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三次痛哭:一次坐地大哭,一次自责痛哭,还有一次情绪失控
1942年7月的一天,病床上的周总理突然问自己的贴身秘书何树英:董必武怎么两天不露面?
那时周总理刚刚因膀胱脓肿而做了手术,在重庆歌乐山中央医院休养,身体状况不是很好。
远在延安的毛主席都给陪同的董必武打了封电报:恩来须静养,不痊愈不应出院,痊愈出院后亦须节劳多休息。
1943年,周总理在延安
为了照顾周总理,董必武、邓颖超等人原本天天都轮着来看望周总理,顺便汇报工作。突然有两天他连着不来,周总理敏锐地察觉了事情不太对。
何树英本来想要糊弄过去,就说:南方局可能有事。周总理听得出这是在敷衍,脸色就不是很好看了。
他生气的时候并不骂人,而是说了一句滑稽。听到这两个字,何树英就晓得总理很是不满了,但他深知现在大家一同瞒着这件事如果说出来,周总理很有可能就休息不了了,于是就有事没事地忙着,尽量不回周总理的话。
董必武珍贵;老照片
周总理不允许他这么不清不楚地混过去,直接问道:你不要乱找事了。我问你,家里是不是出事了?
何树英一惊,心知不好,却还想再努力搪塞一下:没听说什么事呀。南方局……
周总理的火气更大了,直接打断了说道:南方局越有事他们越往我这里跑得勤,怎么会不露面?滑稽!
何树英被堵得无话可说,但又实在不能说出事情,只能找了个理由说:他们研究什么事,也不会告诉我呀。
这件何树英拼着周总理不高兴也要瞒住的事情,真的是周总理的家里事:就在几天前的7月10日,周总理的父亲周劭纲去世了。
周劭纲
周劭纲老人原本是很健康的,除了喜欢喝点酒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嗜好。就在所有人都不担心他身体状况的时候,老人突然就中风了,送到医院之后没能抢救过来,就这么去世了。
周总理将孝摆在了很高的位置上。他回到绍兴老家省亲的时候,见了自家族长三鞠躬以致敬,见了自己的姑丈也将他推到上座,自己执晚辈礼,从不以中共政治部副部长自居。
一旦知道父亲离世,周总理情绪上必然会有相当大的波动,而且他必然不肯好好在医院歇着。
因而,董必武和邓颖超同志商量之后,决定先暂时按下此事不告诉周总理,由他们先操办丧事,只是暂时保存几天遗体,看看周总理的恢复状况如何再决定何时给老爷子下葬。
1944年,周总理和邓颖超在延安
虽然周总理没有继续为难何树英,但他心中已经明镜一样,自己家中必然出事了。就在周总理父亲去世的第三天,吴克坚同志前来看望周总理。
汇报一般情况后,周总理非常严肃地直视吴克坚,目光严肃而认真。吴克坚实在承受不住这样的目光,坚持了一会儿之后勉强问了一声:周副主席有什么指示?
家里是不是出事了?周总理直接问出了这个问题。
看到吴克坚也有搪塞之意,他严厉地说:要是不能说,你就不要讲话。但是不许说假话!吴克坚到底还是没说什么。但这已经相当于告诉了周总理肯定的答案。
吴克坚刚刚离开,周总理就坚决地下了床要出院,何树英百般拦着,最后还是以要办出院手续、要车来接的理由才勉强拖了一会儿。
这张照片是1940年3月,周总理从苏联治伤回到延安后,锻炼臂力时的情景
但是办手续也好、要车来接也好都是有时限的,到了这个程度,何树英也知道是绝对拦不住周总理的。第二天一大早,周总理就回到了自己父亲居住的红岩村。
原本还不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情的周总理,下车看到周围的布置,感受周围的气氛就觉得不太对,原本就苍白的脸色更白了一分,匆匆地奔向了自己的办公室。
他的刀口还没有长好,原本不应该走这么快,何树英想上去搀扶一下也被甩开了。就这样,周总理近乎是一路小跑进了办公室。
办公室里的人也没来得及做任何准备,周总理一眼就看到了邓颖超同志手臂上的黑纱,顿时气氛就静了下来。
抗战时期的周总理与邓颖超
当下,周总理最不想相信的事实还是发生了。但他还是忍不住,颤抖着又问了邓颖超同志一声:怎么,怎么回事?
周总理向来是睿智而果断的,很少有情绪失控出现,也很少对自己的决断不自信。然而就在情况已经很明朗的时候,他依然要问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才肯死心,可见当时总理的悲痛到了何种程度。
邓颖超看着爱人的样子,也觉得心疼又愧疚,小声地说了一句:老爷子……去世了。
这一句话仿佛击垮了周总理,他的呼吸声越来越粗重,泪水一滴一滴滑过脸颊。蓦地,周总理突然捂住脸,一声长长的凄凉的号哭从两手之后传来,随之他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再也忍不住自己盈满胸腔的悲伤。
包括邓颖超在内的几位同志急忙想要上前去扶他一下,周总理却骤然爆发了。
对于一生之中大多数时候都以温文尔雅的形象示人的周总理来说,接下来的话在他一辈子的狠话中也是排得上名的了:你们没爹啊?你们怎么能这么做?我父亲死了你们封锁我?一边喊,一边哭,完全是止不住的趋势。
董必武不安地上前说道:我们本意……
周总理却丝毫不顾这个本意,当时也谈不上什么理智,只是单纯地发泄悲伤。一番痛哭过后,他问道:遗体呢?
董必武连忙点头说保留着。周总理这才从地上站起身来,先扯过一张纸给毛主席写了一封电报,字里行间还有发泄和抱怨之意。主席也很快复电,要他节哀并注意身体。
1946年11月,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在一起
这两样当时的周总理都不太能做得到,他当天就拖着病体来到了遗体存放的山顶为父亲守灵。在停尸的席棚前,周总理深深三鞠躬,默哀良久,最后在灵前坐了下来。
尽管他的身体状况还不太好,但也没有人再敢上前劝他回去或者休息了。就这样,周总理在父亲灵前守了足足一天一夜,直到第二天下午起灵时分。
周劭纲老先生落葬时,周总理填了第一锹土和最后一锹土,最后又将坟头仔细拍实修理整齐。最后,在墓前深深地鞠躬三次,泪水再次盈满了眼眶……
周总理哭成这样的时候并不多,大部分情况下,人们都会见到温和但有力量,情感丰富却不张扬的他。
然而,生离死别总是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无论是谁在这样的情况下都很难克制住自己的情感,何况是至孝的周总理。
青年时代周总理
在与自己的父亲告别之后不久,周总理的一名好战友也永远告别了他。1946年4月8日,叶挺将军乘坐的飞机失事了。
这一天,周总理亲自送叶挺将军上了飞机。他在政治协商会议之后才被营救出狱,原本周总理是劝他要多休息几天的,但叶挺将军很坚持,一定要立刻走,还带上了自己的女儿叶扬眉,同王若飞、博古、邓发等人一起登上了重庆飞往延安的飞机。
这一天,周总理没有外出活动,就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等待着平安抵达的电报。但似乎是第六感告诉周总理事情不太对,他连安心坐下来看文件都不太能做得到,总是忍不住围着自己的办公桌转圈。
周总理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抗日战争结束,阶级斗争愈演愈烈,蒋介石和谈的诚意有多少,世人有目共睹。
从左往右依次为:项英、周总理、叶挺
在飞机还有大约半个小时到延安的时候,王若飞同志的妻子李佩芝来到了周总理办公室,她显得更加焦躁。
周总理安慰道:既然来了,就一起等电报吧。
为了安抚她,周总理镇定下来,讲了一些叶挺女儿小扬眉在平常生活中,活泼可爱的小故事。但随着预定的时间渐渐临近,直至超过了这个时间,还没有电报到达,办公室里的声音越来越小。
延安方面已经在紧急查找飞机的线路和降落地点了,重庆却只能等待消息。人们把微弱的希望寄托在因天气不好临时降落或者换了降落机场上。
这一点希望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愈加渺茫。飞机早该没油了,不可能还在天上,但又始终没有联系上。唯一的希望就是飞机临时在野外迫降。
王若飞同志
大家抱着这一点点希望等待着。秘书不知道第多少次进办公室的时候,终于带来了延安的电报,但这封电报带来的,是众人最不想听到的消息。
叶挺将军同周总理在北伐战争之前就在党内共事,两人志同道合,相交数十年。叶挺担任独立团的团长就是周总理提议的;南昌起义时,周总理为前委书记,叶挺为前敌总指挥……多次合作中两人默契配合,战友情愈加深厚。
世上最难测的就是意外。在这架飞机坠落之前,谁也想不到叶挺将军,以及王若飞等同志会以这种方式离开。
拿着这封电报,周总理的眼睛就忍不住闭上了眼睛,仰起了头。李佩芝的哭声率先在办公室之中响了起来,其他同志的声音也渐渐大了起来。终于,周总理也忍不住跟着哭出了声。
叶挺将军与家人拍摄的最后一张合影
周总理是习惯于自责的人,每次出了事情他都习惯于先找自己的问题。老同志们都说周总理是做工作最多、自我批评也最多的人。
这一次飞机失事,他也将责任怪在了自己的头上。他觉得自己应当劝同志们至少分两架飞机走,这样也不会造成这么大的损失。
小扬眉的去世也让周总理心痛。这个可爱的孩子曾经同周总理相处过一段时间,给忙碌的工作增添了许多色彩。
就在登机前往延安的前一天,她还在周总理的屋里跑进跑出,活泼又可爱。然而年龄这么小,还是一朵没有绽放的花骨朵的小姑娘,也因为意外再也看不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了。
周总理与叶扬眉,小扬眉是周总理的干女儿,他们关系如同父女
因为没有坚持劝叶挺将军乘坐另一架飞机,周总理自责得很,一直觉得是自己对不住同志们。
他泣不成声地挨个数着战友们的名字,与他在法国朝夕相处的王若飞,还有老战友叶挺、邓发……
4月19日,重庆各界举行了追悼四八烈士的大会,追悼会上周总理再次泣不成声。同日,他在《新华日报》上发表文章《四八烈士永垂不朽》,再次深刻悼念自己的战友们。
直到多年后,这次飞机失事仍被周总理牢记在心,多次和叶挺将军的儿子谈起此事。可惜,至今这起飞机失事到底是天气原因还是暗杀仍是一个谜团,众人说法莫衷一是。
战士们高举着黑茶山空难牺牲的烈士照片,为他们送行
哭有的时候并不是软弱,只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亲人、朋友的离世会让人感到痛苦,曾经的朋友做出背叛的行为,对任何人来说也都是一记重击。不幸的是,周总理也曾亲身经历过这种痛哭。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在撕毁协定的同时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扬言要在48小时内全歼中原解放军。尽管在李先念等将军的领导下,中原解放军成功突围,但这也宣告全面内战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在当时的中国,除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外,还有大量的第三方民主人士,他们有自己的民主党派,只不过手中大多没有军事力量。
蒋介石为了完成一家独大的愿望,不仅针对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内战,还加紧了对民主人士的迫害。
关于中原突围战的报纸
当时规模较大、声望也较高的民主党派民主同盟的两个重要人士——李公朴和闻一多在当年7月11日和15日先后被蒋介石派人暗杀。
两位不仅都是民主的斗士,也都是和周总理有过交集的好友,在五天的时间里先后遇害让周总理悲愤异常。
在会见美国派来的调停人员马歇尔的时候,周总理义愤填膺地表示:采用暗杀的手段对付民主人士,这已是无耻到家的法西斯作风。
接下来的7月18日,周总理亲自在上海周公馆举行记者招待会,揭露国民党反动势力暗杀李公朴、闻一多的真相。
李公朴、闻一多
祸不单行,民盟另一位主要领导人陶行知原本身体就不好,接连受到刺激后,在李公朴、闻一多相继遇刺几天后便突发脑溢血去世。
周总理同邓颖超同志一同赶去,握着陶行知先生尚未完全僵硬的手,周总理险些落下泪来,哽咽道:你的事业会由朋友们、后继者们坚持下去……
10月份,国民党在大举进攻解放区的同时,开始积极筹备召开伪国大,采用了合纵连横的方式,通过金钱、许诺官职等拉拢第三方民主人士,试图孤立中国共产党。
这种行为让有些看不清局势的民主人士保留了一丝和平的希望,黄炎培、沈钧儒、章伯钧等著名民主人士,这些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都来劝周总理去到南京争取和平的最后希望。
周总理不忍辜负他们的好心,仍是去了南京做几乎没有意义的和谈。
陶行知
然而,就在中国共产党为和平不断努力的情况下,某些民主人士轻信了国民党的许诺,做出了对共产党极为不利的事情。
1946年10月28日,民盟秘书长梁漱溟草拟了一个停火方案,这个停火方案显然是要中国共产党吃亏的,其中有很多针对中共的不利因素。
更令人恼火的是,梁漱溟在没有同中共方面沟通的情况下,先把这个停火方案送给了国民党行政院长孙科和美国特使马歇尔,之后才找到了周总理。
周总理拿到方案时听说梁漱溟先送给了国民党和美国人,已经脸色不大好看。就在不久前,他刚刚同各民主党派负责人订立了君子协定,一致同意在采取重大行动之前要事先打招呼,一致对付国民党。梁漱溟此举显然是公然违反了这个君子协定。
梁漱溟
开始,周总理还在努力维持自己的礼貌。当听梁漱溟说到:就现地一律停战时,周总理忍不住爆发了。
现地一律停战,也就是把国民党占有的解放区全部划归他们所有,中共方面就吃了这个亏,这怎么对得起战士们、党员们多年的努力?
怎么国民党压迫我们不算,你们第三方面也一同压迫我们?周总理强压着痛苦问道。
梁漱溟赶紧解释是为了和平。这个理由显然不能被周总理接受,他继续说道:你们不守信用。我们有君子协议,你们单方面不打招呼就这么做了……抗战以来,我们一直团结得很,交了朋友,现在我们困难,你们不是尽力帮忙,反而……
1946年,周总理在南京梅园新村
说着说着,这些天诸多民主人士被暗杀的痛苦,这些年对民主党派的付出一同涌上心头,多日的压力以及刺客被背叛的愤怒,一下子让原本稳重的周总理直接情绪失控。
他直接脱口而出道:你们不够朋友!
说完这句话,周总理的情绪像找到了一个突破口,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他接着声泪俱下地指责道:你们这是出卖朋友,不讲信义!你们对得起共产党吗?对得起李公朴、闻一多、陶行知诸位烈士吗?
这段日子,周总理承受的压力原本就很大。他要同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不断沟通,还要同南京方面虚以委蛇,早就已经身心俱疲。
周总理
多年来,以民盟为代表的民主党派基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朋友,是可以放心合作的人。
这一次被朋友突然背叛,不仅提出了不利于己方的条件,甚至都没有提前通知,可知周总理心中该有多么愤懑。
一改从前与民主人士交往时的温文尔雅,无法克制住自己的感情和泪水就干脆放任它发泄出来。周总理边流着泪边指责道:国民党要不是有共产党同它斗,它能允许你们存在?没有共产党,你们一天也存在不下去……
说到这里,梁漱溟不禁低下了头。他本心也知道,民盟的几位重要领导人是被国民党暗杀的,如今他这么做,显然对不起自己的战友,对不起前几天刚定下的君子协议,对不起中国共产党多年来的相互照顾。
梁漱溟
民主党派之所以能存在,同中国共产党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不是中国共产党手中有武器、有军队,吸引了蒋介石关注的重心,这些民主党派早就轻易被国民党消灭掉了。
这一次刺杀民盟两位重要领导就已经说明,掌握着大量地上、地下军事力量的国民党想要干掉手无寸铁的民主党派有多么容易。
听着周总理的指责,梁漱溟渐渐有了无地自容之感。他立刻表明态度:这件事我理亏了,我们想办法来挽回。
回去后,梁漱溟同黄炎培、章伯钧等人一同开会商量,一致决定要将送出去的方案收回来。
于是,他们前去马歇尔处取回了尚未拆封的文件,又以方案中漏抄一条作为借口,将国民党孙科处的文件也拿了回来。这件事才算作罢。
在大部分的人心目中,周总理的形象都是温文尔雅的,或者是十分开朗的。如今我们见到的大部分周总理照片,要么是一身正装的谈判,要么是双手抱臂,头向后仰去的大笑。
这些照片让我们形成了对周总理的刻板印象,觉得周总理永远是这样的形象。
但人并不是只有一面,在工作中、生活中遇到困难、承受压力的时候,总理也会同旁人一样需要发泄。
当自己的父亲去世时,当自己多年的老战友因为意外离开人世时,当自己视为朋友的人在斗争的关键时刻反戈时……没有人敢说自己在这个时候还能保持冷静。
周总理不为自己而痛哭,但是他每一次都哭得人震颤不已。
也是因为知道了周总理还有这样的一面,我们才更了解了这位伟人,更加拉近了我们与他之前的距离。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