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去世后会把遗体停留一段时间,这样做是为了表达什么

从古至今,人去世以后,都有遗体在屋里停留一段时间的习惯。有的是停三天,有的可能会停七天。还有的更长,停一个月一年的都有。如果遗体不腐烂,或者如果古人能够找到让遗体不腐烂的办法,这样的时间还会延长。

古人去世后会把遗体停留一段时间,这样做是为了表达什么

(祭拜亡灵,图取其意)

那么,古人为什么会形成去世后要在家里停留遗体的习惯呢?

一、表达怀念。

死亡对于去世的人来说,或许还没有什么,毕竟他已经去世了,什么也不知道了。但是,对于活着的亲人来说,那却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本来,这个亲人还在身边,虽然身体衰弱了,但不管怎么说,他还能够说话,能够做事,能够回应你的任何举动。但是,突然就离去了,躺在那里,喊不醒了。这对于活着的亲人来说,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更为残酷的是,如果把亲人埋在地下,那样的话,不仅仅是喊不醒,更是从此连看一眼都不可能了。现代人还可以看看照片,获得些许的安慰。古代连照相技术都没有,画像也只有有钱的达官贵人才玩得起。因此,只要埋了,一般人都是再也看不见自己亲人的了。

为了表示怀念,表达自己依依惜别的心情,因此古人总会停尸一段时间。

古人去世后会把遗体停留一段时间,这样做是为了表达什么

(扁鹊行医,图取其意)

二、相信复活。

古代有人死后,停留一段时间后又复活的例子。在关于神医扁鹊的记载中,就有虢国太子去世后,正准备埋,被扁鹊发现了,阻止其埋葬,而把这个假死的虢国太子救活过来的例子。

事实上,古代关于人死后,又被神医给救活过来的例子不在少数。虽然很多或许并不是真实的,只是一种传说。但这恰恰表达了古人相信奇迹出现的一种心理。如果人去世后,不停尸就埋了,万一并不是真的死亡,而是假死。那样一来,当他在棺材里活过来,发现自己已经被埋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那不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吗?

古代有不少关于棺材板上有抓痕的记载。比如,郭松龄反奉的时候,姜登选奉命前去劝降,最终被郭松龄打死。而后来打开姜登选的棺材一看,发现棺材板有抓痕,由此有人推断,姜登选当时并没有完全去世。

虽然人去世后,遇到神医来解救的可能性其实是微乎其微的,而且就算遇到了神医,也并不一定能救活,因为亲人不是假死而是真死。但不管怎么,留一天,也就留一线希望。

古人去世后会把遗体停留一段时间,这样做是为了表达什么

(送葬仪式)

​三、仪式复杂。

人去世是一件大事。去世以后,会进行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必须有很多人前来参加。大家在一起,非常热闹,甚至是非常喜庆地做这件事。古人说红白喜事,红事自然叫喜事,白事其实也叫喜事。因为是办喜事,自然要热闹一段时间。因此相应地,也就要停尸一段时间。

而且,渐渐地,人去世后,为死者举办的仪式,成为一种排场。活着的人,是会攀比的。哪家要是亲人去世后,立刻就把亲人埋葬,是会遭到别人鄙视的。

再者,中国古代是礼仪大国,孝是礼仪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古代的官员,在父母去世后,都必须辞去官职,回家丁忧三年,以体现孝道。如果某个官员不回家守孝,还会受到弹劾。除了皇帝,没有任何人敢起用守孝期间的官员。而且就算是皇帝,这个做法也被叫做夺情起复,以示残酷。

既然父母去世后都得守孝三年,因此,停尸几日,那就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四、灵魂归属。

古人是相信灵魂存在的。人去世后,其实并不是完全没了,只是灵魂离开了肉体。当灵魂离开肉体后,到他重新进入轮转,实现轮回,是有一段时间的。这段时间,灵魂是飘忽不定的。它和肉体之间的关系,是半依半离的。只有完全找到归属,才叫做离开。如果这时候就把遗体掩埋了,那么,灵魂可能会湮灭,它再也没有托生的机会了。

所以,在这一段时间里,是不能动遗体的。

虽然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这也是古人的一种认识观。这种认识观一代一代传下来,也就形成了现在这种风俗。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社会禁忌风俗研究》)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