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式风俗之丧葬(温州丧葬风俗)

按照旧的传统,办理丧事是衡量后辈儿孙对死者的态度。即使对长者生前不尽孝道,死后丧葬铺排却要讲究,从不马虎,好以此表白孝顺,博得孝名。

旧式风俗之丧葬 一、报丧:

人死以后,有死者的长子或长孙,即继承主持家务的人出面。向姑家、舅家及加门亲友报丧。报丧者要带上校的标志,用三尺白布裹头,专程到被通知者家,当面叩头告哀,通报丧时、葬期及病程、治疗的情况。也就是通知报丧。再报丧路上,遇到熟识的长者也要叩头告哀。接到报丧的人,要准备带上丧礼,前往凭吊。丧礼主要是挽联、孝幛,一般人家也有送烧纸、供飨(即供馍)的。

旧式风俗之丧葬 二、停丧:

人死之后,并不急于安葬。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必须停丧,少则三天,多则七天,以便亲朋好友前来吊孝继电。人死当天,也不立即入棺,须停放一个晚上,期盼死人复活。入殓前要为死者沐浴、梳理,并穿戴整齐。沐浴多有子女来做,用清水洗遍全身,揩搽干净。梳理也多有子女来做。男性使者头发过长的要请理发师上门修剪,并稍事化妆。穿戴要衣帽鞋袜全新,冬棉夏单皆备。制作可以粗针大线,质料需得棉麻绸缎;少则三套,多则五套,六套。这些都在平时准备停当,急切的也要在死前连夜赶制。除此,寿被寿褥、寿枕寿垫(垫脚用)全有全新。入殓时还要在嘴里放上‘嵌口钱′,或金或银,或者铜钱,死者生前喜爱或常用的小件物品,可以作为陪葬放入棺内。棺木,多以柏木为之,要四镶、八镶、十二镶之分,视家境情况而定。有些人家满40岁后就为自己制作棺木,多经数次油漆,主要是黑色,也有漆成红色的,入殓前还要用白布或红布表衬内部。这些皆已齐备,方可入殓。

旧式风俗之丧葬 三、守灵:

死者入殓后要移入灵堂。灵堂多设在宽敞厅屋,也有在房前、院落临时搭棚的,用白布或黑布布置。正面设挽幛,两边挂挽联,棺木停放靠里,中间设供桌,上置死者牌位及香炉、烛台、供飨、刀头。在前摆设纸紮的灵屋、纸马、童男、童女、金银山。供桌之前要留出烧纸、守灵的位置。烧纸、焚香,昼延续,守灵由儿孙辈昼夜轮流。前来凭吊祭奠死者的亲朋好友,由守灵者负责应酬。前来凭吊的客人,视与死者生前的关系疏密,班辈高低,或叩或拜,或仅致意慰问生者。守灵者则要痛哭竭哀号,并叩拜致谢。平调客人送来的丧礼,则有管账先生逐一登记,以便日后登门致谢或回报。并且所有参加凭吊客人,都有管账发给三尺孝巾,以示同哀。原来客人还要留下来以酒饭招待。

旧式风俗之丧葬 四、安葬:

安葬,需事先请风水先生选好墓穴。选择墓穴,是一件认真讲究的事,认为好的墓地可以为后辈儿孙带来兴旺发达。有些人家生前要用好几年的时间,为自己选择理想墓地。死者墓地一时定不下,宁可临时选一块合适地方丘坟,待选好理想坟地在证实移葬。选好墓地,挖好墓穴,择吉出殡。出殡时,长子捧灵牌在前,其他儿孙随后挽灵。孝子孝孙及女、媳均需身着白色孝服,头戴孝巾,脚穿孝鞋,腰系麻带,手持‘引孤幡’。棺后跟随请来的道士吹打诵经,安息灵魂。再后是参加送葬人群,也均戴上孝巾。一路上,有专人在前抛洒纸钱,遇有岔路或拐弯处要燃烧鞭炮,引导亡灵‘上山’。进入墓地,下棺后,先由孝子填几铲土,并抛撒一铜纸钱,抛撒的钱数与死者的年岁相同,然后再由工人田土培坟。培起后,由家人祭奠。安葬完毕返回后,要酒饭招待参与送葬客人。到这时才算结束安葬仪式。

旧式风俗之丧葬 五、守孝:

按照传统,守孝须得三年。三年中一般不做长时间远行。要有戴孝的标记,即头裹孝巾,后改为佩戴袖有孝字的黑色袖套,更主要的是按时上坟。上坟时间,前密后疏。开始每七天一次,名曰过‘七’,头‘七’、二‘七’、三‘七’,直到七‘七’。七‘七’以后,遇节上坟。这些时候上坟,化纸钱(即用铜钱在火纸上冲上钱印),燃香烛,放鞭炮。逢周年要隆重一些,烧纸,、焚香、放炮以外,还要摆上一副共飨,四碟小菜,三杯清酒,进行祭奠。满三周年,则要举行除服(脱除孝服)仪式。请到是设法坛诵经,清宅安灵,并到坟上祭奠。有些人家还要修墓立碑,在暮穴周围种上常青树不木。除服以后转入正常,只是逢年过节按时上坟。这中间,清明节要培土;七月半和年关除夕要送灯。逢年遇节上坟,代代相传,常使儿孙缅怀先辈。

旧式风俗之丧葬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