时,也是考虑到家属过于悲伤可能在情绪激动之下对遗体造成破坏,所以,旁边一定要有人拉着,尽量不靠近遗体。
二、人去世后,一定要有亲属来守夜。在我们老家,亲人去世后会安排几个身强力壮的亲属晚上守在灵堂里,俗称守夜。被安排守夜的人,晚上是不能睡觉的,要随时观察灵堂里可能突然闯入的东西,比如野猫、野狗之类的。
因为灵堂前会摆放贡品,而这些贡品又多是猪肉和馒头之类的,流浪的野猫在闻到这种味道后就会趁人不注意时偷偷溜进来吃掉。最主要的是,野猫在偷食贡品时可能会在遗体上蹦来跳去,这是对逝者极大的不尊重。所以,守夜的习俗很重要,这也是亲属表达孝心的一种方式。
三、逝者的寿衣也颇有讲究,数量、面料等等都要遵循老一辈的交代。人去世后,由专门的人为其擦净身体后会给他们换上崭新的寿衣,而民间对寿衣也颇有讲究。
比如面料不能是缎料,这对子孙后代来说有不好的寓意。而且年龄越大的人,身上穿的寿衣数量也越多,但都必须是单数,下身要比上身穿得多且厚。这是因为人去世后,遗体身上会逐渐渗出液体,特别是夏天时气温高,遗体腐烂变质的速度快,液体渗出的多。为了使遗体尽量呈现出自然完整的状态,所以给下半身穿得厚一些也是为了更好的吸收渗出的液体,保证祭奠仪式的正常进行。
总结
丧葬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里面蕴含着几千年的文化沉淀,所以我们应该秉持继承和发扬的态度,将其中精华的部分继续传承下去,对那些已经不适宜当今时代的习俗思考如何改善。
比如传统的土葬习俗,是对文化的传承。但如今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可耕地的减少,土地资源越来越贫乏,所以摒弃以前的土葬,改为更生态环保的火葬、树葬、海洋等等,既传承了传统文化,也让新的丧葬文化得到了发扬和扩大,值得我们去推崇。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