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去世后,为何要停尸七天才下葬?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对于逝者,人们尤其给予了应有的尊重,这样的尊重主要体现在葬俗礼仪上。丧葬习俗是一个社会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的折射,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汉民族大多实行的是土葬,逝者都讲究个入土为安。
下葬前,亲人们还会团聚一起,为逝者举行各种形式的告别与祈祷,虽然各地的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在古代,逝者一般要等到七天过后,才能入土下葬。面对这一习俗,人们很容易联想到烧七,即人死后,于头七起即设立灵座,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
民间亦有逝者七日还魂之说,这应该都是穿凿附会之辞。之所以把尸体放置七天才进行埋葬,并不是所谓的迷信,而是源自古代一个神医的病案。这位神医是战国时期的扁鹊。
有传说称,某年的某一天,扁鹊行医来到豫陕一带的虢国,听说虢国太子突然暴毙。经过打听,扁鹊认为太子患的只是一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症,并不是真正的死亡。医者仁心,得知消息的扁鹊在征得国君的同意后,入宫为太子治疗。经过调治,太子竟然从死亡中奇迹般转醒。扁鹊又给太子开了药方,让其继续调补阴阳,不几天,太子就痊愈了。
从此,扁鹊的名气更大了,还被称为能让人起死回生的神医。扁鹊却说:我并不能救活死人,只是有些人是假死,一般人看不出来而已。从此之后,为了防止因人假死而被埋葬,就形成了把尸体放置七天的风俗。
古人有许多笔记小说里,都有过假死情节的描述,有些人暴毙后,被仓促埋葬,结果被盗墓给折腾活了,就是因为假死造成的误判。所以,古人把尸体放置七天才下葬,不是因为迷信,而是防止因为假死而造成悲剧的发生。
(图片来自网络)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